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学理论研究范文

科学理论研究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科学理论研究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科学理论研究

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现状

摘要:环境科学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以来,经过五六十年漫长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体系庞大的科学,但是依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科学体系。本文从环境科学理论的重要性出发,从交叉学科入手分析了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科学体系

1环境科学概述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与环境的激烈冲突中产生。因此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人类为了缓解乃至解决这种激烈冲突而进行的科学探索,它集中反映了人类对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解决环境冲突的各种理论、观点、手段与方法。[1]随着人类加速,环境问题也不断发生,人们逐渐致力于环境科学的研究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即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作为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随着中心事物的改变而变化,环境与中心事物之间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两者存在对立统一关系[1]。在环境科学研究中,中心事物为我们人类,因此其相对的环境即除人以为的相关事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化而形成的,不受人类直接干预的产物。某种意义上人也是自然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物,因此人与自然环境间是相互依存的。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自己创造的新的生存环境。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

1.2环境科学的内容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理论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影响及表现

【摘要】管理会计理论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内部管理职能的范畴。管理会计理论在建立的过程中,其受到了各种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的影响,不同的理论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形成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着重分析权变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现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核心能力及流程再造理论对于管理会计理论形成的影响与表现。

【关键词】管理会计;权变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一、引言

在许多的新型边缘学科中,管理会计学是需要着重进行研究的,简单来说就是将会计学和管理学结合到一起。通过财务会计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总结,制定出主要的方法,为企业设立处理信息系统,并发展科学的判断、决定、控制以及规划。美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就开始运用管理会计,但是我国从80年代开始使用。在管理会计的形成前,一些相关的管理理论已经形成并且逐渐成熟,比如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较为深刻,促使管理会计注重周围的环境变化,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在从事管理会计学研究时,结合现在社会经济实际状况,并使用数据模型,进行预判。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家们为了增加公司的效益,开始越发注重成本的严格把控,相继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的出现关注了成本的高低,也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步调。全面质量管理、核心能力、流程再造等理论的出现和发展,给企业带来理论革新的同时,改变着企业经营理念与财务管理的方向性,促使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更加全面与合理。因此,本文为了探索相关的管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影响与表现在哪些方面,更好的了解管理会计理论的形成与构建,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进行理论分析与梳理,总结出一些理论结果,希望对以后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经验。

二、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理论形成的影响与表现

70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当时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剧烈影响,企业面临的境遇很不确定。但是以前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都想要普遍适用的、最适合的模式和原则,但管理理论在化解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矛盾时又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境下,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被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Fisher(1995),Cadez与Guilding(2008)认为,权变理论是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范式,冯巧根(2014)认为,当前比较符合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论是权变理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所面临的一些变化的因素,如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市场,这些变化的因素通过对企业的影响间接地影响了管理会计活动。管理会计学科有着极其特殊的性质。管理会计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由多门学科交叉、融合逐步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随各学科的发展而完善,具有动态柔性。并且管理会计学科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包含了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方法和管理会计实务(潘飞,2012)。其中,管理会计理论包含权变理论、管理控制系统理论、理论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管理会计开始吸纳权变理论的思想,其引入的假设前提是,现实世界里没有一个可以在所有情况下适合于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人们往往只能找到会计系统中和特定环境相适应的子系统。权变的思想广泛运用于管理会计中,以企业的具体情况为基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管理办法,根据情况的不同而进行调整,这就是权变学派的中心思想。但是体现在管理会计中就是管理会计吸纳了其他学科的方法,比如信息论、运筹学、电子技术等,并根据企业实际决策需要,采用各种柔性方法,不局限于给定框架,一切以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作为目标。同时权变理论指出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与重要的权变因素如外部环境、技术、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相匹配,只有匹配良好的企业才能实现组织的最优业绩,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但是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管理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工具的匹配性,这样管理会计的运用才能更好地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三、管理科学理论对管理会计理论形成的影响与表现

点击查看全文

学生管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研究

[摘要]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旨在以人为本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优化管理,根据人的思想行为寻找到最适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以此来提高工作或是学习中员工和学生等的工作效率。人作为行为理论管理中的管理对象,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以学生为管理对象,探讨学校从学生的思想新行为出发,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行为科学理论;学生管理;应用

1当前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现状

1.1当前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对学校教学制度的重视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提出,不少院校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逐渐完善院校自身的管理工作。不少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毕业率和就业率,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措施,立足于自身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等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然而,这些行为规范的提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些改善,但是大部分还是照搬重点院校以及知名度较高的院校对本校学生制定的行为管理规范,没有真正做到立足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未考虑到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接受能力而提出一系列的行为管理制度,这不仅会容易增加学生自身的压力,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叛逆情绪,更加不服从学校的管理工作,起到本末倒置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制度不完善、不符合当前现状等问题仍是阻碍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院校应当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学院自身的情况,立足于学院学生自身的管理。

1.2学生管理制度形式单一化,适应性不全面

以人为本是行为科学理论的理论核心,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院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立足于学生自身,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多样化发展,建立特色化的学生管理制度,开展具有针对性、特色性的管理工作,学院自身独树一帜的学生管理风格。但是,从当前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大多数的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形式过于单一,更有甚者在管理模式上已经难以适应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新时代潮流。这些院校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培养出全面型人才,也就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此外,长此以往的单一化学生管理模式难免会容易令学生产生模式化、机械化的学习思想,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情绪。而且,学生自身的行为思想在长期的单一化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模式,也就逐渐失去了灵活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长此以往,不但会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还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点击查看全文

谈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摘要:面对新形势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遇到的问题,要加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并对构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路径进行研究。一是避免学徒式思维,推动理论创新发展;二是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深刻解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实质内涵。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学科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水平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和文明素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构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仅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现实需要。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凝聚全民族文化共识、认同感和获得感,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要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科学性的重要基础。正是立足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变成科学的理论,唯有实践才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存在。实践是论证与“过时论”谬误最强有力的武器,通过实践能够实现人类的发展与解放,实现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方思想碰撞与交融日趋明显,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同时并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存在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有助于夯实民族文化思想根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话语体系构建。

二、构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路径

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科学高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就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牵引,结合现实国情和时代要求,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完善学科话语体系观点、方法、形式、功能、结构,整合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主体框架。新时代如何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维度入手实现创新发展。第一,避免学徒式思维,推动理论创新发展。中国近代是一段屈辱历史,中国有志之士不断反省提出向西方学习各类理论的构想,但因东西方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整体模仿复制西式模式是不可行的。而对西方优秀文化积极学习却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其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方面实力显著提升,总结中国建设成功经验时就要以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为原则与西方进行交流,实现理论平等化探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作为实践有机构成要素,是在解决社会发展矛盾中获得的。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向世人展现大国崛起姿态,不仅扩大了国际影响力,还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科学研判发展实质。中国“大国崛起”充分论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过程。解析中国建设实践经验是当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职能,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依托的重要资源。随着社会分工出现,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全球化进程使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脱离世界。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的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时代要求出发,构建自身全球视野思维框架与分析模式,创新发展自身理念,“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第二,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深刻解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实质内涵。学科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体系建设要关注具体实践活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理论是具有时代性及历史性的。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树立动态性与发展性思维,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根据新的实践对理论进行必要的完善。要遵循继承性与民族性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融通各种优秀文化资源,坚定“四个自信”。要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关注世界变化格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注重学术理论的主体性与时代性,形成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新概念。要对学科布局进行科学谋划,不断推进体系创新,充分考虑重点学科、基础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内在联系,重新建构新形势下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框架。要鼓励和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开展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提升中国学术理论的原创性,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价值体系的了解和认同,运用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实践,回应时代的呼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点击查看全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存在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一方面,尽管学术界提出了一些学科研究方向方面的意见,但是在学科研究的内容、方法等方向性的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从而在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上还很模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科自身特色的形成和学科优势的发挥。另一方面,很多研究还停留在就形势追踪形势,就热点炒作热点的表面层次上,尽管有些研究有相对明确的方向性,也有很高的立意,但是要么随意性大,凝聚力弱,方向性的周期很难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要么持续时间短,变化迅速,属于短期行为。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定位的关键性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学科因何而存,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是学科研究方向最根本的问题。在宏观建设层面上,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变化对学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世情、国情和党情,来确定学科建设和研究的方向。在微观建设层面上,学科研究内容应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变化与发展,深入探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特色及规律;学科研究方法上应充分发挥现代化和信息化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拓展思路,发掘适应学科发展和保持学科方向的研究手段。学科基础理论是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支撑,但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向不明以及学科归属不清,其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相对不足。一是理论成果缺乏创新,很少有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真正把本学科作为一门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一样的学问来研究;二是存在“两大块”现象,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上进行研究的很少,大多数是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学科发展需要学术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有一流的学术队伍,才会有一流的学科,而在我国,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体情况而言,学术队伍的培养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与同类学科、学科自身性质所决定的“生命线”的战略地位相比,本学科在学术队伍建设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学术影响力太小。从整体情况来看,作为一门独立性的学科,其影响力还很难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提并论。

二、对策建议

第一,坚持学科发展原则———兼收并蓄与综合创新。学科建设应当集众家之所长,为我所用。从时间角度来看,要古为今用,积极汲取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以完善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从空间角度来看,要洋为中用,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超空间的精华,为本学科的建设所用;从学科界限来看,要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汲取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深化本学科的理论研究。在有效汲取各方面成果的同时,要注重学科发展的综合创新,不能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而应紧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世情,从本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夯实学科的理论基础出发,不断拓展本学科的研究领域。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理解和研究本学科同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理论相关学科的关系。从学科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法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的内容是密切联系的。毋庸置疑,本学科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科学原理以及现实发展。然而,从本学科的教育功能和方法来说,学科建设还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外化的育人功能以及内化的育人方法这两方面的研究,即从人们思想道德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方面深化理论研究;在教育方式和方法方面,加强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理论和精神来正确武装和引导人们,同时实现育人功能和方法研究的有效结合。在本学科建设过程中还要理解和研究本学科的外延问题。事实上,社会各个领域和群体与本学科不断探索的课题、深入研究的内容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每个领域都存在着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通过科学精神来武装人们以及通过科学理论来正确引导人们的问题。不同领域和群体在育人功能以及育人方法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从而形成本学科不同方面和内容的研究。

第二,明确学科研究方向,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实现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加强本学科基础理论建设需要明确学科研究方向,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学科所包含的有着内在本质联系的两个方面,它是一个学科而不是两个学科;在本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研究其教育的内容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规律;其重要结合点是带有很强政治性的“教育”,区别于一般的教育,它是教育的政治性和政治的教育性的有机统一。因此,作为政治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本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教育性的学科。夯实学科理论基础还需要我们围绕学科研究方向,构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效凸显政治学与教育学交叉学科特色的学科理论体系,不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意识形态性以及强烈的政治性所决定的。

第三,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应考虑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学界的地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本学科教学和研究人员的权益;二是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符合实际的扶持政策,在福利待遇、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对本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给予合理的倾斜;三是建立全国性的学科学会组织,为本学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课题集体攻关和学术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相关部门应主动提供更多的访学、参观机会,让本学科教学科研人员能够更多地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理论研究积累实践经验。

作者:吴炜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