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法治教育培训范文

法治教育培训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法治教育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法治教育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深入倡导法治教育研究

摘要: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依法治国都迫切需要学法、崇法、守法的高素质农民。法治教育是现代农民职业化的客观要求,可以助力和谐乡村建设,是新时代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乡村自治和乡村振兴的必然保障。在农民教育和法治教育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政策普及性难、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村法治基础薄弱、农村法治教育流于形式等制约因素。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应立足国情农情倡导法治教育,把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知识与法律规程有机结合,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遵纪守法的全能型农业农村人才,助推乡村特色产业、人文环境、乡风秩序等融合提升发展。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倡导;法治教育

党的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要实现这个总要求,意味着农业农村要与城镇一样,培养、储备大量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立足广西111个县区全面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具体实际[2],每年每个县区开办4~5个培训班,每个培训班均开展7d以上的培训。假如每个班都开设一节法治教育课,那么全区每年有约500多个班2.5万人次学过法律知识,长期累积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知法洪流和护法力量。有些县早在几年前就举办过土地纠纷仲裁此类法治课程,取得很好的效果。

1农民教育培训倡导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1.1法治教育是现代农民职业化的客观要求

农民职业化系列培训工作在各地开展了好几年,通过有的放矢、精细高效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助力产业扶贫、推动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强化农业农村多方面的人才支撑。职业化培训的目的就是使从业者增强技能,提高能力水平和综合素养,逐渐使该行业成长,成熟融入社会并与之齐头并进。新时代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农业职业人才势在必行。具备较高素养的农民,除了懂得先进的农业科技、使用高效的农业设施、掌握现代经营理念,同时要懂法、用法、守法。农民学员的知法程度如何呢?2015年,兴业县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期间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解读》课程,在培训的283名学员中随机对16名学员提问“向在自家房屋旁的稻田排放生活污水或倾倒废弃物”“承包方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用于生产经营”这些行为是否合法?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调解班学员(均为村“两委”干部),回答问题正确率58.5%,其他班学员回答正确率34.4%。当时村镇农民还没能通过智能手机上网。同样的问题在2018年,随机提问5%的农村党员培训学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回答正确率分别是67.2%和43%。可见,即使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生效十几年,普及度仍不容乐观,特别是普通农民。农业农村生产活动与法律法规息息相关,让职业化的新时代农民多学习、多接触法律知识,帮助他们识理增智、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有效规避生产生活中违法风险,减少纠纷或成本费用,促使行业健康和谐发展。2019年,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广西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调研,通过对回收的361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受访者对于政策、法规培训内容的需求度占32.22%,仅次于农技、创业培训需求。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深入倡导法治教育是现代农民职业化的客观要求。

1.2法治教育助力和谐乡村建设

点击查看全文

成人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的问题探讨

一、成人教育与培训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完善,受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须解决。

第一,培训市场过于混乱。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由于收入可观,因此吸引了许多投资者,成人教育培训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一些夸大甚至虚假的信息充斥着整个成人教育培训市场,并存在培训行业的培训垄断行为,这些行业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垄断性培训服务,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平竞争,而且不利于成人教育的发展。

第二,培训机构水平不一。我国的成人教育培训发展快速,大量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管理体系,对培训机构要求较低,一些培训机构的成立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甚至一些从业者的素质达不到标准要求,缺乏自身的特色,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易被淘汰。

第三,教学存在缺陷。我国现今的成人教育模式是在普通教育模式基础上形成的,较少考虑成人教育本身的独特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但是,现今的成人教育的内容陈旧,严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不易吸引求学者的兴趣,也不利于成人教育的发展。

二、成人教育培训体系的优化

面对我国现今成人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总结各位专家的经验,提出了三条解决对策,以优化成人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全民教育的大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理工特色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重任。理工特色高校应突破其在法律类课程设置上的局限,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模式,切实履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

关键词:理工特色;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培育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社会对学生的法律素养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学生的法治教育整体上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少数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甚至出现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案、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杀害室友案等。这些案件足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另外,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在自身权益受损时不会有效维权。可见,提高学生法律素养是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和文科特色高校相比,由于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理工特色高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法律教育相对有限。所以,如何全面提高理工特色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理工特色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培育途径介绍

按照学科范围分,高校一般分为综合类高校和非综合类高校。综合类高校学科门类齐全,非综合类高校侧重于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理工特色高校是指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具体包括综合类大学中理工科比较突出的大学和非综合类大学中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理工特色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教师配备、学生知识结构均以理工科为主,再加上法律课程设置不足,面对学生日益增长的法律素养的要求,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亟需加大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力度。理工特色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培育途径主要分为校内培养和校外培育两大途径。校内培育法律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该课程是全国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该门课程又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个部分,其中法律基础在该课程教材(以2018版“马工程教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为例)中仅占一章比例,对社会主义法律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引导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二是有条件的理工特色高校开设了一些法律课程。这些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对法律课作了相应安排。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该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法、经济法、行政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法学概论等课程。另外,在师资、课时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些理工类高校开设了法律选修课,旨在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这类选修课包括中外法律思想史、IT法律、专利法、法律推理与辩论、学生维权等,这些课程比较灵活,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受理工科学生的欢迎。当然,为弥补课时的不足,高校还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法制讲座、推广法治教育APP、开展学生创新项目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校外培育法律素养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学生参与法治社会实践。具体方式有参加法庭庭审、参与法律援助、参观访问法治教育基地、收看法治电影、参加法治知识竞赛和学生辩论赛等。

二、理工特色高校在学生法律素养培育方面的局限性

(一)法律课程设置不完善一是法律类课时普遍不足。目前,理工特色高校培养学生法律素养主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内完成。该课程的理论课时约为48课时,在2018版“马工程教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法律内容占的篇幅仅有一章。从历史来看,“法律基础”起初在不少高校都是一门独立课程,2005年后,随着“05新方案”的执行,“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两课合一。大多数教师认为法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了,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法律课时被压缩至18课时左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教师系统地介绍法律知识的确强人所难。除该必修课外,一些理工科高校开设了数量不多的法律类选修课,但有的高校因师资原因无法开设法律课,导致学生通过课堂获取法律知识的机会偏少。二是专业课缺乏法治功能。不少理工科高校课程目标单一,课程教学大纲中缺少育人尤其是提高法律素养目标,课程理工特色有余、法治及人文关怀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因理工类专业课学习任务重、课时安排紧,或因缺少法律专业知识等原因,很少在理工类专业课中体现法治元素。

点击查看全文

小学道德和法治的深度融合浅议

【摘要】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文化的大融合,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德中包含了许多值得现代人传承和发展的元素。中国是一个传统家庭观念和文化道德观念深厚的国家。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一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目,意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德育和法治素养。学生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教育,最后是社会教育。这三个环境的教育都非常重要,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始终是跟家庭和社会密切相关的,既要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也要跟上社会的意识形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传统的美德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关键词】传统美德;道德;法治;小学生

小学生正是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以及道德法治观念形成的最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时期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知识的记忆力和掌握能力都是最快的。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最弱的时候,思想还不成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爱护和保护。这时期需要老师对传统文化中好的美德进行宣传和讲解,把传统道德和现代法治相结合,在课堂教育过程中为小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传授和输送正确的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正确的。把法治的知识和好的美德相融合,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法治思想。

一、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中华传统美德中有好多需要我们去传承和继承的。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我们民族的不屈的精神。从春秋时代的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到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救人,从诗经、格律诗词、唐宋八大家,到元曲、明清时期的戏曲等等,都是把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发挥到极致。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都是以不同的类型传承至今。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需要我们对小学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教育,进行文化的积累和沉淀,让小学生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从小学时代开启民族精神塑造的旅程。

二、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认识还比较少。在这个人生的初期阶段,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学习什么是正确的,哪些是可以做的。小学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如果基础打好了,能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有利的影响。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二十几分钟,好动、活泼是小学生的特性。在课堂上讲授枯燥的道德和法治条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候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在准备课程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创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维持课堂秩序和维护教学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小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严格要求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打造良好的基石。

点击查看全文

网络教育下的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与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法律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培养并逐步提高国民的法制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借助网络技术提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育;大学生;法治意识

一、网络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概述

(一)网络教育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模式应运而生,各个领域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速度,教育也不例外。网络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每个教育机构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向广大求学者提供各种教育培训;对其进行深度剖析,网络教育涵盖展开教育培训整个过程中的所有服务内容,如教育培训前对学习者的组织活动,或者教育培训后对学习者开展的巩固练习服务等。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法制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现象的自我认知与理解。大学生处于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诱惑,法制意识相对薄弱的大学生群体,时常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受到社会与众多学者的关注。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我国高等院校从1986年开始逐步推行并加强法律教育,但从现在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来看,现行的法制教育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学生违法乱纪行为依旧居高不下。因此,高校必须认识到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授相关法律法规或法律条文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一)顺应时展的要求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使得高校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的国家与人民也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高校不仅需要承担起教育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责任,更要担负起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避免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为家庭与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