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护理专业基础知识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建议

作为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有扎实的护理操作技术,而护理操作技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之上。掌握好人体解剖学,奠定扎实的形态学基础,对学习后续课程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解剖学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因此,应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立足护理专业特点,结合临床实际应用,革新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护理特点和发展的解剖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护理解剖学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滞后

我国的护理教育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大多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其解剖学教学也不例外,基本采取“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培养的基本上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护理专业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护理人才,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1.2教材、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

虽然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适用于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一直滞后,教材基本上采用医学专业解剖教材的缩板。虽然编写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但根本上没有摆脱临床专业解剖学教材模式,只是在章节上有所增减或位置调整,教学仍然采取以系统解剖教学为主,局部解剖教学为辅,系统内容多而全,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和需要,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

1.3教学师资缺乏专业特点

点击查看全文

护理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应用

[摘要]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中职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职护理教育实践中,许多因素对中职护理教育产生阻碍影响。主要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视角着手,分析其内涵,阐述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并提出该教学理念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中职护理教育;应用

对于护理教育专业,学校要增强教育成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能够促进中职护理教育形式的转变,使教育活动更具有与时俱进性,有利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同时推动中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概述

行动导向是德国提倡的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更是推动德国职业教育界改革进程的重要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相一致的环境氛围,并在行动导向的引导下,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目标等,以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现教与学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手、脑并用,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二、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

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其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首先,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差,对学习缺乏足够兴趣。所以,在中职护理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未能全身心投入,或者不能掌握有效学习方式,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其次,学生缺乏足够的求知欲。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然而,在中职护理教育中,课堂教学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且课堂教学十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点击查看全文

护理基础医学课程问题分析

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分配问题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

摘要: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融为一体,编写思想创新、教材内容创新和教材形式创新的《护理解剖学》教材,切实体现《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的专业性,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近年来护理教育发展迅速,护理教育研究也日渐深入,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适应护理专业岗位特点,符合护理专业知识结构需要,符合高等护理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进而形成独立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加强教材改革与建设直接关系到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现已成为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如何建设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和目标要求的教材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缺少护理专业的专用教材,且其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专业的需求,未能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现有供本科护理专业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与供其他专业用的教材并无明显差别,如国内大多数高等护理教育使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仍与临床专业共用由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材;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针对护理专业编写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打破了长期沿用的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编写模式,但大多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内容的选取侧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坚守基础课程的定位;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人体结构学》教材,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内容融合为一体,但90%以上护理学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属于两门课程,分别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承担,教学与考核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教学借鉴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形式,部分高校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实践已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不但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也为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近几年我们开发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1]融为一体,编写适合本科护理教育的《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势在必行。

2《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思路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为学生以后临床护理服务,但临床上到底需求哪些内容?如何根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重组《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如何确定教材结构、教材形式以及编写思想上的创新点?特别是教材编写思想上的创新;如何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护理解剖学》教材的编写中?首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各级护理工作统计中急危重症监护病人显著上升;随着介入治疗的大量开展深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急剧增加,术后导管护理大量增加;尤其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专科护理操作如心内注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泪道冲洗等逐渐增多。其次,分析以上述临床护理工作调查结果设计座谈提纲,组织高年级学生、临床护理专家召开座谈会,主题贴近护理岗位来确定编写重点内容。如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定位编写教材突出全身体表标志内容;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编写教材突出表浅血管神经体表投影;为提高学生防范失误的能力编写教材突出与各种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定位、操作技术控制的解剖学知识。最后,结合对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研相关文献检索分析,最终确定编写思想、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的创新,形成详实的文字材料并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用于教材内容的调整上,以编写出既能够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又能兼顾终身教育的高等学校《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点击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与发展

【摘要】护理专业学生教育发展的本质特性,促使了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进一步发展。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式,应从转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理念开始,建立一套适合护理学专业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对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良好护理育人环境氛围,从多方面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如开展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等活动,使护理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培养有机融合。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发展路径

一、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内涵

护理学是医学专业中一门独立学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框架,研究促进人类健康维护、恢复护理理论、技能及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科学。[1]护理学专业学生应具备人文社会学知识、医学知识、预防知识、保健知识及护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技能,是护理专业领域内有能力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预防保健及护理科研工作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护理学专业从创立之初,人文关怀氛围就相对浓厚,随着社会发展及医学进步,受我国教育模式和体制影响,人文关怀氛围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被逐步减弱,重护理技术轻护理人文素养培养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较为突出。护理学专业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学科本身也具有护理人文属性特质,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者相互统一学科。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理解,多数医学院校深度研究分析了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整体现状,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其中包含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框架单一化,护理专业职业观、道德观念相对淡化,护理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综合水平相对欠佳,人文知识掌握较差和缺乏人文关怀服务等问题,因此,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有利于推进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向更深层次发展。[2-3]

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医学院校在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1.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