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育审计范文

教育审计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教育审计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教育审计

学前教育投入中责任审计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前教育已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政府责任的审计、教育立法有利于加强学前教育的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民众都十分关注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程度。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各投入主体之间应如何分担责任,如何确保政府责任审计的有效落实等已成为焦点。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需要政府明确其职责,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投入;政府责任审计;责任审计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给予了更多关注,同时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还要确保师资、教育资源的充足,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够完善,其中政府责任审计的缺失成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学前教育项目投入中对政府责任进行审计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对学前教育投入中的政府责任审计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以及政府责任审计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的建议。

1学前教育投入和政府责任

1.1学前教育投入

关于学前教育投入的概述,主要是指有关学前教育方面的投资,这一投资不仅包括社会、个人,而且包括其他形式,即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为教育事业提供人力、财力支持。目前我国学者对学前教育投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将其界定为:学前教育投入主要是指以国家为主导、其他多种渠道为辅的体制,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到学前教育领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发展幼儿园所需要的师资、管理人员等;物质资源主要是指对学前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教具等投入;而财力资源主要是指用于学前教育的一切经费。政府也通过各种途径,如资助、教师和教育资源等多种方式,为学前教育提供不同形式的资助。

1.2政府责任

点击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内部审计职能转型思考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大形势下,高职教育内部审计职能要顺应学校创新发展的需要,积极努力为高职院校增加价值、改善管理。本文从高职教育创新行动发展下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实现内部审计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和高职教育创新行动发展下的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对策等方面论述了内部审计职能如何适应管理要求,服务管理当局,创新审计工作思路,适应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行动的需要,帮助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内部审计职能;转型

2016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承接单位的通知》[1],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项目立项和建设,预估投资总额超过162.42亿元[2]。在落实《行动计划》提出各项任务中,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职能要适应创新发展趋势,把审计职能贯穿其中,建立项目经费绩效评估机制,提高任务绩效,加强国有资产审计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同时对学校创新行动发展中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

目前可以将内部审计职能总结为“监督为主”和“服务为主”两大类,前者侧重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后者则偏向评价和咨询等服务职能的发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顺应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在前期,主要的职能是“监督为主”,通过审计单位内部会计资料,监督其合法性、合规性,促进学校业务健康发展。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3],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接轨,体现从传统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到价值增值型的转变。刘家义审计长把审计概括为“免疫系统”[4],就是要建立一个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系统环境,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管理保障。

二、高职院校实现内部审计增值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增值职能是否实现,主要受内部审计单位的机构配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领导层重视和外部的审计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内部审计中,由于上述因素的不完善,导致审计的“价值增值”职能很难满足新准则的要求。

点击查看全文

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培训课程设计现存的问题,提出提升和优化培训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措施,并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论证。

[关键词]审计;培训课程;设计;职业教育

完整的审计干部培训过程包括制订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培训实施、教学评估以及根据评估结果对前几个环节进行调整,其中,培训计划阶段确定培训班的类型,并明确各培训班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课程设计则是针对培训对象进行培训需求与课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安排课程、配备师资、选择培训的方式方法等,以期达到培训目标。课程设计影响甚至决定着培训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一、当前审计干部培训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从事审计工作多年,期间多次作为被培训者接受培训,近年来从事审计教研和审计教学工作,角色转换为培训者与执教者。从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双重视角,根据多年实践与观察,认为当前审计干部培训课程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作为指引和支撑。拼凑几门课程开办培训班是容易的,在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指引下进行严谨的课程设计是不易的。二是缺少对培训需求的深入分析和清晰认知。培训需求不仅包括审计干部个体需求、审计机关组织需求、审计事业发展需求,同时还涉及三者间的关系、当前需求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关系问题。三是教学方法对教育培训理念的践行不够,有些培训班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以讲授式、“满堂灌”为主,有些将本应创造性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教条化。

二、课程设计应以先进教育培训理念为引领

“理念”通常指思想,与观念关联,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就是理念。教育培训理念决定了设计课程的种类、采取培训的方式、管理的模式及培训的效果。(一)职业教育培训的本质。职业教育正从为产业和特定职业提供技能培训的简单任务,扩展成为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公民教育的综合性任务,因此,审计干部职业教育培训是对审计干部从入职开始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职业教育培训。它不仅是一项提供审计技能培训的简单任务,而且是一项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审计事业和全体审计人员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任务。职业教育培训的本质就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比如,日本就将原来的《职业训练法》彻底重组变更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法》。“贯穿整个职业生涯”是吸收“终身教育”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它不只针对此时此刻、特定岗位的具体技能,而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二)学习过程。关于学习的理论有很多,近年来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学习是学员主动完成的过程。每个学员都是带着自己固有的经验和信念来到课堂,并以此理解和消化新的信息、概念、现象和问题,对这些新材料进行感知、联想、评估和决策,最后将其消化为自己的理解,整合到自己的信念系统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员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秉持这样的理念,课程设计应突出学员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情境,采用适当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自主的、终生的学习者。(三)学员和教师的关系。西方曾有项调查,问人们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结果居然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公开演讲,仅次于死亡,排在第二位。如果老师把自己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知识的灌输者和“权威”,那势必会带来巨大压力。而现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认识是,在教学中老师是一个分享者、引导者、推动者,带着平等、开放的心态进入课堂,目的是分享和启发思考,每位学员经由思考进行各自的知识和能力建构。在此过程中学员产生各样质疑甚至奇思妙想,这正是教学的成功,且会对教师和其他学员产生启发作用,并进一步引发思考,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之目的,正如经典案例教学教材中有句话所言:“愉快地引导案例讨论,其关键与其说是个人教学方法的高超,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四)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有研究发现,从能力学习的途径看,主要包括工作中学习、社会关系中学习和课堂培训,而这三者在能力发展中的比例是70:20:10。工作中学习是学习的常态。从一个人成长的角度看,最直接和帮助最大的方法是将其置身于挑战性的工作中,学习的最佳机会是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社会,每个领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新知识、新信息,各领域间产生新的联系,低智力投入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或即将被取代……所有这些都使得工作和学习的边界日益模糊。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学习也越来越以再现、模拟工作的方式来进行,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倡导和推行的培训方式都与工作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比如,案例教学就是将真实情境引入课堂,由学员通过分析、讨论,实现认清现实世界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目的;而行动学习英文是“learningbydoing”,即“做中学”,更是将工作和学习合二为一,以质疑与反思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目前高校正在推行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也正是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的结合方式。

点击查看全文

教育审计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路径

摘要:为深入推进新常态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确保其发展过程中遵守国家《审计法》与《教育法》,必须有效地开展教育审计工作。教育审计既要依法实施教育审计,也要发挥审计在服务和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在阐述教育审计基本内涵基础上,主要针对教育审计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教育审计;教育改革;发展路径

1教育审计的基本内涵

教育审计通常是指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是由教育系统专门负责审计的工作人员,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效益等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的行为。通过教育审计最终是为了确保高校的各项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强化高校内部管理,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防范风险,确保教育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审计要充分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巩固教育审计机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审计队伍质量,使教育审计工作开展的更到位;二是加大对教育经费、经济责任、基建项目、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力度;三是通过教育审计工作使教育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推动国家财经法规的有效实施,提高教育行业的廉政透明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教育资金都落到实处。

2教育审计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

2.1确保高校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根据国家审计法的要求,高校应当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保证足够数量的审计人员,并接受来自纪检委、督查等等部门的监督,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审计机构应当转变传统以监督管理职能为主工作模式,要向服务型转变,各院校要确定好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能,满足时展的需求。以往的审计工作主要是以财务为主导,而新时代的审计工作要重点放在评价学校综合制度和经济效益风险上面,通过财务审计最大限度规范高校的经济效益风险,同时为高校更好地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点击查看全文

教育审计对高校管理创新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审计作为高校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应当密切关注审计改革以及教育改革,顺应时展需求,合理地对审计工作予以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教育审计在监督和风险控制层面的重要职能,有效地推进高校管理创新。在阐述教育审计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教育审计对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最后侧重探讨了推动教育审计创新促进高校管理创新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教育审计;高校管理;创新管理

引言

教育审计制度建立以来,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也在不断地扩大,高校管理难度也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教育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工作是关系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而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育审计作为重要监督作用的发挥。在国家层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推进高校管理创新已然成为高校管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育审计应有监督作用的发挥。

1教育审计的内涵

教育审计主要是在教育机构单位内部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主要负责针对教育机构的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等依据法律实施的内部监督活动。一般而言,高校教育审计工作主要负责: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校办产业审计、基建和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型的审计工作[1]。对高校而言,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开展教育审计工作,且通过教育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提升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在高校开展教育审计工作中,其工作重点在于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队伍的专业性以及审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在教育审计工作中,应加强对教育经费、经济责任、国有资产以及廉政建设等的有效监督。通过开展教育审计工作,应达到的强化内部管理、维护合法权益、提升教育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2教育审计对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