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得以发展,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如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定位也不够准确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对此,文章首先对我国景观设计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阐述了目前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高校当前景观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景观设计;高校教学;教学现状
1我国景观设计学的发展现状
就我国景观设计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国内高校在景观设计教学和研究方面,只包括传统的古典园林式设计教学,较少有学校开设和涉及现代化的景观设计课程,这样就会对现代景观设计课程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景观设计涉及的内容不仅复杂,而且非常广泛,如家庭院落、小区景观、景区的系统规划等都在景观设计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景观设计可以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两大类,但是高校景观设计课程还是以微观层次为主要教学内容,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景观设计基础,并且学生可以用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对一些小型景观场所进行设计,以此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内容。
2目前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目标设置脱节
现阶段,绝大多数景观设计专业高校招收的学生都是艺术生,使学校习惯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上,但在当前社会中所需要的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并不是倾向于艺术,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使学生在社会中缺乏相应的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环保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这也意味着今后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凸显出以人为本理念,并且成为了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对中职学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要突破传统中职学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局限性,探索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专业技能过硬,职业素养高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职学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索,以期能够促进该课程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学科,园林景观设计融合了自然与社会学科,涵盖公园、建筑、度假等多种领域,并且涉及艺术学、建筑学、心理学以及植物学等多个学科。虽然,当前各中职学校在课程开展中提出了“工学结合”的理念,但是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却很少有实践的机会,如何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彰显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成为了当前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
当前,中职学校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时应当明确人才服务与建筑领域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建筑、景观设计全过程中都渗透着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思维素养,并具备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设计都能对园林建筑与环境关系进行协调的能力[1]。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依托建筑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实现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建筑学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学生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以及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针对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理开展教学时,可以与所在地的园林公司合作,带领学生深入园林实地,边实践边学习,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设计原理,感受到所学课程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要开展实地教学、案例教学、园林景观模型制作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建筑与园林景观之间的空间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感知,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后,要借助市、省乃至国家级技能大赛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大赛,一方面借比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比赛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二、创新教学方法
要勇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将以往“填鸭式”“满灌式”教学逐步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模式发展。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通过开展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法、微课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来拓展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课程开展的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专业词汇进行理解,掌握相关的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并且熟练运用这些构成要素开展景观设计。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课程的关联性,激发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2]。此外,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最后,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为主的自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在对专业知识、设计原理等进行讲解时,我就采取了案例教学法,将需要传授的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案例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对不同的案例进行钻研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在改善建筑和环境关系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同类型园林景观不同设计方法和风格的案例作为学习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制作成微课,利用校园网络推送到学习平台,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查阅。鼓励学生运用景观设计专业语言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总之,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型学习,是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最佳方式。
【内容摘要】在当今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已经是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文章主要论述教师将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直接连接到设计课程中的尝试,课程的创新是将“乡愁”作为课程重点,希望将高校景观设计教学融入时代大潮中,以培养出具有满足当下时代需求的设计师。
【关键词】乡愁美丽乡村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创新
一、“乡愁”概念解读
(一)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愁”的内涵
“到不了的叫远方,回不去的叫家乡。”乡愁是什么?不仅仅是乡村的小桥流水人家,更是家乡特定的风物、鲜活的家乡生活、古朴的家乡景观、生态的家乡环境。在改革开放走过40年的今天,乡村的人民富裕起来,但是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让乡愁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乡愁是人们富裕起来之后对往昔传统家乡生活、景物、面貌的美好追忆。
(二)中国乡村景观建设中“乡愁”远离的原因
经过4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的面貌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明显改变,现代化的建筑、生活设施、景观风貌等遍及乡村。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乡村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成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乡村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造成规划赶不上建设,同时由于现代城市生活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影响,在很多乡村,现代化的砖瓦、混凝土建筑坐落在不相协调的景观环境中;或者将原有的特色原乡环境替换成城市景观元素,导致中国广大乡村在景观面貌方面虽然具有现代性,但是千村一面、万乡同貌。同时,由于乡村景观建设需求量大,而且要求快速,很多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中忽视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因素,简单移植他乡景观,造成传统家乡面貌不复存在的局面。
一、广泛运用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形体、线条、色彩、肌理等形式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状态,是造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在广泛的基础上综合整理了不同的形式特征。艺术造型如果符合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就会唤起人们内心的感情,被认为是美的东西。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包括: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但凡成功的设计作品都在具备功能美的基础上,兼具形式感。形式美法则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广泛运用,平面设计中的形式美表现在字体、空间、颜色、比例等元素上,产品设计的形式美为功能、形态、线型、颜色等元素的综合,景观设计也充分展示了尺度、比例、空间、肌理、色彩等各种设计要素。
二、景观设计中的形式美
景观空间中的实体通过点、线、面、体、材质、色彩等组成,这些元素按照形式美规律巧妙组合,创造出有秩序的景观空间。例如,设计师用大小、形状差异较小的不规则多边形设计汀步,富有轻快、和谐的美感,表现了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景观空间缺少不了植物造景,对植是植物配置的常用手法,在西方景观设计中,大量采用修剪规整的几何形状的植物造景,营造绝对对称、严谨的布局效果,而中国古典园林讲求自然美,通常采用自然式对植手法,以主景为中轴线,体量较大的植物距离轴线较近,体量小的则较远,表现出活泼、灵动、自由的感觉,营造了不对称的均衡;挡土墙立面上设计凸出的垂直线型,立体轮廓随着空间变化,有起有伏,产生节奏与韵律;景观设计师在处理主景与配景时,主次明确,突出主景,配景则以自身调和陪衬主景,避免杂乱无章,达到画面的统一,这是对比与调和的手法;景观空间中的比例与尺度关系则体现在水景、建筑、亭子、小桥等大小上,这些景观小品的尺度依据人和环境的尺度来确定,达到景物与环境的比例适当,协调统一。在专业基础教学活动中,形式美应与实例结合,而不是仅仅罗列其内容,游离于空泛的大道理之间。同时,教师应该常常引导学生思考,促成了美的因素。
三、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
对于高校专业教育来说,形式美是专业基础,三大构成课程是与形式美直接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课程通常被安排在大一,景观设计专业课被安排在大二,由于三大构成课程不仅服务于景观设计,还服务于平面、服装、动画设计等其他艺术设计课程,这就造成基础课程没有针对性。在之后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还需拿出部分时间来讲授形式美,并把它与景观设计结合起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作品在提出设计师的设计创想、协调设计规范、甲方意志、遵循人性化的过程中,理性的推理通常是最难的环节。理性的推理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日积月累的教学活动之上,大学四年学习时间有限,不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效率不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厌倦学习理论课,能学到的东西则更少。大三、大四忙于实习和工作,却又难以达到企业要求的设计能力,企业则肩负起前期培训上岗的任务,造成资源浪费,这些加剧了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状。然而,作为大一的学生,是完全具备直接学习景观基础与形式美法则的能力,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绘画经验,具备了辨识美的能力。只需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带领学生自发地将景观设计与形式美法则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将形式美基础教学与景观设计专业课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专门为景观设计服务的三大构成基础课应调整至大一进行,并且教学内容需要与其他设计基础课区别开来。这样,通过大一整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景观设计专业,更加有利于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开展。
四、结语
一、景观设计“专题式”教学方案
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理论内容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培养较重要,笔者提出按“理论+专题”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专题实训,并结合就业市场,确定由理论讲解和设计训练两个主要模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目标性、启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专业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贴现在景观设计课程的现实意义,掌握专业设计方法。
(一)基础理论专题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在教学中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可以分为几个专题:
1.古典园林景观专题,对于古典园林景观的的认识,主要结合不同的时期的景观形式介绍。搜集资料,让学生对所选的特定时期的景观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的历史发展做简介的教学方法。
2.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专题。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从草图到方案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细节,在设计表现中如何应用。逐渐使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3.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专题。授课教师应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出有重点、难点知识,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对知识点归纳,结合景观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了解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及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及资料,总结出课程学习中较合适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