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家庭艺术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不可能造就良好学校教育的,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与基础。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素质的提高和家庭教育艺术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家长素质;家庭教育;家长;孩子
一、家长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由于家长的素质各异,家庭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通过对周围家长的总结和查阅资料,我发现影响家庭教育的家长素质主要有:
(一)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长的道德水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从而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方法以及家长教育质量的高低。另一方面,家长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的职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决定着家庭的生活方式与心理氛围,从而使置身于相应家庭环境之中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家长的道德素质。家长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只有家长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同时,家长的道德素质通过家长的行为表现出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三)家长的心理素质。家长心理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专家认为好的家长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正确的分析能力,要有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要有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只有具备了这些积极的心理素质,家长才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迅速调节自己,避免家长把负面情绪带到与孩子的相处中,从而影响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以及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许有的人会说,有的家长素质不高,但他们教出来的子女却非常优秀。的确,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因为家长素质只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教育艺术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艺术能够给孩子的成功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形势,愈来愈多的教育家投身于家庭教育艺术的研究与探讨。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论述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及作者任职的广东美术馆的家庭教育项目,探讨艺术博物馆作为亲子关系的环境支持系统,应具备的认知、功能和价值,以期使之成为经营亲子关系的理想地。
【关键词】艺术博物馆;家庭教育;亲子关系
博物馆公共教育策划一般都是以服务的人群来分类,根据人群的属性、年龄等差异进行针对性的项目策划,满足不同层次的公众需求。家庭公众是博物馆服务的重要公众群,在工作和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参与博物馆的教育项目中得到知识、休憩心灵、愉快沟通与共处,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提升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这是博物馆教育部门策划家庭活动的初心和目标。
一、博物馆与亲子关系
博物馆传播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就亲子观众而言,其需要“使用”博物馆这个媒介并获得“满足”。亲子观众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学习知识、受到文化艺术熏陶、开阔眼界、休闲社交、建设积极亲子关系等需求①。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其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其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②。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父母通过训练和榜样示范塑造了儿童获取规则的能力,并且主要是通过亲子交往来实现的③。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父母,二是孩子,三是环境支持系统④。毫无疑问,艺术博物馆作为环境支持系统,其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影响亲子关系的环境支持系统主要有三种功能:情绪上的支持、工具性帮助(包括咨询、建议等)和提供社会期望(即提供什么是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的引导)。一方面,加强对家长的亲子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活动,引导儿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⑤。所以对于家庭公众的细分通常以孩子的年龄作为基准。
二、家庭公众的分类及其项目设置
各个博物馆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孩子的家庭策划活动,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教育活动针对的家庭孩子年龄从18个月到17岁;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有针对新生婴儿的干预实验性项目,常规家庭项目则是2岁开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家庭项目从4岁开始。限于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缺乏低龄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员,广东美术馆的家庭项目在很长时间内是从6岁开始,2018年与墨尔本大学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合作,结合影像三年展作品设计了4至6岁小朋友的课程,从而将4至5岁年龄段纳入研究对象。研究表明,2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为7分钟,3岁平均约9分钟,4岁平均约12分钟,5岁平均约14分钟,6岁平均约17分钟。(一)18个月至2岁这个阶段属于婴儿期,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活动的策划及开展需要专业的懂得幼儿心理和教育的教师参与,一般会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或者结合音乐舞蹈艺术的形式。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项目时间一般都不长,因为资源及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是作为实验性项目实施,做成常规项目的机构并不多。(二)2至6岁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教育部有专门针对2至5岁幼儿的项目,2至3岁主要还是展厅内的参观,4至5岁则结合教室内的创作。2至3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10分钟以内,为了能够一直吸引他们跟随,带领教师有两位,一位负责作品的讲解,一位则负责戏剧的表演。每到一个作品前,戏剧教师先行表演,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开始作品的讲解,每件作品持续时间不超过8分钟,否则孩子们就开始四处走动。一场活动下来,教育人员颇为劳累,这个年龄层孩子的活动花费精力和资源颇多,细节特别琐碎,中间还要预备孩子们进食的时间和场地。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教育部主任帕特瑞斯很有艺术家气质,勇于尝试和挑战。笔者则相对比较谨慎,考虑到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门资源的限制,2至3岁这个年龄层的教育活动尚未尝试。4至5岁孩子活动则是展厅导赏+室内创作,从艺术基础的颜色、形状等元素入手,通过馆藏作品加深孩子的印象和理解,然后回到艺术教室进行主题创作。创作部分更倾向于分组合作,一组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主题作品,培养孩子们的协作沟通能力。创造性的集体活动,尤其是当整个团队致力于同一个创作动机时,将大大激发参与和合作的意愿。但是,只有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他无法独立完成整个团队的工作时,团队合作才能变得有意义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则为4至6岁的孩子设置家庭项目,在周末一天之中分设展览导赏、电影项目及工作坊,家庭公众可以根据兴趣和时间选择分项报名。展厅导赏部分按主题不同由教师带领,志愿者配合,家长陪同,导赏教师选择展厅中的不同作品设计主题性导赏,并将实践创作部分融入到导赏过程中。期间会注重家长的参与,形成家庭间的互动。项目主管会抽取项目跟进,与教育人员探讨活动细节,并全程观察和记录,及时给出评语。整个程序细致全面。
摘要:家庭教育始于人之初,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质量有着先入为主的影响。家庭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属于美育,但作用于德育智育与综合素质。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被相当数量的家长所重视,也十分舍得投入与付出,但是家庭音乐教育并非被广大家长所普遍重视,即便已经被相当一部分家长所重视,也已经给孩子做出了某种选项的培养,但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不足仍然是不争事实。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责任,对这方面问题的存在与解决有着个人的思考与见解,本文基于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方法的分析,旨在于为家庭教育乃至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提供关注与对策的借鉴。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问题与方法;关注与对策
音乐是最能够赋予人心灵感应的艺术,通过跳动的音符、变幻的节奏、鲜明的律动、唯美的叙事,沁润人的心灵,舒张人的神经,慰藉人的需求,激发人的想象,共振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性情。音乐是最能够陶冶人情操的艺术,音乐中的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中的故事与情感无论多丰富多抽象,都能够让人感应得到、捕捉得到、体味得到,尽管同一曲音乐对于不同欣赏者会产生不同的故事与情感意向。音乐是乐情启智与修养气质的艺术,与音乐常相伴、常互动、多相知、对体验,所增添的不仅仅是对于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的收获,更会从德品才品、人文内涵乃至举手投足间感受到一个人聪慧睿智文雅书香的修养,都会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音乐的美好价值决定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亦决定了音乐教育要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抓起的必然性。正然如此,家庭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虽属于美育,但作用于德育智育与综合素质。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被相当数量的家长普遍重视,也十分舍得投入与付出,但家庭音乐教育并非被广大家长所普遍重视,即便已经被相当一部分家长所重视,也已经给孩子做出了某种选项的培养,但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不足仍然是不争事实,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与积极的关注与对策。
一、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问题的关注
视点一:缺乏美育观念,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处于盲动状态。家庭教育始于人之初,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质量有着先入为主的影响。家庭教育对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质量关乎学前儿童进入小学这个学校教育起跑线上的先发优势。家庭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属于美育,但作用于德育智育与综合素质,但现下我国家庭音乐教育的美育观念缺乏,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处于盲动状态。而无论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处于哪种盲动状态,其根源都在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美育观念,没有从孩子成长需要科学合理的给予。何为盲动状态?可从盲动一次的词义中体会。盲动词义的基本解释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慎重的考虑,没有慎重冷静的分析就行动,认为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处于盲动状态的观点即由此而印证。理一理我国现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盲动状态可具象为这样几种:一为家长意志的盲动,家长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孩子选定音乐教育的某一种技能形式,强迫孩子学有所成,甚至以孩子成名成家为目标;二为从众跟风的盲动,家长对孩子音乐教育的安排是攀比下做出的决定,人家孩子学钢琴,自家孩子就学钢琴,人家孩子学唱歌跳舞,自家孩子就学唱歌跳舞,不论自家孩子的兴趣与资质;三是随意无求的盲目,很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美育无知无求,不对孩子做任何音乐教育选项的安排,家庭生活中的美育也置放在随意状态,将孩子的美育全部交付于学校。视点二:功利化美育取向,将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等同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家庭美育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共同成为学前儿童美育的必然成分,但并非可以相互混淆与相互替代,而功利化美育取向是对三者之间的割裂与三者之间的以偏概全,使得家庭音乐教育美育功能被淡化和弱化,甚至于缺失,学前儿童美育乃至音乐教育被艺术教育所取代。因为功利化美育取向文题的存在,致使家庭音乐教育误入四个歧途:一是高期待值于艺术教育的选项和培训,很多家长产生了通过艺术教育拔苗助长孩子的想法,期望孩子通过某一种类的艺术教育成为之后定向发展、甚至成名成家的技能教育;二是唯智育而轻美育,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很多家长轻视孩子的美育,认为美玉就是艺术教育而已,可有可无,自然也就轻视对孩子的家庭美育,包括对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三是将家庭美育知识为掌握一技之长的艺术项目,很多家长对家庭美育做出了培育孩子具有某一艺术专长的教育,所做出的培训孩子所具有某一艺术特长的选择理由是,孩子进入学校乃至社会后,需要有某一艺术特长,不然在群体活动中、在社交场合会不好融入,会不能表现自己,会缺乏被同学同事与单位的认同感;四是错误接受国家政策信息,将取消音乐在中考和高考时的加分视为家庭音乐教育放松的信号,将原本对家庭音乐教育的注意力与相关投入,转向为更加唯智育的重视与付出。视点三:早期教育先天不足,家长对孩子家庭音乐教育的能力与方法有限。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属于早期教育,可做0~3岁和3~6岁的,基本上完全依靠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两个年龄段的划分。从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早期家庭音乐教育看,都存在先天不足的倾向,造成先天不足的原因除却家长缺乏美育观念的原因,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家庭音乐教育的能力与方法有限。0~3岁的学前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缺失最为严重,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或由家庭看护,或进入托儿所。由家庭看护的孩子音乐教育自然完全依赖于家长与监护人,但照看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和监护人的自身家庭音乐教育的主动意识与能力和方法有限,进入到托儿所的孩子的音乐教育,本应该成为最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成为家庭音乐教育的引领力量和补充力量,很可惜,进入到托儿所的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也因为师资力量的局限,而不能够获得应有的早期音乐教育。3~6岁孩子进入了幼儿园,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已经开展,但幼儿园对家庭音乐教育的帮助与指导是缺失的,或不足的,学前儿童早期家庭音乐教育先天不足问题的存在,也就成了一种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
二、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问题视点地对策
对策一:增强家庭音乐教育功能,激发家庭音乐教育活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堂与阵地是家庭,教师是家长与抚育呵护他们成长的相关人员。作为学前儿童的家长与抚育呵护他们成长的相关人员都必须增强家庭音乐教育观念,能够将家庭音乐教育视为应尽的责任。在任何事情的发展进步中,都会伴随着各种矛盾,各种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说来,家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能否清醒认识问题的存在与表现,决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程度,家长必须将家庭音乐教育不足的问题重视起来,与自己所施与的家庭音乐教育联系起来,敏感认真的查找不足,将对孩子的爱心注入家庭音乐教育的实际行动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对于学龄前孩子们说来,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家长要积极创建家庭音乐教育环境,将孩子带入音乐生活中,以家庭音乐生活激发家庭音乐教育活力。对策二:家长要为家庭音乐教育储备能量,合理化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家长要彻底改变对孩子家庭音乐教育的偏见、无知、短视和偏视,彻底改变家庭音乐教育的“强塞”“硬灌”,换之以多学些家庭音乐教育知识,多体悟些家庭音乐教育方法的主观努力。家长纵有千般万般要忙于料理的工作和家务,也应该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知识和能力上不断充电,须知,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孩子对于家庭音乐教育的最初感知和最初印象一定是从家长这里获得的,一个家庭音乐教育储备能量和家庭音乐教育缺乏正确理性认知和实施方法的家长,有怎么能够成为孩子的合格的家庭音乐教育启蒙教师呢?对策三:以幼儿园教育衔接好家庭教育,以幼儿师资培养促进学前幼儿音乐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紧密相连,互为条件,解决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存在种种问题,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智力支撑与注入能量。首先是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要与家庭音乐教育衔接好,相对于0~3岁的孩子而言,3~6岁的孩子大都进入幼儿园,幼儿园的具有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的多种资源,幼儿园要在音乐教育方面积极改进方法,提高效果的同时,充当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员的身份,与家长建立家庭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联系,能够主动为家庭音乐教育作指导,提供专业性的帮助。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将对幼儿师资的培养高标准、严要求起来,在课程安排与实践教学方面,注意将家庭音乐教育的问题剖析纳入,给予学生以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的全面认知,增强其作为学前教师后,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家长的联系,当好家长幼儿家庭音乐教育的参谋。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个人而言,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中,中国人更多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俄罗斯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基督教色彩。俄罗斯的孩子从3岁开始,父母就给他们指派家务活;中国的很多家长在孩子自理自立方面总放不开手脚。俄罗斯人非常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在物资设备上和环境上都给予了很好的条件支持;中国的家庭也重视幼儿的体育运动,但体育锻炼的强度偏小。俄罗斯家长经常带孩子感受艺术的熏陶;中国的很多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之外更多的东西,成为全能的人才。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幼儿家庭教育;差异性
一、家庭教育的观念
1.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中,中国人更多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轻自由、重传统的心理一直存在。这也决定了我国传统家教的核心是以德育和智育为主、以为人处世之理为纲,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实施教育。
2.俄罗斯人的家庭教育观念
俄罗斯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基督教色彩。俄罗斯人认为,一切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事物都是上帝给予的;邻里之间不和睦是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聪明、勤劳的母亲在家庭当中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父母要肩负起自己所需承担的责任。宗教文化在俄罗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吸收和消化,这是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
摘要:少数民族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绚丽多彩、生动活泼的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艺术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为了培养少数民族艺术的继承者,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对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从小开始,从幼儿开始,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实现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
关键词: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策略
当前,传承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中最璀璨夺目和生动活泼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艺术也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教育因其能使文化得以产生、保存、积淀、弘扬、创造和发展[1],也成为了最具生命力的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途径。教育要从小开始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少数民族艺术通过教育这一有效手段来传承,也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期抓起,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
一、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少数民族艺术
少数民族艺术含义广泛,因为艺术这一概念本身就有广泛的含义。艺术,《辞海》解释为“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而少数民族艺术指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和群体生活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的属于本民族自身且带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传统艺术文化,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文学、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等。它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二)幼儿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