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健康管理案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教学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改革适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但是其效果往往受对案例教学的理解、案例来源、教师素质和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实施案例教学必须建设完整的实践型教学系统、开放动态的教学案例来源以及确保研究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案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硕士;教学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
心理健康专业硕士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凭借师范教育的心理学类课程的班底,相继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由此产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也日渐突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上往往不能突破长期习惯的传统惯例,仍然延续局限于教室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科中心教学模式。其实早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曾经强调指出,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为此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的培养上都做出了一些改革与尝试,特别是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改革。国外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发展时间短,培养经验不足,以及案例教学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加上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上的差异、教学管理改革滞后等所带来的负面制约作用,这些改革与探索的效果多半不甚理想。
二案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适合性
案例教学是在模拟实践领域中实际问题情境,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互动和探索尝试等方法,学习者获得融合性知识,并提高实际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最初并不是直接产生某一个学习理论,而是产生于教学实践。1880年,哈佛大学率先开发了案例分析法(CaseAnalysisMethod),后由哈弗商学院用于高级管理精英的培训。这是最早实际运用案例组织教学的例子。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有人将其运用在教师培养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上。所谓“案例”,就是对实际情境的一个描述,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事件,包含内容、过程、性质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作为教学的“案例”,不同于教师的举例,它一般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征。教学中,案例的作用是能够对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建构主义认为,认识隐含在情境中,人的理解是对情境自我建构的结果。传统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按照词语逻辑关系、理论意义、以一种良好的结构预先组织好的,这与真实的现实情境所隐含的知识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我们在学校中学会的知识却难以在现实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4]。与其它教育硕士专业相比,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最适合也最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其培养目标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系统的专业知识没有绝对要求。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工作本就经常性面对一些特殊情境,其整个教学活动并不绝对依从于课程的内容体系,而是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时调整并做出决策。
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结合高等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对“预防医学”课程中适合案例教学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结合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尝试,并探讨在高专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网络式案例教学法的体会,为探索我国高等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网络式案例教学(WCBL);预防医学;临床医学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等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培养具有基层医生岗位职业素质,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融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基层卫生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农村、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实用性高素质医学人才[1]。因此,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也要掌握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如此才能具备为社区服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于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大力推行,使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更易共享,因此我们将经典的案例式教学与网络结合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本文就如何进行预防医学网络式案例教学的设计及应用体会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医学专科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质量。
1“预防医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现状和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最早起源于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20世纪70年代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界[2]。CBL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手段,通过对案例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一种启发性教学模式[3]。“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和社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由于医学专科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多,“预防医学”开设的课时一般较少,加上学生“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一些学者已将案例教学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把预防医学的知识与临床和社区实践紧密地结合到一起,调动了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医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4-5]。但同时有学者提出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如学生人数多,使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机会不均,且一些学生倾向于传统教学不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影响学生对知识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掌握[5]。而且,“预防医学”课程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案例教学,因此把案例教学结合传统教学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6],使教学效果更优化。网络式案例教学法(WCBL)是近年来兴起的将经典的案例式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利用已经构建好的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活动中各要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评估,既弥补教学时间、空间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又方便学生讨论时查找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适应现代化学习需要[7]。我们应考虑当今学生网络化和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在“预防医学”中选取部分适合设计案例的章节进行网络式案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预防医学”网络式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2.1教材
1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现状
1.1社区护士糖尿病管理现状。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60%,约1.39亿人[6],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7亿人,占全球糖尿病人数的1/3[7⁃8]。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社区护士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在糖尿病病人的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糖尿病知识水平、护理实践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决定着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的效果[9]。周彩霞等[10]对广州市荔湾区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表明,社区护士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整体较差,其中掌握较差的为糖尿病治疗药物和运动注意事项,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社区护士对糖尿病相关培训需求较高,培训需求排名前3位的3项内容是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胰岛素治疗及注射技术。赵芳等[11]对参加中华护理学会社区糖尿病培训项目的7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其中得分较低的是低血糖相关知识、饮食控制及角色定位,80%社区护士认为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是非常必要的。1.2社区护士高血压管理现状。高血压是目前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12]。预计在2025年全球高血压病人数将达到15亿人[13]。高血压病程长,且大部分病人无须住院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的第一线[14]。社区护士作为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应在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社区护士在高血压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15]。董婷等[16]对2279例高血压病病人调查表明,高血压病人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较低,社区护士需加强高血压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王惠珍等[17]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存在盲目性,且健康教育技巧掌握不足,很多社区护士只停留在一般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上,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来小彬等[18]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一样,低学历、低职称、在社区工作不足4年以及未在内科工作过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欠佳。
2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培训模式
2.1分层教育模式。分层培训就是对护士实行分阶段和分层次培训,即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分为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在职教育[19]。周春美等[20]探讨城市和乡镇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将社区护士分为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师、护士长3层,再将每个层次的社区护士按照来源分为市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和乡镇卫生服务站护士两层,进行分层培训,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能力明显提高。贾力品等[21]将邯郸市社区护士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3层:低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然后根据各层次社区护士制订针对性培训计划,分层培训提高了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工作满意度和病人满意度。提示对社区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可提高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能力,从而提升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2.2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则,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22]。陈婕等[23]运用案例教学法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糖尿病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均高于培训前。2.3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小组为范围、临床问题为起点,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强调从问题着手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24]。英国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培训以PBL教学法为主,提高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25]。刘秋鸣等[26]探讨PBL教学法在社区护士2型糖尿病延续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将社区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结果显示干预组社区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2型糖尿病延续护理理论及操作成绩、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2.4递进式教学模式。递进式教学模式平均培训时间为16周,包括基本操作规程训练(2周)、理论知识学习(2周)、模块化训练(6周)、岗前培训(6周)[27]。杨春琴等[28]探讨社区护士递进式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效果,培训分为3个阶段(12周)递进式进行,结果表明递进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社区护士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与实践技能。2.5集成共享模式。集成共享管理模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方法,即集成社会优质信息资源和优质师资力量,架构社区护士培训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对社区护士进行慢性病管理培训,解决社区护士培训少、培训单一及培训无法延续等问题。万霞等[29]将社区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集成共享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结果表明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知识得分、社区糖尿病病人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集成共享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护士慢性病理论知识及技能知识。2.6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共同学习为基本形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系统地利用不同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将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指导学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30]。邓旺佳等[31]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将1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培训,培训结果显示社区护士护理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刘晓芳等[32]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合作学习可提高社区护士学习兴趣及健康教育能力,健康教育后居民的常用健康评价指标、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评分得到了提高,对社区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上述研究表明,对社区护士进行合作学习培训,可以提高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
3小结
目前,我国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专业知识不足,未能完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及健康教育能力,分层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递进式教学模式、集成共享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根据社区护士不同的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及健康教育能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及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王琦 张红梅 张倩 孔栋
摘要:如何将课程思政教育深入融合专业课程的全过程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当前广大高校专业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敏捷过程的学习内容为例,通过引入“健康码”案例,对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对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软件工程;健康码;教学案例
一、引言
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之本。在此基础上统一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全局,把培养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卓越教学作为大学的第一任务[1]。如何把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无缝融合,全方位、立体化地将课程思政教育深入融入专业课程的全过程教育中,是当前广大高校专业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软件工程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必修课,属于计算机类的核心课程。很多学者对软件工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华东师范大学构建了“自主可控”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俞磊[3]将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强化、生活处事哲理灌输方面作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着眼点,黄复贤[4]从历史进程、新时代、个人成才角度,于巧[5]从课程的思政载体、教学设计和思政案例等角度,辛雨璇[6]从课程内容、组织和评价角度,对软件工程如何融合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本文以敏捷过程的学习内容为例,引入“健康码”[7]案例,对如何在软件工程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二、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健康码:数字技术助力战疫”
在介绍软件过程章节内容时,在介绍软件过程特征的基础上,还应引用适合的案例提高学生对于各种过程特征的理解水平,同时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比如在学习敏捷过程时,首先介绍敏捷过程的特征,然后引用“健康码:数字技术助力战疫”案例,在案例中融入思政教育,接着请同学们实际操作并讨论,最后总结提升,加强同学们对于敏捷过程特征的理解,并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首先介绍敏捷过程的特征。敏捷过程能够快速响应变化,鼓励团队沟通和协作,重视软件的快速交付,强调客户持续参与,并对这几方面的特征分别进行讲解。然后引用“健康码:数字技术助力战疫”案例,在案例中融入思政教育。首先介绍健康码的需求背景和研发过程[8]。2020年初,面对严峻的疫情,我国迫切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多方面工作。从2月3日杭州余杭区联合阿里云团队、钉钉团队和支付宝团队等组成了虚拟在线团队开始紧急开发绿码,到2月7日杭州的余杭绿码正式上线,仅仅用了5天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政府和开发团队继续调研和完善,2月11日实现了杭州健康码。仅仅4天后,开发完成了浙江健康码并快速上线,有效促进了浙江省的复工。2月15日国务院相关部门指导阿里云、支付宝快速开发全国一体化健康码,经过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2月24日,湖北省健康码上线测试,同时应用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城市,仅用7天时间。健康码事关上万甚至上亿居民,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100%准确。同时疫情在不断发生变化,健康码需要快速适应疫情的错综复杂和不断变化。健康码的背后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涉及到技术、产品、法务、客服等众多方面。健康码的准确性,依赖于需求调研和分析的全面性,依赖于对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依赖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有力支撑,更依赖于政府部门强大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面对疫情期间各种非典型情况,研发团队与政府部门紧密配合,加班加点,不计个人得失,仅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无到有,完成了极其复杂又极其重要的健康码的研发和上线运行。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网站、视频等资料的演示,让同学们了解健康码背后的技术原理和敏捷过程管理思想,了解数字技术如何助力战疫。接着请同学们实际操作并讨论。在介绍“健康码”的研发过程基础上,让同学们实际操作自己手机支付宝中的“健康码”,亲身体会健康码为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所带来的重要贡献。并请同学们参与讨论:健康码的整个研发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敏捷过程的哪些特征;健康码的研发过程,哪些方面体现了国家制度的先进性、科技水平的先进性;作为未来的软件研发人员,应具有哪些职业素养。最后总结提升。健康码的研发过程,首先充分体现了敏捷过程的思想。面对突发疫情带来的突发需求,而且是前所未有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研发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变化,从“余杭绿码”,到“杭州健康码”,再到“浙江健康码”,一直到“全国一体化健康码”,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但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客户方,牵头组织,全程参与和协调,跨公司的虚拟在线团队密切沟通和合作,短短几天实现了软件的快速交付,为我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经济复苏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健康码的研发过程,充分体现了敏捷过程的特征:快速响应变化,鼓励团队沟通和协作,重视软件的快速交付,强调客户持续参与,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于敏捷过程特征的理解;同时,健康码的研发和实现不仅体现了中国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更体现了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和社会动员能力。另外,健康码的研发过程也展示了广大软件研发企业和研发人员勇担责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并进一步通过演示“火神山”和“雷神山”相关网站和视频资料,让同学们深刻体会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中国应对疫情快速推出的有效方法之一“健康码”研发过程为例来介绍敏捷过程的特征,不仅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加深同学们对其所体现的敏捷过程特征的认识,更能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同学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决心。
三、结论
【摘要】目的针对神经内科中护理工作,将细节管理渗透其中,以此考虑细节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本文中第一组案例选择的是陕西省安康市某医院的神经内科2018年3月至11月的统计资料,其患者数量96例,将其全部分入到探究组和传统组之中,每一组患者的数量为48例。传统组的患者全部采用的常规护理管理的基本模式,而探究组的患者则是选用了细节管理的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全面对比。本文中第二组案例选择的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医院的神经内科2017年4月至12月的统计资料,其患者数量100例,将其分入到探究组和传统组之中,每组患者的数量为50例。传统组的患者全部采用的常规护理管理的基本干预模式,而探究组的患者则是选用了细节管理的干预模式,并对护理效果展开全面对比。结果从最终表现来说,本文第一组案例中探究组患者自身多个评分方面全部都超过了传统组,差异明显。而本文第二组案例中通过最终结果能够了解,传统组患者满意度达到了(80.46±3.17),而探究组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5.43±3.48)。由此看出,探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相比于传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结论相比于早期的护理模式,针对患者采用细节管理的方式,实际取得疗效更为明显,同时广大患者自身的满意程度也相对更高。
【关键词】细节管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在最近几年中,我们国家神经内科患者的人数正在持续增加,发病率也随之有所提高,从而对患者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此,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医院工作人员理应尝试从实践角度出发,将细节层面的内容全部考虑进来,以此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价值。而伴随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通常会有大量细节方面的缺陷存在,因此便需要处理好相关内容,加强管理水平,确保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应用到实践活动之中,为患者们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体验[1]。
1第一组案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第一组案例选择的是陕西省安康市某医院的神经内科2018年3月~11月中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全部分入到探究组和传统组之中,每一组患者的数量为48人。这其中,传统组内部患者男性人数为26例,女性人数为22例,年龄在61~83岁,平均年龄则是(69.8±6.1)岁。而探究组内部患者男性人数为29例,女性人数为19例,年龄在61~83岁,平均年龄则是(69.8±6.1)岁。传统组的患者全部采用的常规护理管理的基本模式,而探究组的患者则是选用了细节管理的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全面对比。所有患者全部都满足临床研究的基本标准,其性别和年龄方面均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因此并不满足统计学的基本要求(P<0.05)。因此,可以针对现有的资料内容方面展开全面对比[2]。
1.2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