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护理带教范文

护理带教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护理带教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护理带教

按需带教对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儿科护理;带教质量;实习护士;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士64名。根据实习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名,均为女性,在儿科的实习时间均为30d。试验组本科学历10名,大专学历14名,中专学历8名;平均年龄(19.36±0.45)岁。对照组本科学历11名,大专学历11名,中专学历10名;平均年龄(19.63±0.57)岁。2组实习护士的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为首次参与临床儿科护理实习工作;(2)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不愿参与者。

1.2方法

1.2.1试验组:实施按需带教方法:(1)要求实习护士在进入科室开始实习之前,每人详细填写一份科室自制的实习护士基本情况及自身需求的问卷,通过问卷结果掌握实习护士的基本情况及需求[3]。(2)按照实习护士所在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实习目标,结合儿科临床实习带教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科实习带教计划[4],并适当调整内容,以便满足实习护士的要求。(3)挑选符合要求的带教老师,安排合适的实习班次。(4)与实习护士进行积极的沟通,舒缓实习护士内心的焦虑情绪,培养其责任意识,加快其对儿科护理工作的适应速度。(5)根据带教工作的实际情况,适当满足实习护士的要求,尽量做到人文关怀。(6)带教老师定时安排小课堂进行统一授课,系统地讲解儿科的常见病症及对应的临床特征表现、护理措施等知识[5],加强实习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培训。(7)注重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针对实习护士各自的学历层次有所不同的情况[6],实施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例如:中专生、大专生应该注重积累专业护理知识,扩大知识层面;本科生应该更加注重临床基础护理实际操作的训练,将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加以运用到实践中。1.2.2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带教方法:实习护士进入科室开始实习之前,安排一位资质高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带教,即实习护士根据带教老师的上班的班次前来上课,学习带教老师所在工作岗位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实操技能。

1.3观察指标

点击查看全文

儿科临床护理带教问题分析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必要环节。儿科护理具有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家属多、工作繁重、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1],对儿科护理学生带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笔者对儿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

1.1带教老师方面

1.1.1带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带教能力有待提高。一般医院会选择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带教能力的老师带教,但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如老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再加上带教老师多未接受过教学理论培训,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灵活多样、因人施教开展启发式教学和鼓励护生参与[2],使护生被动接受知识,其创造能力和个性很难得到发展。

1.1.2教学时间与精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护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儿科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同时由于儿科自身特点,如护理工作繁琐,护理工作随机性较高,较难掌握与患儿沟通技巧,且儿科患者住院天数相对较短,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快,工作量相对较大,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加班加点是常事,有时上完夜班碰到紧急情况也要继续工作。而带教老师很难抽出时间耐心讲解护理操作方法等知识,致使护生无法很快进入临床角色。

1.2护生方面

1.2.1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工作热情。现在很多护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及奉献精神,实习时积极性不高,有的还抱着“毕业后我不会去儿科”的心态。另外中专护生年龄小,没有意识到工作压力,更有受当前医患矛盾影响,思想压力大,准备放弃护理专业,工作时往往比较懈怠。

点击查看全文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论文

1结果

1.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31.84±5.97)岁。学历:中专1名(0.7%),大专32名(20.9%),本科117名(76.5%),研究生3名(2.0%)。职称:初级职称97名(63.4%),中级及以上56名(36.6%)。带教年限:小于5年66名(43.1%),≥5~≤10年54名(35.3%),10年以上33名(21.6%)。

1.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机会和意愿

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

1.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时间安排的需求

35.9%认为每季度组织一次培训比较合适,43.1%认为每次培训的最佳时间为1h,28.8%选择2h。

点击查看全文

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1年4月于本院内科进行实习的2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8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名,两组护生均以内科为本院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对照组的14名护生中,男性1名,女性13名,年龄17-24岁,平均(21.2±1.1)岁,文化程度:中专3名,大专8名,本科3名。观察组的14名护生中,男性1名,女性13名,年龄17-23岁,平均(21.1±1.2)岁,文化程度:中专2名,大专9名,本科3名。两组内科实习护生的个人基本资料数据方面的比较显示,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的护生以常规的带教程序进行带教,于护生入科之初对其进行内科的大概介绍,将预期的带教内容和制定的知识大纲进行全面讲解,然后在每个护理内容及程序带教前进行预习内容的温习,带教过程中注意对知识的全面讲解,带教后对施教内容进行思考问题的布置。观察组则以连续性全方位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即对每位护生首先进行综合知识掌握面的评估,并对其学习能力进行有效评估,然后对每位护生均采用连续性的带教程序的制定,即由特定的带教教师全程化对护生进行指导带教,在带教的过程中不断根据护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带教内容和形式的调整,使其全称契合护生的学习需求,另外,注意在带教过程中对带教知识面的拓展,即不仅仅将特定知识进行有效带教,且将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施教,引导护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使其进一步提升其自我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然后将两组护生带教前与带教后出科前的内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3.评价标准。(1)内科护理理论知识的评估采用考试评估的方式进行,考卷的内容包含内科护理的各个知识点及相关延伸性知识,总分设定为0-100分。(2)实践操作评估则由护理部人员与带教教师共同进行,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的评分标准进行,且其评分也设定为0-100分。

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护生带教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带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均高于带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教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带教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自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点击查看全文

优质护理中实习生的带教

1护理实施

1.1交接班的改变

交接班的方式改为一对一交班,责护老师带领自己的护生只交接自己责任包干的患者。不仅是指对每个患者交班,而且指护生之间一对一交班。由于排班模式的改变,所以直接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减少了由于传递而带来的信息流失。

1.2实施个案护理

所谓的个案护理,就是针对某位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式。笔者选择从监护室刚刚转出,病情虽然稳定,但是基础护理比较多的患者采取个案护理,以增强实习护生对某个病种的实习程度,在护理此类相关疾病时不惧怕,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有质量,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及病情进展,有效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

2护理目标

2.1对病情观察更直接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