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宏观经济主要研究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宏观经济学是否应该“数学化”一直以来在学界没有一致看法。宏观经济学是关于“人的行为”的学问,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冈此,宏观经济学不应该被完全的数学化,数学只是宏观经济学研究借用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回顾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发展历程,分析经济学者关于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争论,对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究如何正确看待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化,为宏观经济学未来发展提供可选方向。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数学化;均衡分析;动态分析
一、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起因和表现
数学化是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总体上的认知,数学被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虽然有着漫长的历史,但随着时代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数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也大有不同。现在的宏观经济学数学化主要表现在研究过程已经没有使用纯语言的表达和分析,往往都是借助复杂的数学语言和模型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起因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通常把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标志,30年代的经济危机又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现实要求,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也为宏观经济学发展提供了条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计量学和数学在微观经济学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化,为宏观经济模型建立以及运用宏观经济模型进行经济预测和政策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学数学化趋势最根本的起因主要是其研究问题的依据和分析工具。它依托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出发,通过行为人的各种行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达到某种均衡状态,进而探究均衡状态下的最优化,而数学刚好为其提供了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数学模型又为解释这些经济现象和理论提供了平台,例如供给———需求曲线模型被广泛应用到市场优化配置和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制定中。除此之外,边际分析理论、计量理论等数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化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也是宏观经济理论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
(二)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表现
内容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开放与深入实施,外贸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宏观经济政策始终影响着外贸企业的投资与经营,对外贸企业的商品流通管理具有不同层面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从外贸企业的实际经营与投资现状分析出发,探析宏观经济政策对外贸企业商品流通管理的不同影响。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宏观经济政策下外贸企业商品流通管理受宏观经济政策的明确性与不明确性双重影响。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外贸企业商品流通管理带来的影响,得到相应启示,以增强宏观经济政策解读、强化商品流通的风险管理、建全商品流通管理备选方案等路径实现我国外贸企业的高质量经营与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外贸企业;商品流通管理;影响与启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与经济影响力的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发频繁。与此同时,我国外贸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加强对外贸易往来与产业投资。而对于外贸企业的市场经营与投资而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始终影响着外贸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方向。由于宏观经济调控机制中涵盖包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外贸企业的商品流通管理带来显著影响。从客观角度分析,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能够推动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往来与经营投资,同时改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确保外贸企业在市场发展中保持强劲有力的经济活力。文章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视角,进一步探析其对外贸企业商品流通管理的多维影响,并获取相应的管理启示,从而推动我国外贸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相关文献评述
当前,我国诸多学者与专家纷纷投入到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外贸企业及其它类型企业的经营、投资及商品流通管理等的相关研究中。如李辉华(2018)对我国实体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宏观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指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包含了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的市场导向影响着企业实体经济的发展。李秀辉(2018)从公关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货币的两种本质表现,他指出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经营与投资的影响关键在于发现货币的市场机制。董伟强(2020)基于供应链管理角度对外贸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下,企业之间的供应主导着企业竞争力。因此,结合当前我国开展相关方面研究观点,可以进一步明确宏观经济政策与外贸企业商品流通管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各种要素均能够对企业商品流通产生促进与限制方面的影响。张芳、汤吉军(2020)以全球疫情对企业经济发展影响为视角,分析了全球疫情环境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往来的要求,使得外贸企业的投资与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赵胜民、张瀚文(2020)在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中,分析国内外金融机构的DSGE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倾向于对外贸易的情况下,商品流通更加顺利。而田梓青、李胜楠、杜洋洋(2020)站在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产权性质视角,对制造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进行探析,在研究中指出,宏观经济政策一直在随着国家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不同程度上的调整与变化,对于一些对外贸易工业制造企业而言,其商品流通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政治因素、市场机制等多重影响。因此,结合当前我国开展相关方面研究的观点,可以进一步明确宏观经济政策与外贸企业商品流通管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各种要素均能够对企业商品流通产生促进与限制方面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政策与外贸企业商品流通管理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指的是国家政府部门运用科学的经济调控手段,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调节,从而确保国家、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能够遵循良好的目标进行,为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宏观经济政策下,既包括综合性的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也包括了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物资流通政策等。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诸多专家学者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持续不断,如侯德帅、董曼茹、赵远方(2019)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关联交易行为分析,进一步指出宏观经济政策主导着企业的经济运营行为,是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与航标。商品流通管理。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基本媒介进行商品的交换行为,对于外贸企业而言,需要不断的与世界各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在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商品到货币、货币到商品之间的循环变化,如此形成一个经济贸易往来与合作的行为。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的实施,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流通越发频繁,这也对商品流通的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与挑战,正如王菁华、茅宁(2021)在风险视角下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成本粘性的研究中所指出的,企业进行商品流通与投资受国家经济政策与企业经营模式的双重主导,并且企业的商品流通管理机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综合效益。
摘要:对目前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部分建议,希望对国家经济调控和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宏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管理,唯有通过适当的调节,及时地对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应对才能真正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和调节时,务必要对几个问题进行注意和解决,从而消除阻碍经济增长的不良因素,科学的认识经济管理的本质,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实现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宏观经济管理概述
宏观经济管理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工作中都属于重点部分,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着宏观调控手段,从而最大可能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事实证明,适量的宏观经济调控可对市场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而缺乏宏观管理措施的经济是不成熟的,也会经常遇到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宏观经济调控对于市场有以下几点作用:减少垄断行为,使市场趋于公平;平衡宏观总量,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经济的公正;适当提供公共物品,调节经济发展;减少收入差距,避免两极分化。但是,以上所列的宏观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唯有通过科学恰当的管理理论的指导,再加上严格的执行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重视,从而使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势得以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为了在某个时期使经济达到一定的目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来对目前的经济进行影响的活动,其主要包括了决策、预警、调控、组织以及监督等活动。另外,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还可用三点来叙述:第一,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某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预期,具体来说就是尽可能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目的、人民生活得到较好改善的目的以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目的;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在本质上是国家或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管理,其管理的主体也是国家本身,该种管理与政府管理有所差异,后者属于前者的一部分,在具体形式上,国家管理还包括了司法机构和立法机构的管理;第三,从管理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宏观收入的分配以及经济总量的平衡等,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相对于微观经济管理来设定的,其管理不等于国家管理,后者主要是相对于市场调节而言的。
2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理论体系的问题。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利用宏观经济学实现国家市场经济稳增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经济学;影响;稳增长
1宏观经济学之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2014年底,“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顺利举办,论坛上就主要围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趋势及成因”展开讨论,深度思考了我国若想实现经济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还谈到了社会经济深化改革、宏观经济政策包容性、国民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创新等等内容。众多学者专家也希望通过这些创新型思维主题导向国家经济向前发展,满足经济新常态背景宏观经济学背景下宏观调之于我国市场经济增长趋势的有效干预。实际上,我国目前依然还处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初级建设阶段,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尚且不深。所以在利用宏观经济学阐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前景的过程中,客观讲是取法完善的建设思路的,包括对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也相对匮乏。在如此背景下,国家政府才开始积极思考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趋势与原因,学者与专家才会利用论坛契机讨论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主要影响。它就希望依靠宏观调控帮助我国追赶发达国家,并针对我国所存在的公有经济理念加强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主导影响作用,最终促进全中国社会的共同富裕[1]。
2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主要影响
在宏观经济学中就提到了宏观管理主要应该采取投资驱动,围绕工业主导,拉高政府投资份额比重。在这里,政府调控与干预对市场所产生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一点上我国是明显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举个例子,在美国联邦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他们就主要以消费作为主要驱动,围绕服务业主导展开投资份额分析,一般情况下投资份额主要在私人资本家领域展开。反观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快速,虽然在建设进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在近年来广泛借鉴西方国家相关经验后已经有所突破,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济发展经验。为此,我国需要在宏观经济学指导下建立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架构,统一完善市场环境,充分适应国家地域空间差异较大较明显这一问题,也考虑到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问题。另一方面,在分析宏观经济学相关内容的指导性与管理性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市场管理模式进行相互比较,必要时还应该建立静态模型,并时刻注意模型中所存在的弊端问题,结合弊端问题对其宏观调控方法进行分析。对于我国来说,在套用国外宏观经济静态模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过去国家经济过热的经验教训展开深度分析,客观判断宏观经济的优势内容,虽然说当前的说法无法统一且缺乏共同研究基础,但根据我国对投资、消费与政府财政支出、进出口量等等因素的现状来看,还应该基于不同经济体对所有指标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举个例子,目前我国GDP的影响因素中有60%左右是通过国内外投资带动的,而消费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占据另外40%。不过在美国,该结果却恰恰相反,它的投资自由流动会受到政府干预及限制转化为私人投资,而私人投资则会被政府投资所替代。所以综上所述,在宏观经济指导下市场经济对GDP增长因素的影响还是存在诸多区别的,投资与消费两种经济拉动模式会共同影响经济发展,并将这种影响不断放大,最终造成质变区别。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的投资企业、金融部门与各个行业都会因宏观经济而产生变化,这就是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另一种影响形式。举例来说,西江当今的产业结构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微妙关系,在宏观经济学指导下,像某些高耗能行业诸如基础材料工业、能源工业等等会出现宏观经济调控问题,而这一问题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投融资项目实施。在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宏观经济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性影响,规避企业自身所出现的资源配置扭曲局面,就必须思考基于消费领域有效控制自身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微观经济结构,包括消费结构、消费倾向性等等,思考国民经济发展背景下宏观经济调控对企业内外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再者,我国社会企业也应该清晰认识到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包括行业内是可能存在诸多不合理的产业经济结构问题的,为此我国需要基于宏观政策取向将企业微观经济需求面转向供应面,基于长期制度性因素来优化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经济结构内容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要素驱动逐渐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化,利用宏观调控下的企业经济与市场经济稳增长刺激企业技术进步,利用政策长期调配企业的专属管理政策,实现企业基于宏观经济学指导下的供给角度“经济结构持续调整”[2]。
3结束语
摘要: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起着带头作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从房地产周期、房价、房地产的投资三个方面分析房地产波动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房地产业;房地产周期;宏观经济;影响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开辟了新道路,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建设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等方面影响巨大。同时,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家具、装修、家电、金融信贷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发展,还促进了新行业的形成,例如金融业务、房地产中介、社区服务等,在人民住宅环境改善、城市化发展、社会进步中也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避免不了一些问题,例如房价上涨过快、投资性买房占比大、金融信贷、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房地产业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绩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因此,要规范、健康稳定地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完全展现出来。
一、国外研究
(一)房地产周期的研究外国学者对房地产周期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SimonKuznets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作》中首次提到“建筑周期”。Burns(1935)开创了房地产周期研究的起点,首次揭示美国房地产建设的长期状况。HomerHoyt(1961)研究了房地产商业周期波长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供求矛盾的影响。Fred(1974)、AlanRabinowitz(1980)计算美国房地产周期的统计长度在1795-1973年间达18年。Grebler、Burns(1982)观察美国1950-1978年的私人住宅、公共建筑等变化。研究得出,住宅建筑有6个周期,非住宅建筑有4个周期。20世纪60年代,StephenA.Pyhrr等西方房地产经济学家进一步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周期,建立多种模型,运用宏观或微观理论,分析房地产周期波动和其原因。到20世纪80年代,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探讨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系。Grebler、Burns(1982)发现,建筑周期的峰值落后GNP的峰值约11个月。Brown(1984)分析了1968-1983年美国单户住房的销买数量,发现房地产周期在剔除季节性和趋势性因素后仍然存在,且与宏观经济周期呈显著相关关系。Pritchett(1984)以“空置率”这一指标代表房地产周期,分析了1967-1982年美国房地产投资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发现房地产供求的关系导致周期性波动。Hek-man(1985)调查了1979-1983年美国14个城市的办公楼,用办公楼租金分别回归分析了GNP、城市办公楼建设许可数量、城市失业率和就业率等,发现其租金不但随区域经济波动,还与宏观经济周期(尤其是通货膨胀)有很强的相关性。[1]S.APyhr(1994)实证发现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周期与通胀周期呈正相关关系。国外有完整的房地产周期理论,从概念、识别、测量到其机理等方向深入研究房地产周期。近年来,出现更多探索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实证发现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呈正相关。
(二)房价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Kontonika(2002)分析总需求与房价的关系,得出总需求会受房价波动的影响。Ehirinko(2004)将13个发达国家作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消费、产出和其他经济变量受房价的影响,发现房价能明显影响宏观经济变量,具体的定量关系是房价每上涨1%,便可以使消费增加0.75%。Demary(2009)基于OECD10个国家建立VAR模型,分析其房价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宏观经济变量会随房价的变化而变化。房价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得出,房价波动是房地产业波动的主要因素,房价能够显著影响总需求、消费、产出、通货膨胀等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房价上涨使房产拥有者更加富裕,人们的消费支出越多,从而带动社会总消费。
(三)房地产投资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Myeong-SooKim(2002)利用VAR模型分析韩国30年的数据,研究表明,韩国的宏观经济受住宅投资波动的影响要小于非住宅投资波动的影响。[2]Gauger(2003)整理美国1959年后40年的数据,使用VECM、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发现GDP的增长受住宅投资的影响显著。Miles(2009)使用VAR模型分析美国数据,发现住宅投资会对经济周期产生明显影响,增加住宅投资不但可以刺激居民消费,而且还拉动了非住宅投资。房地产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中,研究较多的是房地产投资影响GNP、信用贷款、银行利率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实证表明,房地产投资能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当总投资增加时,由于投资乘数国民收入数倍的增长,总而推动经济增长。但当投资过热时,就会产生泡沫经济,从而出现信贷风险和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