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经济知识常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国家经济发展会对民众经济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由于会计知识在经济活动中具有运用广泛性特点,普及会计知识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本文以会计专业知识转变为大众化经济常识为目的,构建了普及会计知识一日通教学方案,旨在教学内容、学习时间、掌握运用程度和费用各方面兼顾到一个平衡点,有利于面向社会推广教学。
关键词:会计知识;大众化经济常识;会计知识类比教学法和推陈出新教学法
一、向民众普及会计知识时机已经成熟
本文所指普及会计知识,就是把会计学科包括的基本(基础)知识面向民众普遍的推广,使之被大众掌握并运用于经济活动实践。它与从事财会工作为目地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职能和培养目标上有所不同。普及教育偏重于教学内容学术性基本原理知识的推广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对会计知识的需要。这和普及法律知识、电脑技术知识相似。而职业教育侧重于教学内容实用性技能操作训练,教学目的与就业岗位直接相关。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把某些专业知识或技能转化为大众知识技能,在普及教育领域较常见。譬如汽车驾驶技术以前是作为专业技能被职业驾驶员掌握,随着轿车普及和驾驶技术推广,驾驶技术已成为大众化技能。同理普及会计知识之目的,就是要把会计知识转变为大众化经济常识被民众掌握运用,但对普及教育时机成熟的把握至关重要。时机成熟是指特定时间段,对开展某事物的客观条件已具备,把握时机就是对时机成熟事物的主观判断和付诸行动。譬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电脑知识普及教育;典型范例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优选法的普及推广教育,并在应用后取得较大成果。对开展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和保护野生动物教育可谓机不可失。笔者认为当前向从事经济活动的民众普及财会知识教育时机已成熟,是因为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从而对国民经济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决定的。
二、会计知识对提高国民经济素质的作用
国民经济素质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现从两个层面论述普及会计知识对完善民众经济知识,进而提高经济素质的意义和作用。(1)微观层面国民经济素质指从事具体经济活动人士对经济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与水平,这是完成经济目标必备的条件和能力。会计知识属经济知识范畴,会计学是一门相对独立、完整和系统的经济管理学问,会计采用的复式借贷记帐法产生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经济知识、严谨的逻辑和数学知识。几百年应用实践证明,它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经济核算最科学、最合理和成熟的核算方法,核算结果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学习会计知识可增加经济知识,有利于提高经济素质,现从以下几点论述:经济头脑就是个人具有经济知识总和。对从事经济活动人士而言,经济活动中要算好经济帐,包括经济利益的得与失、投入与产出、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防范把控等。而会计是以货币为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经济核算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应用广泛性特征。在市场经济社会,各种经济信息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经济信息通常是以数据形式表现,这其中相当部分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数据,还包括财会专业术语,会计数据普遍性存在于社会经济信息中。运用会计知识可准确完整的解读相关经济信息,有利于指导经济活动。普及会计知识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亦十分重要,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人员若能掌握运用会计知识,可实现会计信息在企业内各环节各层面共享,促使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管理能力有机结合,造就各职能部门间相互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从而构建起企业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决策和处理各项经济问题的能力,实现会计管理职能最大化。比如企业发展过程中若能遵循会计谨慎性原则,可防止盲目扩大生产使产能过剩,产品积压滞销,导致恶性竟争;亦可避免超负债经营,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困境,甚至破产倒闭。会计知识对家庭经济活动亦日趋重要,随着家庭财富增加,投资理财已大量进入百姓家。据统计中国有几千万股民,各种家庭投资项目种类繁多。而对投资对象经济状况的了解,主要通过读取财会数据。会计知识可为家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避免投资盲目性。同样遵从会计谨慎性原则,可自觉抵制社会上诸如传销、非法集资和电信诈骗等违法经济活动,避免财产损失。(2)提高国民经济素质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需要,2019年中国GDP近100万亿人民币,国际贸易总额4.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制造业产能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总和,有世界工厂和基建狂魔之美誉,在诸多高科技领域居世界先进水平。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和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当然会对国民大众经济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宏观层面国民经济素质是指国家国民经济系统内部各种经济因素有机结合形成的整体经济功能和特性,它表现为国家持续有效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来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条件和行为能力,这其中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第一要素。因此国民经济素质整体高低,对完成国民经济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若从整个社会层面推广普及会计知识教育,可充实完善广大民众头脑中的经济知识和运用水平,包括经济核算能力、经济信息解读能力和经济逻辑思维能力。而国民大众掌握经济知识的程度和水平与国民经济素质高低成正比。当然国民经济素质包含了丰富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等知识,只是本文强调会计知识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应用普遍性和广泛性特征,是基础性经济知识,应该被从事经济活动民众掌握运用。
三、普及会计知识难点和对应措施
摘要:物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老师也在课堂上针对生活中有可能会遇到的物理知识进行了讲解,从而引导同学们进一步对物理学科产生更深入的认识。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与物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知识本就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就以物理机械的基本常识为例,不管是自行车还是飞机等,都是通过物理知识而形成的。本文针对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物理基本常识展开深入的探析,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物理机械基本知识。
关键词:生活中;物理机械;基本常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然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中,老师在课堂中就说过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各种工具出现,只是在当时的工具并没有像现在这般精致,人类通过有效运用一些比较简单的物理机械原理,从而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这便说明了物理学科已拥有悠久的历史,同时物理也是自然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除了能够有效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建设之外,同时对于人类的思维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机械基本常识展开分析,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一、关于杠杆的物理机械小常识
(一)相关概述分析
杠杆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的一种机械,在通过外力的推动下,能够围绕着固定点展开转动,其中杠杆的使用主要是根据使用的地点而形成改变,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我日常生活中杠杆的使用是非常普遍且广泛的,如开瓶器、钓鱼竿、剪刀、自行车等都是属于杠杆的一种。
(二)具体应用分析
民国时期在西医药刊物出版的影响下,为了维护和发展祖国医药学,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中医药界有识之士相继创办了一批刊物。期刊作为一种载体,能够及时有效地揭示和报道学科发展动态,是学科的前沿和学术的堡垒。这些中医药期刊以“发扬国医国药”“谋国学之复兴,作知识之交换”为主旨,为宣传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北京作为经济、文化、医药学较发达地区,相继出版了12种中医药期刊,包括《通俗医事月刊》《国医卫生》《明日医药》《文医半月刊》《国医砥柱月刊》《北平医药月刊》《北京医药月刊》《中国医药月刊》《中国针灸学季刊》《验方集成》《中国医学月刊》《国医求是》。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承载了近代中医的珍贵文献资料,客观纪录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医界的真实面貌,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现象[1]。
1刊期不一,栏目分呈
从载体形式上来说,近代中医药学术的文字资料包括两大部分,即中医药著作、中医药期刊。受战乱、资金、办刊人员变动等因素影响,中医药期刊会出现刊期或长或短的现象。正如张赞臣在给《中国女医》的信中说,近年医界刊物“一年半载停刊者有之,一期二期断版者有之,或因经济拮据,或因稿件空虚……此维持之不易,遑言发展,非身历其境者,岂能知其甘苦耶”?北京地区的中医药期刊亦呈现出刊期长短不一的特点。《国医砥柱月刊》于1937年1月创刊,至1948年9月停刊,刊期长达11年,共刊行73期。《北平医药月刊》创刊于1935年1月18日,每月发刊1次,仅发刊3期。其停刊原因见载于《北京医药月刊》杨浩如先生的题词“甲戌之冬,始克发行,乃甫三月,又以予病而中止,屡欲复之,期竟厥志,终以故不果”,《北平医药月刊》由于社长杨浩如先生“病而中止”[2]。中医药期刊作为近代中医药的珍贵文献资料,内容十分丰富,有医事新闻、行业协会动态、政府法规、医案验方、批评论说、医家介绍、医籍连载,乃至逸闻、小说、诗词等。为便于集中报道相关内容,期刊多分设不同栏目。北京地区的中医药期刊中除《验方集成》《明日医药》不分栏目外,其余期刊多设有不同专栏。期刊不同,栏目存有差异,即或同一期刊,刊期不同,栏目亦略微有别。然依据内容大体可分为四类,即学术研究类、常识普及类、文艺小品类、时事报道类。学术研究类如《中国医药月刊》设有“讨论(言论)”“医学研究”“方药研究”等专栏。常识普及类如《文医半月刊》设有“卫生常识”“医药问答”等专栏。文艺小品类如《国医砥柱月刊》设有“医林文艺”“医药小品”等专栏。时事报道类如《北平医药月刊》设有“医药汇闻”“医疗纪实”等专栏。此外尚有“痢疾专号”“疟疾专号”“胃肠病专号”等,一期专记一病。
2学术为主,兼顾普及
几千年来中医学术的传承主要依据中医典籍。期刊这一新的载体形式出现后,中医药期刊便成为中医学术的又一渊薮。民国时期,西医学大量涌入,出现中医与西医两大体系并存的新格局。为了维护和发展祖国医药学,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期刊主要以刊载学术论文、讲座讲义、医籍连载等方式,大力继承弘扬中医药学术。学术论文如《北京医药月刊》中《喉痧论治》一文,从病因、症状、治法、脉象、治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喉痧。期刊中的论文以其内容的广泛性构筑了民国时期学术的新堡垒。讲座讲义如《国医砥柱月刊》在“针灸讲座”栏目中刊有“最新经穴学”、《中国医药月刊》在“讲义”栏目中刊有“妇科学讲义”等。讲座讲义形式为中医教育,尤其是中医函授教育提供了素材。医籍连载如《文医半月刊》在“长篇专著”栏目中刊有《中医系统学生命宇宙篇》《最新杂病论精义折中》《经方实验录》《中医系统学原理篇》《鼠疫汇编》等,使著作除有单刊别行外,又增加了期刊连载方式,从而扩大了医籍的传播途径。期刊不仅是学术的渊薮,亦是医学常识普及的公器。北京中医药期刊大多设有“医学常识”“大众医药”“卫生常识”等栏目,面向大众,服务民生。其中《通俗医事月刊》则以普及医学常识为首务,该刊认为批评国势的强弱,论列国位的等次,不在于兵备、财力、实业、国民受教育的多少,而在于道路的清洁,街市的整齐。但要实现这一点,国民要有水平线以上的卫生知识。而卫生知识的普及需要经专门医家的提倡,需要在社会上形成信仰。该刊用大量篇幅向国民宣传卫生知识,如“小学校卫生谈话”“家常卫生规则”等,旨在提高国民卫生素养,实现强国之目的。
3关注疫情,专刊疫病
近代中国战乱频仍,卫生条件恶劣,疫病流行。据北京中医药期刊统计,疫病涉及瘟疫、疟痢、痧胀、霍乱、鼠疫等。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中医药期刊成为及时报导疫情、介绍防治疫病经验的重要载体。期刊的时效性在通报疫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通俗医事月刊》在调查专栏中刊载“郎坊防疫记略”、在记事专栏中刊载“虎疫流行状况略记”等。这些报导以简短精练的文字概括地反映出疫病的流行种类、暴发范围、发病规模等,为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提供了珍贵资料。期刊作为中医界与疫病抗争的主要阵地,以疫病专论、疫病专著、疫病专刊等形式提供治疫经验。如《北京医药月刊》刊载与疫病相关文章26篇,涉及霍乱、水痘、猩红热、时疫斑疹等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同时连载疫病专著《廊房防疫霍乱治验录》和《中国传染病略史》。此外,该刊将第四期特设为“时症专号”,以期对于时症辨学说、明疗法、知调护,使民众“不至有瞻顾徘徊彷徨岐路之苦”[3]。
【摘要】由于国家对高职院校发展的不断关注和支持,所以职业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企业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学生的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学生在进行创新的同时还要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来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法律知识的现状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增加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提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法律素养;有效方法
1引言
目前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少,大多数高职学生仍然处于理解水平,法律知识跟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一些高职学生都不知道法律知识是什么,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职业水平相对比较差。在大学期间,他们更注重学习专业课程而不注重学习公共课程,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不仅取决于他们的专业知识还取决于他们的社会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立法治国家策略的实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进程,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2法律素养在高职学生中的一些问题
2.1高职院校缺少对学生的法治教育
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背景比较差,了解法律常识的比较少,除了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和更多的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并不成熟,同时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气氛和不好行为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缺乏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意识,高职学生毕业上班之后超时加班单位不给加班费,单位也不给交保险而高职学生也不知道拿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事情反映出来的是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是社会的悲哀,在了解法律的情况下形成比较好的法律维权意识,高职院校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并没有重视法治教育,高职课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课程安排,这样就很难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实际教学环节使得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相脱离,这样就不利于高职学生在内心中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大、知识难度深、教学节奏快、评价要求高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种种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心理压力增大,这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初高中政治要做好教材衔接、教法衔接、学法衔接、评价衔接,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关注初高中政治在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共通之处,又要关注学生心理、意志和性格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高中政治;教学衔接
200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高中政治课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实施等方面与初中政治课存在着较大差别。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大、知识难度深、教学节奏快、评价要求高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种种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心理压力增大,这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教材衔接
初高中政治都强调以人为本,兼顾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为核心,在教材体系构建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内容。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人文综合性课程,集理论学习、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它不仅聚焦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等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主要观点为内容设置必修课程,而且还以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法律常识、道德伦理常识等知识为主要内容设置选修课程,这样的设置充分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把理论知识寓到生活主题之中,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但高中政治作为一门涵盖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法律常识、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等教学内容在内的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其庞杂的课程体系、复杂的理论要求和密集的教学容量往往对知识结构不太完善的初中生而言具有相当高的学习难度。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对教材的基本内容、体系结构及其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实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时政材料及经典著作等辅助性资料的有机整合,把教材不仅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教材文本精神、现实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等的有机联系,在取舍教材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创造性地创设学习情境,努力寻求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价值的交汇点,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主要理论观点、学科逻辑结构和思想教育方法来把握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例如,必修课程《政治生活》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线,更加关注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按照“公民—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这样层层递进的关系来组织教材,教师可以分别从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关系、国际社会等角度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从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决策、行政等角度归纳政府的知识串,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地位、指导思想、执政方式等角度归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串,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探究学习、感悟知识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教法衔接
新课程实施之后,初高中政治课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转变教学方式等先进理念已经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但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进和完善。如学科地位缺失、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知识目标和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环节和情感体验、教学评价仍然存在方式单一和功能僵化等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来增强道德学习能力。这种结合时政热点、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在情境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过程中更加注重开放性问答。但高中政治教学更加关注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深入剖析,学生不仅要对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深入分析,更强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高中政治强调要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和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和特长、教学条件等进行设计和选择,努力组成一个切合实际、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系统。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高中政治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组织有效教学。首先,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各种思维成分趋于稳定状态,个体差异水平趋于基本定型。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和成熟,高中政治教学要利用初中生已经达到的形式逻辑思维水平和辩证逻辑水平为基础来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合适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从被动应答到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价值冲突、比较鉴别、探究活动中学会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其次,高中学生的伦理道德相对于初中生来讲已经相当成熟,他们能够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来调节自身道德行为。高中政治教学要采用道德推理教学、价值澄清教学、行为矫正法等道德教育模式,充分汲取民族传统道德与国外优秀道德成果创设认识教育情境、情感教育情境和行为教育情境,这不仅是教育主体政治观念及道德品质构建、生成与共享的过程,也是教育主体发展自身本性而进行的“对话”与“理解”的价值介入过程,实现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道德自主建构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