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教育扶贫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精准扶贫是目前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任务,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英语扶贫同样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机遇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扶贫策略,提出了具体的扶贫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职英语策略
1.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扶贫存在的问题
高职英语扶贫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缺少扶贫资源,目前很多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很难为职业英语教育扶贫提供支持,同时由于职业学校的老师人数本来就不多,再加上当地财政支持度不高,这也导致了扶贫师资难以为继,很难留住职业英语教师人才;其次是贫困地区对于教育的认知程度普遍不足,没有认识到接受教育才是改善贫困的重要途径,因此也就很难理解扶贫教育存在的意义,对于英语教育扶贫就不会支持甚至还有些人会反对,而很多学校也没有意识到英语扶贫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为扶贫工作贡献师资力量,导致英语教育扶贫的成效不高。
2.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扶贫策略
2.1加强对高职英语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
国家要加强对于贫困地区英语扶贫工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扶贫工作深入人心。要加强对于贫困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针对贫困地区的特点出台有针对性的策略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样才能够为教育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应该在教育扶贫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通过政府的支持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逐步改善高职英语的教育条件,促进当地职业学校的发展,为高职英语扶贫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1李庄村基本情况
李庄村是山东省省级贫困村,北邻济南长清区双泉乡,属纯山区村。该村下辖5个自然村,有270户776人。村内共有耕地1248亩,绝大部分为丘陵沙土地,农作物产量低。目前该村共有享受政策的贫困户110户232人。李庄村致贫的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贫、缺劳力贫困、就学造成贫困、灾害造成贫困、自然生存条件差贫困、缺乏增收项目贫困等(见图1)。1.1缺劳动力贫困。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村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大多年老体衰,这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脱贫的难点。这类贫困户家庭成员由于年老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重活累活干不了,正常生产活动无法维持,没有家庭收入来源或收入很少。导致家庭长期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难以通过自身努力脱贫。1.2因病致贫。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我国很多地方存在,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的贫困户不但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且被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脱贫。由于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医疗条件较为落后,而村里的青壮年又常年在外务工,老年人、小孩、妇女等留守人员看病成为一大难题。1.3自然生存条件差。我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李庄村也不例外。农业是农民的经济基础,但山区普遍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很低;再加上地形复杂,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村民观念保守,主观能动性差,制约了经济发展。1.4缺乏增收项目。对于贫困户来说,来自社会和政府的捐赠,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要实现根本脱贫,必须有产业支撑,否则只能达到短期脱贫目标,缺乏可持续性。依靠产业脱贫是贫困群众增强“造血”机能,实现稳定增收的关键,但缺资金、缺信息、缺技术等都是制约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关键因素。1.5其他原因。个别的贫困户是由于天灾导致种植作物减产减收,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甚至死亡等原因致贫。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期间有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影响不显著,而有的贫困户则是因为供养子女读大学而致贫的。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另外,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在个别贫困户内心还存在,这也是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
2卫生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模式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在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作用,特别要在本地的职业教育扶贫过程中,总结出职业教育有效、精准的扶贫模式,进而在高职院校中积极推广。2.1健康扶贫。作为一所服务本地群众的医学院校,应依托医药卫生行业优势,结对帮扶慢性病患者。“因病致贫”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的负担比较重,返贫率比较高。卫生职业学院应成立扶贫帮扶小组,积极对接特惠保险、大病救助等政策,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相关扶贫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使其能知政策、用政策。积极开展扶贫义诊活动,向贫困户普及卫生健康知识,防止大病慢病的发生。为扶贫对象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结对帮扶贫困户中的慢性病患者,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询问病情、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政策性补贴等。2.2职业教育扶贫。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改变人们对卫生职业院校的偏见。同时从自身出发,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方案与本地经济的结合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用最好的就业成绩说话,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引导贫困人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全国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学院宣讲团进驻贫困村的中小学,在给学生健康查体、培训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同时,积极宣讲职业教育的优势,把职业教育的理念传导给学生;也使广大群众明确,职业教育在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作用至关重要。2.3技能培训扶贫。贫困人员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谋生致富的技能和思路,即使外出打工,也大多是干体力活,不但劳动强度大、长期与家人分离,而且收入普遍偏低,勉强维持家庭开支,很难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同时,由于贫困群众要兼顾劳动生产,很难集中时间、地点学习。因此,要积极与村镇干部对接,用村委作为培训基地,卫生学院培训部的师生可以利用周末等业余时间,以方便村民、方便培训为前提,将课堂搬到贫困村。对村民进行刮痧、艾灸、保健按摩、养老护理、营养配餐、月嫂等各种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尤其是中年妇女的就业技能。这些培训不耽误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使得村民生活、生产、培训“三不误”,确保每一名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圆满完成培训。如此一来,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可以通过劳动局组织的技能考试,获得证书;文化水平低的,争取通过学院组织的技能考试,拿到学院发的证书,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同时,积极对接本地的月嫂公司、按摩诊所等,为这些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就近就业提供帮扶。
3结语
卫生职业教育贴近人们的健康,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招生也受到热捧。因此,卫生职业教育在攻坚脱贫中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年老多病是贫困户致贫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提高贫困户看病报销比例(有些地方甚至达到100%)。政策扶贫固然重要,但全社会的参与也很重要,如卫生职业院校的健康扶贫一方面使贫困村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识、防病治病意识,提升了生活质量,获得了幸福感。因此,职业教育扶贫还需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促进政府、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目前,中职教育在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注册入学,还应该加大对社会青年的招生力度;高职教育改革单独招生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单独划线,单独录取[2];实施技能培训扶贫模式,以送技能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的扶贫方式为贫困户增加收入。总之,卫生职业教育的扶贫模式多种多样,但重心只有一个,就是要助力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
参考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在整个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的各种问题影响着其效用的充分发挥。本文阐述了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状况,并从招生制度、教育水平与保障机制三方面,重点研究其各种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以为社会提供服务。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使扶贫对象掌握一门技术参与到社会劳动中,从而助其脱贫。这是完成脱贫工作的重要途径,各部门必须提高重视。
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现状
(一)当前的扶贫定位
为保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性,职业教育通过精准定位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首先,明确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贫困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适的教育培养计划。其次,做好人才需求定位,保证对贫困对象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再次,做好地方环境定位。了解地区有哪些可开发的资源,从而对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教育与培养,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工作快速完成。最后,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定位。根据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个体收入水平、备选对象的健康状况等条件,确定扶贫对象的选择标准,确保扶贫的有效性。
(二)当前的扶贫模式
【摘要】
推进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聚焦重点人群,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本文建议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实现“精准招生”;完善资助政策,实现“精准资助”;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精准培养”;加强技能培训,实现“精准培训”;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精准就业”。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技能培养;条件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聚焦精准扶贫,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是扶贫攻坚一个“老难题”,不仅关系到未来5年七千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更是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为扶贫攻坚的“五大工程”之一。在未来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让更多贫困孩子拥有可期的美好未来,正成为各地不断探索的命题。扭转“为读书而读书”的传统思维,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脱贫致富能力,成为教育精准扶贫的一大方向和重要途径。
一、职业教育对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作用最为直接有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七千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号召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动力。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对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帮助最为直接、最为快捷、最为有效。在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及作用,努力实现“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目标。推进职教扶贫是职业教育职能特征的重要体现。从教育目的来看,基础教育主要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奠定基础;普通高等教育重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通识性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重在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受教育者能更快融入工作,并获得就职初期的较高收入。从教育对象来看,基础教育是以适龄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此阶段的儿童尚无法在短期内为家庭带来收益;普通高等教育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由于学制时间较长、学费较高、授予的知识基础性强,学生短期内也难以为家庭带来可观收益;职业教育由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教育构成,类型有学历型和非学历型等多种,生源有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还有社会失业人员,教育对象涉及的范围广、层次多,且其中的贫困人口比例较大。从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来看,基础教育主要传授学生将来专业发展、人生发展所需的通识性知识;普通高等教育设置的多为基础性学科类的专业,以系统的、完整的、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般性的技术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职业教育设置的多是应用类型的专业,注重专业性的技术教育和技能培养,操作性强且紧跟时代步伐,这种教育更适合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又急需获得工作收入的人群。从教育方式来看,基础教育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为主;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课堂教学、实验室实验为主;职业教育则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实现工学结合,为受教育者提供较为充足的一线实践机会,使其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收益,带动家庭脱贫,并且有效防止返贫。推进职教扶贫是贫困地区摆脱现状的迫切需要。贫困地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交通闭塞,很多地方教育条件与外界差距大,一些贫困生初中没毕业便外出务工,又因缺乏劳动技能,出现就业困难。据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介绍,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超过50%的人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2.3%的家庭表示,因为缺少技能摆脱不了贫困。贫困地区的孩子的理想大都是“快点长大,出去打工挣钱”。一旦求学条件和求学成本超过贫困家庭承受能力,或对通过教育摆脱贫困缺乏预期,很容易使贫困家庭放弃教育之路,并陷入“低人力资本投资—低就业—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资”的贫困恶性循环。“进村入户,房子最破、最穷的家庭,九成的可能是这家有孩子读高中或大学”,许多扶贫干部这样感叹,这也是备受社会诟病的“因学致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贫困家庭孩子免除学杂费,并补助生活费,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较为快速地获得较为满意的收入,能为受教育者的家庭带来希望,为受教育者个人甚至其家庭成员带来摆脱贫困的信心,步入致富的快车道。“一技在手,终身受益”,尽管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起码可以起到降低个人及其家庭贫困度的作用。推进职教扶贫是贫困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优项选择。通过职业教育可以直接提升贫困家庭子女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中职学校毕业生的95%以上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高职院校91%的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52%的毕业生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这两项比例4年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这表明,职业教育“以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效非常明显。数据表明,94%高职学生毕业3年后月收入明显增长,且注重服务贫困地区、乡镇建设、县域经济和中小城市发展;53%的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发挥了服务基层的优势。另据《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近年来,湖北每年有40万以上学生通过在职业院校掌握的技能,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并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改变着自身命运和家庭面貌。其中,2014年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每月约2000元;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每月约2500元;部分专业或能力突出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起薪超本科生,月薪5000~6000元;不少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已成为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年薪20万元以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有尊严的劳动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一员。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实现了“读书一人,带富一家”的教育脱贫目标。推进职教扶贫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帮手。农民收入一般包括工资性收入(劳动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包括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通过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和作用,对贫困地区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和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是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提高了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多年来,一些职业院校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村人口的城市融入能力,促进了数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来自于农业收入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比例下降,来自于外出从业收入的工资性收入的比例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已成为新型农民培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产业工人化的主渠道。
二、通过职业教育为扶贫攻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打破时空且普及率高的优势也得以彰显。本文试图结合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艺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利用MOOC形式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艺术感悟、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并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
关键词:教育扶贫;艺术教育;MOOC课程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艺术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并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和大众的生活变得密不可分。学校艺术教育在育人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功能。[1]因此,给农村孩子普及艺术知识,可以补充他们缺乏的基础艺术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子洲县艺术教育普及的现状
(一)艺术教育课程开设不足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深处高原山区,全县现有各类学校153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124所,幼儿园3所,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学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因为交通不便,山路复杂,大多数年轻父母都外出务工,留有老人和儿童在家乡生活。这样的客观原因便导致了子洲县的学生在教育资源方面与外界脱节,只能保障基础教育,而艺术教育、课外活动却十分匮乏,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也是寥寥无几。
(二)全力推进艺术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