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康复治疗师的基地,提升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提高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健康事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健康事业发展。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蓝图和纲领。党的报告进一步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以维护和改善功能为目标的康复服务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质量康复服务人才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康复服务人才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新形势下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1人员素质仍需提高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为康复事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康复服务人才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多为大专生,普遍存在入校前学习成绩较差,自律性不强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但所学课程多。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消极,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由于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康复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因此,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岗位胜任力不强,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康复服务的需求。
1.2不能满足社会对康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摘要:物理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文分析康复门诊模式在物理治疗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如何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清晰临床思维的康复治疗人才,并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康复门诊模式;物理治疗技术;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国进入老龄化加速期,老年病及慢性病人数增多,加上我国庞大的残疾人群体,造成康复医疗保健服务供需问题愈加凸显,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也日益为社会所重视。自80年展至今,国内康复医学教育已发展为从中专到研究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达278所,培养了大量高职学历的实用型人才。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本科及专科院校每年可培养近两万名康复治疗人才[1],但是按照国际标准(30人/10万人)来算,我国康复治疗师缺口仍然十分巨大。截至2018年,仅1074.7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2],针对该情况,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康复人才迫在眉睫。
1康复门诊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物理治疗技术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并以其极强的操作性和专业性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对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3]。近年来,互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们对以往实习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仍然不能掌握该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操作不易上手、临床思维不清晰、初次接诊病人手忙脚乱等。对于此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1)学时限制,基础欠佳。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两年,不仅要学习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还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而专业核心课(如物理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多集中在大二第一学期学习,学时有限。(2)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尽管教学方法多样,但是绝大多数康复技术操作是在实训室完成的,操作对象也多为正常人,平时很少有机会到临床接触真正的病人,很难形成临床思维。(3)见习时间有限。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大多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因此学生见习机会十分有限,无法在临床观摩学习,影响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寻求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康复门诊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我校康复治疗专业的特色之一。
2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
物理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被动接收大量知识,结果常常是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临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欠佳,操作不熟练等。因此,改进和优化现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十分必要。针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知识点理解能力欠佳等状况,我们在康复门诊尝试了多种授课方法,例如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师生共同分析研讨,使学生主动思考、沟通、团队协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在物理因子疗法中的电疗法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例,进行了以团队协作为主的案例教学。课前分组,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及相关知识点预习以及知识小测;课中在康复门诊安排相应病人或标准化病人进行病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以及操作考核;课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教学评估。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实用、高效、符合人才发展需求和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指引,努力构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通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山东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是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该专业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面向各级、各类康复医疗保健机构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等基本工作。
2山东省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从调研结果看,山东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仍沿袭传统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分段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多是考虑到现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师资结构、水平以及节约教学成本。该模式未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由于师资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技能标准不规范、校企合作不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敬业精神差,需要在工作后的1~3个月才能适应工作岗位;学生毕业后实践经验不足、技术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无法胜任企业岗位工作[2]。因此,加快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和研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紧迫且必要的。
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我身体健康的保养要求逐渐提高,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应运而生,它为康复服务行业提供大量专业人才。但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康复治疗专业存在很多教学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探索,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主要从康复治疗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其实训教学方法革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康复治疗;实训教学;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康复治疗行业发展势头特别的迅猛,各大高职院校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开设相关康复治疗专业,培养康复治疗专业性人才。但是由于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方法进行革新,使他们能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拥有灵活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高职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教学现状
据相关调查发现,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普遍都设有相应的教学课程。但是相对于校内实训教学来看,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出台相应的高职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标准,导致各大高校现有的实训教学基地存在巨大的差异,不能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目标。另外,学生的实践教学除了在校内进行,还可以去康复治疗相应的医院或者中心等等进行实践教学,由于国家没有相应政策支持,教师不能在实践中进行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
二、高职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内容比较随意
随着中国康复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康复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已逐渐融入全球化发展趋势,很多院校也已完成国际康复专业认证,康复专业教育也将逐步推进三级专业认证标准、教育信息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的模式,为国际合作办学与专业教育模式创新带来了契机[1]。我国的大学将把国际化作为补充国内知识供应,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和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合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已成为寻求国内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全球化发展整合的历史背景下,根据康复专业的特征及其对国际合作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以掌握国际化发展和丰富的文化含义为导向,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国际康复治疗专业领域的人才培训质量,以及真正实现国际标准的问题,充分融合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康复临床教育形式,促进康复治疗临床实践应用规范和规划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
1国内外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1.1专业设置
中国康复专业教育自2003起第一批院校开设本科康复治疗专业[2],目前该专业已发展成为大部分院校开设的主要康复治疗相关专业,但这类专业设置与境外康复专业设置有较大出入。在欧美及中国香港地区院校开设康复相关专业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专业[3—4],无康复治疗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与国内不相匹配,自2016年起教育部批准新设立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康复作业治疗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2],将原有康复治疗专业进行了细分,极大的推动了康复专业设置国际化接轨,并为国际化康复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打下基础。
1.2专业人才培养层次
目前境外院校开设专业为物理治疗专业、作业治疗专业,其培养层次自本科学士学位至博士专业学位,并且在专业设置中涵盖物理治疗或作业治疗的亚专业,其中包含运动物理治疗、手法物理治疗、发育障碍作业治疗、职业治疗等亚专业方向[5]。此外,为了加大对康复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美国、中国香港也开始了物理治疗硕士、作业治疗硕士准入项目,允许本科是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年学习获得物理治疗或作业治疗职业准入资格,在美国也同样设置物理治疗博士及作业治疗博士准入项目[6]。根据我国学科专业设置目录,康复治疗相关专业属于医学技术一级学科下专业,根据2022年学科专业设置目录[7],自2024年起医学技术专业可设置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打通了本科康复专业学生报考专业硕士学位渠道,也将彻底缓解学生升学及就业压力,为提升目前康复从业人员教育水平及高层次康复治疗专业人才质量提供发展平台。
1.3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