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骨科疾病护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科患者实施术后镇痛护理对其术后康复所产生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1-100号,其中1-50号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51-100号患者加强术后镇痛护理,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以术后6h、24h、48h作为观察时点,分别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各个时点的疼痛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镇痛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术后镇痛护理;疼痛程度;康复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宋艺伟.骨科术后镇痛护理对患者康骨科收治的患者中很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受到疾病本身以及手术的影响,术后疼痛现象十分常见[1]。一些患者疼痛程度较为严重,甚至对术后康复产生阻碍作用,并可能增加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如尿潴留、高血压等[2]。同时疼痛也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术后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因此应当十分重视对骨科患者的术后护理,加强对减轻患者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的研究[3]。本文通过对骨科手术患者加强术后镇痛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男女患者性别比为61:39,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18岁,均值(55.1±2.3)岁。入选患者均为骨折患者,其中四肢骨折、骨盆骨折、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有52例、30例、18例。按照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编为1-100号。1-50号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1-100号为研究组(术后镇痛护理组)。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对照研究价值较高。将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疾病、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自愿入组。1.2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术后护理,研究组则加强术后镇痛护理,内容如下:1.2.1心理护理。骨科手术患者非常担心术后康复效果,害怕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影响工作和生活,加之术后疼痛,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使其情绪焦躁、抑郁[4]。而不良情绪对术后康复是十分不利的影响因素。为此,护理人员应当多对患者进行安慰,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劝慰患者。同时可以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让患者深呼吸,掌握日常活动中减轻疼痛的方法等,实现缓解疼痛的目的,从而提升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自觉性[5]。1.2.2知识宣教。患者入院后给其发放有关疼痛知识的手册,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正确认知,并能够了解缓解疼痛的方法、实施有效镇痛的重要作用等[6]。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也应当抓住机会进行疼痛知识口头宣教,让患者掌握更多的疼痛知识,更好地配合术后镇痛护理。1.2.3疼痛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且舒适的体位,可以利用软枕让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对引起患者疼痛的因素、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实施不同的镇痛护理措施[7]。若心理因素导致疼痛加重,可以通过与患者聊天,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若由于创伤导致疼痛,可通过冷敷、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消肿、缓解疼痛;若由于外固定物导致疼痛,应及时给医生汇报,遵医嘱帮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减轻痛感[8-10]。1.3观察指标。(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1-10分,随着分数增加,疼痛加重。(2)统计两组住院时间。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6h、24h、48h疼痛评分比较术后各不同评分时点,研究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有效沟通在骨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就诊情况、年龄、文化程度组间均衡匹配的原则,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科门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有效沟通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诊疗配合程度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开展强化有效沟通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诊疗配合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中服务态度、人员形象、护理细节、心理干预效果、健康知识教育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门诊护理中采取强化有效沟通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患者诊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关键词】强化有效沟通;骨科门诊;护理质量;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由意外导致的骨关节疾病或寿命延长导致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骨科门诊的就诊率也随之逐渐增加。研究显示[1],有效的护理工作可提高门诊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及保障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骨科门诊护理工作具有患者流量大、侵入性治疗多、护患语言交流多及医患纠纷高发等特征,故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2]。以往在护理工作中多重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的提高,忽略护患沟通这一骨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患交流与沟通为护理操作技能外的第二技能,有效沟通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医患隔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维持良好就诊秩序。骨科门诊作患者流量高,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量大,较易出现护患纠纷,故重视护患沟通且强化有效沟通尤为重要[3-4]。基于此,本研究对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采用强化有效沟通护理措施,探讨其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性别、就诊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均衡匹配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摘要]目的:探讨美容护理措施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患者145例,按患者住院病历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骨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美容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瘢痕发生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瘢痕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美容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瘢痕的形成,改善患者心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科;美容护理;预见性护理;瘢痕预防;心理状态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科室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45例,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进行分组,奇数号为对照组(n=59例),偶数号为观察组(n=86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性21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2±4.1)岁;疾病类型:胫腓骨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11例,脊柱骨折5例,肱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19例;观察组男51例,女35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30.8±3.9)岁;疾病类型:胫腓骨骨折36例,股骨颈骨折17例,脊柱骨折9例,肱骨骨折14例,尺桡骨骨折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非手术治疗、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及精神疾病者。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骨科护理管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协助翻身、外固定支架护理,遵医嘱指导用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训练指导[1]。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美容护理措施。1.2.2.1建立美容护理小组:在骨科护士长领导下由骨科专科护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骨科医师组成3~5人的美容护理小组,由美容整形专科医师进行美容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患者给予整形美容专科同质化护理[2]。1.2.2.2设计预见性护理方案:根据患者受伤原因、手术类型、切口位置、体质等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预防瘢痕形成及对已形成的瘢痕进行软化处理[3]。瘢痕预防与软化方法:①降低切口周围张力,术后早期减少活动,避免牵拉伤口,破坏新生肉芽组织[4];②局部涂抹药膏,一般于切口拆线后1周,伤口愈合后开始使用含硅凝胶的药膏,以减少瘢痕形成[5];③手法按摩,根据瘢痕的时期选择按摩手法与力度。1个月内的瘢痕,用单手拇指顺着瘢痕方向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着力于表皮,力度较轻;1~3个月的瘢痕,用揉按法、指压法,以美容指对切口瘢痕进行前后、左右的内旋或外旋揉动、点按,用力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中等力度;3个月以上,质硬且突出的瘢痕,以拇指屈曲的骨突部位着力于患处,沿垂直方向施力,为强力点法,以患者能够承受的最大力为标准[6]。通过手法按摩,可以松解瘢痕及深层组织的粘连,一般15d左右可使坚硬的瘢痕组织软化。只采用单一方法处理的瘢痕,其变软大约需1~2个月,不做任何处理自然增生的瘢痕,要等到6个月后才能逐渐变软。瘢痕按摩应尽早开始,并逐渐增加力度与频率[7-8],后期瘢痕成熟后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前期。1.2.2.3心理护理:患者住院期间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如疼痛、长时间卧床、行动不便、对功能恢复及外貌改变的担忧等,这些都会对患者情绪造成影响,甚至影响治疗。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有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需求,与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治疗方案,使其对即将接受的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解除或减轻负面心理,另一方面增强了患者对病情恢复的信心,消除其对未知治疗的疑虑或恐惧[9]。同时告知患者虽然创伤后暂时容貌有损,但经过美容缝合及抗瘢痕治疗后这种损伤会大大减小,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向患者介绍经美容护理后恢复成功的案例,增强其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1.2.2.4健康教育:在处理伤口的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健康教育,包括保护创口,功能锻炼,告知患者换药和拆线时间,讲解术后抗瘢痕治疗的重要性,介绍抗瘢痕药物的使用方法、预期效果。引起患者的重视,达到控制瘢痕增生的目的。强调长期、规范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日常宜清淡饮食,少辛辣、戒烟酒、高蛋白,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后应尽量避免刺激创面,暴露在外的伤口应避免长时间照射阳光。在痂皮脱落期应嘱咐患者避免撕扯痂皮,可采用冷敷方法减轻瘙痒感[10]。
1方法
1.1培训考核小组
成立骨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由骨科科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3人,科室护理教学秘书4人,科室护理骨干4人,共12人组成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5年以上骨科临床工作经验。该小组负责制订骨科急救流程、急救培训及考核计划、急救能力考核细则并具体组织培训与考核。
1.2培训目标
通过对骨科低年资护士实施急救能力的培训及考核,使护士能在应对急重症护理及急救情况时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正确做出应急措施,忙而不乱,迅速进入抢救状态,正确处置,能够掌握相关的急救技术、急救物品、急救药品等知识,与医生密切迅捷、准确地配合,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时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3培训内容
1.3.1加强专科知识学习:以我院护理部编著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指南》和《临床疾病护理常规》等专业书籍为培训教材,加强专科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增强低年资护士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反应判断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可以为医生及时准确提供病情方面的信息,包括疾病的阳性体征、先兆症状等,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为抢救预留充足时间。护士要具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而且骨科及相关理论知识要求准确扎实。骨科专科知识点包括: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理知识、骨科疾病护理常规、并发症观察护理要点、压疮评估单、危重症护理记录单、不良事件上报单书写等。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风险管理评估体系的建立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骨科自2019年9月起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构建骨科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并予以实施,2019年5~8月为实施前,2019年9~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构建的骨科风险评估体系中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实施后的患者管理、制度流程管理、专科管理、环境管理等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构建骨科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管理质量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估,管理方法得到改进后,疾病的综合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医院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积极解决的管理科学体系,医疗风险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最初由美国学者提出的。考虑到临床疾病的治疗环节较多,患者的病情较复杂,医疗卫生单位是风险事件发生的高发单位,因此提出了针对疾病管理的风险管理概念。对此分析了骨科风险管理评估体系的建立方法和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骨科自2019年9月起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构建骨科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并予以实施,2019年5~8月为实施前,2019年9~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男40例,女20例;年龄为33~67岁。实施后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32~69岁。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