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妇产科管理范文

妇产科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妇产科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妇产科管理

妇产科门诊异常宫颈涂片的管理

【摘要】目的:对妇科门诊异常宫颈涂片的管理和分析进行探讨,促进妇产科宫颈癌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480例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不能确定为不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妇科产门诊异常宫颈涂片的管理流程,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强化异常宫颈涂片管理,观察组患者阴道镜检查率、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在妇产科门诊开展异常宫颈涂片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阴道镜检查率、检出率的提升,进而实现对宫颈癌的有效预防。

【关键词】宫颈异常涂片;妇产科门诊;管理;临床分析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严重威胁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命[1]。实际中及时检出宫颈癌癌前病变对于病情预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当前妇科产门诊日常检查中存在大量异常宫颈涂片,同时这些异常宫颈涂片没有受到有效管理,进而出现诊断不足或诊断过度的状况。为对异常宫颈涂片进行有效管理,强化对宫颈癌的预防,我院妇产科针对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480例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不能确定为不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患者开展异常宫颈涂片管理活动,并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480例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不能确定为不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包括1220例患者,患者年龄范围34~65岁,平均年龄为(44.6±3.8)岁;观察组包括1260例患者,患者年龄范围34~63岁,平均年龄为(43.6±3.4)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细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防控及细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7年6月实施风险防控及细节管理,选取实施前后各48例患者,分析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实施前、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33%、95.8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价中,服务态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控及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管理;风险防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48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36.24±3.51)岁;其中妇科20例,产科28例。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患者,年龄21~58岁,平均(36.30±3.48)岁;其中妇科21例,产科27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此前科室一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基础护理、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打造良好病房环境等。我科自2017年6月实施风险防控及细节管理:①成立风险管控小组:由妇产科管理者、护理专家、治疗专家、护士长与责任护士等组建风险管控小组,组员定期举办研讨会,分析目前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效解决方法,督促各项制度与政策的落实。②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由管控小组成员共同寻找科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相应风险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药品及设备应用原则、规范护理操作等,制定制度的目的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确对各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及职责明确。③加强风险意识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④定期展开业务培训,如借助多媒体讲解新设备知识、先进护理方法。通过危险事故案例讲解来寻找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⑤细节管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均重视细节管理。入院期间妇产科患者不熟悉住院环境,易产生彷徨、不安等情绪,护士应亲切接待,运用心理学知识消除患者担忧等情绪,使之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对于产妇应强化围产期的细节管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动态心理观察、产后母乳喂养指导等。

点击查看全文

动态管理与绩效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管理与绩效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常规组50例行普通管理,研究组50例行动态管理与绩效管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动态管理与绩效管理,妇产科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应用。

【关键词】动态管理;绩效管理;妇产科;护理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20~36岁,平均(26.1±6.4)岁;同期护理人员20名,年龄21~49岁,平均(36.7±5.5)岁。常规组年龄20~38岁,平均(26.9±6.5)岁;同期护理人员21名,年龄19~47岁,平均(35.8±5.9)岁。均在知情下进行护理且签署同意研究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常规组进行普通管理,研究组则进行动态管理与绩效管理,每个月的月末详细统计护理人员所负责的患者满意度,为期9个月。管理层护理人员督促、指导实习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考核期间,相互督促、监督,共同进步,考核公正、公平、公开。动态管理与绩效管理具体内容为:绩效考核以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纪律、理论与实践能力、参与病史管理等5个方面作为依据,具体量化护理考核,总分数为100分,根据各方面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方便观察对比,即工作质量50分,理论与实践能力25分,患者满意度15分,纪律15分,在并使管理方面的贡献和参与程度,予以1~5分。考核9个月,对比分析平均分值。根据护理人员工作量、绩效考核所获得的成绩,分配奖金。

点击查看全文

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及效果

摘要:探讨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妇产科患者400例,其中2016年3月-2017年3月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对照组,接受抗菌药物应用常规流程管理;2017年4月-2019年3月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试验组,采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强化管理。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结果:试验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实施强化合理用药管理,可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可更好优化资源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效果

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避免病毒变异带来的干扰。妇产科手术易发生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缓解疾病的关键。抗菌药物常用于妇产科病原菌感染的防治,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浪费等不良问题。对此,临床应重视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2]。本文对近年来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今后进一步优化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妇产科患者400例。其中2016年3月-2017年3月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28.91±2.58)岁;会阴侧切缝合术142例,宫颈裂伤缝合术99例,剖宫产159例。2017年4月-2019年3月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试验组;年龄21~38岁,平均(28.21±2.21)岁;会阴侧切缝合术140例,宫颈裂伤缝合术100例,剖宫产1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1个月之前使用过抗菌药物;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试验组实施强化合理应用管理:⑴合理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根据原卫生部的《手术部位感染防治指南》,手术分为清洁手术(Ⅰ类)、清洁污染手术(Ⅱ类)、污染手术(Ⅲ类)和感染性手术(Ⅳ类)。不同洁净度的外科切口使用抗菌药物存在差异,已成为临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剖宫产和妇科手术属于无明显污染的生殖系统手术,切口为Ⅱ类。根据指南,手术前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门临床路径要求,在没有特殊感染的情况下,自然分娩一般不需要给予预防性用药。目前,临床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一般来说,抗菌药物通常选择不良反应轻微、价格低廉、广谱抗菌药或一线针对性的药物。妇产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给药时机:术前0.5h;②剂量:覆盖整个手术过程和术后4h;③预防性疗程:24~48h;④对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过多等情况,应适当追加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必要时应选用治疗性药物。⑵合理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妇产科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明确感染症状和体征,微生物培养阳性,抗菌药物治疗指征明确;②尽快鉴定病原菌,根据致病微生物和药敏结果,在病因尚未明确的情况下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③根据患者病情、抗菌药物特点、疗效和体内过程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④一般感染病程在体温恢复和症状消失后72h内;⑤联合使用抗菌药,除了适应证,还应选择敏感菌不同或药理特性不同的两种药物。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比较:试验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点击查看全文

妇产科护理护士分层管理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通过开展护士分层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的护士管理,观察组则采取护士分层管理。结果观察组护士临床护理与临床带教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9.00%,对照组94.00%(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开展护士分层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分层管理;护理;价值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极大进步,这也使得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妇产科当中的急诊数量多,且可预见性相对较差,上述特点也对妇产科内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护士的科学管理势在必行,分层级管理属于新型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可帮助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1]。本文将着重分析开展护士分层管理对于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线性资料

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妇产科工作12名护理人员,根据护士分层管理的开展时间分组,即观察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均值为(28.3±0.6)岁,初级护士为7名,中级护士为2名,副高级为3名。分别抽取两组护理期间的妇产科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种等线性资料比较中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