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础科学技术范文

基础科学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基础科学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基础科学技术

化学生产中化学工程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化学工业领域方面也得到了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提高。但是,在化学工程领域中,其工程技术主要涉及到化学制造过程中工艺设备的基础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主要研究了化学技术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当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程技术水准的进一步提高,工业自动化科学技术在各行业的实际应用也逐步推进。例如,化工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已渐渐引起人们的注重。化工行业关系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它直接影响着其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课题,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化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主要从事化工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工艺设备的设计,设备制造和管理。化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是为了加强化工生产的高标准高质量工艺,提高设备产品的质量,减少原材料和一些不必要能源的浪费,这在企业技术改革创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化工技术概述

化工技术就是化学工程技术,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工产品是密不可分。粮食制品、服装制品、住宅建筑、农产品种植和工业产品都与化学制品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化学制品已经融入到生活当中,融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便捷。可以看出,化学工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人员对此是非常重视的。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离不开化学理论基础的支持,化学工程技术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使用各式高科技仪器和固定设备的同时,需要通过化学加工,主要是通过科学仪器和工程技术的系统化处理,结合应用化学原理和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达到工业大规模生产的目标,使用化学原料的同时要遵循适当的比例,不能多也不能少,还要密切观察随后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有一些产品的化学反应条件非常苛刻,只有先进的化学工程技术可以达到化学反应必需的条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化学工程这门技术不但可以用于化工生产,还可以用于污水的处理等,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新型化学工程反应技术

2.1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

点击查看全文

化学生产化学工程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化学工业领域方面也得到了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提高。但是,在化学工程领域中,其工程技术主要涉及到化学制造过程中工艺设备的基础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主要研究了化学技术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当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程技术水准的进一步提高,工业自动化科学技术在各行业的实际应用也逐步推进。例如,化工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已渐渐引起人们的注重。化工行业关系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它直接影响着其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课题,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化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主要从事化工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工艺设备的设计,设备制造和管理。化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是为了加强化工生产的高标准高质量工艺,提高设备产品的质量,减少原材料和一些不必要能源的浪费,这在企业技术改革创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化工技术概述

化工技术就是化学工程技术,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工产品是密不可分。粮食制品、服装制品、住宅建筑、农产品种植和工业产品都与化学制品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化学制品已经融入到生活当中,融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便捷。可以看出,化学工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人员对此是非常重视的。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离不开化学理论基础的支持,化学工程技术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使用各式高科技仪器和固定设备的同时,需要通过化学加工,主要是通过科学仪器和工程技术的系统化处理,结合应用化学原理和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达到工业大规模生产的目标,使用化学原料的同时要遵循适当的比例,不能多也不能少,还要密切观察随后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有一些产品的化学反应条件非常苛刻,只有先进的化学工程技术可以达到化学反应必需的条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化学工程这门技术不但可以用于化工生产,还可以用于污水的处理等,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新型化学工程反应技术

2.1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

点击查看全文

晚清科技期刊编辑思想探究

[摘要]中国近代科学发端于晚清,其主要推手是近代学术期刊的引入与创办。晚清学术期刊的编辑多集学者、作者、编者于一身,其所编辑的期刊最忠实地反映了其所蕴含的思想。研究这一时期先贤们的编辑思想,对今天的科技期刊编辑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晚清;学术期刊;编辑思想

一、晚清学术期刊的形成

作为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的雏形———《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吴医汇讲》之所以不能称其为严格意义上的科技期刊,是因为这仅仅是一部医学验方的汇编,没有形成自己的编辑学思想。晚清出现的最早的学术期刊多是集神学、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其中又以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最早。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取得在华传教和办报的特权。在晚清所处的十九世纪,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大约占同时期我国报刊的95%。晚清时期中国科技期刊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主动引进西学,进行政治变革,国力逐渐强盛,科技期刊也先于中国得到发展。1867年,柳河春三创办《西洋杂志》月刊卷提到:“本杂志创刊的目的,乃类似西洋诸国月月出版的马卡仙(Magazine)”[1]。最早以“杂志”一词的由中国人创办的科技期刊是创刊于1900年的《亚泉杂志》。随后,一批批留日、留美、留学欧洲的学生,不论是滞留海外还是学成归国都为晚清的科技期刊的兴起预备了人才。以留日学生为例,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滞日中国留学生已达七千人以上。他们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大量社团,翻译西书达数千种,创办以科技期刊居多[2]的刊物有60多种。到清朝灭亡的1911年,中国已经有了130多种科技期刊,这个数字是六、七十年代的峰值26种的5倍多。

二、晚清科技期刊的外籍编辑及其编辑思想

近代最早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刊以宗教为主要内容,次为新闻,科学内容以天文知识为主,占总篇幅的5%。其中天文知识又以恒星、行星、彗星、卫星的运行原理为主。传教士所办的期刊虽然是最早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期刊,但由于其主要内容是传播宗教思想,故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技期刊。1865年2月2日,英国传教士湛约翰(JohnChalmers,1822–1899)在广州创办《中外新闻七日录》,这是中国近代最早单张发行的中文周报形式的期刊。内容以中外新闻报道为主,也刊登医学、天文、气象、数学、物理、工业技术等领域的科普文章,如《种牛痘》[3]。1868年9月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YoungJohnAllen,1836-1907)创办于中国上海的中文周刊《中国教会新报》是一种以宣传宗教为主,同时也介绍一些物理、化学和医学知识的期刊,该刊设立政事、教务、中外、杂事、格致五栏,格致即科学。1872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主办的《中西闻见录》是一种以西医知识为主的刊登科普知识的科技期刊。严格意义上的科技期刊是1876年2月由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刊并主编的《格致汇编》(TheChi-neseScientificMagazine),主要介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领域。在《格致汇编》的创刊号上,傅氏直言:“僻处远方,购书非易,则门径且难骤得,何论乎升堂入室?亟宜先从浅近者起手,渐积而至见闻广远,自能融会贯通矣。”从此我们可以管窥傅氏的编辑学思想:以科普的方式,从介绍基础的科学知识入手,逐步提升读者的科学素养,以影响中国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这种编辑思想在晚清的西方传教士编辑中很有代表性。

三、晚清科技期刊的本土编辑及其编辑思想

点击查看全文

纺织工程中工程技术的强化与趋势

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纺织技术也获得了可观的进步,在纺织工程发展中,降低生产成本是发展工程技术的中占比相对较高的推动因素,在这种趋势下,纺织工程的所有工程技术都在向着综合性发展。本文对近年来我国防治技术的进步发展做出分析,并对相关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推进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纺织工程;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纺织工程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产生的工程学科,从它诞生起就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近代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的突破,不断地发展进步。

1发展纺织工程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从纺织的发展历史来看,纺织行业与其技术一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纺织技术从农耕文明开始,直到现代工业的发展时期,在不同时期都受到了所在时期工业技术的推动,纺织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者生产力的变革进步,在不同的时期纺织行业都需要适合所在时期经济发展的生产技术,而在现代,工业技术快速发展,但是纺织工却仍然相对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情况,无法真正有效的推动纺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现阶段急需要在纺织行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纺织行业新技术的出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工业化发展正在向着细化分工的方向发展,纺织行业也是如此,纺织行业每个生产阶段都逐渐细化,相对变得更加专业。亚麻的种植,纺纱,粗布的织造,以及印染,不同阶段都出现了相互分离的趋势。这些产业共同组成了一条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为了应对这种发展趋势,纺织产业的相关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适应产业发展现状,为了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直接要求着企业提升自身在某一产业块的生产技术。

2纺织工程技术综合发展趋势中的问题

第一是在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上面临的问题,相关企业或组织必须要明确自身对于引进技术所持有的原则,依赖技术的引进,或是对先进产品技术进行仿造绝对不是发展我国纺织工程技术的根本途径,是否能够正确把握技术引进的范围和力度,并借此推动自身工程技术创新发展,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影响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命脉。我国国内纺织业现阶段所面对的形势是在全行业的经济转型的前提下,劳动力和劳动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因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且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中西部的大规模开发使得中西部的劳动力输出缩减等一系列原因直接导致了纺织企业缺少足够的劳动力。于此同时,传统的纺织产业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现象,在我国倡导节能减排的经济环境下,对纺织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三是纺织业自身所固有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先进生产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在高端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上仍然与国际上的先进生产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缺少足够出名足够多的自主品牌,缺少建立知名品牌的意识,难以通过品牌效应来提高纺织产品的产品附加值;由于生产成本的问题,在节能减排的经济新形势下,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完成旧有设备的更新换代,一些先进技术无法或者很难实现广泛的普及;不同企业之间生产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严重,由于纺织行业的生产分工步伐缓慢,广泛存在着多个企业生产同一类型,或相似类型的现象,这导致了资源浪费,产品堆积等问题,难以有效的根据不同区域对纺织业生产进行优化调整。

点击查看全文

循环经济下的科技动力机制作用

1.引言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新形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源循环利用最早在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得到重视,典型的有1996年德国新编制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和2000年日本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美国作为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行者,尽管目前还没有制定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规,其循环经济的理念主要通过《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国家能源政策法》、《国家环境政策法》、《污染防治法》和《清洁空气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2]。我国在2008年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的实施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齐建国指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技术范式的革命,其技术主体主要是在传统工业经济的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严炜等人[4]认为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手段,它不仅优化循环经济的资源配置,而且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杜世勋等人[5]指出企业必须在新的技术范式下围绕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来实施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郑季良等人进一步指出,创新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小微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绿色技术创新理念,培育绿色创新文化,开展协同创新。综上分析可知,科学技术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目标,必须大力发展能源高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回收及再利用技术、替代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预防污染技术等。探求这些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影响,发现不同技术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于了解循环经济中科技的动力机制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将结合近十年来我国在能源利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并从中探求科技在其中的动力作用,最终构建出科技对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作用。

2.我国资源的循环利用

2.1能源利用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2004年的159,878.34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568,845.21亿元,增加了3.56倍。在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伴随着各种能源的消费量也逐年增加,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总体能源利用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8]。根据我国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2004-2013年度,我国能源消费量总量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由2004年的213,455.99万吨标准煤增加至2013年的375,000.00万吨标准煤,增加了1.76倍。从我国GDP的增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量速度相比可以看出,我国单位GDP的能源利用率在不断提高。尽管如此,我国能源利用仍面临着以下挑战:首先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形势下必须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其次,在相当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石油的不可替代性;最后,化石能源供应短缺和原油劣质化趋势日趋严重。基于此,可以从两条途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问题,首先减少能源的开采和运输方面的能源浪费、改进现有能源利用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其次开发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和海洋能等的利用技术。

2.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根据我国2010至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10-12]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近十多年来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的情况总体呈现以下特点: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大,大宗固体废弃物所占比例大。2001年度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为88746万吨,2012年度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为329044万吨,工业固废的产生量十年间增长了3.7倍。在每年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各类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所占比例大,以2012年为例,根据2012年的环境统计年报可知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9亿吨,其中尾矿产生量为11.0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3.4%;粉煤灰4.6亿吨,占14.0%;煤矸石3.7亿吨,占11.2%;冶炼废渣3.5亿吨,占10.7%。实施工业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模逐步扩大,排放量逐年减小。依托循环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了一批低成本、规模化、经济效益好的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如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多联产技术、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技术等1,000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随着循环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从环境统计年报可以看出,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逐年增大,2001年度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47290万吨、排放量为2894万吨,2012年度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202462万吨、排放量为144万吨,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十年间增长了4.28倍,而工业固废的排放量减小为原来的5%,解决该现象就必须着眼于提高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同时开发先进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