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国医教育范文

国医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国医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国医教育

中央国医馆与近代中医教育研究

【摘要】中央国医馆是在民国时期“废止中医”的浪潮中成立的。中央国医馆成立后,对中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推动各地成立中医学校、细划学科、制定中医教育科目表等措施促进了中医学科建设,有助于培养中医人才。中央国医馆发展中医教育的行为,为近代中医国粹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中央国医馆;中医;中医教育

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后,给中国中医界带来了新气象、新朝气,发展中医教育、加强中医管理和整理学术的主张为中医的发展与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中央国医馆是政府首次设立管辖中医事业的卫生行政机构,中央国医馆的成立,也成为民国中医存废之争终结的标志。中医教育的传统方式为以师带徒的模式。近代以来随着西医教育体制的传入,19世纪末出现了诸如利济医学堂等采用近代教育体制的中医学校,但中医学校的大量出现是在中央国医馆成立前后的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中医学校成立的时间断线的梳理,不禁引人发问,中医学校井喷式爆发之背景为何?中央国医馆是否推动了学校的建立?作为国家的中医管理机构,中央国医馆又对中医教育学科建设有何贡献?中央国医馆在中医教育的地位如何?

一、30年代前后中医学校成立的背景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潮下,中医诊病由于经验性较强,被认为是中国愚昧落后的标志之一。随着西医、西药逐渐为国人所接受,排斥、废止中医的言论和行为愈演愈烈。北洋政府建立之初,在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章程和法规之中,将中医教育排除于整个教育体系之外。北洋政府这样的做法遭到全国中医界的反对,上海神州医药总会等团体联合了19省中医组织推举代表赴京请愿,受到政府严厉拒绝。[1]全国中医组织事后痛定思痛,认为应当创建医学团体来促进中医界团结,开办中医学校来培养人才,出版中医刊物帮助中医界成长,其中开办学校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可见成立近代化的中医学校在民国初期就深入人心。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随着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关系进一步亲密,废除中医的言论与政策更加甚嚣尘上。此时消灭中医活动中的代表人物是留日归来的余云岫,他认为“我国的医学,大部分不能脱离野蛮民族的气味”,[2]又攻击中医理论为伪学,“阴阳五行,伪说也;寸口诊脉,违法也;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伪学也”[3],并于1929年第一界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内容包括旧医登记行医、禁止登报介绍旧医、禁止成立旧医学校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4]获得通过。此案通过的消息经媒体披露之后,全国中医界一片哗然,1929年3月上海中医界发起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会上决议成立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联合会成立后曾组织数次为保存中医药的情愿活动,但屡屡受挫。此时中医界得到一个清醒的认识,即中医要保存,就需要追求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合法性,需要一个受政府认可的组织来加以管理。1930年年初,中医界人士主张设立中央国医馆,要求“改进国医、研究医药、管理国医药事务”。[5]后在国民政府国务会议上通过了成立中央国医馆的提议,中央国医馆于次年3月17日国医节成立。南京国医馆成立后,给全国中医界一剂强心针,全国中医无不欢庆。为了庆祝这一盛事,上海《医界春秋》出版纪念特刊,[6]上海《中医世界》杂志第三卷第十三期出版“中央国医馆成立纪念号”专刊[7],《中华医药报》当天出了纪念刊[8],这一天也被确定为“国医节”。中央国医馆的目标之一即成立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中央国医馆成立后全国医界同仁深受鼓舞,纷纷在各地设立国医分馆,同时在中央国医馆的统一命令调配下成立中医学校。因此30年代初期是成立中医学校的一个高峰期。

二、推动各地成立中医学校

传统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以师徒传承方式为主,但由于师徒能力参差不齐,往往效果并不理想。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后,为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推动各地中医界创办了大量中医学校,实行标准化教学,培养了大量中医后继之才。中央国医馆成立后,即把设立中医学校、培育中医人才设为其工作主要目标之一,要求各地国医分馆设立中医学校。并且颁布了《国医专科学社及国医研究所立案暂行标准大纲》,对各地中医学校和国医研究所加以管理。[9]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如新中国医学院,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华北国医学院、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湖北国医专科学校等一系列中医高等学校。但正值中医教育蓬勃发展之际,1932年行政院训令全国所有中医学校一律改为学社,不得列入学校系统。对此,各省市国医馆并未消极对待,而是积极筹建学社或将原有学校改组,中医传习所、讲习所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下面以南京国医传习所为例,探讨中央国医馆对其建立的促进。南京国医传习所是1932年南京名医张简斋等连同国民党要员陈立夫等人倡导发起的中医学校。最初之时,张简斋等希望通过南京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成立一所私立中医学校。但因南京市政府机关处处掣肘,事事拖延,便将中医学校改由中央国医馆主办。1933年10月成立由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为主任的筹备委员会,经1年余筹备后,1934年9月正式开学。因直属于中央国医馆管辖,南京国医传习所便成为近代首家有官方背景的中医专门学校。在其他省市,在中央国医馆的命令下,各省市中医学校也相继成立。如1933年成立的湖北国医专科学校是湖北国医分馆奉中央国医馆令成立的,湖北国医分馆社长谢汇东、教员及学员38人一并转入,仍由谢汇东任校长。[10]中央国医馆为改变西北医疗条件落后的局面,1932年8月在兰州筹备甘肃国医学校。[11]1933年冬,为了给湖南中医界培养后备力量,在湖南省省长何健的支持下,湖南医药界遵从中央国医馆令成立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2]由此可见,中央国医馆对全国各地中医学校之成立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此外,中央国医馆还在馆内和各分馆内设置国医药研究所,目的为以科学方法革新国医之奥说,以化学原理炼制有效之方药。并招聘研究人员,期限为两年,第一年为普通科,第二年半年为专科,半年实习。[13]总而言之,中央国医馆成立后加强了对中医界的管理,其制定中医学校管理章程和敦促各地成立中医学校的措施,使得30年代初期各地中医学校如井喷式爆发。据统计,受到中央国医馆直接推动而成立的中医学校有包括南京市国医传习所、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北平华北国医学院在内的25所学校,其中不乏甘肃国医学校、国立西康技艺专校等西部省份,足可见中央国医馆影响之广。

点击查看全文

学前阶段国医启蒙教育探索

【内容摘要】启蒙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基础,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奠基性的作用。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学前阶段开展国医启蒙教育,可以建立孩子国医思维与健康意识,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更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本文以前期开展颐生国医启蒙教育为例,对开展学前阶段国医启蒙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前阶段;国医启蒙教育;中医中药

一、引言

国医者,乃集医之大成者,治世救人,为国为民也。2015年5月《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突出治未病,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6年2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2016年8月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都从不同角度强调统筹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可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医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古代先贤的思想智慧、文化传统和医疗经验,其发展、创新、传播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烙印。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医教育,对于加强国民健康素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中医中药与幼儿教育结合在一起,“学习中医从娃娃抓起”,将中医文化思想内涵深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孩子从小形成中医思维和健康意识,健康生活。

二、学前阶段国医启蒙教育的开展

(一)开展理念。以“传承国医文明”为目的,以“以德为师、以育为旨、弘扬国医、回报社会”为宗旨,以“传承、育德、拼搏、创新”为理念,颐生国医启蒙团队前期主要面向学龄前与刚步入学龄期的3~7岁儿童,注重培养其对传统文化与国医的兴趣,依据每位学员的个人兴趣和年龄分班授课,由浅及深,因材施教,为学员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形成健康的思维意识,推进健康服务体系的形成。

(二)开展方法。寓教于乐,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与幼儿的生活相互渗透结合、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探究中医中药的习惯和能力。利用“象”思维进行教学,采用少儿喜闻乐见的形象比喻说明深奥的中医理论,如将中医中的邪气比做灰太狼、将中医的脾胃系统比成榨汁机等等,来提升小朋友们的兴趣,使小朋友们不只是听中医、学中医,而是让小朋友们在课堂中埋下一颗对中医感兴趣的种子,激发他们探索古人智慧的兴趣,从而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点击查看全文

内分泌学角度看美国医学教育

[摘要]美国医学教育目前是全球医学教育的典范。从一名内分泌医师及临床教师的角度介绍了美国医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及美国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以内分泌系统为例,重点阐述了美国医学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吸取美国医学教育精华,为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医学教育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美国;医学教育;内分泌

在中国留学基金委和新疆医科大学的资助下,2015年本人有幸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医学院进行了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作为一名国内资深的内分泌专科医师和临床教师,我观摩了美国医学生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学习并参加了其内分泌专科医师培训;美国医学不同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内容都让我耳目一新、受益颇多。下面,我从一名内分泌医师和临床教师的角度,谈谈美国医学教育。

一、美国的医学生

美国的医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一群起点高、目标明确、思想成熟、勤奋的年轻人。美国的医学教育和医师培训包括4部分:(1)进入医学院前的综合大学本科教育;(2)医学院教育;(3)住院医师培训;(4)专科医师培训;共计11-16年[1]。在中国,医学院校根据高考分数及高考志愿录入高中毕业生;而这些学生多数对医学并不了解,更谈不上以医师为职业理想。美国医学教学有着严格的录入标准,平均每所医学院每年招生仅有约100-130人,属于精英式教育。在美国,申请医学院校的学生必须已经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且成绩优异、有医院或者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志愿者服务经历、教授的推荐信等才可能被录取[2]。因此,本科学习期间,希望学医的学生会选修生命科学相关的科目,到医院、实验室担当志愿者,近距离的接触医学、医院。在个人品格不断成熟和对医学的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中,逐渐明确是否将医师作为自己的个人职业目标。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过程,学生拥有了系统的理科基础、熟练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成熟的个人品德;而这些能力是后期学生掌握医学知识、拥有自学能力、解决临床问题、进行医学研究与创新、建立完整职业品德的坚实基础[3]。美国医学生不但入学竞争激烈,而且学费昂贵、学习周期长;因此学生格外珍惜医学学习机会,不敢有丝毫懈怠。美国医学教育没有固定的教科书,教师会将推荐的阅读书籍及讲课幻灯片提前挂在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预习、自学。教师的讲课内容非常广泛、深入,讲课语速飞快,幻灯片数量多;但多数学生思路完全可以和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保持一致。课堂上,学生基本上人人携带笔记本电脑,一边听老师的讲课,一边快速输入重要内容;多数同学还同时将自己提前在网上查好的疾病相关资料用另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开,一边听讲一边对照自己的资料。课堂气氛紧张、有序。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室里只有老师讲课声和键盘的输入声。学生广泛的基础知识、高效的自我学习能力、有效利用各种学习资料、先进的学习方法都与其既往四年的理科本科学习经历及一个成熟的人对自我理想的追求密切相关。一个二年级的医学生告诉我,他每天平均只有5个小时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是上课、讨论、自学;但他感觉非常充实、快乐,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麻醉科医生。由此可见,美国医学生是一小群有着系统理科知识基础、个人品格成熟、以医师为职业理想的勤奋的青年人。

二、美国的医学培养目标

虽然美国不同医学院有其不同的具体的培养目标,如1968年UCSD学院建立之时,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能在实验室又能在病床边发挥作用的临床医生和科学家”。但美国医学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培养临床医师—教育家—资源管理者[4]。美国医学教育始终坚持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统一[5]。理想是对先进教育理念的一种追求,是教学的永恒目标,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实即指按医疗卫生实际需求组织教学,满足社会需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合格的职业医生。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体现在医学生培养的不同阶段。医学预科即理工类本科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广泛的基础知识,养成缜密思考、严谨推理、求真务实的作风,明确是否选择医生作为职业理想。医学院的教育则正式开启了医学教育的大门,通过4年的临床前期与临床期培养,医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医学知识,用医学知识武装自己。3-5年的住院医师培养阶段是练习医学知识的使用阶段,使医学生充分浸润在繁琐复杂的临床工作,反复锤炼,完成从看人行医到独立行医的完美蜕变。进入2-7年的专科医师培训阶段后,医学生将会深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同时进行专科疾病临床及科学研究,逐渐发展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美国医学教育的目标既满足了对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培养要求,又符合了社会对医生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求[6]。按照这个目标,通过多种不同方式的考核机制,完成医学生的培养。

点击查看全文

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摘要: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招生录取、考核评价、教学评价和质量认证等方面,贯穿于美国医学人才培养全程,体现出精英化、独立性、效应性等特征,为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医学教育质量保障;质量认证;启示

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美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能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提供借鉴。

一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招生录取

美国医学生招生条件与申请程序严格。美国医生委员会严格医学生申请条件。一是要求必须取得非医学类专业学士学位,具有良好的高中学习成绩,特别是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二是要求必须通过SAT和MCAT考试。SAT包括两部分,SAT1主要测试语言与数学能力;SAT2主要测试文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学等。MCAT(MedicalCollegeAdmission)主要测试生物学、物理学、阅读与解释信息能力、沟通技巧、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MCAT增设医学知识以及行为心理学、行为社会科学、行为生物学,扩展了批判性思维部分。三是要求必须提供Applicationessays、推荐信(多数医学院既需要一份医学咨询委员会的信,也需要分别来自理工科教授和非理工科教授的一份联合推荐信)。另外,美国医学生的申请程序也很严格。第一步是必须向美国医学院协会下属的AMCAS(AmericanMedicalCollegeApplicationService)递交初步申请,提供GPA、MCAT、个人陈述、推荐信,列出与申请医学院有关的科研、社会实践、义工等活动。第二步是必须接收并回复医学院发放的申请资料。第三步是必须经过面试关。总之,招生录取环节从源头上控制和保证了美国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二)考核评价

点击查看全文

我国医学创新教育研究的开展状况

摘要:基于近十九年国内医学创新教育领域发表文献,描述并分析我国医学创新教育现状,找出医学创新教育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我国培养医疗卫生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学;创新教育;趋势分析

1研究背景

1999年第3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次明确提出创新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的重大意义。自此,我国掀起了创新教育的热潮。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1]中指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将“创新人才”提到治党治国之道的高度。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2]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策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为适应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配合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着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进一步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要着力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4]指出,从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近几年内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教育。本文基于1999年来国内高校医学生创新教育相关的、已发表的文献,对国内医学生创新教育研究的开展状况、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医学生创新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2研究方法

2.1资料来源与收集

本文通过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三大中文数据库全面获取医学创新教育文献数据。本文以“医学”和“创新教育”为检索词,分别以“主题”或“篇名”或“关键词”为检索项,限定检索时间段为199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限定匹配类型为“模糊”,共检索到期刊、博士及硕士论文、会议论文等相关文献1974篇,剔除重复的文献以及通过浏览文献摘要剔除动物医学、继续教育、中等教育、特殊教育、健康教育、会议通知、培训班通知、人物传记等与本次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献,最终获取1262篇文献。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