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层税务管理范文

基层税务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基层税务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基层税务管理

对基层税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基层税务管理难度大

当前,基层供电公司税务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难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兼职化、专业乏、流动大。

流动大。部分单位的税务管理岗位轮换周期较短,1~2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变动,同时也有税务管理岗位人员向监察审计、集体企业财务部门等流动。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税务管理岗位人员变动相对频繁,用于思考、筹划税务管理工作的时间相对缺乏,导致很难培养出一支专家型的税务管理队伍,也使得税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整体工作中鲜有亮点、难有作为。

二、“五步走”做好基层税务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培养“专才”和发展“全才”相结合。一个优秀的税务管理人员,应具备优秀的发现风险、防范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重视税务管理对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作用,设置了独立的税务管理岗位,激发税务管理人员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把经济业务活动和税务管理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税务管理向业务前端延伸,在业务的源头防范税务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财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业务学习和案例学习等方式,多渠道拓展财务人员的视野,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税务与会计知识的“专才”,又掌握生产、营销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全才”。有为,才能有位。税务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自身的主动作为,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会日益凸显。

源泉管控,筑牢税务管理工作基础。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扎实做好税务管理日常基础工作,注重日常涉税事项的备查登记,不但能够给本单位的财税分析工作带来便捷有效的决策支持,而且能在迎接财政、税务机关的检查时,对本单位存在的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对业务招待费、资本公积等涉税事项,通过备查簿登记的方式及时予以记录,这样,等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则应调增、调减的事项,一目了然,相差无几。此外,注重对业务部门财务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宣贯,指导业务部门规范、正确地取得发票,特别是办公用品等应当取得增值税发票的,不得以普通发票代替。

科学合理,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政策更新交替较为频繁,如何及时准确地理解税收新政,是有效开展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此,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组织税务管理人员通过参加培训、网络学习、个人自学等途径,加快国家税收新政理解执行到位的速度,将现有的财税政策理解到位、执行到位,用好、用足关于电网企业接收客户资产、技术开发费科技项目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加计扣除工资费用、节能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等,完备相关手续,务求应享尽享税收优惠,有效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节约了宝贵的资金。此外,省公司每年组织开展的税务专题培训,也对税务管理人员用好、用足财税优惠政策,起到有力的指导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基层税务部门绩效管理完善思考

绩效管理在税务系统的全面实施,促进了税务部门职能转变,提振了税务干部的精气神,提高了税收工作质效,也提升了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但是,绩效管理在基层区县局落地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多维度数字绩效跟进优化不及时,绩效管理正向激励缺乏足够动力等。笔者对进一步完善基层税务部门绩效管理有以下几点思考:持续打造数字绩效,实现多维自动考评。在大数据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打造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绩效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紧跟“以数治税”的新形势,利用数字新技术对内外部海量信息的分析,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量化机考指标占比,为绩效考评提供数据参考,为绩效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借助数字绩效管理平台切实增强绩效考评结果的公正性,提升绩效管理的精准度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尽快打通绩效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尤其是尽快实现绩效系统与各类税收业务系统、电子政务平台、网络智能终端等绩效管理指标所需相关数据的关联融合、交换归集、共享共用,尽快建立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绩效实时数据的交换共享和自动推送制度机制,实现绩效管理考评的信息化、数据化和实时化;实现绩效管理信息数据的自动留痕、自动抓取、自动分析、自动考评;实现绩效管理从传统收集基础静态数据、自动留痕获取动态数据、综合分析评鉴评价(民主测评)掌握情态数据等“多维度立体化”来展现绩效结果。有效避免在当前基层绩效管理中人工重复工作负担过重、考核数据失真、考评结果失准的现象。持续强化绩效融合,突出分类差别考评。绩效管理应通过结果显现区分度,来体现考核考评的价值和绩效。

一是强化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融合互促。这既是当前绩效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和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加强绩效压力传导,打通绩效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要通过组织绩效把目标任务压力传导到不同层级的人员,借助个人绩效最终助推目标任务在基层的落地见效,实现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融合互促。

二是实行组织绩效与目标责任的挂钩激励。适度加大对组织绩效优秀先进单位给予领导干部职数和优秀人员占比提高的激励。同时,组织绩效应与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评结果相互挂钩互促,实行组织绩效与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挂钩激励,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愿景的协同共进。

三是提升个人绩效中工作实绩权重占比。在优化升级基于“大数据”数字绩效管理平台的同时,在数字人事中提升个人工作实绩等机考考评占比。借助自动获取个人日常工作数量质量、过程监控、规范程度、差错评价、违法违纪等动态信息数据压实个人绩效考核,体现结果导向,避免过度依赖主观判断,进一步增强全员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

作者:邹军龙

点击查看全文

基层税务业务培训模块化探究

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之后,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机构合并后,使原有的国税地税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基层税务人员急需进行新业务培训,由于培训涉及人员众多,培训内容繁复,学习培训与日常征收任务在时间、形式等方面需要进行协调,将新的涉税业务进行模块化整理,开发为培训模块,既有利于解决征收工作与学习培训之间的时间矛盾,又有利于解决培训场所和培训形式的空间矛盾,提升税务人员的碎片时间利用效率,能够同时照顾到学习培训与征收工作。

一、业务培训模块化的内涵

基层税务业务培训模块化,是指区分基层税务的业务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根据既有的岗位职责要求和规范流程,设计成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按照工作目标要求,再对不同模块进行功能组合,展开对相应员工的业务培训,并最终形成基层税务业务培训系统,具备基层税收业务岗位培训系统功能。

(一)模块化概念的发展。模块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初期被提出的,其最初是在排列组合的讨论中被发现的。模块化概念产生之初,是以理论形态被广泛地运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其应用范围被限制在纯理论范围。到了20世纪中叶,模块化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那就是模块化理论从理论形态开始向社会生产实践的逐步拓展。这一时期的模块化理论所反映的基本思想集中在环组的结构化模块设计的探讨和运用上。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块化理论逐步突破了简单的技术应用阶段,并扩展进入到了非物理产品领域。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把模块化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实践中的,其开始应用是作为指导生产的架构而出现的。从超级计算机结构,到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再到程序设计语言,愈来愈多的模块库被建立,模块化理论真正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模块化理论以及设计思想越发成熟,很多行业或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可以说模块化理论已经被大规模推广运用。

(二)构建模块化平台的特点。纵观模块化理论从相对单纯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可以认为许多客观事物都具备模块化设计所要求的条件,从而使其具有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意义。考察模块化理论的应用发展并总结模块化应用案例,应用模块化设计所遵循的基本条件应该有:(1)系统性。每一个模块不是单独存在的,模块与模块搭配组合在一个系统框架内,由系统解决模块之间的连接问题。(2)组合性。通过不同模块灵活组合,并实现多种系统功能,是模块化设计的优势所在。(3)独立性。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根据不同规定不同口径,设计并划分成一系列的业务模块,保证每一个模块的准确和相对独立。

(三)基层税务系统构建模块化教育平台的现实意义。仔细分析基层税务工作,同样具备了模块化技术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把现有的诸多具有标准操作规范的工作流程,基于税收业务整体框架,进行税收业务模块化设计,并通过不同模块间的相互组合,解决不同岗位上的培训教育问题,应用于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施行基层税务业务培训模块化具有极强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可以规范统一现有业务的操作流程,提升基础性业务的办结速度和准确率;另一方面可以灵活组合各种业务,使得各岗位在不同分工中获得定制化模块,提升岗位工作效率。目前,在现有的业务培训中,基层税收业务模块化设计已有所涉及,但是在全部基层税收业务中并未开展模块化建设,这项工作可以让优化业务流程和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深挖空间。

二、基层税务工作业务培训模块化构建原则

点击查看全文

纳税评估征管效应探析

税务纳税评估是税务部门针对日益增长的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中最直接的管理手段就是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其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在目前实践中多数就是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税收政策适用及其明显差错进行辅导性的整改,以达到纳税人自觉提高申报质量的目的。这种方法在集团企业税务纳税评估后,效果较为明显,作用体现充分。为进一步验证纳税评估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基层领导干部、纳税人、以及纳税办税人员的反应,更重要的是纳税人在纳税评估后的后续管理是否提高纳税遵从度,以此为调查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此次调查对象是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由省局直接开展纳税评估的列名大企业及其相对应的基层主管税务机关,对涉及的纳税人、办税人、税务管理人员和基层领导进行直接和间接采访,了解省局直接纳税评估后的纳税遵从度情况。

一调研内容

此次调查主要是以80户列名大企业集团为主,涉及具体493户纳税人。首先是对涉及纳税户纳税评估前后的申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纳税评估后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变化,以验证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是对纳税人及办税人员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电话访问、电子邮件问询等方式,以了解纳税人和办税人对纳税评估后的心理变化;最后是对所涉及到基层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评估后税收管理情况的直观感受,主要是通过个别访问、实地回访进行了解。从数据统计分析、纳税人(办税人)、基层税务人员三个视角,分析这一特定范围纳税人在履行其纳税义务中的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说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变化,用纳税人(办税人)自己语言来说明纳税评估的影响,再者基层一线管理人员的感受也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式。

二调研方式

(一)抽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纳税人所有的税收数据都在省集中的征管系统中,是可靠真实的。主要抽取的是纳税人各时期的申报数据、纳税评估数据、税务稽查数据。由于纳税人税收政策都是统一的,特别是对同行业同类企业数据更具有可比性。纳税人在纳税评估后,其纳税申报数据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其纳税态度的变化

(二)反馈调研

点击查看全文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行政执法风险

〔内容提要〕税收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纳税人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全社会对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税收执法风险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基层税务人员肩负着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组织税收收入的重要职责,加强对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防范,对于推进依法治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促进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税收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一、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一)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

1.应作为而不作为。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对制度和政策的理解把握不到位,应履行的职责未履行从而导致税收执法风险。2.不应作为而乱作为。基层税务人员在税收行政执法的过程中随意执法、滥用职权,凭感觉、凭经验、凭关系执法;在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在执法程序上出现偏差,违反规定,不按程序操作,最终导致发生税收行政执法风险。

(二)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特征

1.执法风险呈现增多态势。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大量税收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对税务机关后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后续管理制度不完备且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税务机关对于税收优惠等备案后的管理缺少措施和办法。2.基层执法风险集中多发。近年来,大量税收行政执法风险也主要发生在基层税务机关,且被追究责任的执法人员大多是从事税收管理的具体工作。基层税务机关直接面对广大纳税人,这使具有税收执法权限的一线税务干部风险隐患较高,再加上基层机关日常征管工作繁杂,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执法风险。3.执法风险往往涉及多人。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司法机关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监督力量不断扩张,纳税人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使税收行政执法风险越来越大,已形成的执法习惯可能引发问题,一些不自觉的行为可能演变成案件,税务干部执法风险相伴的案件呈现易发多发态势且往往涉案人数众多。4.执法风险多发生于日常管理。税收行政执法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税收行政执法风险案件的暴露,除税务工作人员被检举外,主要源于纳税人发生税收违法行为,造成国家税款重大损失后,由检察机关倒查税务人员的责任引发,最后认定税务人员在日常管理中未正确履行职责。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