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等教育护理学范文

高等教育护理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护理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高等教育护理学

中美高等护理教育论文

1.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异表现

1.1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

大学是一个学科最基本的社会建制,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级人才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主体,是护理知识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中美虽然都已经完成了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并且都在建制化中成绩斐然,但其建制化过程长短、方式、社会背景以及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教育观念、教育规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材建设、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及管理模式等。显而易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学科(护理特色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慧玲,硕士研究生,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段志光(通讯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见,这些差异均是可以看见的外在差异,即现象差异。我国护理界多年来的研究证明,只关注现象差异并不能为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找到根本出路。

1.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差异

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众多,而本质差异只有一点,即“植入”与“生成”。这也是我国和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各自本质所在。这种本质性的差异造成了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距。从学科建制化的角度来看,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在整体上属于植入式发展。从19世纪后期“出自泰西,传于中土”、效仿欧美,到建国后以苏联为榜样,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主动借鉴,这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借鉴的过程。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直到今天,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以“植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这种被动“引进”和“移植”,必然带有某种生吞活剥的意味,消化困难在所难免。本土化护理理论的不尽人意即为例证。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快速发展,护理学科从一种“职业”跨入到“专业”的步伐也很大,但这种植入取向仅仅初步解决了护理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框架性平台问题。美国并非护理教育的起源地,但高等护理教育却以美国为始端,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成而非植入基础之上。美国在引进了英国护理观念和护理教育模式之后,并未一味学习照搬,而是勇于在南丁格尔护理理念未根深蒂固之时进行改革和创新,完成了护理学从植入性到生成性的根本转变,生成了美国本土化的高等护理教育,取得了世界护理话语主导权。可以说,美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了事关护理学科全局的富有远见卓识的恰当举措。高等护理教育的主要产品———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出现,必然导致护理学科其他社会建制的生成,促使护理理论的生成,护理科研的活跃以及护理实践的进展。美国在进一步完善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将生成主体、生成环境以及生成成效很好地结合,推动了护理学科发展。事实上,正是由于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美国走出了护理学科非本土化的现实,走出了护理学科“盲区”,开创了护理学科发展的巅峰时代。

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异原因

2.1国家实力背景不同

点击查看全文

CIPP评价模式的护理教育应用展望

摘要:综述CIPP在护理课程评价、护理教学方法及不同层次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CIPP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以期为护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CIPP评价模型;护理教育;综述文献

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主题,为保证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对其接受的教育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以往的护理教育评价中,本科及本科以下的护生多以考试成绩和护理技能大赛的结果来评价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护理学硕士和博士的考评则以小科目考试、开题报告、综述撰写、毕业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等方法为主,这些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虽然可以评价护生接受教育的情况,但对整体教育水平的评价略显不足。CIPP评价模型是背景(Context)、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产出(Product)四部分的缩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评价中。此评价模型是以决策为导向,将评价活动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不断改进并提高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在护理教育方面,2010年Hall等[1]在教师问卷的开发利用频率和模式的使用中发现,CIPP评价模型适用于临床护理教育;2012年Daniels等[2]也利用CIPP的4个方面对南非西开普省护理教育平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本文综述CIPP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与分析CIPP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前景和挑战,旨在为我国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1CIPP的概述

1.1CIPP的概念与特点

CIPP评价模式,又称决策导向评价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联邦政府要求凡接受ESEA自助项目者都必须接受评价,但当时盛行的评价模式并不适合评价ESEA资助的有关方案。于是塔弗尔比姆提出应建立一种超越目标模式的新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应能提供整体的、全面的信息,以帮助方案目标的确定、研究计划的修订、方案实施以及实施结果的考核。CIPP模型是将复杂的教学系统分为教学背景、教学输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输出4个方面,分别针对办学方向、教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布局、教学方法及师资选配等方面进行评价[3],并给予反馈。该理论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强调促进培养实用性人才是多方面联合作用的结果。

1.2CIPP评价体系的步骤

点击查看全文

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尝试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引入伦敦国王学院南丁格尔护理学院优质资源,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丰富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路径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国际化;护理;模式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经过多年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颇多,主要针对本科及硕士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1]。中外合作办学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非凡。

1本科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1.1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

目前,经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9所中外合作大学均按照外方本部的师资标准聘用教师,以英语授课为主。培养的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较高,具备国际化视野,毕业后可以拿到中外双学位,出国深造、读研的比例很高[2]。

1.2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点击查看全文

护理学学科体系框架构建

【摘要】:在分析护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构建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护理学科构建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护理二级学科对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护理;学科体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1学科及相关概念介绍

学科是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科学知识分支体系.我国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学科门类是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的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共有包括医学在内的13大门类,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一级学科是按学科属性进行设置的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如医学门类下有包括临床医学等11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再下设若干二级学科;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如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设包括内科学等18个二级学科.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的设置均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科目录为依据,二级目录原则上由学位授予单位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学科目录,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范围内自主设置与调整[2G4].

2护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体系的研究进展

在护理学未成为一级学科以前,就有专家曾经提出将护理学独立设置为一级学科,同时将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和家庭护理学、护理心理和人文学设置为护理学二级学科[5].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提出了护理学学科范围,包括内、外、妇、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14个研究方向[1].随后,国内各护理学学位授予单位二级学科体系的构建各抒己见,成为护理学科建设的热点问题.胡伟力等根据社会需求、国情特点提出可设置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灾害护理、心理卫生护理、护理教育与管理等二级学科[6];川北医学院根据培养需求,结合该校经验,自主设置了急危重症护理、外科消化疾病护理、内科慢性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护理等目录外二级学科[7];赵秋利等采用德尔菲法对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开展的专科领域进行研究,专家公认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社区护理学为护理学二级学科;对于是临床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二级学科,还是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二级学科,专家的态度各占一半[8];张艳等通过研究确立了护理学二级学科设置标准,立足当地学科发展现状,提出中医护理学、军事护理学、母婴护理学等10个护理学二级学科[9];苏芳等通过对201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信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招生方向设置比例较高的为成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社区护理学、精神心理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研究,不区分研究方向以及科学学位的母婴护理学与人文护理学和专业学位的儿童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研究还进一步指出,需进一步探讨招生方向是否满足二级学科的纳入标准[10].

3我国护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体系构建思考

点击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思考

摘要:近年来,护理专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专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不过因为该专业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文将对我国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一、科学定位护理专业学科

在定位护理学专业时,要求在基于提升整体护理学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工作性质、职业特征以及社会需求来进行研究,将其与教育层次、就业岗位区别开来,并实施合理定位,具体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学科性质具有文理特性。人是护理专业的直接服务对象,由于人不但具有生物、自然的特性,并且还有着社会学、人文学等特性,所以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具有文理学科的特性。第二,工作性质具有知识、技能以及技术等综合素质。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护理学、治疗学、疾病诊断、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知识,同时要要求能够具有较强的技能,确保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第三,职业性质具有服务性。护理工作相较于其他职业而言,其具有更强的服务性,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细心观察患者的身心状况,并能够主动热情的提供服务。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爱心、耐心以及包容心,能够主动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不但要将相应的护理方案落实下来,同时还需要正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来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且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护理工作是一项对于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态度具有较高要求的积极主动服务的工作,所以在定位护理专业科学时需要具有一定特色。第四,医院是其主要就业途径。护理专业除了一些高层次教育人才毕业后进行教学之外,其就业途径主要是到各类医院与社区保健机构当中,生理或心理上存在异常的患者则是其服务对象。所以,不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对自己负责的性格、心理以及病情各异的患者进行有效管理,还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来对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观察与掌握。第五,工作具有独立性与配合性的特点。医生与护理人员都是医疗服务中有机统一体,护理人员要求能够有效配合医生的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协作能力。不过护理工作同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独立性,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侧重各有不同,互为补充。护理人员可能不需经历医生开颅破腹的惊险,不过护理人员能够激发患者内在力量,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帮助患者维护健康。所以,护理人员不但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而且还要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方可将工作的特殊性、独立性以及工作价值体现出来。

二、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一)在整体上提升护理学专业学历层次护理工作社会认可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护理专业学习层次不高,而且工作内容是辅助附属于医生,学科特色不明显。所以要想有效转变该种现状则需要提升护理专业的学历层次,形成医护人员为相同目标由各个角度开展工作,平等、互相促进的局面。

(二)实施不同层次培养在对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当要采取分层次培养的方式,确保不同社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第一,需要重视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打造出优秀的教学科研型人才。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护理学的师资队伍进行充实,提升其科研能力,打造学科特色,将护理专业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差距减小。第二,合理发展专科与本科教育。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可以对护理专业的办学合理放宽,不要将其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许可采取相同办学标准。不同层次教育定位不同类型的学生,技能型、管理型与科研型人才培养的区别开。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