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

课堂教育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课堂教育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课堂教育教学

翻转课堂引入英语教育教学初探

一、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也称为反转课堂。翻转和反转,都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的,是对传统课堂教和学的革新。具体而言,翻转课堂是将课堂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将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第一,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前和课后时间。课前,学生利用在线课程,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学习,并进行独立思考,认真记录自己的问题和思考结果。课后,利用线上课程回顾,对于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全方位梳理和复习。第二,老师在课堂内更多的是对知识进行框架性的梳理,并对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系统讲解,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时间,耐心听他们的观点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第三,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处于主动状态,乐于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敢于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对知识进行讲解,更多的是起引导的作用,带着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具备的优势

1.教学过程更加灵活,不受时空限制翻转课堂的出现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了拓展,不再只停留于课堂时间,而是更好利用了课外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整个学习过程更加方便和灵活,促进学习效率提高。2.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元通过翻转课堂,更好地发挥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势,整个过程有序有效。线上学习的出现使得学生接触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和多元,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全方位的理解,同时通过平台上的资源共享,使得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3.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翻转课堂的实行,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能够进行主动思考,在课堂内又转换了学生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使其能够探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参与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学习

(1)教学视频准备。为保障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效率,需要对课前的微课视频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要考虑视频的质量和准确性,高度结合教材,提前将单元要求必须掌握的单词和语法在视频中得以体现和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更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不同所产生的理解能力差异,也要考虑学生高中阶段时间的紧迫感,所以,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或测验,并督促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2)學生观看视频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学生是进行翻转课堂的主体,学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进度,随时暂停甚至回放。学习期间,学生应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这期间,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到课堂上与老师或同学探讨。(3)和学生交流探讨,做好课堂设计。翻转课堂的实行,对于老师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考验,不仅考验老师的专业水平,更加考验老师的应对能力。要求教师通过交流平台(如QQ群)交流学习心得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在课前做好课堂设计,对相关重点关键词汇和语法句子进行梳理。另外要提前准备好教材所涉及内容的相关资料,其资料不局限于文字资料,要做到形式多样。同时,注意设计好相关课堂互动环节、游戏环节,保证其可实行性。

点击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高效教育教学课堂模式构建

【提要】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强烈呼声中,国家教育教学相关部门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也日益重视。随着目前国家对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和素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也更加重视对语文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老师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去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率的语文学习环境。一个高效性的语文课堂模式的构建,需要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践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一、营造具体浓厚的学习环境氛围,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一个具体有效的学习环境对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我们的高中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使这些高中生去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语文知识的学习。由此来看,这对他们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这些高中生创建具体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如果老师不能够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为这些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很可能会消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激情,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下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的营造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为了共同的高考目标而相互促进,相互鼓励,这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是很重要的。而这种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也符合当前新课改要求,也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积极践行。一个高效的语文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通过这种具体浓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而显得更加有意义,这也值得广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去积极践行。

二、重视对高中生系统知识的教授,增强他们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构建语文学习结构框架

在高中这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有深度和层次。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带有一种极强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进行知识的系统教授,增加这些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深度,拓展其广度,从而系统全面地掌握他们以往学过的语文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去构建语文知识框架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由于广大的高中生面临着紧张而激烈的高考大关,所以老师更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教授,让他们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使他们适当地减轻一些学业压力。这时,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为这些高中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积极引导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构建语文知识结构框架的习惯。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这些高中生在以后的语文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就会比较省力。而且,这种结构框架的构建还有利于他们知识模块的分化,这样在下次的语文考试复习之前,他们就能够比较清晰明确地进行模块知识的掌握。这些高中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归纳过程中,可以分不同的专题来进行,将在考试中常见的语文知识用红笔进行重点勾画,以便重点复习。由此可见,这种模式对这些高中生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习有着重大意义。

三、注重对高中生语文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翻转课堂引入英语教育教学的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高中英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当今教学,因此,创新迫在眉睫,创新高中英语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整合翻转课堂和高中英语教学,探讨其结合的必要性,并分析将翻转课堂引入高中英语教育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翻转课堂优势应用

一、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也称为反转课堂。翻转和反转,都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的,是对传统课堂教和学的革新。具体而言,翻转课堂是将课堂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将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第一,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前和课后时间。课前,学生利用在线课程,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学习,并进行独立思考,认真记录自己的问题和思考结果。课后,利用线上课程回顾,对于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全方位梳理和复习。第二,老师在课堂内更多的是对知识进行框架性的梳理,并对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系统讲解,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时间,耐心听他们的观点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第三,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处于主动状态,乐于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敢于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对知识进行讲解,更多的是起引导的作用,带着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具备的优势

1.教学过程更加灵活,不受时空限制

翻转课堂的出现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了拓展,不再只停留于课堂时间,而是更好利用了课外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整个学习过程更加方便和灵活,促进学习效率提高。

点击查看全文

中学语文课堂美感教育教学思考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的科目,本身就极具美感,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并非只是让学生单纯掌握积累字词句段和写作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美感教学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体会语文,进而掌握语文知识,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挖掘文本;创设情境;语感;朗读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一节好的语文课,不仅要上出兴趣上出知识上出分数,更要上出语文所特有的美感来,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是当今语文教学所必须重视并充分实施的课题。只有在美的课堂环境的熏陶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才能精准更感性,知识的增长才能更全面,使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成长为一个具有美感体验的更生动的充满灵性的人。想要将语文课上的具有美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美感。所谓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它是人们在接触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态,甚至是一种感动,是人对美的一种认识、欣赏和评价。当人们在感受一种事物的时候,恰好这种事物能够满足他的审美需要,那么这种事物在他心目中就是美的。而语文之美,正是语文所展现出来的文化、知识、氛围能让人产生赏心悦目的心态和感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美感教育呢?首先,从课本中的具体文本篇章中领会布局谋篇及文本自身的美感。一篇文章的组成有许多材料,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那它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搭配相宜、生动流畅的美感呢?领会掌握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有借鉴作用。

如果我们把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方法和整体结构,那么,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种方法把本来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作分析领会。如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作者用鲁迅和反动剥削阶级作对比:在对人民的态度上,前者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在对人生的目的上,前者活着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后者是利己主义;在最终结果方面,前者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而后者是遗臭万年。通过多层次的正反对比上的相宜搭配,抑扬褒贬的感情色彩的修饰成了“鲁迅先生崇高伟大精神的大厦”。这就是显示了其建筑形式的美[1]。诸如此类所讲的文学形式的建筑美,能给人以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具有形式美和建筑美感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像一首忧伤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跌宕起伏和轻柔舒缓的韵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和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又有亲感的升华,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显示了其建筑的形式美。诸如此类所讲的文学形式的建筑美,能给人以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美感。在《三峡》中的“素湍、绿潭、倒影、怪柏、悬泉、飞瀑”体验美感,感受自然之美。美文展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上下五千年,悠悠中华情,古国文明,令人自豪。大自然是美仑美奂、绚丽多彩的,但是,学生没有美的素养积淀,是很容易将这些美忽略掉的。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语文课本中,作者往往把一些自然之美再现在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老师们就应该抓住这些美好事物的特点,再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将课文看成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欣赏自然之景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咀嚼文中传达的美感。其次,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课文生成的美感。中学语文课本当中安排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典范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与文本相符的情境,同时使学生产生合理的想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与作者产生同样的情感共鸣。康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创造性的。”在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的一节教学实录中,干老师在讲《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在讲到第四段写荷塘景色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干老师先是让学生们回想自己生活中所见过的荷叶的形状,在让同学们想象自己所看过的芭蕾舞演员穿着芭蕾裙在台上跳舞的身影,在讲“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干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通感的使用,先是让学生回想自己所嗅过的荷香,然后再想象那种飘忽不定、隐约轻微的荷香之美,这样在两种感官的交叉理解之下,学生即可明白通感的精妙之处,也可以体会荷塘的诗情画意般的美感[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理解了荷塘的美之后,学生立刻能体会到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和对现实生活充满向往、渴望自由的积极心态。如教学《雷雨》一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剧本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课文中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各自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周朴园简短的语句、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和缓的语气、时而冲动的语调,都与人物各自的身份相吻合。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她善良、正直、倍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她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三十多年的悲惨遭遇,把她磨炼得很坚强,对现实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她出场时,先是冷静地回答周朴园的提问,观察他的变化,当周朴园翻脸时,他终于看清了周朴园的本性,悲愤地述说了自己的不幸,并当场撕毁了支票,“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能补得清的”,保持了他做人的尊严。她对周萍除了愤怒,还有痛心。

“这真是一群强盗”既是她对周朴园之流认识的变化,又显示她内心极度的痛苦。而由于母子想见却不能相认,鲁侍萍的痛心之中还有一丝丝不舍,话语中的两次转折,“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将这种痛苦显露无疑。学生不难从中得到一种语言曲折有力的满足感,进而有美的感受[3]。总之,利用美感进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不仅使文章形象鲜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最后,语文课的美感要通过语感来慢慢培养。这里指的语感是指对于语言的一种敏感,包括对文字、语体、字词和句的敏感,要想培养这种语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语感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在分析句子时分析出来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要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以充分的情感去触摸作者,感受语言,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学中应启发学生选择课文中的精湛词句与其相近的词句进行比较,中对于帮助学生在差异之中理解字词的精妙之处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提高学生推敲和提炼语言的能力,能够增强教学境界的艺术美,浓郁课堂教学的美感极为有利。魏书生在《语文教学探索》一书中充分肯定了语感教学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他举例说例如在讲陶渊明的《饮酒》时,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字与同义词“望”进行比较品味:“见”字体现的是不经意之见,无意之中,充分的体现了诗人当时隐居后的悠然心境和淡薄名利的胸怀,生活得非常的悠闲、恬静,而“望”字则有有意而望,用一个“见”字,意境全出,而一个“望”字则显得索然无味,平淡至极[4]。与此同时,语文独特的美感还应该在朗读中进行深刻体会,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

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安排了大量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有的文章只要感情基调掌握好了之后,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就立刻跃然纸上了。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戴望舒的《雨巷》以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文章,都很适合朗读,在诗歌层层递进的语句中去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在词语的选择上体会作者思想的起承转合。教师应在背景介绍和情感把握上给予指导,如在读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江城子》各应选取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必要时老师要进行范读,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或朗读比赛等形式。课文朗读要体现美感。读中领悟,抑扬顿挫,婉转动听,特别是优美散文及古典诗词曲赋,更要多朗读,多领悟,从中感受美的意蕴。如《陋室铭》《爱莲说》《念奴娇》等要反复诵读,感受语句精美,领悟主旨意蕴,学习古人高洁傲岸的君子风范。从粗读到精读再到美读,咀嚼领悟美文韵致。朗读教学是将语文课上出美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必要手段,学生会在朗读水平提高的同时形成对语文的喜爱。

点击查看全文

课堂引入模式教育教学论文

一、课前引入

数学是一种语言,具有美学价值和哲学趣味。数学也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我们能够体验的最美丽的东西就是神秘之物,数学是所有真实艺术与科学的源泉。”课堂引入可使学生对数学的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恰当的引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课堂教学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导入得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初中第一课中以抢30的游戏作为见面礼。在这个游戏中:两个人从“1”开始依次轮流报数,每人一次可报一个或两个数(不能多报或不报),且后报者的数必须比前者大,谁先报到30,谁就获胜。这个游戏现在已经衍生出了很多新形式,其实大同小异。游戏制胜有规律可循,为了抢到30,那就必须抢到27,这样无论对方叫“28”或“29”,你都获胜;而为了抢到27,你就必须先抢到24。以此类推,为了抢到24,必须抢到21、18、15、12、9、6、3,要先抢到3,所以,游戏的关键是后报数。通过游戏,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让学生们当天回家就和家长玩一下这个游戏。通过这样的引入期望学生们能带着自信充满兴趣投入了初中数学学习。事实上学生回忆起初中第一课都会想到这个游戏的引入,他们说当时就觉得数学好神奇,这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引入

(一)美学感受

数学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博大精深,令人临川浩叹:“逝者如斯夫!”它精英荟萃,令人心驰神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学中的美有多种形式(对称美、线形美等)和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中的美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以美的享受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使学生既能学到数学知识,又能达到美的享受。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笔者之前准备好材料,然后请同学思考如何以最快捷的方法画出完全对称的京剧脸谱,同学交流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发现只要先将纸对折后在折痕的一侧先画半边脸谱然后翻折过去即可,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并且对轴对称的性质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充分感受到数学中对称之美。

(二)对比激励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步阶段,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理解和认识能力还不成熟,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深广推究的能力较差。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适当的采用对比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有效课堂。如,在教授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时,笔者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多项式给出X和Y,要求求出这个多项式的值(当然已经知道这个多项式经过化简后是个很简单的式子2XY),并请同学推举一位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我进行比赛,经过大量的演算同学得出正确结果,而笔者却轻而易举说出答案,学生很不服气,说老师是不是事先已经算好了呀,在此情形下笔者请了2位同学重新给定X和Y的值,都很快得出结果,在学生诧异崇拜的时候,有效把握情感的度,笔者采用对比激励法:想和老师一样厉害吗?那就随老师进入我们今天的内容吧。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