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弘扬企业文化精神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发源于鞍钢炼铁总厂,是鞍钢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光辉旗帜。在鞍钢“抓改革、保生存、促转型、求发展”的新形势下,鞍钢股份炼铁总厂大力弘扬孟泰精神,赋予孟泰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积极开展以孟泰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凝聚职工群众深化改革、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取得显著成效。
一、研究项目的现实意义
鞍钢是英模辈出的“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英雄孟泰为代表的鞍钢工人,以主人翁的情怀和战天斗地的恢宏气势,恢复了高炉生产,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争气铁”。老英雄孟泰爱厂如家,爱炉如命,守炉餐、伴炉眠的优秀思想品质,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业绩,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典范。多年来,孟泰精神深深地感染一代又一代鞍钢人。炼铁总厂是老英雄孟泰工作和成长的地方,是孟泰精神的发祥地。炼铁总厂十分珍视这一无价的精神瑰宝,重新修建的孟泰纪念馆,成为省级爱国主义和工人阶级传统教育基地。当前,随着企业员工代际交替,一些青年职工对孟泰先进事迹了解不多,对孟泰精神理解不深。在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脱困发展的新形势下,弘扬孟泰精神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是炼铁总厂打胜深化改革、降本增效两大攻坚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孟泰精神的时代解析
弘扬新时期孟泰精神,核心是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国初期的老孟泰带领广大工人以主人翁的情怀和战天斗地的恢宏气势,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废铁堆翻个遍,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对废旧器材和备品备件分类、修复、整理,没花国家一分钱,恢复了高炉生产,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争气铁”。当前,鞍钢集团“抓改革、保生存、促转型、求发展”的工作全面推进,弘扬孟泰精神,就要艰苦奋斗,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做起,全力以赴挖潜增效,共同应对挑战,多体谅企业的困难,尽己所能为企分忧,争创佳绩,助力企业走出困境。爱厂如家、爱岗敬业。孟泰爱厂如家、爱炉如命、心系企业发展。他全身心地保卫国家财产,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崇尚品德。新时期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同样要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心系企业、以厂为家,爱岗敬业,。为国分忧、胸怀大局。老英雄孟泰在六十年代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鞍钢面临停产的情况下,组织了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我们弘扬孟泰精神,就是要教育职工爱企业同爱自己的职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工业报国的梦想,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制造企业,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表。无私奉献、履职尽责。老英雄孟泰勇于攻克技术难关。他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他刻苦学习文化知识,钻研业务本领,在恢复鞍钢生产的过程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出“孟泰操作法”。新时期企业员工要有大局意识,有一心为公、立足岗位创造佳绩精神。
三、弘扬孟泰精神,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弘扬孟泰精神,为孟泰精神注入时代元素、赋予时代新内涵、形成炼铁总厂特色企业文化,内化为炼铁总厂的内在品质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孟泰精神代代相传。赋予孟泰精神新内涵,开展特色企业文化实践。2016年初,炼铁总厂成立了孟泰精神研究会,开展孟泰精神研究,着力为孟泰精神注入时代元素,赋予时代新内涵:“攻坚克难、心系企业、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新时期孟泰精神确立为新时期炼铁总厂的企业精神,融入企业各项工作实践中。一是用新时期孟泰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以目标展开表的形式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以月工作评价的方式推动重点工作贯彻落实。二是用新时期孟泰精神促进党建课题成果转化。结合炼铁总厂降本增效、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三是用新时期孟泰精神引领党内系列活动健康开展。紧紧围绕“抓改革、保生存、促转型、求发展”的工作主线,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双增双节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困难职工走访慰问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7年初以来,炼铁总厂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我为党旗添光彩、降本增效创一流”和“共产党员工程”活动,申报公司级“共产党员工程”项目3项,共产党员“挑战项目”150项,举办了“共产党员工程、挑战项目成果展”,激发了全员创新热情。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典型脱颖而出。孟泰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闪光旗帜,是炼铁总厂人的灵魂。为让更多的典型脱颖而出,总厂党委成立先进典型事迹撰写组,编发《我身边的典型》小册子,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职工传承孟泰精神,弘扬具有总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持续开展向郭明义、李超等鞍钢楷模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掀起向刘振宇、祝宝君等典型人物学习活动的热潮,采取各种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职工从现在做起、从岗位做起,扎实工作、争创佳绩。两年来,培养选树精神文明先进个人45名,精神文明标兵10名,推荐“鞍钢楷模”2名、公司级以上典型3名。从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做起,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坚持每月两次中心组集中学习,注重思想文化建设,针对总厂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编制学习材料,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探讨解决方案;落实“三不四同”工作理念(合理定位而不争位,彼此连接而不脱节,相互补台而不拆台,确保班子同心、同向、同力、同助),凝聚班子合力,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调查研究制度,使制约总厂发展的瓶颈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推动生产经营业绩不断改进。贯彻落实《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鞍钢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制度》《关于建立健全党委委员抓党支部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精神,党政领导班子人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的职责,贯彻落实“四个一”制度:明确一名先进典型、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一名一线职工代表、一名困难职工作为联系对象。领导班子成员与联系对象交朋友,定期向联系对象介绍公司的形势任务,了解其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保证职工队伍稳定。
基业长青,文化制胜。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指南,是关系企业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的大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培育了优秀文化的企业,往往就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推动企业长盛不衰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如何紧跟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把握文化主流,增强文化自觉,发挥文化功能,始终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发力。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新任务新要求
国有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长点,企业所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愿景目标、行为规范、企业宗旨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文机制,都会通过企业系统、市场机制向社会辐射,影响其他企业、人群乃至社会文化。二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企业发展需要理念先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厚植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谋划发展路径、延展发展空间、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的使命追求,引领着企业发展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奋斗目标、新的发展主题、新的环境与挑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有针对性、更具实践性,也是新时代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新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是坚持系统观念的有效体现,有利于五大理念的有机融合,能够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转型升级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三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想,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从根本上说,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品格,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国有企业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和价值内核,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落实。每家国有企业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家国有企业的文化理念都要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文化,培育文化优势。
二、突出抓牢新征程上企业文化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企业文化需要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企业发展催生文化繁荣,优秀文化推动企业发展。时代大步前进,社会飞速发展,企业面临新任务新挑战,企业文化被赋予了很多新内涵,但是其高擎思想旗帜、高扬主流价值的使命没有变,凝魂聚气、固本培元的功能没有变。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回应时代新要求,抓紧抓牢文化建设切入点着力点,传承优良基因、弘扬优良传统、丰富文化内涵、释放文化活力,以更大力度、更强自觉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一要深植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国有企业独特的精神禀赋。国有企业一经诞生,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壮大过程中都会接受革命文化、优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国有企业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有企业需要始终将红色基因融入企业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忘报国为民初心,永葆浓厚家国情怀,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二要融入创新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特别是迈进新时代,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产业遏制,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国有企业更需要聚焦“卡脖子”和科技前沿领域,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切实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潜能,真正将创新“内化于心”,形成思想和行动自觉。持续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自觉,将创新文化融入生产实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持续保持创新驱动的强劲势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三要弘扬奋斗底色。回顾百年辉煌党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靠的就是“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奋斗精神,创造了一系列“新中国第一”。疫情期间,国有企业以中国制造、中国速度,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面对物资紧缺,第一时间发布了“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的英雄帖,坚持人倒班、机不停、连轴转,始终以奋斗的姿态、实际的行动,诠释着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踏上新征程,更加需要以奋斗为底色,持续发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聚起勇于担当、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强大力量,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注重妥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企业文化具有传承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贵在持之以恒,难在用心经营。用心经营的过程,就是文化化育、润物无声的过程。企业文化是独特性资源,“成风化人”关键要在“化”上提升,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不断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往往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去系统把握、统筹考虑、协调推进。一是要把握“大”和“小”的关系。从大的方面讲,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要坚定文化自信。“大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建文化、民族文化等;相对来说,企业文化就是“小文化”,是具体的文化。“大文化”要由“小文化”来构成,“小文化”要融入和丰富“大文化”。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强“根”塑“魂”,做到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我们建设企业的“小文化”,要适应“大文化”要求,符合“大文化”导向,融入“大文化”发展,把企业层面的“小”优势,逐步汇聚转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层面的“大”优势。二是要把握“常”与“变”的关系。这里说的“常”是企业对优良传统、既有文化的传承,“变”是伴随不同的形势要求作出调整创新。我们常说“守正创新”,就是在弘扬优良传统、集成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创新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超越。一些企业因领导层变动,就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有的甚至另起炉灶,一定程度使企业文化表面化、口号化,缺乏文化自信、文化定力,这样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就比较大,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而言,需要破除急功近利心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胸怀大志,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把文化做到久久为功。三是要把握“上”与“下”的关系。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家的文化,更是职工群众共同的文化。如果文化只停留在领导层面,员工群众不认同,它只能是“空头文化”;如果只停留在员工群众层面,领导干部不认同,则将缺乏“灵魂和方向”。企业文化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领导要带头引领,把握方向和节奏,推进才更有力度。员工要广泛认同,积极践行,文化才更有深度。因此,文化建设要上下同欲、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真正达到同频共振,方能取得好效果。此外,国有企业在积极打造文化产业时,一定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切实做到文化惠民、文化为民,让群众有体验感、获得感,为社会奉献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四是要把握“神”与“形”的关系。企业文化渗透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企业的灵魂,像空气一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把抽象变具体、把精神变物质,文以载道,道在器中。有“形”无“神”不叫企业文化,有“神”无“形”更是不行,“形”“神”兼备才是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由内到外、由虚到实的过程,也是一个把无形的价值理念转化为有形的物质成果的创新实践过程,这其中需要具体实在的化育方式,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要让企业文化成为员工每时每刻的言谈举止、立竿见影的即时感受、现场体验的氛围营造,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培育、水滴石穿的渗透,把企业文化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融化到血液里,落实到行动上。五是要把握“内”与“外”的关系。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化经营中,要注重尊重当地习俗,识别文化差异,强化跨国文化融合,推进跨国文化管理,以文化交流破除隔阂、以文化互融搭建桥梁、以文化互鉴拓展方向,让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引领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环顾世界、审视自己,注重在文化融合和海外传播、形象宣传、声誉管理等方面培育形成独特优势,以文化融合提升市场竞争力。“走出去”的企业,需要注重在国际市场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擦亮中国品牌、提升中国形象,以大视野大担当大作为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弘扬中央苏区时期立场坚定、不畏艰险的企业文化精神
中央苏区由赣南、闽西两个区域组成的,鼎盛时期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60个行政县。视中央苏区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使用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的手段,试图扼杀其于摇篮之中。为战胜的封锁,中央苏区一方面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克服困难,动员和组织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商品交换和流通活动。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办企业,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当时的商品流通和交换,常常需要在敌占区进行,更是步履维艰,时时面临生命危险。一大批党领导下的革命者,敢于冒着敌人的炮火,克服重重困难,创办红色企业,发展苏区经济,正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在自己和革命同志们的牺牲中取得成功与胜利。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远离了硝烟炮火,企业从事发展创业和商品流通活动不存在生命危险。但商场就好比战场一样,企业的发展道路上既有机遇,又有困难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央苏区时期立场坚定、不畏艰险的企业文化精神,积极探寻发展契机,力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寻求更大的发展。
二、弘扬中央苏区时期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精神
在的经济封锁下,苏区物资极度匮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把苏区出产的纸张、煤炭、烟草、钨矿输出去,换回苏区军民急需的食盐、布匹、药品,成为苏区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中央苏区企业一方面组织职工群众,以私营和个人的方式,到国民党统治区采购商品。另一方面制订关税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国民党统治区的商人到苏区交换紧缺物资,以满足中央苏区的巨大需求。在创新商品流通方式的同时,临时中央政府还要求苏区企业,诚实守信,以身作则,维护“商德”。如1934年初,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敌人的造谣捣乱,苏区货币流通受阻,此事处理不当,将使苏区政府失信于民,失信于敌我之间往来交易的商贩。在此情况下,担任国家银行行长和钨矿总经理的毛泽民,指示金库拿出光洋、银元,公开兑换苏区纸币,挽回了民众特别是国民党统治区商人对苏区货币的信任。正是中央苏区共产党人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的精神,打破了国民党军事和经济的重重封锁,使苏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日益繁荣的景象,为推动中央苏区政权和经济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弘扬中央苏区时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精神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提出了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外贸和发展合作社的经济建设四大目标。中央苏区企业的干部和群众,开始走向同甘苦、共患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发展经济,打破封锁,为巩固和扩大中央苏区而努力”的共同目标,造就和培育了中央苏区企业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个参与苏区企业建设的人都知道:干部群众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才能发展壮大,为中央苏区的繁荣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这种企业精神的指引下,中央苏区的军工和民工企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33年初,临时中央政府总结江西群众的经验,提出大办合作社的主张时,整个中央苏区只有1432个合作社,到9月份,仅仅半年时间,合作社就发展到了2400多个。合作社的发展,不仅使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红色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合作社经济,成为中央苏区的主体经济,同时,苏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还在红色区域内消灭了落后的封建经济基础,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三者紧密联系的新型经济层次,从根本上改善了苏区群众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关于艰苦奋斗打江山,团结协作谋发展的创业思想,是在坚持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解决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也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和思想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更加需要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央苏区时期企业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精神,积极提倡勤俭意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语
摘要: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员工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电企业要大力弘扬“五统一”(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企业文化,努力把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及创新实践中,不断发挥企业文化在提升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和软实力方面所特有的关键作用,促进统一的企业文化在本单位有效落地,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五统一;落地;做法
企业发展战略是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文化管理要以战略管理为基础。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下的战略选择,以战略统揽全局是战略管理的基本要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管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能够统揽全局的企业发展战略,只有围绕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文化建设才会有明确的方向。
一、在建设和谐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应树立的目标
(一)促进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
通过“五统一”企业文化的落地实践,对国家电网公司统一价值理念的认知认同度大幅提升,对公司统一的战略目标充满信心,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团队力量、释放团队精神的作用,促进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我与企业共荣辱”的观念,在工作中充满干劲,为加速“国内一流电科院”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促进企业的创新力和生命力不断增强
摘要:企业报作为一种行业报,是伴随企业发展而产生的内部综合资讯读物,其和大多数报刊一样都是定期、持续出版的,广大企业职工是其主要读者对象。企业报作为企业宣传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本文将在介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企业报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可以更好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企业报;企业文化建设;概念;作用
企业报作为一种行业报,是伴随企业发展而产生的内部综合资讯读物,其和大多数报刊一样都是定期、持续出版的,广大企业职工是其主要读者对象。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价值观念,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企业报作为企业宣传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本文将在介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企业报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可以更好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软实力”。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解读
企业文化通常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但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都将精神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代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成功经验的总结,是经过企业实践证明的科学发展理念,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最丰富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报是由企业自主创办的,其在现实中主要承担着建设企业文化、传播企业价值、弘扬企业典型的重要作用,已经发展成为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树立企业发展目标、内化员工品德,从而使企业“文化软实力”得以不断提升。
二、企业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传播企业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