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服务经济学范文

服务经济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服务经济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服务经济学

品牌服务经济学研究

一、服务品牌界定前提的判断

从资料反映,“服务品牌是根据实践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和提出来的”,“是近几年的事”(*注1)。由此而来,对服务品牌界定就有了一个“前提”的设问,可以从下面四方面给予判断。

(一)服务品牌的载体

品牌是一种心理需求,服务品牌也不例外,但商品品牌的载体是实物,店招品牌的载体是整体的企业,服务品牌的载体又是什么?我们假设是人,此假设如果成立,那么有三个问题无法解释,①人是具有感情和语言表露的高级生物,表露度与个人的素养和环境有着太多太密的联系,一旦无法满足,则表露就会偏差,千人千面而不具有标准性;②人总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这种机会主义倾向在意识和潜意识中影响着人参与市场的活动;③人本身具有隐秘性,人的感情情绪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作用下会瞬间发生变化,而对这种变化只能预测而不能“预料”;④综前所述,人是很难给予“标准化”和传播设定,而没有了标准化和传播力,品牌存在的基础也就不具备。我们假设服务品牌的载体是服务行为的过程,那么,至少在三个方面可找到说明:①市场交易行为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过程。“主体”的质量是通过服务过程的质量体现的,例如,东航的凌燕组也是一个品牌,该品牌的内涵就是微笑的服务过程。②只有服务行为的过程才可能具有标准设定,例如,上海中百一店的马氏销售法,上海友谊集团的乐法等。③只有服务行为的过程在标准设定的前提下才具有传播力,因为具备了求诉点,从而服务品牌才能具有一种扩张性的生命持续力,即我们通常认知到的品牌输出和品牌生命力。服务品牌的载体定位在服务行为过程,也符合国际上对品牌认定的基本准则。它可归人“服务标记”的范畴。当然,任何市场交易行为都是人类推动执行的,但这丝毫不妨碍上述的假设。

(二)服务品牌的内涵

服务标记,也就是服务品牌(SeverceBrand),属于品牌的受保护标记范畴(ProtectedMarksAdiacenttoTrademark),它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那种通过“无形”商品的服务过程,用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服务标记与一般品牌具有同样的作用,只是运用的对象和方式不同,一般品牌运用的对象是商品,而服务品牌运用对象是行为过程。一般品牌运用的方式是对实体的消费,而服务品牌运用的方式是对行为过程的消费,即对服务水平的消费。因此,服务品牌的内涵是一种通过提供创意性行为过程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劳务行为标记,它明显区别其它品牌的或提供质量、价格,或提供服务范围整体形象等硬软需求满足,可以认作一种特殊的品牌形式,是一种需要有创意式的服务过程以满足不同人的购买需求。

(三)服务品牌的认知条件

点击查看全文

地区农业经济气象研究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选择在气候特征和农作物生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南京市六合区、江淮之间的泰州市兴化地区以及淮北的徐州市邳州地区3个区域作为农业气象敏感性分析的研究对象。其地理位置见图1。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常年平均气温15.1℃,平均降雨1000mm左右。其土壤种类多样,其中地带性土壤以黄棕壤为主,而非地带性土壤以人为土为主。土壤肥力中等,兼有圩区、平原、丘陵,适宜蔬菜、杂粮、中药材、经济林果生产及种草养畜等;并且,中北部地区生态条件保持较好,工业污染少,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作为过去的传统农业大县,六合区正向着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转变,农业发展迅速,是南京市重点支持的农业地区。兴化市地处江苏中部江淮流域里下河腹部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常年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无霜期长,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兴化是典型里下河地区水稻土,沤改旱30多年以来,从典型的沼泽土壤发展为草甸化水稻土,土壤肥沃,农作物持续增产的潜力很大,素以“鱼米之乡”著称,是全省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市)。以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种植为主,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邳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农业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和多种经营。邳州市作为徐州的农业大市,其土壤类型分为棕土、褐土、紫色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六大类,地带性土壤以棕土、褐土为主。邳州的崛起源自农业的腾飞,成为全国农业大县(市),主要有水稻、小麦、银杏、大蒜等农作物,并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2气象资料

选用的气象数据是3个研究区域(58235站点、58243站点以及58026站点)1982—2009年的逐日资料(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站点没有发生迁移,数据时间序列连续,具有代表性。以年为单位,通过计算处理得到的气象因子包括>10℃活动积温(TAC)、年平均气温(T)、年降水量(P)、气温标准差(TD)、降水量标准差(PD)、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T春、T夏、T秋、T冬)、四季降水量(P春、P夏、P秋、P冬)以及夏秋两季的平均气温(T1)和降水量(P1)与冬春两季的平均气温(T2)和降水量(P2)。

1.3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主要包括1982—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泰州兴化市和徐州邳州市三个地区的农业经济产出值(Y)、农业劳动力人数(L)、农作物播种面积(X1)、农用化肥施用量(X2)。

点击查看全文

浅谈生态经济学历史发展

〔提要〕经济增长的多寡意味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而经济增长注定伴随资源环境约束。生态经济学所涉及的主题贯穿整个人类历史,随着问题的出现,人类面对、研究、解决,并最终逐步达成共识,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寻求人类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经济增长;生态经济学;环境

一、经济增长与超载的世界

经济增长支配着当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科技、文化等都必须服务经济增长。现行的经济、政治、社会系统稳定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没有尽头的经济扩张和与此关联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高税收才能减少赤字;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政府财政需要更多的收入;维持社会凝聚力也需要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增长至上主义”已经让世界超负荷运转并恶化了环境问题、气候问题、收入不均等问题。世界经济在增长,但生态系统不会随之增长。增长意味着更大的嘴巴和更大的消化肠道比之前更快速地把更多的资源转换成更多的废物,以满足经常性破坏性的个人欲望(Daly,HermanE,2014)。当今天的科学家们谈论气候变化条件下“沙尘暴”越来越多时,实际上预示着一种剧烈的生态与社会的改变。这些可预计的危机也必将带来剧烈的后果(HannahHolleman,2018)。

二、生态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生态经济学所涉及的主题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自古希腊人以来就一直争论着,包括财富创造的极限、美好生活的意义、如何实现个人福祉和社会福祉、伦理与行为、价值认识论和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和社会影响。这些现代主题的推理与观念线索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资料中均可检索到,并唤起很多被主流经济学家遗弃和忽略的话题,包括亚当•斯密(1759)有关社会动因的作品、马尔萨斯(1798)关于人口与贫困的作品、杰文斯(1865)关于对再生能源依赖的作品、约翰•斯图尔特•米尔(1848)关于稳态经济的作品、马克思(1867)关于剥削、阶级冲突与资本积累的作品、凡勃仑(1899)关于演进制度分析和炫耀性消费的作品。Ruskin(1862)最有名的经济学的浪漫主义批判作品也与这些主题相关联。Becker(2005)、Christensen(1989)、Smith(1980)、Spash(1999)的作品也是生态经济学历史脉络中的一些有限尝试,但最具价值的是MartinezAlier(1990)关于能源—环境方面的论文。生态经济学虽发轫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但六七十年代也仅有滥觞之力,尽管一些经济学家在形式上和实质上表达了至今仍旧流行于生态经济学的思想,如K.WilliamKapp(1961,1963,1978)研究了经济学与环境的关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著有思想史、方法论和基于环境问题制度分析的广泛写作。但其不为人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批评在广度与深度上远远领先于那个时代。Polanyi(1944)和Galbraith(1958,1967)有关现代工业经济的著作各自涵盖了自我控制市场经济体与公司的兴起,两者都明确地将其主题与环境退化联系起来。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RachaelCarson,1962)和《人口炸弹》(PaulEhrlich,1968)的出版预示了对环境问题一种更普遍和广泛的社会觉醒。经济增长问题也被置于议程之中(Boulding,1966;Mishan,1969)。流行文化中,嬉皮士运动倡导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去物质化、选择简单随意公社式的生活。不过,流行的环境文学作品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风生水起,然后进入到经济辩论之中。辩题也从人口增长(EhrlichandHoldren,1971)扩展到对经济增长的一般限制(Meadowsetal,1972)、对生产方式的质疑(Schumacher,1973)和增长对社会的巨大影响(Hirsch,1977)。与此同时,激进的环保主义也在孕育之中(Abbey,1975)。在经济学里,能源危机是吸引注意力的主要的环境问题(Commoner,1976;Tanzer,1974)。但这遭到主流经济学家的轻蔑与反对(如Beckerman,1974),这类经济学家过去和现在都与公众认知大相径庭,对技术工业污染给这个星球上的生命造成的威胁不以为然。滴滴涕与人类和动物的出生缺陷之间的关联性是一个开端,武器测试的核辐射、核工业事故、温室气体、臭氧层空洞、酸性沉积物、滥伐森林陆续成了政治议题和国际研究项目。工业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强加给人类很多的怨恨、忧虑、恐惧和无奈。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后果而言,经济增长具有恶劣的误导性(Mishan,1969)。人们认为,环境包含一系列被忽略的和经济学以外的价值(Krutilla,1967),但这些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分析和福利理论框架(Kneese,1984)。最基础的访谈数据结果对人类心理学与动机的经济模型提出了质疑(Spash,2008)。在正统经济学内部,偏好功利主义、最优控制模型、折现、一元论价值体系和教义化的数学,严重限制了批评、创新和解决环境与社会问题的能力。然而,环境经济学家也没有能力开宗立派,他们固执地教授一个核心模型,将污染描述为易于纠正的两个参与者之间的局部问题,是一次性的市场失灵(Spash,2010);更糟的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将污染视为一种最优行为(Mishan,1971)。因而,20世纪70年代,那些对环境问题发表激烈评论的经济学家普遍发现他们以及他们的思想在那个十年被边缘化了,其因在于他们的评论太具强烈的革命性。GeorgescuRoegen(1971)发表了一篇经济熵的文章,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长远地看,增长是不可行的。而政策需要基础性改革。他从人口规模、生态系统压力到变革需要的时间以及人类系统可能变化的速度之间的推理导致对人类社会的怀疑。经济系统与伦理道德判断的分割,既要关注活着的同类,也要关注未来子孙。赫尔曼•戴利(1977,1992)认为,面对经济熵定律和对增长的批判,最好的目标选择是“稳态经济”。否则,大自然的反馈循环将迫使我们这样做,那时可能就是灾难性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生态经济学提供了更多激进文学作品和思想者的潜力。哥斯坦扎(Costanza)属于主流阵营,将其广泛的多产的作品置于新古典主义思想体系之内,包括机械均衡模型和偏好功利主义,而正是它们限制了环境经济学家的早期努力。为实施环境评估,测度与价值问题成为生态经济学的高频议题,部分原因是尝试理论“包装”,以便为采取行动吸引经济和政治支持。后来,环境影响的物理计量技术也被开发出来,如生态足迹。更多的成本,如效益类型的研究也扩展到生态事务当中。但从很多方面来看,如果像在市场上交易人工制品那样处理生态系统会存在严重问题(Spash,2008b)。于是,一种“混改”式的作品出现了,因为没有哪一个经济理论能从过去经济学实践中发展一个连贯一致的价值理论的基本问题。

三、结语

点击查看全文

探讨学生组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体验经济理念的核心不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而且通过提供最终体验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回忆。体验经济要求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自我实现。学生组织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育人功能,使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实现自我价值。以体验经济理念指导学生组织,才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重视体验经济理念的建设路径,才能建设高水平的、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体验经济;校园文化;学生组织

1体验经济理念的时代背景

经济学家托夫勒曾提到,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时代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的确,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逐步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作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体验经济与精神经济、注意力经济、非摩擦经济、零距离经济又被称为是初露端倪的5种新经济。体验经济可以演化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的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精心设计、销售的体验。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而且通过提供最终体验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回忆。不仅企业如此,许多集体和组织也应该分享体验经济的理论成果,与时俱进,创造出丰富的,适合人本需求也即是满足以人为本需要的幸福体验[1]。在体验经济中,体验的要素尤为重要,派恩与吉尔摩的《体验经济》曾指出体验的内涵:“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出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中国体验经济》也提到,体验经济的消费行为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创造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通常被看成是服务的一部分,实际上,体验经济理念将体验看作是一种经济提供物,像服务、货物一样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它是使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同时可以买卖。经济学家托夫勒也曾根据马斯洛的层级需求理论,做出“制造业—服务业—体验业”的产业演进划分,并指出制造业满足一般的生存需要,服务业满足发展的需要,体验业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体验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工业、农业、计算机业、IT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中上演着。体验要素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也进行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在高校学生组织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学生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现状

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实际,高校学生组织一般指党群、专业、年级、班级等不同系统和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这一共同目的而组织的领导团体,包括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班委会等。学生组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参与学校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领域、拓宽交际范围、充实内心世界提供重要平台,也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各类学生组织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聪明才智,实现理想抱负,不断受教育、长才干,提升综合素质,满足自我实现的美好愿景和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思想理念和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学生组织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学生组织成为高校最活跃的要素之一,成为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联系学生和学校、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生组织正常运行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参与和体验,学生组织正常运行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高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体验经济则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经济中体验的本质是满足客户的情感需求与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所描述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学生组织开展活动,也是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活动规划、明确活动定位、引导学生参与、组织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创造等方式,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同时在活动中实现学生个体的自我价值。从以上角度来看,体验经济理念与学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以体验经济理念指导学生组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点击查看全文

工业配套生活区高质量发展要素

摘要:广东省委赋予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重大使命,是顺德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大踏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应将高质量发展在各领域深化。工业配套生活区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应该如何发力是需要思考与回答的问题。本文以顺德区H社区为例,探讨经济领域之外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工业配套生活区高质量发展所需的9个要素。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生活区;平衡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增速让世界瞩目。党的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性变化,取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即党的报告所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也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实质上就是要坚持契合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全面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需要的发展。如今,高质量发展已经从经济领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业配套生活区,如何把握机遇,打造品质生活新高地,也已成为关乎高质量发展是否均衡的一个环节。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从曾经满是桑基鱼塘的农业县,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制造业重地,并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首。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战略机遇叠加之下,顺德再扛改革大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进。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架构,也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然而,在不同的区域,也存在着由产业发展带来的问题,难以与高质量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H社区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位于顺德区南部,交通便利,打造了若干个村级工业园区。社区内大小企业众多,不乏产值超高的大型企业,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数与户籍人口数倒挂现象严重。长期以来,以菜市场所在道路为主线串起的街区是社区常住居民主要的生活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基本可以在这一区域得到满足。然而,由于人口的大量涌入,这一区域的各类公共生活设施已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交通拥挤、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菜市场人满为患,极大地降低了这一区域服务民众日常生活的能力,居民颇有微词。这一区域与工业区联系紧密,在服务工业区的人口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若通过规划将其升级打造为工业区人口高品质生活区,不仅能够从根源上改变不良现状,还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前来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的效益将会凸显。

工业配套生活区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分析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