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学课程设计范文

教学课程设计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教学课程设计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教学课程设计

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课程设计

摘要:人居环境是指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态学理论和技术可构建一个具有完整生态链的园林生物群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使得园林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培养学生专业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中,共同实施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以《园林生态学》教学为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思政教学;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园林生态

《园林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内容是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人和生态学联系到一起,探寻两者的相互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是园林专业的主要学科,由于我国园林生态学开展较晚,受到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影响,教学方式与《园林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实际情况不符,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园林生态学》这门学科开设的意义和价值。

1《园林生态学》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任务和内容

《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才可以理解和记忆《园林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园林教学中,需分析园林生态环境,需要学生走进城市公园、城市森林进行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掌握生态理论和生态仪器使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1.2《园林生态学》教学的不足

点击查看全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不仅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而且还融合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等课程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着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如何正确开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是本专科院校需谨慎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并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探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3D;探讨

一引言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中国产业的发展从过去的低端“仿造”向中高端“自主研发”方向迈进。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演讲中指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发展的必然,中国正面对产业链高端向发达国家回流,产业链低端向成本更低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1]。而我国想脱离这种困境,从“中国是世界工厂”变成“世界是中国工厂”,有必要对我国高等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调整。特别是对于工科院校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现代化企业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类、近机类、准机类等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2-4],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存在培养目标滞后企业、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企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教学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生厌学等问题。因此,高等院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具备“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服务意识,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创新性。

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一)机械设计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对机类/近机类主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明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在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了使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与本专业工作岗位进行“零”距离对接,培养符合不同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突出对专业或专业群的支持服务功能,在区分共性、个性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对不同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特色,甚至针对性的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

点击查看全文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及探讨

[摘要]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联系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重要纽带。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及体会,对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及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探讨

1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及探讨

1.1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制药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分析计算、工程制图、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校制药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是,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先期课程《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中讲解。课程设计指导老师主要集中讲解设计要求,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在学生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和答疑。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说明书及图纸完成成绩的评定。

1.2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及内容要求

由于课程设计人数多,同时为避免抄袭及借鉴,题目不能雷同。因此题目数量要求较大。为满足要求,需多形式、多渠道的进行题目的选择。我们对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有来自经典、成熟的制药产品,产品形式上可以是合成药物、中药或者部分的生物制药产品等,如阿司匹林原料的合成、阿司匹林制剂车间设计。也有些题目是从教材、文献资料或其他兄弟院校等已有的题目中选择,还有些题目选自指导老师自身课题或与工业企业合作的项目等。从而在数量上满足题目不雷同的要求。制药工程设计完整的内容包括工艺流程设计、物料和热量衡算、设备的选型、车间布置、厂房设计及公用工程设计等。由于课程设计课程安排时间较短,且有相当部分同学在毕业环节会选择毕业设计,因此在课程设计内容上没有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设计项目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有选择性的重点设计。如工艺流程、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布置等某些过程,将这些过程更详细、更深入的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要求根据设计内容撰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具体要求书写规范、论证准确、逻辑合理、计算完整清晰、符合课程规范。同时要求根据设计内容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如工艺流程设计绘制带控制点流程图(PID图),车间布置绘制车间平(立)面布置图等。

点击查看全文

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设计教学探索

摘要:“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养工程技术人才。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调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探索和构建了基于PBL-CDIO设计教学体系,并严密组织设计过程。通过实践,学生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卓越计划;课程设计;工程能力;创新能力

一、前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实现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适应产业需要转向满足产业需要和引领未来发展并重建设“新工科”。无论“卓越计划”还是“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造就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高素养工程技术人才[1]。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实践的工程能力和理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以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2]和PBL教学方法[3]提出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并取得良好实践效果。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涉及材料、机械、信息及控制学科,主要研究材料加工过程中材料的结构、性能演变及其控制,这决定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设计应更贴近生产,满足社会实际需求[4]。因此课程设计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更要传授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做中学,提高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当前,该专业课程设计存在一些问题。(1)命题是课程设计的起点,立题不当,影响整个课程设计的目的性和创新性。目前,教师设置的命题过于陈旧,和生产实践脱节,设计内容缺乏创新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题目较少,较为单一,且多人一题,易造成学生相互抄袭。命题具有偏材料研究的趋势,题目偏难。选题不当时有发生,而且原因各异。(2)时间地点不合适。课程设计通常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末,且周期多为2周。这段时间学生忙于毕业去向,不能认真对待,精力常有限。另外课程设计一般在校内进行,学生对设计对象具体情况欠缺了解,缺乏感性认识,规范性、创新性难以得到把握。(3)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顺利开展、完成和深度的把握至关重要。然而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人数往往偏少,生师比超过20,很难在短时间做到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青年教师一般学历高、理论深厚、创新意识较强,但往往没有企业经历,鼓励学生进行工艺方案的优化时缺乏生产的足够了解。

三、基于PBL和CDIO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构建

点击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课程设计与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民族地区艺术设计课程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具有着特殊性。在区域市场对设计人才的不同需求下,如何利用好地区资源与特色文化对课程更合理的进行设计与教学,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设计能力,是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作者以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课程为例,重点对课程所处的教学阶段与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分析,使课程更具科学性与生命力,并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民族元素;艺术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少数民族地区与民族院校在本科培养方案中都会把本地区资源特色与优势利用起来,结合地区经济需求与区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或相应的实践项目。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很多民族高校的教学计划中,民族元素设计内容融会贯通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些民族院校把民族元素融入设计课程中,有些则专门开设此类民族设计课程。在完成国家本科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目标的前提下,民族元素可以通过四个部分来和教学体系中的设计课程相融合:一是对本地区民族元素的考察与收集,如专业采风课程中的民族元素收集与分析;二是研究民族元素的文化内涵与构成形式,如装饰基础课程中的民族图案设计章节;三是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再设计,如包装课程中的民族包装章节;四是运用到具体实物产品,如民族工艺品设计课程。这些课程通过合理的安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设计思维,使学生在不同的设计科目中掌握民族设计语言。除了融入民族设计的一般课程外,有些高校设置了专门的民族设计课程,这些课程讲述民族设计理论与研究民族元素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更集中于对民族设计专业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广西民族大学特色课程——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是一门独立的研究民族元素现代应用的专业必修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共64学时。课程之前已经安排有专业采风、装饰基础、构成类设计基础课程,以及图形创意、字体、标志类专业课程。同时,课程之后有民族工艺品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毕业设计等综合性专业课程。因此,本课程对基础的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实践应用具有衔接作用。

一、民族地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的设置与目标

首先,地方院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①,因此课程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设置。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本科教育的重心也随之逐步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②。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与设计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但由于国家对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人们的设计意识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也开始得到重视。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城市旅游形象宣传与旅游品的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节日与特色产品包装等。市场越来越需要精通民族艺术的设计应用型人才。其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需要保护、传承与发展,特别是一些民族传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因此,课程设置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给设计赋予民族文化,使民族设计具有生命力。最后,由于艺术设计本科教育重视实践性教学,课程研究民族文化向设计产品转换的市场需求与设计工艺,包括设计作品市场分析与定位、设计品设计规律与制作方法,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了解民族元素的运用,并能把握市场的设计动向,创作出实用美观的设计作品。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