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经济社会和社会经济范文

经济社会和社会经济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经济社会和社会经济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经济社会和社会经济

新经济社会学理论视角探究

摘要:西方的新社会经济学对经济市场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了描述经济市场的运作机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目前,我国对经济市场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经济市场的研究成果,其会对我国市场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分析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总结新经济社会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并且对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经济社会学;理论视角;分析研究

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来源于社会网络分析,学术的传承涵盖了不同的知识领域,新经济社会学通过经济的方法来对社会进行研究,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社会人是在经济问题逐渐复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在社会生活中担任重要的角色,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有利依据,避免了人们一味追求利益而在经济社会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新经济社会学主要通过网络理论研究及组织理论研究来研究社会发展趋向,在连接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但是社会经济学以一门学科的形式出现是在20世纪初,通过学者们的研究与讨论而形成。西方的新经济社会学不能够把离散的经验研究成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是一味地注重经验研究。伴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复杂性逐渐表现出来,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反思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主要从研究社会方面对经济学进行扩展。经济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理论以及方法来探索经济行为和经济体系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个新生的学术流派,许多特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社会学。新经济社会学伴随格林兰诺维特发表的标志性论文“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同时诞生,主要是指用组织理论、网络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新经济社会学得以迅速地发展,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趋势是分不开的,新经济社会学的逐渐兴盛是结合了社会学与经济学等多门研究成果。当今社会,教育、婚姻、犯罪等领域逐渐受到人们关注,许多领域的研究导致研究者忽视了基本概念,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使研究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分歧,新社会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核心的主题上,关于经济生活中的其他领域还没有受到人们高度重视。这种现象表明,我们还有大量的研究要去做,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要不断吸收与借鉴政治、文化等学科的思想,为了主题研究获取全新的发展动力。尽管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学术兴趣与研究视角,所持观点也各不相同,但是对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势必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新经济社会学所研究的领域

1.网络领域研究。新经济社会学中的网络理论认为,经济行为是嵌入到社会网络中的。网络理论分析认为,个人的行为与决策是与社会情境融合在一起的,必须用嵌入来说明社会现实与个人行动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并且针对行动者的真实行为背景进行解释。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怀特在新经济社会学中最早运用网络方法,通过网络方法的运用对市场进行研究,了解信任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经济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新制度经济学紧急运用效用理论来对制度的形成进行分析,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结构才是理解现存制度的关键。格拉诺维特研究了信息网络在人们寻找工作时的有效应用,并在最新的研究中明确指出,即使大多经济互动都发生在网络中,但经济制度的推动力是不同的,经济制度的形成由网络促进,经济制度只要成型,就会存在于单一的制度模式中。2.市场研究。新经济社会学对市场的研究主要起源于对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理论的批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商品及劳动的交换,各种各样的社会结构都是未来获得高效的产出而形成的,市场才是真正的资源配置方式。网络学派认为,市场的结构是为了效率而构建的,市场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改进市场效益。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关于市场研究的经济社会学著作,包含了金融市场、劳动市场等多个领域。新经济社会学对金融市场的研究表明,社会网络也渗透在市场中,并且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表现在对证券交易所产生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忽略了社会网络在市场中的作用,所以,对经济市场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问题的洞察力比较欠缺,对劳动市场的研究分析过程中,参与研究者估价了分层理论,挖掘出位于表面之后的机制,并且对百姓收入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3.文化领域研究。在20世纪中期,就有一批文化人对经济生活进行了研究,最终文化研究能够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主题还要归功于扎利泽等人把研究方法代入到经济社会学的领域。扎利泽等人反对经济社会学把所有都归于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网络,反对只用文化术语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随着对价值观的关注,在其中融入了定性的历史资料,所以给新经济社会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许多学者认为,文化因素存在于经济行为当中,在市场研究中如果不考虑到文化,这样的研究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在新经济社会学中运用文化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未来的发展还不够清楚。但是,新经济社会学研究过程中引入一定的文化因素,并且对经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借鉴,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新经济社会学在国外的学术界中掀起浪潮,但是在我国,社会学以及社会科学界对新经济社会学还很模糊。我国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新经济社会学的观点对分析变革时期的经济现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新经济社会学对社会研究领域有了重新的界定,在构建理论时持有独特的方法,对我国社会学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4.组织理论研究。组织是新经济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经济社会学对组织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盈利方面,新组织社会学越来越著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组织理论一直关注经济组织,在工业社会学领域衰落期间,美国的组织理论吸收了工业社会学的许多观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组织的理论都是对可用资源依赖理论、交易理论。格兰诺维特提出了关于经济组织的社会学问题:经济组织与个体之间都受到社会关系网的限制,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不能够通过规范的经济交易来达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关系网来完成的,企业内部的制度也会被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所取代。社会学所关注的重点是企业间合作所运用的非正式关系,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同样会促进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易行为的产生。在企业内部,员工的晋升、部门间的协作甚至企业中冲突的协调都会运用到非正式的社会关系。

点击查看全文

创业教育服务地方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适应力不足,导致了高校创业教育无法将教育和实践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应用。这不仅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无法真正实现创业教育背景下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将学科特色融入创业教育之中,以具体学科特色的创业实践满足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具有高水平专业学科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创新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高校需要将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融入创业教育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实践价值。同时,高校要以学科特色下的创业教育服务来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人才和学术资源上的支持,从而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科化发展特性和发展现状

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往往集中在创业本身,这虽然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相关实践,但是无法真正将高校教育资源优势融入创业教育中。这也就导致了创业教育在育人和创业实践上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相脱节。因此,要深化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应用价值,就应当进一步拓展创业教育的学科化发展特性,以高校学科资源和学科发展优势引导创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价值的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科化应当围绕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展开,同时不断完善学科化创业教育的育人本质,以学科化创业教育培育出适应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实现创业教育“问题导向”和“学科导向”的并轨发展,从而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科化发展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统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科化发展特色应当遵循学科教育规律,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将专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置于创业教育中,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的科学化、严谨化。高校应当将创业教育定位于以精确专业知识和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学科实践应用载体。这不仅能够增强高校专业学科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归属性,同时也能够明确创业教育的学科应用实践目标,从而有效地克服创业教育的功利色彩,推动高校创业教育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高校创业教育学科化要遵循整体性,以创业项目或学科的应用实践导向为中心,综合考量影响其开展创业实践的各种要素。学科化创业教育和实践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立足于创业教育的整体态势,推进创业教育学科化优势向社会化优势转化,从而实现学科化创业教育的经济价值[1]。同时,高校学科化创业教育要遵循系统的开放性,要明确创业教育的有效实践离不开教育资源、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同支持,创业教育只有保持其开放性,才能真正实现在创业项目基础上的多学科交流,才能实现多种资源的相互促进,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实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发展优势。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学科化特色不够明显,学科化优势无法实现其社会服务价值,其中既有高校学科发展精准与协调的问题,同时也有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无法兼顾的原因。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的学科化发展特性,就需要明确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同时,高校要重视创业教育学科化发展的“广谱式”,引导学科化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多学科融合,不断促进创业项目的专业性,从而不断提升其综合应用价值。高校无法实现创业教育背景下学科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真正发掘和落实学科化创业教育的社会应用价值,无法真正将高校学科发展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高校一方面要重视学科化创业教育的应用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以学科化和创业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针,创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因此,高校要借助于学科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推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将学科化创业教育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高校创业教育无法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定位不准确,导致创业教育过于理论化,而没有学科化特色。这也就造成了高校和学生在创业实践上层次较低的现象,无法实现创新式创业,也就不能满足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专业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那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期许也应当是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输送。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要以专业学科发展为导向,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并且强化学生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同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需要高校学生创新自己的就业方式,高校创业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职业规划,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多样人才的发展需求[2]。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创业教育无论是在人才培养上还是在创业实践上都应不断提升其创新科技水平,这就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科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将专业学科资源融入创业教育和实践中,从而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社会经济价值,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需要不断引导其学科化创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以创业教育和实践内容对接于地方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从而以明确的应用导向作为开展学科化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方向。高校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是必然趋势,这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和教育社会价值的应然选择,而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的创新也离不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需要不断提升创业教育的学科化价值,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创新人才,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学科化创业实践,为地方经济社会创新方式提供动力。高校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是政府、市场和学术优势整合的必然,也是政府和市场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高水平、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实践能够不断激发地方社会发展的创新力,促进当地社会转型,不断提升社会的发展质量。而以市场为动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机制,则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结构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质量也需要由市场来检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凸显,也推动着高校必须将创业教育社会化,同时要以高水平的专业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高校创业教育要不断优化教育和实践的专业学科结构,以更好地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特殊化要求,从而保证人才输送的直接性和适应性,促进学生的就业质量。

点击查看全文

公路交通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路网结构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公路交通建设作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为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带来便利,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公路交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交通建设的发展程度对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公路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系统分析了公路交通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建议,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公路交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公路交通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载体,不但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公路交通建设能够挖掘地方的潜在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公路交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做到共同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够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增加消费或投资需求,带动沿线新兴产业发展,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增长。

1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现状

交通运输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里程和等级显著提高,公路通车量始终保持持续增长。近年来,公路交通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截止2017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公路密度49.7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67.4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9%。其中农村公路里程400.93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6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10.23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城市覆盖率高达97%,国家高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6328辆。随着公路里程、技术和等级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落后面貌,使区域公路运输发展差距大幅缩小,公路建设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地方就业机会,促进了运输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改善了地方的投资环境,从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2公路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点击查看全文

谈农村会计信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水平进入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农村中会计信息服务也随着社会的变革而日益需求量激增,因此,农村会计信息服务对于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探究了农村会计信息服务农村社会经济中仍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相关意见,并针对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表述了未来展望。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城市、农村社会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农村社会经济更是在40多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业社会生产总值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更是重点关注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人口平均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农村的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备,农产品产量也逐年增加,对会计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1国内生产总值方面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下降,从1978年的28.1%下降至11.7%,此后也必将逐年下降。除此以外,农业生产总值更是从1239.44亿元增长到了273856.12亿元,实现了增长翻百倍的目标。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农村的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差距较小。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日益扩大,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总值正在稳步的追赶当中。

1.2农村人均收入方面

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现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我国农村人口的人均纯收入日益增加,农村居民的荷包越来越鼓。但从统计数据直观来看,虽然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形势一直向好发展,但是城镇居民可以支配人均收入仍还是较高于农村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

1.3非农业方面的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乡二元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象,从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关系因素、信息因素三方面探讨了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提出了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户籍制度障碍;文化障碍;主观障碍。

【关键词】农民工;经济社会学;城乡二元结构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地从土地上游离;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的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发达地区流动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市场流动形式。按照经济社会学的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还有来自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关系和信息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户籍制度、文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的障碍,农村劳动力在流入城市地区之后也存在很多问题。农民工始终是城市中的边缘人物,难以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享受到城市人的同等待遇,农民工的边缘化,无法实现身份认同,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城乡二元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城乡二元化的趋势。我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市地区,导致在城乡及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劳动力从较不发达地区转移到较发达地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待遇问题引起学者广泛的关注,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当地城市,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城乡二元化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二元结构不仅仅只在经济层面体现出来,更应当体现在社会层面(庄士成、王莉,2014)。因而,不能仅从经济层面去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多层面关注,才是理解经济发展应有的态度。

二、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社会行动是韦伯社会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中,经济社会行为不同于经济学理论分析中的经济行为。经济社会行为不单单是受到物质利益和理性驱动,行为的其他方面也是韦伯关注的重点。根据韦伯的说法,有四种主要的社会行动:传统的,感情的,价值理性的,工具理性的。在经济行动中,没有使用暴力并且经济目的是主要导向。在经济取向的行动中,或者目标是经济的但使用了暴力,或者目标不是经济的但经济方面的因素被考虑进去。经济社会学既研究经济行动也研究经济取向的行动,而经济学传统只研究了前者(胡雅梅、韩克庆,2015)。相比于市场分析和文化分析,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同时包容了经济和文化的作用,而且承认历史的影响。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