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个人信息安全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广大手机网民移动终端上必不可少的软件,但APP强制索权、过度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也非常突出,不但给日常生活带来困扰,而且个人隐私、财产等也会遭到损失,因此本文对APP个人信息安全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APP;个人信息安全;现状;对策
APP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lication)的英文缩写,是指通过预装或下载获取,并且运行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能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应用软件[1]。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占全国网民规模的99.15%和全国人口的66.57%,而国内市场监测到的APP数量达359万款,可见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之迅猛,APP种类和数量之多。APP为人们获取信息服务提供了便利,然而其作为收集用户数据的入口,也存在大量强制索‖63‖权、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侵权现象,威胁个人信息安全[2],因此本文对APP个人信息安全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1APP个人信息安全现状
1.1APP个人信息安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
《知识经济》记者田野[3]对发生在2019年2月16日至2019年3月21日期间的3起泄密事件做了报道,一起为网友举报某金融APP在后台自动获取用户使用手机信息的截图,二起为央视“3•15”晚会点名某个人社保查询APP泄露个人信息并进行了现场演示,三起为中国消费者报某招股书的社交电商云集存在泄露用户信息问题。这三起APP个人信息安全事件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尤其是央视揭露的APP得到了全网下架、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停业整顿的处理结果。APP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据《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报告(2019)》介绍,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经过一年的专项治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典型问题得到遏制、企业个人信息保护能力水平显著提升、网民网络安全感总体提升、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氛围已基本形成成效。
1.2APP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摘要:本文立足吉林省个人信息安全素养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文本挖掘绘制的词云图,进而提出建议,旨在为吉林省个人信息安全素养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吉林省城市居民信息安全素养文本挖掘
一、前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2018年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纳入两会,如何加强个人信息安全和防范网络欺诈,成为两会代表们的热议话题。高速信息化带来的挑衅事件也屡次发生,让我们开始对自身个人信息安全素养进行反思。信息安全素养指人们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针对信息安全所表现出的各种综合能力。信息安全素养的概念主要源自日常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较大程度上受到信息安全意识概念的影响,同时与信息素养概念密切相关。信息安全素养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信息安全意识,还包括后续各种防护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对此对吉林省60周岁以下的城市居民作出了一项有关个人信息安全素养的问卷调查。对其中个人信息安全状况、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个人信息安全知识及个人信息安全能力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吉林省城市居民进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相对农村居民遇到问题较多,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定为吉林省城市居民。抽样方式以比例抽样、等距抽样、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地确定样本。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主要分布于吉林省九个州市,其中受访者男女比例均衡,年龄以50岁以下为主,学历为大专或本科居多,职业中工人(含企业基层员工及农民工)和学生的较多,月收入多在3000~5000元。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探索吉林省城市居民在个人信息安全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
二、吉林省个人信息安全素养分析
(一)个人信息安全状况
该部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调查了市民认为易导致信息泄露的行业、信息侵犯的方式、年龄与是否遇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并做了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大多认为电子商务、房屋中介和物流行业这三个行业相对其他几个行业更容易导致信息泄露,这三个行业都具有数据量庞大、数据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受访者对自己的电话号码、社交账号这类信息不够重视,其中受“垃圾信息骚扰”的侵犯最多;在不同年龄段中,遇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频率各不相同,其中50~60岁的受访者接触新鲜事物较少,风险相对较小。
人脸识别对个人信息安全挑战探究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缺乏意识,尤其是现在的法律覆盖面并不完善,无法针对独立人群作出有效的限制,因此,近年来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属于法律模糊的状态[1]。除此之外,现如今的各项小程序均可以绑定身份证、人脸等较为隐私的个人信息[2],因此个人信息面临的挑战将是巨大的,尤其是部分的商家为了个人利益,对他人信息进行搜集,随后以高价出售,使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文将针对以上论述进行研究,为人脸识别技术提出有力的法律保护措施。
一、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趋势
人脸识别技术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识别技术更为精准,发展前景广阔,并将运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在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方面,识别作为研究主体,因此需要进行运算,使人脸图像更加清晰,具体公式如式(1)所示。式(1)中,H[k(x,y)]作为锐化量,(x,y)表示需要锐化区域,k(x,y)作为需要锐化的图像,k、x、y分别为锐化系数。通过以上运算,可以将图像模糊的地方清晰化,在人脸识别技术中属于一项重要的突破。人脸识别技术的另一项重大突破在于大数据的发展,人脸识别库中,拥有大量的人脸大数据,可以通过对比相似人脸,从而加快识别速度。因此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在应用领域上,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住宅、单位、安全防卫以及付钱等领域,并且因为人脸识别技术的便捷优势,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逐渐向医院、学校、政府部门以及公安机构等方面发展,让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刷脸”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技术领域上,当人们习惯人脸识别以后,就会对此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现在的人脸识别更趋向于二维技术,静态识别,或者是借助其他技术识别模糊人脸,因此无法准确识别双胞胎或是照片。此后的技术发展领域将会运用三维技术,全方位立体地识别人类动态信息,提高人脸识别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二、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除了便利的条件外,个人信息的频繁泄露也是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处于二维的研究阶段,其安全程度较低,不能精准识别双胞胎照片、视频等的区别,并且因为二维技术的开发成本较低,所以实施人员经常会选择二维技术,以至于增加了适用人群的使用风险。目前的人脸识别流程,见图1。如图1所示人脸识别的流程较为简便,在识别系统内部存在人脸数据库中,通过提取实际人脸的面部特征,与数据库中的记忆人脸作出对比,进行身份认证,从而完成识别过程。从人脸识别技术性上看,任何信息都会出现泄露的可能,但是人脸信息作为敏感的不可复制的信息,如果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比如,用户的密码丢失或被盗用,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找回,而人脸识别不一样,人脸信息被盗用,基本没有中断的时间,对本人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三、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对法律治理的问题
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条例还不完善,在法律规范中,不同的信息保护强度也不同,一般以敏感程度为判断基础,像是人脸的信息应该在最敏感的范畴,因此人脸信息的保护应该在最高级别的保护中,但是由于现在各种识别人脸软件较多,不能一一监管,对法律治理也存在影响。个人信息遭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因为举报电话不同,管理的人员也不同,因此经常会出现重复治理或缺乏处理的现象,降低了对个人信息的法律治理效率。对泄露他人信息的商家处罚,落实起来较为困难,侵犯个人隐私的案例并不少见,但是真正诉讼成功的却较少,因为能够被起诉的证据不足,相关规定也不完善,导致法律治理手段停留在口头警告的层面,因此,现在的个人信息法律治理偏向形式化。
摘要:云计算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但个人信息安全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还大量存在,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违法收集、利用和处理,因而有必要构建云计算下的个人信息安全监控机制、侦查机制和应急机制,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可控和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一、云计算及其潜在风险概述
云计算是继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对等计算之后的一种新型计算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计算。云计算是将网络储存技术、虚拟化技术、网格计算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等软硬件技术融合发展的集大成者,也是集合了网络、服务器、计算、储存、应用软件等资源并提供快速便捷、即需即取服务的共享平台。云计算具有按需服务、广泛的网络接入、资源池化、快速弹性以及按使用量计费等5个特点;涵盖私有云、社区云、公有云、混合云等4种开发模式]。云计算有3大优势:
一是具有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能提供即需即取的服务。最大的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数量达到百万级别,一般的云计算企业的服务器数量在几十万台,比较小的企业私有云服务器数量也要数百上千台。另外,云计算还能够弹性配置、动态伸缩,以满足用户规模和计算量增长的需要。二是具有开放性,能实现资源共享。云计算将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效用计算技术和定制、计量、租用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最大效率地利用了随时连接、随时访问、分布存取的各个服务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三是具有管理成本最小化以及与服务供应商的交互最小化的优势,能降低使用成本。云计算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在硬件成本、管理成本、电力成本、资源利用率方面都有极大的成本优势,企业和个人也省去了服务器的磨损、闲置和管理成本,只需按需要使用相应功能、按服务量支付费用。云计算潜在的安全风险与云计算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总是如影随形。用户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是云计算服务推广应用的首要障碍,云计算的理念是开放和共享,而个人信息安全注重封闭和私权,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个人信息是指个人姓名、住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医疗记录、人事记录、照片等单独或与其他信息对照可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5]。个人信息涉及用户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财产权利等基本权利,事关重大,一般具有极高的敏感性。用户在决定是否使用云计算之前会对云计算的安全风险加以衡量。使用云计算功能在线存储的文档、图片、视频等文件大量涉及个人信息,一旦云计算的安全体系被攻破,则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事件,严重危及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甚至会造成社会恐慌。与传统的互联网技术相比,云计算环境下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更加突出。一是因为云计算下个人信息脱离了用户的控制范围,一旦云计算服务商的数据中心发生事故,用户无法知悉,也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只能被动挨打。
二是因为云计算的交互式、参与性、网络化的特点,用户几乎将所有个人信息被动或者主动地全部暴露在云计算服务商平台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能力不对称的问题,一旦发生侵权事件,用户损失巨大,而且难以维权。
三是因云计算的普及性和规模性,小的漏洞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损害具有连锁反应。比如,2011年亚马逊的EC2业务由于出现一点小的漏洞,整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出现全范围宕机;2012年微软的WindowsAzure平台由于个人服务的设置问题,导致所有集群的功能不能使用。目前,研究云计算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学者大多从国家立法、行业立规的角度展开。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建章立法固然重要,特别是构建规制云计算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正当其时,法律的具体执行,特别是建立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防控机制和措施更是迫在眉睫,本文拟从这一角度进行探析。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由于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价值越来越高,而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又常常需要以个人信息为基础,因此很多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对移动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移动网络;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引言
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很多网络信息数据都来源于个人,无论是在社交平台上的公开信息,还是创建各类网站、APP账号时所填写的个人隐私信息,都与个人生活、工作密切相关,而为了挖掘出这些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对于个人信息的搜集、窃取、交易也随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同时,基于移动网络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同样变得日益严重,而针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策略的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1移动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1.1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从整体上来看,个人的不当上网行为仍然是其中最为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当前很多网民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因信息安全意识不足所导致的个人信息安全泄露更是十分常见[1]。例如,在使用无线网络的过程中,由私人建立的免费WiFi往往存在很大的安全威胁,如果在未经安全验证的情况下,直接连接未知的免费WiFi,那么一些账号、密码就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
1.2相关法律体系尚未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