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康复护理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疼痛管理在老年骨折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疼痛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积极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在老年骨折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环节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其康复积极性,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骨折;疼痛管理;快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探析
老年群体由于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发生骨折现象,并且骨折后因卧床时间长也更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至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令康复时间延长,甚至会危及生命[1]。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老年骨折患者呈爆发式增长,而临床中为了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但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患者骨折创伤以及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感对快速康复护理的实施进程有着严重影响,进而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间而令康复效果不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疼痛状况有着重要意义[2,3]。本次我院在55例老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应用疼痛管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为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0~77(68.5±5.7)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7例、交通意外16例、高处坠落7例、其他原因5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3例、II型19例、III型15例、IV型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60~79(69.0±5.8)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8例、交通意外15例、高处坠落8例、其他原因4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2例、II型21例、III型13例、IV型9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认知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接受传统模式护理,认知康复护理组增加认知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常规护理组和认知康复护理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538±238)、(2011±128)分,较干预前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护理组和认知康复护理组的ADL评分分别为(5974±1432)、(7655±864)分,较干预前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认知康复护理组患者MMSE评分小于常规护理组,ADL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对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或日常生活障碍,愿意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不愿意配合研究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均不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认知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68岁,平均(458±55)岁;病程1~8a,平均(39±15)a。认知康复护理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4~65岁,平均(453±59)岁;病程1~9a,平均(43±17)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干预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入院后接受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饮食干预。认知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康复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思维训练:对患者实施语言与信息刺激,鼓励患者多说话,训练患者的口舌运动,对患者进行词汇训练、造句训练、朗读训练等,增强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物品归纳分类法对患者进行训练,培养数学计算能力,利用讲故事等方式促进患者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②行为锻炼:采取程序化行为训练,指导患者穿衣、吃饭及洗漱,让患者练习折纸和体操,促进患者行为能力尽快康复。③个性化认知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认知康复锻炼方案,坚持每天进行,持续渐进,先简单后复杂,每天训练时间不短于05h,对表现优秀者予以鼓励和奖励,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④角色扮演:引导患者扮演家庭角色,促进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随着患者角色扮演越来越成熟,可指导其进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不断引导患者进入正常的社交圈活动。⑤智力拼图和认图能力训练:通过让患者区分2幅或多幅图片的方式,训练患者的感知能力。两组的干预时间均为2个月。1.3评估方法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认知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间患者MMSE评分和ADL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认知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间MMSE评分和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MMSE评分较干预前均减小,ADL评分较干预前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认知康复护理组患者MMSE评分小于常规护理组,ADL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摘要:介绍了脑卒中后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可以分为超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及亚急性期康复,即脑卒中发作后24h内、脑卒中后1~7d及脑卒中后7d至3个月,结合国外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为我国脑卒中康复护理具体的介入时机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生活质量;综述
脑卒中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死因,中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1]。在一项针对80岁以上病人的大型社区研究中,近40%的脑卒中后存活者有严重残疾,20%有中度残疾[2]。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约200万例,其中70%~80%的脑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3]。此外,脑卒中会导致病人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病人需要通过康复活动来改善机体功能[4]。相关研究证实,脑卒中后有效的康复活动能够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角色行为,维持或改善病人机体功能,从而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5]。因此,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是护理干预中的关键一环,护理人员正确评估、及时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病人康复结局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美国脑卒中协会(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SA)成人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6],2011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也提倡早期康复,但未对具体介入时间给出明确建议[7]。
1脑卒中康复与康复护理
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对个体身、心、社会功能的影响,使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达到或保持最佳状态[8]。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康复2030:行动呼吁”会议,提出康复是21世纪健康的关键[9]。脑卒中疾病具有高致残率的特征,导致病人后期在行动、吞咽、认知等方面存在多种形式的功能损伤。护理人员是脑卒中病人康复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成员,康复护理是脑卒中病人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脑卒中病人皮肤管理、良位肢体摆放、吞咽障碍管理、大小便功能管理、营养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脑卒中后大部分病人功能无法完全恢复,但经过康复后,能够大大提高病人的自我健康行为能力,从而达到个体的最佳生存状态。我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将建议神经内科或脑卒中单元加强脑卒中病人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设为一级推荐。因此,脑卒中康复护理应与预防、治疗同样受到重视,而且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时机
2.1超早期康复超早期康复是指病人于脑卒中发作后24h内进行下床活动,并保持一定的活动频率直至出院[10]。在挪威,脑卒中后24h内下床活动被广泛实践,且作为脑卒中护理的常规操作[11]。澳大利亚的超早期康复试验(AVeryEarlyRehabilitationTrial,AVERT)和英国完成的超早期康复密切监测试验试验(theVeryEarlyRehabilitationorIntensiveTelemetryafterStroke,VERITAS)将超早期动员(VEM)与标准护理进行比较,VEM干预包括3个关键因素:在脑卒中发作后24h内开始;干预集中于床下活动(如坐、站、走);除常规护理外,每天至少进行3次床外活动,结果显示VEM使病人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概率[12]。但这两个试验都受到小样本的限制,因此,超早期康复有效的证据仍然有限,对超早期康复应用于临床存在争议。AVERT第3阶段是一项针对VEM更大规模的、实用的、平行的、单盲、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国际56个脑卒中单元的2104例脑卒中病人中进行,并对结果进行盲性评估,结果显示,脑卒中后24h内开始超早期、频繁的康复活动降低了病人脑卒中后3个月内良好结局的概率,且对随后1年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13]。此外,对AVERT的成本⁃效果的经济分析显示:VEM干预1年的收益和成本与常规护理相当[14]。因此,国际脑卒中康复指南对超早期康复的建议保持相似的态度,ASA/AHA于2019年提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15]中提出脑卒中发作后24h内不应进行大量、非常早期的康复动员;澳大利亚[16]、加拿大[17]、英国[18]在脑卒中超早期康复中均提出不建议在脑卒中发作后24h内频繁、密集活动。2017年第1届脑卒中康复圆桌会议[19](TheFirstStrokeRecoveryandRehabili⁃tationRoundtable,SRRR)为脑卒中康复研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标准,会议上的一个重要讨论点是需要更早地开始康复干预,以提高神经系统恢复和修复的潜力。综上所述,虽然由于证据不足的原因超早期康复未在临床实施,但是AVERT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时机提出了新的思考,同时也影响了专业人员对超早期康复的观点[20],为将来超早期康复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对山西某煤矿集团的130例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68岁,平均(52±8)岁,煤矿工龄10~26年,平均(17±6)年,病程8~20年,平均(10.6±1.9)年,其中Ⅰ期患者71例,Ⅱ期患者44例,Ⅲ期患者15例。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组)74例,未参加工伤保险(无工伤保险组)56例,将2组进行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工龄、病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诊断标准:煤工尘肺是具有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以及三名以上具有诊断资质的医师依据质量合格的后前位高千伏胸片,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共同诊断。煤工尘肺的诊断标准片为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依据煤工尘肺病的X线胸片将煤工尘肺分为三期。Ⅰ期: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Ⅱ期: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4个肺区。Ⅲ期:①有大阴影出现,大阴影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②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③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以上3条具备任何1条均可诊断为Ⅲ期。1.3研究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专人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门诊病历收集、住院治疗情况、康复和护理过程及这些患者在疾病中的治疗、康复和护理的选择方式。1.4政策内容:2010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若其诊疗项目、药品等其他医疗服务若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工伤保险住院服务,则患者可以享受100%治疗费用的报销,包括门诊治疗费用、住院治疗费用、康复治疗费用以及护理费用。同时依据《工伤伤残鉴定标准》(GB-T16180-2006)鉴定的伤残级别,可享受不同额度的工伤保险的伤残补助,补助比例是伤残患者工资的(75±10)%,而未参加工伤保险患者在同等条件下不同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相同。如门诊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是(30±10)%,住院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是(60±10)%,康复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是0%,护理费用的报销比例是0%,同时不享受工伤保险的伤残补助。结合山西当地的工伤保险费的实际缴纳情况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选择门诊治疗与住院治疗的比较:工伤保险组患者74例,其中Ⅰ期患者40例,选择门诊治疗的15例,选择住院治疗的25例,其门诊治疗率为38%,Ⅱ期患者24例,选择门诊治疗的8例,选择住院治疗的16例,其门诊治疗率为33%,Ⅲ期患者10例,选择门诊治疗的2例,选择住院治疗的8例,其门诊治疗率为20%,工伤保险组患者门诊治疗率总占比为32%;无工伤保险组患者56例,其中Ⅰ期患者31例,选择门诊治疗的29例,选择住院治疗的2例,其门诊治疗率为94%,Ⅱ期患者20例,选择门诊治疗的18例,选择住院治疗的2例,其门诊治疗率为90%,Ⅲ期患者5例,选择门诊治疗的4例,选择住院治疗的1例,其门诊治疗率为80%,无工伤保险组患者门诊治疗率总占比为91%。2.2后期选择康复护理状况比较:2组患者选择康复护理治疗人数的比较:工伤保险组患者74例,其中Ⅰ期患者40例,选择康复护理治疗的30例,其康复护理治疗率为75%,Ⅱ期患者24例,选择康复护理治疗的20例,其康复护理治疗率为83.3%,Ⅲ期患者10例,选择康复护理治疗的10例,其康复护理治疗率为100%,工伤保险组患者康复护理治疗率总占比为81%;无工伤保险组患者56例,其中Ⅰ期患者31例,选择康复护理治疗的8例,其康复护理治疗率为26%,Ⅱ期患者20例,选择康复护理治疗的5例,其康复护理治疗率为25%,Ⅲ期患者5例,选择康复护理治疗的1例,其康复护理治疗率为20%,无工伤保险组患者康复护理治疗率总占比为25%。工伤保险组门诊治疗率总占比为32%,无工伤保险组门诊治疗率总占比为91%,可以得出工伤保险组选择门诊治疗的比例低于和无工伤保险组,工伤保险组患者大多选择住院治疗,无工伤保险组患者大多选择门诊治疗;工伤保险组康复护理治疗率总占比为81%,无工伤保险组康复护理治疗总占比为25%,可以得出工伤保险组康复护理治疗的比例高于无工伤保险组,工伤保险组患者多数倾向于康复护理治疗,无工伤保险组患者少数进行康复护理治疗。
3讨论
3.1工伤保险是煤工尘肺患者后期治疗的重要保障:煤工尘肺患者的治疗、康复和护理工作离不开工伤保险,它是患者经济的基本保障。工伤保险不仅切实保障了煤工尘肺患者的医疗救治和基本生活,也是国家关爱民生、关注职业病患者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现象频有发生,职业病不仅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谐的进程。因此工伤保险的推出不仅是职业病患者的福音也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社会问题的良方。3.2多措并举协力落实《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4]为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实行以来,工伤保险的缴纳主要依赖用人单位,因此缴纳情况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发现,煤矿作为工伤的高危行业,其工伤保险费用相应较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煤矿管理者虽然加强了职业病防护,但对职业病的后期危害认识不足,对工伤保险的保障作用认识不足,只给部分职工缴纳,或者不缴纳工伤保险,直接造成了高危职工的保障力度不足。因此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工伤保险条例》的落实,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强化宣传,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工伤保险条例》定期下矿宣讲制度,不仅要提升煤矿管理者对条例的理解,更要提升广大矿工对自身权益的理解,倒逼企业为广大矿工缴纳工伤保险。二是要加强监督。建立《工伤保险条例》落实的监督机制,确保有法必依。
作者:李兵 单位:山西省煤炭厅煤矿职业病防治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选修课康复护理学课程的学生,2015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6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总分和自主学习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期末成绩(82.66分±5.25分)高于对照组(78.14分±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康复护理学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护理教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classmodel,FCM)又称反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理念最初出现在19世纪,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院校的视频公开课快速而广泛的传播以及可汗学院的盛行,这一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1]。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在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完成教材上知识点的学习,并总结出存疑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互相交流和解答存疑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探讨,使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知识的内化[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3]。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康复护理学是一门以实用性和技能性强为特点的新兴学科,在我国仍处于初步兴起、积极传播、总结实践并探索改革的阶段,尤其是其在高等院校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4]。本研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康复护理学的本科教学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选修课康复护理学课程的学生,2015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对照组,2016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1名学生,对照组30名学生。试验组男生2名,女生29名,年龄(20.15±1.02)岁;对照组男生2名,女生28名,年龄(21.05±0.94)岁。两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及学生性别构成、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