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育科研范文

教育科研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教育科研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促教育科学化

教育科研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教育规律,解决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阻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捕捉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创造教育科研名优品牌的过程。教育科研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只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在研究过程中产生新观念、形成新思想、探索新途径、开拓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十五”期间,我区教育科研工作立足教育发展前沿,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育教学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科研在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工作者素质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目前,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立项课题和自发的教改研究如雨后春笋,在全区各地迅速展开,充分显示了全区教育科研工作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区的教育科研与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在观念、体制、方法、技术、管理和学术环境等方面,在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贡献和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是这些年教育的发展速度快,各种新形势、新思想、新模式层出不穷。表现在学校教育从培养少数人的子弟变成全民教育;从阶段性教育变成终身教育;教育的大众化使介入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参与越来越积极,批评越来越尖锐。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构成了对教育研究的新压力。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教育科研和理论只有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有可能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教育创新首先是理论创新“,十一五”期间,我区的教育科研将主动置身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对丰富的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概括,把深入研究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获取教育科研的源泉和动力。牢固树立教育科研为重大教育决策服务的意识,对一些在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和当前我区教育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做长远的、全面的、深层次科学研究,提出新思路、新办法,为自治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与此同时,教育科研要坚持为教育实践服务。

如在民族地区如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发展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如何破解移民教育、女童教育的难题等,都需要教育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教育科研还要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做出更大贡献。

点击查看全文

教育科研课题抉择

一、充分了解课题的管理和分类

全国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层次大体可分为四级:一是国家级的。全国教育科研课题目前由主管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课题和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两部分组成,统称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其中教育部主管的课题又分为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和特级教师专设课题等。二是省、(市、区)级。是指由各省、(市、区)自己立项并主管的教育科研课题。三是地、市级。是指由各地、市立项并主管的教育科研课题。四是县市、院校级。有些县市教育部门和大、中专,中、小学校也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科研课题。从教育科研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课题,主要指教育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规、计划以及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各级各类教育的结构、布局、规模、效率及互相关系;教育与各地区、各民族、各种不同文化历史的关系,教育管理等,一般可称为教育研究课题。另一类是微观课题,又称为教学研究课题,主要是指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理论与实践间题的研究。

二、正确把握选题原则,认真进行选题

第一、教育科研选题首先要考虑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这两方面是课题选择的主要原则。价值是指一项课题的研究是否有价值或有意义?是否给教育理论带来新的见解?是否对政府部门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是否有助于解决某一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方法上是否有所创新等等。可行性就是要考虑课题实施的客观条件,课题研究人员是否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进行研究?在人、财、物、时间等相关方面的条件是否有保障等等。

第二、选题要考虑课题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要善于捕抓教育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矛盾性的问题以及倾向性的问题。要避免重复,要有科学的预见性,用前喻性的眼光看待教育理论;要优先考虑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中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间题。如:“九五”期间甘肃省申报并作为国家重点课题立项的“贫困农村地区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质量与效益研究”(“九五”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学生减负与素质教育的研究”(甘肃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甘肃省九年义务教育薄弱校问题及对策研究”(甘肃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这些课题,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研究,既有国家重点,又有部、省重点,共同的特点是切中了本地区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突出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三、教育科研选题要认真总结群众的教学经验,善于对一般性的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基层教学第一线的校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的宝贵经验是我们从事教育科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育科研可以从总结长期积累起来的教育教学经验人手,通过科学分析,进行概括,提到理论的高度,就具有了科学的价值。所以,总结经验是我们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途径。

第四、教育科研选题要目标明确,题目不宜太大,避免盲目地“赶时髦”、“大口号”、“一窝蜂”现象。一般来讲综合性的大课题可分为若干项子课题来进行研究,这样容易出成果。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拟选择宏观方面的课题;教学人员拟选择微观方面的课题就比较合适。基层教研室,学校的校长、教师,最好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选一些难易相宜,目标明确,宜于操作的小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或专长,形成研究方向,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教育科研指导模式

一、指导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由于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往往集教学、教育、管理和科研于一身,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是研究者解决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问题,追求自我超越的一种非专业性行为,这使得他们在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期望结合研究中遇到的实际的、具体的问题,得到同行或专家中肯的、切中实质的指导。因此,客观要求教科研部门和教研人员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实施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

1.管理与研究的整合。指导是为了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提高研究的效益。课题指导的首要特征是将管理、研究、实践等工作整合。通过整合,培训研究人员、规范研究过程,帮助研究人员反省已有的研究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协助物化研究成果等,使课题研究通过指导者的具体介入得以条理化、科学化,促进不同的研究思想、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显露、完善,更加直接地扎根于研究行为本身,扎根于研究过程,形成强劲的研究动力,进而迅速、快捷、准确地完成研究任务。

2.研究与指导的融合。一般地说,指导既具有研究的属性,又具有管理的属性。在实践中,它更多地是属于管理的范畴。指导不可能替代研究,相反,它常可能因指导的内容与研究者的期望不一致,甚至背离,而不能为研究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从指导过程来看,课题指导是以指导者对课题的全面深入了解和深刻体会为基础的,要求指导者站在研究者、实践者的立场上去考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指导成为一种兼具研究性质与管理性质的行为,自觉克服指导的随意性或盲目性。而研究者在与指导者相互交流中,又会向指导者提供更多具体的、新鲜的材料,客观上又促使指导者提出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意见,从而提高信息交流和转化的速度,使指导信息迅速转化为研究的思路和实践,实现指导与研究的融合。

3.理论与实践的联合。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应用性研究为基本研究方向的。其表现形态为: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证实或证伪,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课题指导要求指导者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能够为即将进行的实践从理论上提供正确的、恰当的、及时的、合理的指导。为此,客观上要求指导者脱离纯理性的探讨与争鸣,而要切切实实地降低理论的重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术为基本内容,以研究与管理效益的最优化为目的,在实践中去检验提出的理论和假说是否有效、可行。因此,实施课题指导,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合一,可以更好地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二、进行教育科研指导的方式

1.蹲点式。蹲点式是指指导人员深入到课题研究承担单位,长时期地协助研究人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蹲点指导的主要程序是了解、完善、实证。具体地说,是指导者在真实、真切地感受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现状,深刻分析研究者的心态,全面了解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立足于研究的实际,从科研思想、科研课题、科研方法、科研队伍、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等方面,以活动为载体灵活应用讲座、研讨、实验、物化成果等形式为研究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并根据实验的情况及时调整、丰富研究的思路、手段,以求研究任务高效地完成。蹲点指导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指导者与研究者的良好合作是指导取得良好效益的基础。蹲点指导要遵循自愿接受性原则,即蹲点者愿意为项目承担单位提供指导,且项目承担单位愿意接受蹲点者。因此,蹲点者(指导者)一方面应了解、熟悉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和具备厚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熟悉教育科研管理的程序,能够及时了解和贯彻管理意图。此外,指导者要尊重研究者的创造性劳动。

点击查看全文

波兰农业教育科研分析

一、波兰高等农业教育的特点分析

根据现有资料,波兰共有10所高等院校为农业高等院校或设置有农业相关学科的高校,这些院校是农业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这10所高校仍旧有7所以农业命名,其他3所虽然名字中没有农业,但是农业科研仍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些大学的前身就是农业大学。10所学校分别为:华沙农业大学、奥尔什丁瓦尔米亚玛祖里大学、波兹南生命科技大学、卡拉科夫农业大学、弗洛兹瓦夫农业大学、希尼亚德茨基农业技术学院、绿山城大学、卢布林农业大学、什切青农业大学、波德拉斯大学农学院。10所高校既有共同之处,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在进行高等农业教育的同时,在农业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丰富成果,为波兰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波兰农业高等教育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现代农业学科设置全面

首先,从总体上看,这10所高校都表现出学科门类齐全的特征,为其农业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波兰的高等学校一般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实验室有配套齐全的仪器设备和合理的科研及辅助人员,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优越条件。华沙农业大学拥有从生物、技术到医药、经济、人类学等广泛的研究领域,设立农学、兽医药、园艺、木材技术等学院。全面的专业设置使得华沙农业大学能够进行包括农产品生产力改进、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多种影响、气候变化、食品安全、农业经济形势变化和人类食物消费与营养等多个方面的农业科学教学与研究。同样,奥尔什丁瓦尔米亚玛祖里大学经过科学和高等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完备的四级科研单位分类:包括食品科学、动物医学、环境设计和农业、环境保护和渔业、动物生物工程、人文科学和神学系的第一类;包括生物、大地测量与土地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学部的第二类;包括经济学系以及法律和行政第三类;以及被认定为第四类的技术科学学院。其他农业高校中,创建于1870年的波兹南生命科技大学则拥有7个学院,涵盖农学、森林学、动物繁育及其生物学、木材工艺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艺学、土地开垦与环境工程学等学科。卡拉科夫大学成立了三个科研集群,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动,为科学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通道等等,从而为包括农业经济、生态、资源保护、渔业、土地测量、资产评估和食品和物流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等。

(二)农业科研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些不同的大学,都在学科设置上尽其所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丰富,交流方便的特点,农业相关学科设置全面,也就为农业教育和科研提供了绝好机会进行知识传播、信息沟通,从而产生新观点与想法。卡拉科夫大学除了创办独具特点的研究集群以外,还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分别在农业工程技术、麦芽发酵与酿造、动物育种和繁殖以及农业与生态环境方面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提高和促进了大学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对奥尔什丁瓦尔米亚玛祖里大学而言,经欧洲兽医教育机构协会(EAEVE)宣布,其兽医学院符合欧洲的教育标准,这是欧洲120个兽医学院中,为数不多的获此殊荣的机构。类似地,通过加强科研、大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法,其他院校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三)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融合

点击查看全文

乡村教师教育科研情况及对策

一、农村初中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

在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师的科研状态是复杂而多样的,教师的科研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潜心研究,收获成功

少数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发展好自己,他们不愿意把“教师”演绎为“教书匠”。他们知道只有走教育科研之路,学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最佳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更快的提高。因此,这类教师纷纷投身教育科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科研型教师,他们把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幸福的道路,成长的阶梯。但是,科研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造就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得了的,这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科研型教师不仅善于学习、勤于研究,而且时刻把研究和工作结合起来,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更注重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科研型教师还特别重视反思,在反思中努力寻求改进策略。一般他们都喜欢写反思笔记,喜欢看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也能够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他们听名教师的教学与讲座津津有味,不断追寻成功者的足迹,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自己。但是在农村初中,这样的教师实在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入条件更好的市区学校工作。

2.被动研究,苦不堪言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还基本停留在用时间和汗水教诲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层面上。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辛勤地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他们自得其乐、不思变革,通常想不到什么教育科学研究。近年来,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激起了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开始尝试开展教育科研,力图改变教育现状,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部分教师还是处于被动研究的状态。他们做科研的目的无非是学校内部绩效考核的要求、评聘职称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创造评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条件等。这类教师做科研缺乏的是主动意识,科研过程不科学,当然取得的有价值的成果也不会多。当他们有朝一日把高级职称、骨干教师称号都拿下了,那么他们将不会再想到要搞科研,以便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所以被动研究不会给教师带来幸福感,只会觉得搞教科研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3.应付科研,劳而无功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