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教师业务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高校管理工作对于业务档案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会使用到教师业务档案。高校需要做好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通过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能够对教师业务水平进行全面的了解,因而能够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时提供准确的资料参考。本文在对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进行分析时,介绍了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新时期高校业务档案管理的新策略,并针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业务档案;档案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一、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类信息资料、教学类信息资料以及科研类信息资料三大类。其中自然类信息资料主要涵盖的是教师的个人信息,从这些资料中能够了解到教师的学历信息以及工作履历等。同时还可以对教师的在职培训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各类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等。从自然类信息资料中,可以充分了解到教师的学缘情况以及职业发展背景;而从教学类信息资料中,则能够了解教师在长期授课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记录,包括教学目录、备课笔记、示范教案以及考核信息等,能够从这类资料中对教师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而在科研类信息资料中,则能够对教师的各类科研成果以及学术论文等进行了解,此类信息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密切相关。
二、加强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方案明细
(一)明确管理职责。在对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在细化业务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的基础上明确管理职责。在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档案资料。在进行教务活动相关的档案材料管理时,应将该部分的资料管理职责交由教师所属的教务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等进行共同管理;在材料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材料保管,进行材料收集和归档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将该工作交由教务部门负责,应要求教务部门在对材料进行收集和归档时做到规范、准确、完整。对于高校自身而言,也要积极地进行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规范业务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二)完善管理制度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会涉及到较多的管理环节,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类以及保存。对每一个环节,管理人员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材料收集环节,学校要完善组织管理制度,构建专门的档案材料管理部门,并安排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确保在档案室中保存好教师的业务档案。此外,管理制度的制定人员还要注意对档案材料收集渠道和方式制度的完善,要不断拓宽材料收集渠道,确保材料信息完整。其中包括教师主动上交材料制度和材料的被被动收集制度,要配合多样化的材料收集手段,比如可以搭建材料收集网络,为线上资料递交提供支持。其次,对于档案管理而言,还应该推行档案的分类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审查制度等,确保归档的档案具有完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对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关注档案管理的外部环境,首先要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征集工作。作为业务档案的征集人员,应该关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提高档案征集意识,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档案资料。各学院的有关人员都应该参与到教师业务档案的征集工作之中,要将关键人员的档案征集工作效率作为衡量其工作奖惩效益的标准。在对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意识,要确保学校、教师以及档案室三个主体的高效合作,实现对档案的共同管理。在对档案进行具体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建立电子档案库,实现教师业务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更加高效地对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四)合理利用业务档案。在进行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会对教师业务档案有较高的依赖性,对于教师业务档案,高校应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应用。而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调用教师业务档案资料,使领导能够充分了解到教师的业务水平,确保领导可以了解到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善于对教师进行激励,可以采取名师引领制度,将成就较为突出的教师的事迹展示在教师业务陈列室,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发展氛围。
三、基于业务档案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许多的不足,而高校中最为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上就明显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主要传承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劳动与管理分离的状况。该思想主要以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在职能划分标准上就存在分歧了,目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存在问题具体指的是:一是高校有些部门人员存在冗余或者使用率很低,部分人员具有闲置的可能;二是高校教师教学和管理上没有进行分工,有些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也是行政管理着,这种双重身份的管理上又存在不一致的方面,这就导致了双重身份者在绩效考核、工资福利上存在较多的重叠和资源上的优势,而有些专心搞科研的教师却很难获得较好的考核,这就导致了高校教师对高校情感上的缺失。三是高校在资源利用上存在很多的冲突,本来高校设备、设施是全校教职工都可以充分利用的,但是为了能够在管理上有较好的责任意识,高校设备、设施进行了院系负责制等,导致了很多教学设备、设施不能充分的被利用。这些在人事上管理都存在了诸多的问题,以下是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1.1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高校人事管理业务流程要得到优化,首先要对高校教师提高积极性上做好服务,高校教师比较容易满足现状,他们为自身的未来前景的看法存在不一致的,较多的教师都是只要较好自己本专业的课程就好了,至于其他的活动和科研上不够用心,导致了一个高校系统竞争力不强或者他们对科研转化社会效应这个思想认识层面上具有怀疑性。他们对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的规则和规章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公然的违背规章流程。同时人事管理部门有对一件事情反反复复的工作,这更加导致了高校教师的不积极性,使得高校人力资源上得不到开发。
1.2分工过细,流程具有断裂性
较为常见的组织机构均是以分工原则为基础而逐渐得以发展的,即便是根据分工原则构建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组织可以把各个部门的分工内容和具体职责划分明确,但是也会产生划分职责上过细使得高校教师在工作效率上过低或者有几个部门同时对一个人进行不同的考核或者管理,造成了高校教师人员管理上不知所措,容易出现管理流程的断裂现象。例如我院现有院内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和教辅部门),包括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纪检监察室、人事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处(含团委、保卫科)、计财处、产学研与继续教育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12个部门,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完成各自工作任务。但是,有部门无法明确的工作任务也就成为不管地带,通常由办公室协调处理。
1.3缺乏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摘要:《纳税实务》是以操作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我们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管理评价体系,以期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纳税实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引言
我们采用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对2013、2014、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得知: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技能是会计核算能力,而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是最欠缺的。《纳税实务》是以操作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税款计算、涉税业务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等能力。经过课题组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我们构建了《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管理评价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借鉴,能够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2《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2.1“四级双轨”的纳税实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在《纳税实务》的实践教学中,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构建了“四级双轨”的纳税实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四级”是指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纳税实务专业技能实训、纳税实务综合技能实训和企业顶岗纳税实务实训,“双轨”是指纳税实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税务软件运用能力训练。(1)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是在每个项目的各个任务中进行,以训练税收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在进行项目的各个任务教学时,学习了某个任务的若干知识点后,针对重要知识点开展应用能力基本训练。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对税务业务主要以手工处理为主。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三证合一”的企业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发票管理,网上开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训练,运用税法基本知识处理税收业务训练,使学生认识税务会计的基本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2)纳税实务专业技能实训。纳税实务专业技能实训是每个项目学习完后的仿真纳税申报实训。各个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税法基本要素、税款计算、税务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纳税申报能力,我们采用模拟仿真企业业务资料进行该项目的专业技能实训,按照企业涉税业务处理流程,从业务分析到税款计算训练、从账务处理到申报表填写再到纳税申报训练,该实训可以进行税务业务手工处理,也可以运用税务软件进行。经过这样系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涉税业务的计算分析能力和纳税申报的动手操作能力。(3)纳税实务综合技能实训。纳税实务综合技能实训在课程学期综合模拟仿真实训教学中进行。纳税实务综合实训一般会安排1周进行。课题组编写有《纳税实务》模拟仿真实训指导书,在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使用。在综合技能实训时,对企业的综合仿真业务资料先进行分析,综合计算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然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最后进行模拟纳税申报。该实训采用税务业务手工处理和税务软件应用结合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能够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税收的纳税申报能力。(4)企业顶岗综合实训。企业顶岗纳税实务实训在学生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中进行。企业顶岗实训内容在顶岗实习方案中体现,包括会计账务处理能力训练,涉税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会计报表编制、纳税申报等。企业顶岗综合实训是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进行的会计岗位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税务会计实习情况要进行了解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的税务业务处理能力有所提高。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和企业顶岗纳税实务实训的“四级”能力训练是通过纳税实务手工处理能力和税务软件运用能力“双轨”结合能力训练来进行的。可以在纳税实务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纳税实务实训教学中专门进行。
【摘要】会计基础教育应当满足经济业务发展的需求。文章通过分析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和现阶段基础会计的教学特点,提出新经济环境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建议从建立新经济业务导向、利用新经济业务仿真、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推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经济;基础会计;教学改革;路径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分析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新业态的不断形成以及对外经贸的不断发展,都对基础会计教育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新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核算原则、会计准则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
(一)新经济环境下核算对象抽象化
传统的会计核算对象通常是以工商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实物”资金运动。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经济业务交易的对象都变得更加抽象化。例如大数据公司与客户交易的主要产品就是网上虚拟的数据挖掘分析产品,这类产品或服务由于客户取得时间、使用时间、消费时间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交易更加复杂,这使得会计核算发生了很多变化。
(二)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变革的国际趋同
1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平台现状的分析
在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部分本科院校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认为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把实验教师作为教辅人员,专职实验教师就很难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因此大部分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验课程以专业课教师为主。而本科院校在引进教师时的要求基本是高学历、高职称,且偏重学术型,同时因为教学任务重和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很多专业课教师欠缺外贸工作实际经验。这使实验课的教学更多的是以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任务为目标,很难给学生提供业务经验,影响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外向型企业的实际需要。
2构建外向型企业资源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综合实验
2.1基于外向型企业资源的国际贸易综合实验的基本构思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更需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在现代的国际贸易中,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参加展会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美国一家调查公司对美国参展企业的调查,指出参展是一种最高效的营销方式。基于外向型企业资源的国际贸易综合实验的基本构思:学生团队作为出口企业外贸业务人员,实验团队教师和企业业务员作为采购商。学生结合真实的企业和样品策划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方案(参展方案),策划商品会,布置展位和采购商进行商务洽商,在进出口贸易合同订立的基础上进行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有更深入的了解。
2.2设立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实践环节联合指导机制
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上主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选择区域内重点发展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与实践基地签订协议,校外实践基地要相对稳定,每学期能吸收固定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实践基地主要为本综合实验提供课程实验教学资源、外贸业务员师资入校承担课内部分专业教学与综合实践、课外实践与创新教学,指导学生在企业学习,合作开发教材,推荐学生就业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上采用学校、学院和教研室三层管理。学校从宏观上制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学院教学科负责完善针对经管类实践基地的具体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协调有关事宜。国贸教研室具体负责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制定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实习计划、实纲等实习教学管理文件,并进行实习任务的落实,保证实习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