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计算机学科概论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文中对《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素材,给出了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素材
1“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立意深远的课程改革创新。所谓“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高校设置的各学科、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战略高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课程育人格局,使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始终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校所有课程应具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准备、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2《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有效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内蒙古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涵盖了整个数据库系统体系的重要理论与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性强、概念众多、内容抽象、理论与实际联系较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自2016年3月开始,《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7]。
3《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开展“新工科”建设过程中,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一方面聚焦国土资源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参考工程教育的具体要求,从专业建设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分类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一、概论
我国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2017年4月8日,又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明确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2017年6月9日,正式《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北京指南”),引导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新工科”建设要求,成功获批新工科建设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2]。《华盛顿协议》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教育,与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切合度高。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会员国。成为会员国后我国的专业认证就具备了国际实质等效性,借此可促进高校按国际先进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与国际接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具有完整规范和与国际接轨等特点。“新工科”建设项目支持不同高校的工科专业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建设目标,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所以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项目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两者都是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建设工程,具有众多的一致性。例如,都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建设,使毕业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实践能力。正是由于两者存在较高的切合度,所以我们在进行“新工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密切结合我校行业特色和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聚焦国家发展需求特别是国土资源领域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以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为依据,落实专业教学改革的达成度。
二、树立全面优化的专业教育理念
“新工科”建设要求更新人才培养基本观念,从“面向学科办专业”调整为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社会需求办专业”[3]。因此,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全方位实施培养规划(如图1所示),提升学生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使其具备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改变原来专业内容过窄的状况,强化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既具备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形成对于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又能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具备人文情怀和管理素养。在继承我校服务“大地学”办学理念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地质大学在国土资源行业的特色和优势,同地学应用相结合,为地学及其延伸学科提供支撑与服务;聚焦国家战略,特别是国土资源“三深一土”(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科技)科技发展战略[4],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专业教育理念。
三、着眼“复杂工程问题”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如何能够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升教学品质以及转变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培养新人才的能力提升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们应当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寻找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道路。本文将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上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急速增加,其中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炙手可热。随着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各大院校几乎都开始创建和完善计算机应用型学科,直到现在,计算机学科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专业点数首位。教育部等五部委在二零零四年联合了一则报告,称如今的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一百万左右,然而实际上在二零零五年全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相较于上一年度却下降了超过百分之五,其实际就业率完全不如上一年。因此,从我国实际上缺少的计算机人才以及有能力能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并不相符,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就如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做相关研究,争取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有能力帮助发展的相关人才。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我们应当从各个方向努力实践及积极探索,争取寻找到一条适合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道路。
1加大力度培养专业课程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应当根据院校学科原则设置相应教学计划,根据实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素养来使得学生们有更强的专业知识。相对来说,培养学生专业课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1)专业课方向。专业课实际上分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相对专业知识,在学生努力学好基础专业知识的时候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以根据其兴趣方向进行一定的专业选修从而增强优秀人才的培养能力。(2)公共课方向。公共课是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思想素质一级基础道德品质的方面课程,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相对的思想交流,学生们通过交流思想使得其对生活、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其自身素质都能够有相应的影响,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避免出现负面情绪传播的情况,努力宣导正面思想是必不可少的。(3)学科基础方向。为了能够进行更好的实际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构建一个良好的学科基础方向必不可少,学科基础实际上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个良好平台,通过学科基础模式的建立,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4)延伸学习方向。在学生们学习完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之后,应当从素质和专业方向提出相关课程延伸学习,这两方面的学习属于选修学习,实际意义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个时候的复习及延伸学习,能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进行消化从而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5)实际方向。在专业技术应用型方向上,实际运用必不可少,通过实际方面的课程指引和实践操作,能够让会的学生们拥有一个更好的操作实践与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对于不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指引作用,也许会通过实践学习弥补以前理论课的学习不足,而实践也正是能够和理论知识教导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2加强师资力量
教学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通过高薪聘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将这样的高薪人才合理分配到教学队伍里,一方面这些专业人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起到领导带头教学作用;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都能在反应给教师之后得到迅速解决并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同时,针对院校内的老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制度考核,同时根据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进行定期培训以及国外进修,在各方面能够大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良好的高品质教学。
一、《新编选矿概论》简述
《新编选矿概论》由魏德洲、高淑玲、刘文刚联合编著,详尽地介绍了矿石分选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原理,以及采矿的主要设备和常见的分选工艺。整本书包含的理论知识基础且全面,不但可以作为采矿工程、冶金工程、矿产加工等工程专业的课本教材,还可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而书中所涉及到有关选矿、磨矿、磁选的理论知识,为想要从事或即将从事矿业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普及了基本知识,同时也对大数据时代矿业工程的发展与教育起到了理论推动作用。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育技术是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中控系统等数字媒体设备,再配合相关的教学软件,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具有声音甚至是活动影像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育技术相较其他教育方式有着不同的特性,它是利用计算机为载体,集图像功能、语音功能和视听功能于一体,再结合计算机的操作将上述几种功能的信号都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样一来就能方便地对其进行存储、加工、编辑、传输等操作。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对教育工作来说意义重大。它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课件的演示,将一些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却又难以解释的重点、难点,利用图片、动画或者是视频的表达,更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既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使授课方式变得轻松方便,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同时,传统的课本教学中,教师所涉及到的大多还是课本上的内容,因为许多资料不便于携带,且难以展示。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切有用的资料都能在课件中得以体现,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前沿的资讯。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引起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的巨大变革。
三、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矿业工程
大数据时代讲求万物的互联互通、数据的获取与利用,谁掌握了优秀的信息资源,谁就能成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所以在矿业工程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紧跟大数据时代的脚步,为以后的专业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而根据矿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多媒体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丰富的知识储备。矿业工程作为一级学科,它不但包括了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二级学科,甚至还与土木工程、能源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等专业密切相关,所以它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阔,需要许多的资料作为背景支撑。这时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我们可以将所有需要的知识材料都插入多媒体课件中或是制作成文档,既丰富又全面,不但能储存大量的数据,而且还能随时随地方便地将它传输、表达出来。(二)直观形象的表达。矿业工程的许多专业知识复杂且枯燥,如果仅用文字来讲解说明,学生不但难以理解还反而会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这时,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图像和影音功能就得以体现了,将一些直观的图片插入知识的讲解过程,或是把复杂的过程原理制作成简易的动画等等;而作为工程类专业,实验操作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极为重要,但由于教学场地与实验设备的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实验都能让同学们亲自参与,所以对于不能现场演示的实验,可以采用播放实验教程视频的方式。这些对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我们的教学过程都产生极大的帮助,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三)结合实时资讯。在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稍不注意就会被前进的浪潮所击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把与矿业工程相关的社会发展时讯融入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现展接轨,帮助学生结合实事来理解、分析问题。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偶尔也会有滥用多媒体技术,导致教师与学生互动性不够,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无法很好地使用现代科技等等一些问题的产生。但是对于矿业工程来说,多媒体教育技术利远大于弊,且在大数据的建设下,我们的现代教育领域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教师也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去适应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平衡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突显出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优势,以推动矿业工程的教学发展。
作者:冯丽娜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平面设计的视觉信息载体,媒体科技的革新正在影响着平面设计的创作方式和内容。本文阐述了在新媒体时代,平面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及创作的现状、前景,媒体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平面设计师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发掘新的发展空间,进行艺术设计创新。
关键词:平面设计;媒体科技;融合;创作
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在图像泛滥的年代,媒体科技空前发达,平面设计需要借助新技术突破自己的边界,增加作品的深度以获得信息的有效传达。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的传播媒介范围相当广泛,具有良好的媒体适应性。在传统印刷媒体时代,平面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已形成了完备的系统,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基本成熟。平面设计通过组织文本、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形式与结构,使情感和信息得到有效传达。平面设计是典型的边缘学科,作为设计艺术,以不同形式的媒介为载体,可以进行跨界组合。在传播技术层面,平面设计需要信息载体。现代媒体科技的发展,为平面设计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提供了空间,平面设计所涵盖的范围还会继续拓宽。当前数字媒体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艺术设计正在经历“数字化生存”,平面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也会面临变革。“人人都会平面设计”的这样一种说法,体现了平面设计的大众性和广泛性,其实平面设计应有的“深度”更需要研究和探讨,当前也最缺乏具有深度的作品。
一、媒体科技发展与媒体特性
从铅活字印刷,到摄影的诞生和照相排版技术革命,再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科技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新技术给平面设计造就了新的可能性,平面设计也参与了人类视觉传达史上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过度。传统媒体是指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前的平面设计媒介,主要涉及书籍和招贴设计等印刷出版物,由于以传统印刷媒介为载体,平面设计也被视为一种传统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当前信息传播已进入数字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数字媒体又被称为新媒体(NewMedia)。新媒体同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计算机媒体、互联网、在线游戏、电脑光盘、交互式网站、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均属于数字新媒体范畴。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动态”的特征,信息传播时效性更强,而传统媒体具有线性和静态的特点,传播的时效性有一定局限。新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数字化,数字技术把图像、文字、声音进行二进制编码(0和1),这是一种计算机数字语言。所有的素材文件资料都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输出,形成所谓大数据(Bigdate),应用于艺术设计创作和生产生活。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对于平面设计而言,任何特性的媒体都具有可以利用的优势。在媒体科技与艺术设计不断融合的历史语境中,平面设计正在经历着变革和创新,当今的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传达形式,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
二、平面设计艺术、新媒体科技的融合与创作
现代平面设计是一部不断革新的历史。媒体自身也不断在进行变换、革新,新媒体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数字技术平台上相互交叉与融合,逐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媒体空间系统,对平面设计而言,媒体信息资源不可或缺。新媒体的演变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计算机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创造性的工作方式。从第一台电脑在平面设计工作室中出现,到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空前发达,数字化革命为平面设计开辟了新的领域,如互动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运动图形、实验设计,平面设计师需要学习和认识这些边缘领域。新媒体的出现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新的创作方向,对于描述这个时代的平面设计而言,“新媒体平面设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概念,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网络设计、动态图像设计、印刷品设计等。新媒体平面设计师使用数据库进行创作,有广泛的艺术、人文资源可加以借鉴,自由度和创作空间更为广阔。数字媒体科技介入艺术设计行业,首先引发设计工具、方法的变革,设计作品的形态也变成了一种非物质的数字与信息。因此,设计师需要加深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新媒体平面设计作品会包含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可能性,作品的科技和创意含量也会增加,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这是一大挑战。在融合新媒体科技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平面设计师应发挥媒体特性的优势,探索新的法则,创建具有个性化的、且具有唯一性的艺术设计语言,来彰显自己的设计文化和设计哲学,增加平面设计的深度。媒体技术革命为平面设计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平面设计更需要多元化的想象以及创造性思维,把不同的媒体资源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意过程中,努力保持技术技巧与艺术技巧的平衡。平面设计与媒体科技的融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两者互为创新的动力和途径,李政道先生常说:“科学界所有重大难题的解决,都是由艺术想象所突破。”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平面设计还会继续融合各类新媒体资源,艺术设计各领域之间也会打破边界,跨学科、跨媒体设计将是未来平面设计创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