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经济学核心课范文

经济学核心课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经济学核心课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经济学核心课

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设计了基于成果导向的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分析了成果导向的教学改革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应用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的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成果导向;经济学教学改革

一、基于成果导向的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满足人们需求的一门科学。与本科教学不同的是,经济管理类研究生一般本科阶段都学过微、宏观经济学,对大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都有所掌握,因此一般高校开设研究生经济学课程时都采用中级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教材,从而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硕士层面,学生不应该仅仅掌握理论基础,更应该学会如何利用经济理论分析问题,例如利用经济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利用经济理论分析城乡差距及精准扶贫问题、利用经济理论分析供给侧改革问题等,这样既能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又能增加学生的科研成果。因此,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设计为理论教学模块、理论应用模块和成果研讨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主要深入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尤其是本科教学未讲到的经济学理论内容,在本科阶段学过的内容以学生回顾自学为主;理论应用模块主要结合应用具体理论发表在核心期刊及以上的论文,讲述具体理论如何应用在论文写作中;成果研讨模块主要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进行研讨,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修改。

(二)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基于成果导向的经济学研究生教学内容也应该按照理论教学模块、理论应用模块和成果研讨模块来整理。理论教学模块为后面的理论应用模块奠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模块为学生提供具体理论应用于论文写作的实例,为论文成果的写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成果研讨模块则是论文成果的总结、汇报、思辨与反馈的过程。三大模块环环相扣,构成了基于成果导向下的研究生经济学课程的完整内容。

点击查看全文

文献阅读在土地资源管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文献阅读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当前国内高校本科生这方面能力非常薄弱。笔者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土地经济学》为例,探索构建文献检索获取、文献阅读研讨与阅读报告撰写综合集成的文献阅读渗透专业课堂的教学新模式,并构建了《土地经济学》专业文献检索内容体系,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及创新性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具有较强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综合性的土地科学技术人才。

关键词:文献阅读;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型教学;土地经济学

1文献阅读训练的意义

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科研素质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养,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方法以及科研精神。科技文献检索、专业文献阅读以及文献资料分析即为科学研究的起点,但国内高等院校对于本科生在这方面的培养较为薄弱。尽管国内多数高校均在本科阶段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或经济论文写作课程,亦或是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完成至少一篇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以此培养本科生掌握各种形式的文献检索方法,获取信息能力以及专业文献阅读分析能力,但是其实施效果有待商榷。文献检索阅读与分析能力不应该脱离自身专业和学科单独存在,而应该将其与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紧密结合,通过实践训练逐步形成将文献检索阅读与分析渗透进入专业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本科生基本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因此,在土地经济学本科课堂教学中开展专业文献阅读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将文献检索技能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土地经济学专业经典文献的检索方法和技巧,对于创新专业核心课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充分应用检索的国内外土地经济学经典文献,集中开展互动式的专业文献阅读与分析,培养本科生文献阅读与分析能力,对于拓展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通过文献阅读与分析,指导本科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训练,熟悉文献阅读报告写作要求和模式,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及后期的研究型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为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文献阅读在《土地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2.1文献检索选取

当前国内土地经济学研究成果尤为丰富,且考虑到我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文献选取须以中文文献为主,英文文献为辅。校内图书馆资源极其丰富,文献检索并非难题,其关键在于土地经济学专业文献检索对于关键词的选择,以便在搜索结果中找出与主题最相关且最具代表性的文献。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国内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领域的期刊向大家介绍,具体包括期刊的等级、类别、刊物特色以及重点栏目等;同时针对土地经济学的具体研究领域向学生介绍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人物、科研团队等;据此,找出该领域发表在权威期刊上、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文章,快速而又准确的文献筛选对后续的学习及研究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击查看全文

通识教育实践——以经济学为例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两年重点高校通识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总结与分析。作者分别从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课堂考核方式,以及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入手,展开较为全面的分析。相信对正在或者即将从事通识课程教育的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通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求得人类无限欲望之最大满足为目的的一种社会科学。经济学告诉人们经济规律,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维方式,教会人们如何思考,如何取舍。所以,经济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课程范畴,它应该是每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甚至必须掌握的生存与成长知识。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很多高校已经把经济学纳入核心通识课程的范畴。在全校范围内每学期开设8-10个班,由首席教授带领,诸多教授、副教授组成课程团队,常年开设经济学课程,力图让有兴趣的学生都有机会走进经济学,了解经济学。在两年的经济学通识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通识课和专业课在教学实践层面的不同,也在不断调整更新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计划,使该课程真正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一、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实践

通过两年的通识教育实践,我们认为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接受程度有所调整。以经济学为例,在本校选择经济学为核心通识课的学生大部分都对经济学都抱有或多或少的兴趣。如何保持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对经济学的认识是我们通识课程最基本的任务。由于作者所在的学校以电子信息为背景,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自理工科背景,有较强的数学背景与理解能力。所以他们会有兴趣了解,甚至很主动的与教师探讨经济学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我们认为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核心通识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适时有所调整,在数学背景强,学生有情趣的情况下,适度的增加部分数学证明。例如经济学当中的弹性部分,要对弹性进行深刻理解与应用的确很难离开数学,所以虽然是通识课程,我们仍然可以增加部分有益的数学内容。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适度的调整不强调模型,不违背通识教育的初衷,仅仅是对未来可能进行经管类深造学习的学生留一个有益的通道。

二、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设置与实践

选择某个通识课程的学生往往专业与课程并不直接相关,而要让学生在繁重的专业学习之余,真正学好一门通识课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必须有所考究。以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为例,如果是专业课程学生,我们可以直接介绍概念,然后通过比较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来深化学生的认识。但是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如此的方法并不能让非专业的学生对此概念有充分的兴趣与足够的理解。在两年的通识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让学生思考开面包厂的成本由哪些?在同学们总结完毕后,我们会用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的概念区分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成本,如此一来,同学们就会对两类成本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点击查看全文

临床药学专业药物经济学课程教学

摘要:从临床药学的专业特点出发,对药物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探讨,旨在为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开设药物经济学课程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药学经济学;临床药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医药领域有关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如何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健康状况最大程度改善的科学[1]。临床药学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2]。仅仅关注和重视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足以保证合理用药目标的实现,药物经济学能从经济性角度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得合理用药真正得以落实。可见,临床药学专业开展药物经济学课程极为必要,这既符合当今医改形势临床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为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开展药物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医科大学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收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旨在培养具备临床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药物经济学课程也一直作为专业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的延伸。2019年起,药物经济学不再作为选修课进行教学,而是正式调整为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这一调整既是对药物经济学课程的肯定,同时也对药物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我校多年药物经济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特点,对我校药物经济学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

1我校药物经济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1.1建设依据与目标

药物经济学是药学、应用经济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决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药物经济学课程的设立符合当今医改形势下各大高等医药院校对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3]。本课程为我校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旨在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药物经济学基本原理,明确提高药物资源利用程度与利用效率的途径与方法,从经济性角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不断提升临床药学专业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

1.2选择符合专业特色的教材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浅议

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的思政建设迫在眉睫,是修正微观经济学庸俗内容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线上教学、课程考核四个角度入手,全面探讨了民办本科院校推进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路径,为其他专业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观经济学;民办本科院校

1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1修正微观经济学庸俗内容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属于西方经济学的范畴,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的倾向,其理论内容有着许多不切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因此,我们应当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这门课程,厘清微观经济学中的有益成分和无益成分,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辩证分析其中的资产阶级庸俗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本国国情,加入中国元素,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经济学教育过于西化的问题。1.2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与公办本科院校实行错位发展。考虑到民办本科院校的生源特点,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下,民办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更应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理性看待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全面理解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应用型人才,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2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2.1理论教学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