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管道灌溉工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江西省结合自身条件,探索适合该省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和管护模式。分析江西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创新提出山塘水库自流管灌工程建设模式、提水管灌模式、“管灌+智慧灌溉”一体化模式三种技术模式技术特点及适宜条件,以及水管单位管护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管护模式、种植专业合作社管护模式的适用条件,为江西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高效、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田管道输水灌溉;探索;技术模式;管护模式
1概述
农田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水库、山塘天然水头(或通过机泵)和管道系统直接将低压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的方法。江西省作为农业大省,灌溉用水量大,发展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3年全省农田管道输水灌溉不到1.0万亩,自2006年后,随着国家高效节水灌溉投入的不断加大,江西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大力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加大低压输水管道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力度,江西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步伐也明显加快,2010年,全省农田管道输水灌溉面积达到4.20万亩。截止2015年年底,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22.37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为3027.60万亩的3.46%,其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40.80万亩。2016年,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十三五”全国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规划,“十三五”期间下达江西省高效节水灌溉目标任务为100万亩。江西省从改变设施、改变灌水方式、改变节水思路为出发点,结合已完成整治的山塘及已完成加固的中小型水库灌区,以此类水源的灌区作为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突破点,启动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工作,大力发展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重点解决水源地输水至田间地头的沿程渗漏损失和输水效率问题,探索形成适应江西省的农田管道输水灌溉模式。2016年,和2017年,全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41万亩,其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达到22.67万亩,占比56.10%。
2传统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是习惯性思维设计。灌溉大多采取明渠断面设计;江西省灌区的骨干渠道大多为傍山渠道或填方渠道,渠道沿线水量渗漏严重,易淤积堵塞产生阻水,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造成输水效率低下,运行维护难度增加。二是对泵站提水通过渠道输水的灌区,由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下,毛灌水定额较大,灌区运行要消耗大量电能,造成工程耗水耗能、长期运行费用高昂。三是长距离输水渠道末端常年见不到水,水沿程损失高达50%~60%,常常导致钱花了但没起到应有的效益。四是渠道不能随意走线,占用农地面积大,对田块的高程、平整度要求高,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障碍,当事农民阻挠施工的现象经常发生,成为项目实施的难点问题。
3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创新模式探索
摘要:解决灌溉工程中存在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水平,而且还可以确保灌溉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本文以当前农田灌溉技术的概况为切入点,阐述了节水灌溉的设计原则,对灌溉工程中节水技术的设计进行分析,优化节水灌溉的技术。
关键词: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技术
1灌溉工程设计及原则
水利工程的工作人员要综合考虑水渠的布局,不仅要考虑进水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污水排放的问题,保证灌溉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又不能污染环境。因此提出如下几点原则:(1)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的地势情况进行规划,通常情况在高处设置灌溉渠道,在低处设置排水沟,分开建立灌溉、排水的系统,尽量不让灌溉系统影响到民房和农田。(2)灌溉渠道布置过程中,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尽量避开施工难度大的地方,对于山丘地形,灌溉渠道不能靠近河流等区域,避免洪水影响灌溉系统。另外,渠道周边要有完善的防洪设施,保证灌溉渠道可以安全的输水。(3)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水库、水塘的作用,充分利用具备的水资源,保证农田灌溉的用水充足[1]。
2灌溉工程中节水技术的设计
2.1渠道的防漏设计
灌溉水资源被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渠道的防漏措施欠缺,中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基本建设在农村,并且灌溉渠道年代久远,长时间不修理,损坏严重,造成渠道的输水功能衰退,在输送水资源时出现的渗漏情况和蒸发情况比较严重,农田灌溉工程的质量下降,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对于这种情况,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在灌溉工程建设施工前做好渠道的防漏设计工作,将水资源的流失程度降低,保证渠道输水的顺利性、可行性,以此提高灌溉工程的节水效果。对于渠道的防漏设计,主要考虑渠道的底部和边坡的防漏问题,可以采用混凝土、水泥管等材料提高防漏效果。而且渠道的防漏措施所需要的材料成本低,比较容易实施,因此,可以在中小型农田灌溉建设中广泛使用[2]。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缺地少水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与优化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重点研究了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和节水技术,围绕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标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原则等展开分析,深入探究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路径以及节水技术的实际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节水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以生态效益换经济效益,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资源损耗严重,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诸多不可再生资源发生危机。农业灌溉历来是水资源应用的重点方向,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是实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抓手。国内以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为主,加强这些农田水利灌溉的节水设计并全面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节水技术,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以及节水技术,希望可以为国内农田灌溉节水工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1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标准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节水要求,需要在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对水资源的应用。围绕这一要求,设定农田水利灌溉节约水资源工程的标准。1)满足水利节水设计保证率。该指标指的是单位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期间,农田用水需求能够满足的年份占总年份的一定百分比,通常将这个百分比设置为80%,也就是说需要单位农田的水利灌溉工程在存续期间要保障该农田百年内有80年的时间可以确保该农田的用水需求,而剩下20年可能因气候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无法满足农田的足量用水需求。基于这一要求,需要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人员与施工方综合考量农田水利过程的设计模式、设计内容,也要关注工程所在地水的来源以及农田内种植物对水的需求等[1]。对标不同地区的农田水资源储备程度,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水利节水设计保证率的标准也不同,对比较干旱的农田,该值范围在50%~80%之间即可,而若在水资源储备较丰富的农田,该值范围要保证在70%~90%之间。2)挨过旱季的天数。该指标指的是在单位农田面临连续无雨的干旱期,只凭借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以及周边地区水库、水塘等的供应,能保障农田灌溉需求的天数。假定单位农田通过水利设备以及储备的水资源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求80天的用量,便要求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以挨过旱季80天为标准进行节水工程的设计,确保单位农田灌溉不断档[2]。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即结合农田所处地势、所在位置有针对性地规划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一般会选择在高处设置灌溉渠道,并将排水沟设置在低处,便于灌溉和排污两条线并线工作[3]。此外,灌溉与排水系统需要分开建设,且避免使农田灌溉系统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2)安全原则。即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需要择易设计、择优施工,避开施工难度较大的区域,综合权衡风险和收益。不能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布置在山丘地形,一方面是降低施工难度,另一方面是避免塌方,降低洪水影响风险。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周边要设置防洪基础设施,确保人工建设的灌溉渠道能够平稳作业。3)保障原则。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要以当地储备水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水库、水塘的作用,确保多方资源与工程的融合,为地区农田灌溉提供充分保障。
【摘要】在新时期的发展下,农业水利建设是一项十分关键性工作,传统农田灌溉方式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退化,取而代之的是节水灌溉。特别在我国某些较为干旱的省份地区,大力兴修节能灌溉工程就显得十分有必要。高效节能灌溉工程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从而推进农民增产增收,全面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
前言
尽管我国地大物博,各类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非常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也就相对较少。尤其在水资源方面,不光存在着缺水问题,甚至部分省区存在着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较多的地区建设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可以促进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更好推动我国农田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促使其朝向科技化、产业化及工业现代化方向发展。
1工程案例
我国某县位于广西西部,该地区位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且季节性雨量充沛,但是却出现年度降雨分布不均的问题发生,该地区每年在8月末到次年的2月为枯水期。据传统农业种植的需求,尽管该县市的农作物用水在季节及用量上都是充足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农产业结构调整后,冬季用水作物不断的增加,该地区季节性缺水的现象却成为了困扰农民的最大问题。因此我国针对该地区现状建设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其总投资达到1500万元,项目总面积在8000亩,并主要对柑橘实行了管道灌溉。为了有效降低工程实际造价,只能通过在灌溉工程设计上不断的优化系统流量、灌溉工程制度以及管材的选取上做好相应的设计调整,从而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应用。本文在以下篇幅中着重就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要点进行如下分析,(图1为某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图)。
2新时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我国的水田灌溉仍然以渠沟为主体,但是渠系水利用率相对较低,水田作物用水量分布不均,很难做到适时灌排水,不适合现代农业的需要,并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资源80%应用于农业,绝大部分又用于水田,所以农业用水损失量很大。低压管道水罐工程是一项非常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节水、节能、节地、省工、输水速度快、管理相对方便等特点,所以在我国发展水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意义重大。下面将系统总结水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方面,并就灌溉的投资与效益以及推广中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介绍。
1水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推广
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用水量损失较大,所以农业节水潜力非常大,目前乃至将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出路应该在于节流。节水灌溉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诸多节水措施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一项适应性很强的重要节水措施,对于水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经济效益分析和高水的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灌溉工程的形式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采用明渠引水、方塘蓄水及水泵提水方式,灌溉形式有引水自灌、喷灌及滴灌。配套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一是在水田种植上集中温室育苗。主要采用现代化育苗技术,实施软盘育苗,统一管理。二是采用机械化插秧,利用现代栽培技术手段,实施机械化插秧、抛秧。例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辽宁省营口市旱田灌区逐年减少,工程不是很配套,除了严重的干旱外,一般旱田不灌溉,历年抗旱时临时组织抗旱措施,因此营口市罐区主要是水田罐区,位于辽河下游滨海盐碱地区,北起大辽河,东临海城市,南至大清河流域平原区,灌区渠系管理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总干渠、干渠配备了专职渠系管理员,支渠以下由群众管理,田间渠系设有专职看水员,在罐区内实行水权集中,统一指挥,统一调配,分级管理,这样营口市每年都可以节约大量农业用水,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对农业投资的不断增加,水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首先在制度上要建立健全各级管理的专业机构,灌溉继续实行市、县、乡三级管理体系,并且强化三级专管机构,罐区内各种业务工作确定由三级专管机构分工进行管理,使之有职、有权、有责,促使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努力办成经济实体,实行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罐区经济和农业生态的良好性循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用水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奖罚分明,水帐定期公开接受监督等。对于技术模式要在坡耕地及平地大田农业节水高产模式,在坡耕地及平地大田对低压管渠、多功能新型给水栓、渠道防渗、自动喷灌、窄短田间灌溉、履膜保田灌溉等9项技术进行了集成应用,水田区“一井两田”机井高效利用水资源模式,通过适当的压缩耗水量相对高的水田种植比例,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大田和经济田,根据水、旱作物灌溉期不同的特点,利用控制原有水田的机井同时灌溉水田和旱田。高岗山丘区“果、粮”综合开发模式,以单井为独立灌溉单元,在山坡底部修建低压灌溉工程,在山坡中部利用低压灌溉的剩余水头进行二次加压喷灌,发展经济作物和蔬菜,坡顶利用喷灌高压水扩浇果树。适时晾田换水洗盐,其水田换水,最好通过田间水质化验来确定特别是水源不是利用回归水灌溉的地区尤为重要。避免盲目排水,或换水过勤,造成水的浪费。通常换水在傍晚前排除格田水,次日的上午灌水,阴雨天是换水的好时机,格田水排空接雨,无雨转晴再灌,起到晾田作用。排水要彻底,不留陈水,杜绝串灌串排,格田都应独立门户,灌排分开。经济发达区现代果园高效节水模式:通过优化果园种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建设微喷灌工程,进行自动控制和自助式量水缴费,建立以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为核心的高标准、高集成度、高技术现代化果园等。这种模式较漫灌经济、增温、水分蒸发小、加之先进的农艺配套措施,暖棚亩次微灌水量仅7~10立方米,节水效果良好。同时这种模式,简单易行,微喷带也较滴灌价格低,便于一家一户的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建设水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开展作物结构调整,为设施农业和经济林木配水,发展果树节水灌溉。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科学规划,合理选择工程建设模式。坚持相关政策与水源工程建设相结合,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规划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做到工程的统一规划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具体项目的确定上,对工程建设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乡镇、村屯,落实好每一项工程。
3结语
总之,灌溉技术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灌溉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许多新科学技术的出现为灌溉技术的更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同时灌溉技术又是一门实用科学,它的地域性、实践性都很强,目前,已经在全国推广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还有不少的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需要水利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群众在节水灌溉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突破,进一步吧节水灌溉工作推向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