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高校学风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竞争激烈,重视创新,需要大学生具有自我规划、自主学习,包括终身学习的能力。计划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环节,是将行动引向目标的指令集,不可或缺,学生的学习也同样需要有计划。另外,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的学习,在大学里,学生自主的时间更多,自主的空间也更大,相应地对大学生自主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在大学中,要做好学风建设工作,学生养成教育问题显得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学生养成教育问题建议
一、制订学习计划,促进自主学习
现实中,经常发现对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认识不清或能力不足的学生,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最终导致学业失败的情况。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学生自身原因”就完了,更应该负责地从学校的教育或管理上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在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适应性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大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大学学习中学习计划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明确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计划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二)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认真组织和开展“谈理想、定目标、做规划、见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做到全体参与,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规划,人人有行动;发动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建设目标”和“班级学生规则”,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互帮互助,督促全班同学朝着目标、执行规则、付诸行动。(三)辅导员老师要从培养学习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理解并掌握自我激励、自我定向、自我引导、自我发现、自我调控、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方法,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七个关键点。辅导员老师可组织班干部和部分学生骨干,有目的地选择典型事例(案例),通过精心策划和编排,在主题班会或班级活动中,用情景再现的艺术形式,将上述方法呈现给班上每一位同学;在班级管理中,自己也要注重这些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尽快学会自主学习。(四)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选择那些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帮助其提高自我规划、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能力。要将网游成瘾学生的教育转化作为重点,想办法、下功夫、用措施,争取实现突破。(五)通过辅导员老师,邀请高年级中成绩优秀、全面发展、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就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与班级学生开展宣讲和交流活动,激励学生学先进,赶先进,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早日成才。
二、加强学业指导,改进学习方法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很重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调查发现,我校有近44%的学生处于“有目标,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状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有一成的学生“不知所措”。鉴于大学学习有别于中学学习的固定模式,不同专业在知识、能力的传授和建构过程均不相同,指导学生尽快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很有必要。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发挥专业导师对学生学业的指导作用。要把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指导学生的学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学习资源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选课,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检查和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等,纳入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范围。专业导师还应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当大的偏差发生时,与学生主动沟通并能与家长和任课教师共商对策。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定期考核,督促专业导师认真履行职责。(二)发挥课程主讲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因为学生是否会学习,课程主讲教师可从他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上观察出来,而且课程主讲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举措指导学生改善他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见面最多的是课程主讲教师,对他学习方法形成影响最大的也是课程主讲教师。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认识上和教学管理机制上,使主讲教师承担起教会学生学习这项工作。(三)学校应将检查督促专业导师的学业指导情况、课程主讲教师的学习指导情况,列为校、院两级教学督查组成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如果教学督查者认真考查一个教师进行一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关注他“授人以渔”的活动和效果,那么完全可以发现他教学上的亮点和缺陷,并进行有效的点拨和鼓励。与此同时,对教师工作的考核,除了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的评分外,应增加对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成效的评分。(四)学校应将“大学生学习指导”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也可依托相关部门探索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或建立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有关学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咨询服务。(五)辅导员要把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包括学习方法指导)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落实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和管理工作中。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思想,丰富班级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新灵活多样的组织模式,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强化自主管理,养成文明行为
摘要:高校党建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堡垒。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探索构建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模式、保证二者同向同行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在协同视域下充分调查二者的工作现状,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存在工作机制不一致、工作载体创新不足、工作中心偏移等问题,在加强互动性、提升创新性和把牢质量关上进行深入分析,以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共向同行。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风建设;协同视域
高校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强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新的育人使命,是发挥十大育人体系中组织育人作用的现实需求。高校要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育人成效、管理水平、培育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党建与学风建设缺一不可。探究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模式,实现高校党建与学风建设同向同行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学风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具有共通性。高校党建与学风建设并非两个割裂的概念,二者具有目标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高校学生党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开展,从而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保障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如果党建是立足宏观,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那么学风建设则立足于微观,旨在规范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养成科学学习习惯,培养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出发点虽存在极大差异,但落脚点一致,二者均致力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第二,学生党建有利于促进学风建设。学生党建是高校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工作,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体现。高校学生党建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从而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学生党员队伍,以点带面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学生党员有利于为广大学生树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一种学习、崇尚先进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促成良好校园文化与育人环境的营造。学生党建工作通过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为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政治保障。第三,学风建设有利于带动学生党建。学风建设对高校学生党建具有推动作用,是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有效保障。优良的学风建设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学生党员队伍,学生素质是关键,而学风建设是学生素质锤炼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与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学生党员是保障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因此长效开展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素质,为党组织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开展。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工作机制不同,交流互动不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人民对高等教育的认可度逐年上升,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迫切。因此,高等教育在我国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迅速进入普及化阶段。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数量的增多,学风问题成为困扰高校教学的首要问题。进入省属本科院校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远不及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成为省属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普遍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省属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相关因素,结合时代特点,对加强省属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求学之风与教师治学之风所形成的学习氛围,具有相对稳定性。学风是高校教学的灵魂,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学风,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而不好的学风,会使学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下降,直接影响学生的前途命运,制约学校的良性发展。学风的养成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仅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求学态度、治学态度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1影响省属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因素
1.1社会因素
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但是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却在下降。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社会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市场主导的经济体制下,利益追逐与物质至上的理念动摇了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观,使其自我认同感缺失,“读书无用论”慢慢侵蚀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认知。第二,高校青年教师与国家基层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较企业形成巨大薪资差异,造成心理落差,使其职业认同感降低。第三,网络舆论渲染的消费主义、实用主义,使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迷失方向,否定自己的奋斗路径,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2家庭因素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本文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地方普通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管理主体、管理制度、过程管理等方面对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探索,从而为营造好的学风,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普通高校;学风建设
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的发展工作也有了相应的新要求。在报告中强调“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由此看出党和国家把教育事业放在国家发展的首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开篇就强调了学风的重要性,认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重要性就更为突显,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1]。
一、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风问题,各个学校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某高校为例,首先调取了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156余万条数据,重点分析了近3年间下午2:00~6:00时间段学生进图书馆的人次数和图书借阅量的变化趋势。数据反映该时间段年平均进图书馆的人次数只有12人次左右,图书借阅量年人均从9.6册下降到4.9册书。考虑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从纸质媒介向网络、手机等方面变化的因素,但还是反映出学生在课后用于学习的时间在减少,纸质专业科技文献资料的参阅量也在逐年减少。其次,调取了食堂就餐收费系统的2364余万条数据,重点统计分析了近3年间学生在早上7:00前、7:30前、8:00前、9:00前等时间段早餐的就餐人次变化。数据反映:没到食堂就餐的学生数占本年级全部学生数的比例,一年级的为1.1%、二年级的为19.66%、三年级的为25.98%,说明年级越高,起床越晚,反映出投入学习的时间随年级升高而减少。剔除少数学生自备早餐、不吃早餐等因素,通过对学生吃早餐数(天数/周)分年级与课程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按时吃早餐天数越多的学生,课程平均成绩越高,不及格门次越少,反映出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就越多[2]。以上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风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少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学习效果不好,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较差,完全是被动式学习模式,自控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较严重;有的学生上课纪律较差。不带教材、不听讲、不做笔记等,上课玩手机(追剧、游戏)、睡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不及格人次和门次偏高等问题。
二、新时代背景下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摘要: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近年来00后大学生大量进入大学,其独特的学习特征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00后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学习方式和学风现状的问卷调研发现,当代00后大学生存在过度追求自我价值、感到迷茫焦虑、学习效果不佳等学风问题。深入剖析0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可以将上述问题归因于学生主观上学习效率低下和高校客观上对学生价值引领不足。运用经济学供需原理,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在需求侧要提升学风建设管理效能,在供给侧要打造优质教育产品。
关键词: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供需关系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自从2018年开始,00后大学生大批量进入大学,经过三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高校的主力军。生于千禧一代,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00后大学生展现出与90后大学生截然不同的学习特征和习惯。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高校的课程教学也开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群体的变化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优良的学风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甚至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00后大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通过腾讯和中国青年报共同开展的《00后画像报告》大数据调研,开放、独立、自信、自我是00后自我认定的独特标签。牛宇飞(2019)、王海建(2018)通过对00后大学生的观察,也总结出价值追求个人化、学习动机自主化、成长环境网络化等主要群体特征[1][2]。为了分析0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征,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F大学某工科学院为例,该学院成立于2003年,2018年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办学特色,现有本科生2521人,其中00后大学生1834人,占比72.74%,具有典型的参考价值。本次调研共面向00后大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5份,有效问卷559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3.2%。本次调研内容主要包括00后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学习方式和学风现状三个方面。基于数据深入分析,整理出00后大学生具有三大学习特征:
(一)个人价值观端正,追求自我价值
在本次调查中,实现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个人的努力奋斗(91.95%)、良好的机遇(85.51%)、良师益友的指导(61.54%)是受访者选择的前三个因素,仅有12.7%的受访者认为优越的家庭条件是成功的条件。不难看出,在高校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大部分00后大学生都能树立较为端正的价值观,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对00后大学生的侵蚀得以减弱,“英雄不问出处”已经成为00后大学生普遍的共识。但是在当今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下,00后在价值选择上显得更加理性和务实[3]。仅有12.2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励志成才,报效祖国。与此同时,大部分受访者还是将学习技能、提升自我(45.08%)和获得更好工作(34.88%)作为自身学习的目标。可见,00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更注重自我价值,个人努力具有强烈显示导向,缺乏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