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海洋经济专业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我国海洋经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1.我国海洋经济人才培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海洋科学、海洋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建立了众多研究开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目前,我国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涉及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已达18所,海洋科学类专业年招生人数约800~1000人。形成了由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不同类型构成,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等不同层次结构的海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事海洋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已达数万人,其中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28.8%,拥有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各占30.6%和24.9%;获得博士学位的占9.0%,获得硕士学位的占20.5%,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的共44.1%[1]。但是,除高校和科研院所外,海洋人才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仍然稀缺。以国家海洋局为例,专业技术人才中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计4686人,占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53.2%。其中,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比例为1∶1.8∶1.5[3]。目前,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招生人数比扩招前增加了约2~3倍,但远低于其他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扩招数量。对中国这样一个海洋大国来说,区区数千人的海洋科学专业学生是难以与之相称的[4]。
2.宁波市海洋人才的现状分析
目前,宁波市拥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等一批海洋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家[5,6],分布在海洋化工、海洋装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工程、海洋能源矿产等领域,拥有海洋高层次科技人才约2000人[5,6]。在宁波高校中,海洋经济人才约有500人,数量不多,其中专业分布呈现单一、不平衡的特点,以理工居多,占总数的3/4以上;从年龄上看,以中青年为主,其中31~55岁占到2/3强,30岁以下和55岁以上各占15%左右;在职称分布上,以中、高级为主,其中正高级占15%,副高级占40%,中级及以下占45%;在学历结构上,以硕士为主体,占总人数的2/3,此外博士约占20%,学士约占10%。
宁波海洋经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宁波海洋人才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相互关系
(一)海洋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随着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舟山海洋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30.8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海洋经济增加值644亿元,增长10.0%,高出GDP增速1.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9.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海洋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职业教育结构要与之相适应,要以海洋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即适当淘汰一些不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设置一些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以使自身的专业结构与海洋产业结构相适应,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班级数量)情况变化对比。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为海洋经济服务
自2013年舟山群岛新区的成立,海洋产业群初步形成,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到2020年海洋产业群将全面崛起,最终形成“海洋强省”的建设目标。在“十二五”规划中,到2020年海洋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将达到5万人次左右。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数量与专业类型日趋紧迫,这样就对与海洋经济相对应的职业教育提出需求,要求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各种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主动为其服务。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三大产业匹配情况。由此可见,第二产业GDP生产总值和相对应的专业教育专业百分比明显失调,职业教育必须加强第二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以缓解区域内人才的压力。
二、职业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以及师资队伍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北省经济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海洋经济战略地位凸显。因此,立足于河北省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通过梳理其当前所存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措施,能够助力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
关键词:海洋经济;新兴产业;科技创新
当前,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既要面对加速发展的重任,又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偏重的产业结构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核心任务,着力解决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硬任务,这些都是河北发展中要面对的难题和挑战。因此,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整体的竞争力成为紧迫的任务。充分发挥沿海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其在河北经济规模中的占比,对调整以及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够提升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的布局。
一、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经济的发展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点。近些年,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较快,河北努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新优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注入了新动力。河北省拥有487km的海岸线,沿海地区宜渔浅海滩涂总面积1000多万亩,能为海水养殖、海洋捕捞、航运业和沿海地区工程项目以及海滨旅游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河北拥有4个大型综合性港口,2018年,河北省港口货物吞吐量11.56亿吨,增速居全国第二位。河北境内长芦盐场是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区,还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河北沿海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包含全面,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国内和国际的游客吸引力。同时,海洋旅游资源的组合具有明显优势,区位分布合理,方便游客最大程度的享受这些资源。
二、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第一篇:海洋经济景气指数构建研究
[摘要]辽宁省作为一个海洋大省,拥有丰富的海域资源,但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辽宁省并不是一个海洋强省。因此,充分掌握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现状、发现问题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这对于海洋经济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陆域景气分析理论初步构建了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的合成框架,并利用有限的数据计算了近几年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以期研究成果能为辽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海洋经济;景气分析;海洋经济运行监测
一、引言
辽宁省作为一个海洋大省其海岸线近2000公里,约占全国的12%,随着“十一五”期间“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辽宁省海洋经济增长较快,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682.5亿元增长到2013年5263亿元。然而,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辽宁省仍然没有成为海洋强省。“十二五”期间是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是机遇挑战并存。因此,充分掌握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这对于海洋经济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合成的相关方法,并利用目前有限的数据,运用一些方法合成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从而来综合判断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研究结果对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海洋经济景气指数方法
景气指数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波动,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活动来传递和扩散的,任何一个经济变量本身的波动过程都不足以代表经济整体的波动过程,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来判断和预测经济的发展状况。景气指数的编制不仅可以综合地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状态,还可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具体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立合成景气指数的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基准指标。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基准指标通常选择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在海洋经济统计资料中能够反应海洋经济总体运行的指标主要有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生产总值。根据我国《海洋统计报表制度》,可以选择用于景气指数合成的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五小类。这一指标体系与殷克东和刘雯静(2011)所建立的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殷克东等人建立的指标体系中还包括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但未包含政治法律与社会伦理外溢指标。由于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统计还不完善,加之政治法律与社会伦理指标较难度量,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将暂不考虑这类指标。
一、海洋经济特色高职院校职业文化的内涵分析
(一)核心:职业文化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职业文化,以现代社会的职业结构及各职业为基础,又形成普适性的职业文化。职业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应是职业社会与职业单位的制度、习俗与道德,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工作。高职院校推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的学习场所,也由学校课堂教学扩大到了企业及实训基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等。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自觉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特征,充分体现职业属性。
(二)特色:海洋经济
浙江是国家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仅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海洋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全面落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规划,积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浙江基本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强、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海洋科技教育先进、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这既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国家正式批复后,贯彻落实“海洋科教水平明显提升,涉海院校和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构建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体系的基本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高等教育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涉海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将注入鲜明的海洋经济特色。
(三)基础: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重点,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专业并进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90%的专业涉海,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都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和海洋产业及企业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