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高校素质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高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物质追求的欲望越来越强,而其群体思想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有所加强,这虽然使他们在精神上和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和独立自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漠视、民族感情一定程度的淡化、集体主义和服务意识缺失等。
(二)文化素质缺失
由于基础教育和高考的导向作用,使很多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而一些常识和通识缺失,比如对地理知识、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生活常识等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这一现状不仅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
(三)专业素质不强
在高校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沿袭高中的模式,被动学习,缺乏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导致大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从业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都明显欠缺。(四)身心素质欠佳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和承受能力较差,公平正义理念淡化,看问题容易走极端等。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就业问题、学业问题、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家庭问题。毕业年级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高。不少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弱,抗压能力也相对不足。再加上大学生缺乏锻炼,吃苦精神普遍不强,身体素质欠佳,这些都会导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对较弱。
摘要:现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问题,开展良好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自身素质,现如今在高校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的开展,为了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讲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意义,其次讲述了在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讲述了解决体育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质教育;问题措施
1引言
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在高校素质教育当中,高校体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全过程的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从而为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的经济进步与发展。
2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领域发展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属于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同时该素质教育也促进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开展素质体育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注重学生的兴趣,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开展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文化、心理、生理等层面的全面发展。对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需要不断推进体育精神的创新和继承,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为之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3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发展方向;教育内容
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了不少成果,也出现了许多分歧。虽然在大学体育方面,也进行了素质教育的改革,但是我国现阶段的体育素质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对当今我国的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做出研究,找出更加合理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内容。
1.从学校角度
(1)相比于其他学习科目、实践项目,大学对于体育的重视度明显还是不够高的。因而,体育课程的内容项目无法丰富起来,依旧是单一的课程模式。有些学校太过于重视形式上的素质体育,没有提出实践体育的硬性要求。(2)大学体育的指导思想没有不断地更新,与经济社会生活存在着一些脱节的地方,对于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和全程体育的体育教育理念宣传力度是不够的。将“体育”这个大的概念就局限于体育课着个小小的时间内。(3)大学体育在软件和硬件的投入上,也是远远不够的,各种体育课程体系所需要的体育设施、空间,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于一些体育课程无法开展。在师资的建设上,有些高校也未能做到周全各个方面。
2.从学生角度
(1)大学的体育教育存在着考试教育的价值取向,因而使学生的关注点始终停留在体育考试和如何取得体育成绩等这些层面上,对于体育课程大多都是应付式的态度,没有将体育与健康锻炼联系起来。可以说学生们的目的和态度都是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的。(2)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他们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学业、交友、就业等方面上。尽管相比于其他年级段的学生,大学生已经算是拥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于是他们无法对体育内容投入对于其他方面来说过多的精力。(3)大学生从其本质上来讲,他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地转变过来,大多数学生对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还处于一种小体育观的状态,将体育看成是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认为其对于个人的其他方面没有太大影响。
高校作为高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摇篮,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教学“单向度”发展的问题。为此,高校应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行教育改革,创新探索出现代化的多元教育模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途径,高校应将创新素质教育作为当前的工作重心之一,立足自身改革创新的需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型运作模式。
一、新媒体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新媒体教育模式又称为“数字化教育”模式、“全媒体教育”模式,主要以先进的信息科技和媒体技术为依托,以移动教育、点播教育、检索教育等教育要求的达成为改革目标,在传统高校中进行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运作模式。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下,当前的新媒体教育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涌现出包含电子词典教育、互联网教育、电纸书教育、光盘教育、手机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这种互联网教育模式作为第四媒体和新媒体教育模式的核心,在发展过程中又包括了手机报、手机微博、手机文学等新型模式。从新媒体教育模式当前的特征和优势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四点:一是提高素质教育过程的即时性。新媒体技术拓展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渠道,使得教师能通过手机微博、QQ传播、网络论坛等载体开展课外教育。教师可使用文字、影像、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对同一事物进行展示,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而全面的感官体验,从而提高素质教育的丰富性和实践性。此外,新媒体教育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学生仅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界面之间的互换,内容检索和选择极为便捷。这种界面互换使得信息接收者和者可灵活进行角色互换及互动,并提供完善的公共网络系统让师生能够轻松完成实时交流,提高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性。二是推动素质教育信息的权威性。在新媒体虚拟空间下,各类教育信息可以实现畅通传播。新媒体使用者可以在BBS论坛、微信、微博、QQ即时通讯工具中与对方就同一话题进行讨论,无需要经过编辑或权威部门的审核与批准。在此便捷自由的互动模式下,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观点。这种传播优势为每一个学习者发表意见提供了极具有个性化的空间,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三是增强素质教育方式的直观性。新媒体教育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教育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基于新媒体的素质教育削弱了传统教育方式的说教性,提高了教育过程的享受性、游戏性和直观性,从而吸引高校学生关注素质教育,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素质教育的熏陶。四是提高素质教育对象的大众化。相比传统的书本教育模式,新媒体教育能减轻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抗拒感和疲劳感。新媒体教育所提供的内容更为丰富多样,使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时,可以选择结构明了、通俗易懂的内容进行阅读,提高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新媒体教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木在《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本性》里提出,科技的发展变迁速度高于文化的发展变迁速度。这一观点在当代大学生的资讯教育以及互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以新媒体作为自己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比如使用手机搜索和观看新闻和资讯,运用微博对身边好友进行最新动向跟踪,登录社交工具和网站与人群进行沟通,使用文字和图片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内进行生活分享等等。正因为当代大学生对教育载体的个性化要求的日渐提升,新媒体教育模式的内容和发展形式才得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载体,新媒体自身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也为其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融合及应用的多样化发展倾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媒体技术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改变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使用新媒体进行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了解国内外重大要闻时政,并对其社交空间的狭窄性以在线交流平台的形式进行补充。新媒体教育模式在缩短高校学生和外部社会之间距离的同时,可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平等性的思想交流机会。此外,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融入,使得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语言文字不再作为其文化学习的中心,大量视觉文化、声像文化融汇到一起,使得高校学生对素质教育有了更为感性、形象的认识。在语言被图像取代并成为思维工具后,人文思想的普及和推广更加形象化、多元化。新媒体教育改变了大学生思维的单一和贫乏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领悟力的敏锐性以及想象力的丰富性等素质能力。新媒体教育以快捷简便的新闻报道替代深度报道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化的健康发展。二是新媒体教育具有浅教育特征。新媒体的方便快捷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容易形成“快餐教育”现象。在视觉文化的快速冲击下,教育者追求新奇和快速教育,缺乏钻研思考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积累的引导性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应用。长时间的上网教育和快速教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教育“成瘾”。新媒体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也容易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不利于学生与他人的互动交流,降低了素质教育的有效性。长此以往不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耽误学生学业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只凭个人感想和情绪做事,缺乏理性协调能力。由此,高校的素质教育必须具有阵地意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必须有教育者的引导。在新媒体融入的过程中,面对各类问题的出现,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媒体造成的各类隐患,并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善于应用新媒体的优势,促进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和优化。
三、新媒体教育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引导对策
综合利用新媒体,强化素质教育新阵地。新媒体已经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新模式和新载体。新媒体所具有的直接交流互动方式、双向多向、多元化模式、图文并茂等传播优势,自然会取代传统命令式说教、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整合新媒体资源,素质教育工作者可借助“校园微博”“校园QQ群”“校园网校”等网络人际交流模式,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并建立起方便快捷、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传播渠道,以促进传播合力的有效发挥。借鉴新媒体互动模式中的各类人际交流技巧,例如QQ表情符号等来控制自身情绪的表露,交流者可以更为简单地克制自身的羞涩情绪,达成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情感需要。网络流行词和热词的良好运用,可以缩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高素质教育的亲和性与有效性。发挥新媒体优势,拓展素质教育范围。曾指出:“书籍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和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而人则可以改变世界。不读书的人没有发展前途,不读书的民族更没有发展前途”。有效的阅读引导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提升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拓展事业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层次。教师应巧妙使用新媒体教育优势,为学生做好教育指导和规划,并运用新媒体传播特征,进行优秀教育内容最大限度的提供和信息共享,以充分发挥新媒体教育传播力。此外,教师还应尽可能缩短新媒体文化和知识传播的时间差,提供更为有效、便捷的教育服务,例如通过创建手机QQ学习群、个人博客、课程网站和学习园地等,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探索,此种方式将更有利于高校实施隐形教育。此外,教师将自身对专业知识和社会的理解及生活经验等,书写成文与学生进行共享,则可将三尺讲台延伸到微博空间里。这种网络化言传身教,在无形中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信息共享性,拓宽素质教育渠道。美国传播学者瑞斯和休梅克通过研究提出,新媒体传播内容容易受到工作者个人、组织方式、日常工作惯例、意识形态、机构之外对媒介内容等五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新媒体大众化、娱乐化程度较高,借此优势新媒体教育可具有较强的“意见领袖”影响和“趋众性”,通过点击率排名较高的博客文章、转发率极高的长微博等,新媒体教育模式可将受众人群扩展到超过数百万之多。由此,教师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适当的课程和讲座,以提升知识的共享率,拓宽文化素质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渠道。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构建的方式对资料和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共享、传播,在充分把握高校学生实际需求和心理的基础上,提供素质教育的共享和互动功能等,以增强素质教育的整体互动性。总的来说,中国全球化战略的推进需要以人才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基础,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媒体教学优势,结合微信、微博以及QQ等平台开展素质教育,拓展素质教育的范围和渠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文素质积累,进一步优化综合素质。
一、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高校的素质教育,区别于单纯的专业教育理念,它注重于加强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门类,她既蕴涵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内质,还兼具有极强的美育、智育和德育功能,从而,突出了书法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地位。
1.高校书法教育是美育的范畴美育向来归类于人文教育范畴,它的目标是发展完美的人性,培养人文素养,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有着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书法艺术在我国最为普及,她已成了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的一门艺术。它等同于美术、音乐、舞蹈艺术,是对生活中的美和对客观事物美的高度艺术概括与抽象,同时也是书家内在感情的表达和抒发,具有其广泛的、深刻的审美意义。在高校书法教学中,对部分书法作品进行美的深入剖析,一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线条和空间结构是美的,二是让学生懂得美在何处,三是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书写创造美的意境等欣赏的基本常识,以便学会分辨出各种美感的类型。这种突出艺术欣赏、鉴赏的教学方法,增加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大学生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的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分辨力和创造力。
2.高校书法教育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精神
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归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责就是塑造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中国书法一向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用毛笔作为表现工具的书写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形式,再现了中国璀璨文明的历史嬗变过程。我们在追寻历代书家墨迹中,感悟和体会到他们的人格魅力,领略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我校近十年书法教育的教学实践证明,书法教育具有提高人格修养的巨大潜力。通过书法教育达到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高校书法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补充的重要方式。
3.高校书法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修养
一是通过书法教学,增加在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门类的了解。重点推荐和介绍在中国书法史上,诗、书、画、印的名流文人,如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顺,明代的唐寅、文微明、董其昌,清代的郑板桥、金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家。除诗、书、画、印之外,书法还和音乐、舞蹈、建筑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我校书法教师通过多年积累,总结出适合我校的教学方法,根据年级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史,让书法教学成为有声有色、视野广阔的艺术课堂。二是通过书法教学,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了解。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是以其深厚的古代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文化气质为基础的。她既体现了道家“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又体现了儒家“中和”的审美思想。在的书法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书法名家的生平介绍、创作的内心世界剖析以及艺术风格、书法原理的解读,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从而了解到的传统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