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工作管理制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工作管理制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工作管理制度

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

【摘要】新形势下,传统理念下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延伸性需求,公立医院要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从环境、格局、任务等不同的视角,迎接挑战,建立有效的改革、发展、稳定决策机制。在行业特色的延伸基础上,探索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满足现代化的建设需求。因此,论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任务与挑战性问题,最后制定科学的工作路径,在全新的思路下,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党建工作

1问题的提出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67号的出台和施行,对党政关系作出明确界定,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需要与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相互结合,以此满足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需求。从建国到现代化,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也开始逐渐打破了原有的建设机制,向着新的发展格局实施演变。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也行使着自主运行的权利。为了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效率性,就需要从政府的视角出发,建立统一的医疗机构。公立医院领导体制变迁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始终是轴心和焦点,如何将党建工作有机嵌入医院运行管理体系当中,如何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成为目前探究的重点。

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任务和挑战

2.1任务

2.1.1把好政治方向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公立医院需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下,将基本的建设框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当中。主要包含的内容就是,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公立医院党委职责,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医院章程,健全医院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教学工作量评价管理制度完善

摘要:教学工作量的评价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立足于我国历史文化和高校教学工作的发展现实,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深入分析了高校教学工作量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量评价管理制度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管理制度

一、高校教学工作量评价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绩效考核和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关注的焦点。18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简称AAUP)了第一份关于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与科研活动关系的综合报告,为最初的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是,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教师工作量几乎被等同于教学工作量,高校往往仅以课堂教学时间来计算和测评教师的工作量,歪曲了高校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本质。为此,AAUP在1969年了《关于教师工作量的声明》,规定美国高校教师的工作量由教学、研究和服务(Teaching,Research,Service)三部分组成,统称为教师的使命。教学工作量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时数,但是教学工作量的评价则可以依据课堂教学时数或者说课程计划数来计算。因为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仅与课堂讲授时间或者面授课时数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即使是课堂讲授教学以外的备课、批改作业、论文指导、实践教学等隐形教学工作量,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核算方式折算成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间。我国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高度关注教学工作量的评价问题了。教育部在1981年发出《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针对部属院校颁发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的试行办法》(教干11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规定高校教师全年工作量不得低于1680小时,也就是按照全年42教学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进行计算。试行办法将教师工作量分为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两大部分,要求教学工作量应该占教师全部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余部分作为科研工作量。另外,关于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试行办法还针对教师不同的职称进行了区分: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年教学工作量按照教师承担的教学计划学时数的四至五倍折算;讲师则按照教学计划时数的五至六倍折算;助教则按照讲师的高限,即教学计划时数的六倍折算。试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是国家第一次尝试对全国范围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对于高校教学工作量评价和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试行办法作为教学工作量评价量化分析的初次探索与尝试,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陷,还要在实践中面对来自高校各个层面的质疑,因此,试行办法关于教学工作量的规定在其颁布实施4年之后便被废止了。1985年教育部《关于当前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问题的意见》([85]教师管字004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对于试行办法中关于教学工作量的评价管理制度提出改革意见。一方面,意见规定各高校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要作定额要求;另一方面,意见指出,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可以多样,教育部不作统一规定”,各高等学校参照该办法,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学校岗位设置和定编要求,可以自行决定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定额标准和折算方案。意见颁布实施以后,全国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了不同的教学工作量标准,从200标准课时到450标准课时都有,因校而异[1]。可见,作为教师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量一直都是各高校对于教师进行岗位考核、发放酬金、评定职称、评选优秀等工作绩效进行测评的基本依据。关于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任务,如果高校规定的标准过高,会导致教师的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时间被压缩,影响教师的业务提高和专业发展;如果高校关于教师教学工作量任务的要求过低,可能导致师资人员编制超额,增加学校超课时量津贴的支出,降低教师津贴的激励效用。因此,高校教学工作量定额标准科学合理的制定,既能促使教师保质保量的完成授课任务,又给教师留出时间进行业务提升和专业发展。

二、完善高校教学工作量评价管理制度的建议

各高校关于教学工作量评价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明确肯定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充分体现教师对于教学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绩,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公平的教学工作量评价机制,这不仅有助于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和开展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也是高校推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

(一)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工作量定额标准第一,教学工作量定额按照标准课时为单位进行核算,同时取消对于面授课时的定额要求。标准课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师投入在教学中的全部工作进行折算后的课时。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投入,不只体现在课堂讲授、组织课堂讨论、组织实验课程等这些显性教学工作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承担所授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备课,例如教学法研究、编写教案、教学进度计划;布置及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辅导、答疑;成绩考核,如期末考试出卷、批改试卷、报送成绩、论文答辩等;指导学生论文撰写、参加知识竞赛、辩论赛、创新大赛等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标准课时是对课堂授课和与教学密切相关工作进行统一折算后的课时单位,更能体现教师教学过程中显性工作和隐形工作等全部付出。第二,根据学科类型和课程设置制定不同的教学工作量定额标准。高校课程设置既有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还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程,同时各个学科之间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也各有不同。这就导致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我们不能制定统一的评价指标,而是要充分考虑学校课程设置情况以及教师所在学科的教学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工作量评价指标。

点击查看全文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处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中国企业由于其在结构及功能上较之传统企业有很大差异,因此其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中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工作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立足于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对完善企业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实践性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与原因;完善措施

企业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当前我国的各类型企业正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企业在这场巨大变革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优良传统,对增强企业的战斗力与团结性、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可见,在当前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应覆盖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多元社会思潮激荡的复杂环境中,为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的先进性,并使企业在全球化的洪流中增强市场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依靠和发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全球视野下我国企业融入市场经济并赢得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其作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企业中以企业全体组织成员为对象所开展的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对企业成员施加意识形态和企业文化的影响,以提升企业成员思想水平的教育宣传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坚定立场、增强信心、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治理不仅需要制度的约束,同时还需要发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制度管理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首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地凝心聚力,最大程度地形成思想认同。2017年3月,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企业的发展需要调动每一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员工创业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激励机制提供动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求对教育对象进行充分的研究,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员工的思想深处,达到先进理论和理念入脑入心的效果。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将通过合理的内容和创新的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精神的感召力,使全体员工受到鼓励,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与理想信念,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践行企业的文化与核心宗旨,凝心聚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是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制度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融入柔性因素。通过情感的传导、人文关怀、交流沟通等方式,弥补制度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短板”,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一步促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我国企业运行和社会发展实情的交融。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增强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格局中的发展潜力。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成效体现在员工思想素质的提升与行动力的加强,这些好的改变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可直接发现员工的现实问题,提升员工管理的针对性,有效调动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发展,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潜质,使员工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充分地统一起来,更好地为实现企业的更高效益而努力奋斗。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然而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引入,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运行需求和特点。这些问题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理念滞后、保障不到位、专业化人员队伍缺乏等等。

点击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教师工作量评价管理制度探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民办高校入学人数的不断增长,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具体表现在不同职级教师的工作量分布不均,青年教师的教育任务和工作压力大。对于民办高校教师而言,在当前工作量评价管理制度下,要在繁重的教育任务和科研投入之间做到有效平衡是困难的,加之师生之间积极互动频率低,教学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建议进一步探索民办高校教师工作量评价管理制度的改革,合理安排工作量,弱化硬性指标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做好教育资源分配,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通,关注并重视学生的教育评价。

关键词:民办高校;工作量;评价管理;改革探索

1民办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问题概述

对于当今民办高校老师来说,“工作量”已经是一个职业生涯中离不开的名词。每个高校对其定义各有不同,但其中一个是相同的,即高校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任务总量。所谓的工作量可以分为教学工作量和科学研究工作量。评价考核因学校自身的差异各不相同,有的会根据整体数据合并考核,有些高校则会分别考核每项工作的完成指标。教学工作量测评是通过定性和定量指标反映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中教育付出量的活动之一。教师绩效考核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立在合理、科学、公平的教育工作量测评体系上,它可以保证教育质量,促进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教育行政机构了解教师工作情况的一个方式,对教师教育过程实施监督与管控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评估与考核,可以充分激发高校教师积极进行教育并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2民办高校教师工作量评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不同职级教师工作量设置均衡性不足

依据高校教师所取得的职称进行划分,并从数量的角度来看,学院教师的师资结构的特点是讲师人数最多,副教授第二多,教授数量最少。讲师属于民办高校教育任务的中流砥柱,至少就人数而言,讲师是高校未来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承担者。其中,讲师的工作量最大,副教授次之,教授更次之,助教最少。这也与高校中的职称人数相一致。与庞大的讲师人数密切联系,通常情况下,人数多的群体完成的工作量自然也最大。尤其是一部分年轻的老师几乎每天都在授课。这种不均的工作量分配的直接导致结果是讲师处于巨大的教育任务和压力之下。

点击查看全文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路径探析

当今世界多数国家都将校园安全都作为其社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和谐平安社会建设体系下,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学校安全管理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学校安全管理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对社会未来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下,教育的普及程度很高,众多师生长期在校园中工作、学习与生活,因此,学校安全管理涉及到无数家庭与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环境相比,小学校园环境相对简单,而且小学生是受到社会特殊保护的群体,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学校安全管理要求更严、标准更高。

基于此,不论是为了师生及其背后家庭的幸福,还是为了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建设并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都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近年来,小学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反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事故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与损失,也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大部分校园事故发生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存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鉴于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层、教师和教职工,都有必要了解学校安全管理相关内容,从而提升安全管理能力,保障校园安全。《学校安全管理:过程、内容与方法》一书紧紧围绕学校安全管理这一主题展开阐述,介绍了学校安全管理的发展情况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安全管理的理论、法律法规、过程、内容、方法、绩效评估、管理文化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且细致的剖析。负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机构与人员,可以借鉴该书中学校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建议,统筹整合校园安全管理资源,建构起权责清晰、高效运转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为所有师生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该书作者提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需要建立体系化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需要有完善的管理要求、管理过程、管理内容,还需要选择合理的管理方法,并建立正确的安全管理评估评价制度,推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与体系化发展。小学学校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制度化发展是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旦建立,全校所有师生都能够清晰了解自身权责,从而在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范围内行事,并自觉维护好自身安全权益。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具有稳定性,其建立之后即使学校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调动,也不会因此而造成安全管理工作停滞或者大幅变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应该是规范的,不仅要符合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而且还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内容必须清楚具体,而不应使用模糊的词语。

安全管理是大事,任何模糊词语都可能会导致误解,最终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的人和事较多,如安全制度、管理人员、处理方式、安全文化宣传等,所有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纳入同一体系,合理调配相关资源,才能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一所小学若想建构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从三个层面着手。第一层面,国家法律与政策法规。法律是安全管理的底线,也是其最核心、最基础的框架,任何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都不能与法律相悖,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建设安全管理制度。我国政府颁布了诸多安全法律法规,具体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学校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都可以作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参考材料,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借鉴参考,应注意不能违背法律精神。第二层面,本校实际管理情况与需求。不同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情况与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封闭管理与开放管理的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就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必须考虑本校实际情况与需求。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可以集思广益,公开征集教师、教职工、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见,然后将其进行汇总归纳,找出其中有价值的安全管理工作意见,完善之后纳入到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当中。在征集意见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见,他们长期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对学校安全管理情况了解较为深刻和全面,也知道学校安全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及其合理应对措施。第三层面,外部经验的学习与借鉴。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具有相通之处,其他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与方法往往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对本校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国内外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资料,对其进行梳理总结,找出某些适用性规则,进行改造完善之后应用于本校安全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笔者认为,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完成之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与方法,通过某些路径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达到较为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很多小学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然而当制度建设完成之后,相关条文就被束之高阁,既没有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学习,也没有针对师生进行安全宣传与教育,导致很多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安全管理制度只是安全管理管理工作开展的蓝图与准则,其作用的发挥还得依赖于具体执行的人。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人而言,若是不能定期系统地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其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就主要依赖于已有的经验,从而可能造成某些安全隐患。

如小学生交通安全管理,有的小学虽然制定了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与教师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来执行,而是倾向于按照自身经验与习惯去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这就可能导致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就可能会追悔莫及。因此,小学要定期组织安全工作人员学习安全管理制度,从思想认识上和行动上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规范化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习惯。为了降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负担,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学校安排录制或者寻找符合小学安全管理工作内容的教学视频,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学习之后,通过在线答题或者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来完成考核。学校还应组织师生基于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学习安全知识,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宣传,让所有的师生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价值,同时也能够更加认可与支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学校可以利用信息录制或者编辑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小视频,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融合,每一个短视频都讲述一个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细节或内容,让小学生与家长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就可以接受安全教育,从而强化安全意识。笔者强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学校所有师生的努力,还需要获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学校要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反思与修正,及时更新安全管理理念,完善安全管理技能,改进安全管理方法等,尤其是要结合时展趋势及时纳入新的安全管理内容,让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变得更实用,体系更完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小学生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概率正在提高。有的小学生无法判断分辨来自互联网的恶意欺骗,在网上暴露自己或家庭的隐私信息,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小学生沉迷于游戏或者直播,使用家长的智能手机进行大额消费,造成家庭巨大经济损失;有的小学生遭遇网络诱骗,甚至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引诱下离家出走。

基于此,学校有必要完善校园互联网安全方面的内容,教育小学生在互联网世界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维护自己的支付安全与虚拟财产安全,同时还要预防网络诈骗等。此外,学校还要建立校园网络安全技术防线,防止校园网络遭遇黑客攻击,最终导致学校重要资料的泄露与流失。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师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都高度依赖互联网,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也需要及时增加相关内容,努力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总之,在学校安全管理问题上,应该清醒意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就是给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定规矩。学校安全管理对个体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毕竟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够安心工作与生活,小学生才能够安心求学,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个体就可能遭遇生命安全威胁或者财产损失,从而造成难以预料的伤害;学校安全管理对学校发展也有独特意义,毕竟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平安的校园环境,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对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及其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小学学校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从安全法律法规、学校实际情况与需求以及外部经验与教训三个层面着手,努力构建一整套完善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并发挥作用,则有必要讲究一定的安全管理方法与技巧,尤其是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教育与培训,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宣传与教育,让安全管理制度切实融入到全校所有人群当中。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持续发展与变化的,因此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时展要求及时纳入新的安全教育内容,并且改善安全管理方法与理念,让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伴随时代一起发展与成长。

作者:付欣 单位:驻马店市第二十一小学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