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科研档案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1.创新管理模式
在医院中,科研档案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不仅可以为科研成果的管理、推广、转让等提供重要的条件和物质基础,而且可以为科研活动的决策以及计划等提供相关的依据。每项科研成果可以通过科研档案来体现,当每项科研结束之后,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以及准确的科研档案对其进行记录,并且还需要科研人员认真做好科研文件的形成、积累以及归档等工作。并且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将科研成果纳入科研管理制度当中,在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当中,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与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相互协作,根据医院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其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首先,需要提前介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针对每一项新的科研课题需要立即建立档案追踪袋,要求课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记录和收集、归档工作,并且定期检查,确保工作无误。其次,需要对课题的负责人采取立卷归档责任制。针对每一个项目,需要确定专业的档案负责人员对其科研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再次,在科研成果进行验收的时候,需要由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加入,并且对归档的科研文件进行现场验收。另外,针对没有提供完整的、准确的以及系统的科研资料的项目,不得给予鉴定,不得进行验收,并且档案管理部门不得进行建档证明。同时,医院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将积极性充分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以便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创新开发利用模式
研档案的收集、管理以及技术的支持等均是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不断的创新,以便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便为医院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对档案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模式进行创新的时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的,其一,是利用数字化的平台进行创新。可以在传统的文件查阅以及复印功能之外,还可以将科研档案的首页中有关医学科研档案归档的说明内容导入计算机内,并建立形式多样化的档案管理数据库,例如,科研项目基本情况数据库、以及研究论文数据库等。通过计算机进行排序、检索,以便提供更多查询方式,方便用户检索查询。另外,还可以使用医院内部的局域网,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网页,以便实现远程检索和查询的功能。其二,是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充分利用上述的各种数据库对科研档案进行加工处理,编辑各种形式的参考资料,例如专项简介、研究论文题录汇编等。总之,需要对医院科研档案管理进行开发利用,以便有效的为科研项目提供服务。
3.总结
在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分析,以便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有效的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便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医院科研项目的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并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作者:张敏玲 单位:清远市中医院科教部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知识经济与大数据时代,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如微软、IBM、华为、联想、海尔等公司,都认识到知识管理对于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作用,在利用档案管理进行知识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学术界对于企业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关系的研究,从理论到案例也都比较丰富。但是,在产出大量科技知识的科研机构,知识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管理服务知识管理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厘清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使二者互相促进,有助于提高科研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本文着重从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影响的角度,分析档案管理在科研机构知识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一、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辞海》中对知识的定义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其表达方式和传递方式,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类型。显性知识,是指用正式语言、符号等清楚表达和传播的知识,主要存在于文献如图书、档案中。隐性知识,是指没有用语言、符号表达的隐藏在组织层次或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如组织文化、价值观、员工技能、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档案是显性知识的一部分。被誉为“知识管理之父”的野中郁次郎[1]提出知识创造和知识螺旋的概念,他认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而日本企业的成功之道,主要筑基于“组织知识创造”的能力与技术。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目标和实施流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为用户提供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价值的信息服务,都是将分散的管理对象,即文件、档案、知识,予以收集、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并通过提供服务利用实现管理的价值。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内容存在交叉关系,但知识管理涵盖的范围比档案管理广泛。档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和思维活动原始信息的承载体,就内容而言,档案管理可以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提升档案的价值。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做过阐述。特里•库克[2]提出,“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的过渡”。冯惠玲[3]认为,现代档案管理是“一种以来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张斌[4]认为,“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徐拥军[5]提出,“档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档案管理的方向”。档案管理只有以知识管理为目标,为一个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才更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价值。
二、科研机构知识管理现状
当前,很多科研机构面临着重要资源流失问题。具体表现有:(1)课题组某位关键科研人员离职,使课题研究被迫中断;(2)新入职的科研人员,会因为没有相关背景资料、无法充分借鉴前人经验,重复做一些前人已经尝试且证实行不通的工作;(3)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向具有某种专长的专家咨询,却不知项目组内谁有这样的专长;(4)人事部门对涉及某个人历史待遇问题,经常找不到相应的政策依据和相关过程记载,只能依赖机构核心人员和当事人的不完整回忆,或是在粗放管理的档案中“大海捞针”,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效益。这都是不重视知识管理所带来的问题。概括而言,科研机构常见的知识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不知道机构内有哪些知识;不知道机构内有哪些可用的知识;机构内的知识不能有效分享;核心人才流失导致知识流失。信息时代,任何个人、组织的竞争力都越来越依赖于他们的知识管理能力。因此,现代科研机构需要在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上,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去记录科研管理过程和工作成果,积累组织的知识资源,以知识管理驱动创新。档案管理可以记录部分科研管理和科学研究过程。由于目前科研机构还没有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可以由档案部门尝试探索适合科研机构的知识管理模式。
三、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从大量的档案材料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转化为知识,是现代档案管理者的核心价值所在。传统档案部门按照分类、全宗、案卷的概念,主要关注档案的实体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广泛应用,档案部门可借助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信息分析软件等方法和工具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将片面的信息有效集成,构建相关内容的知识图谱。档案部门拥有其他部门难以获取的、丰富全面的档案资源,进行知识管理具有独特的优势。档案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职能带来挑战。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人员只需耐心细致地收集、保管档案,提供档案查阅利用。至于如何从数量庞大的案卷中迅速检索所需的知识,则由档案利用者自己去解决。进行知识管理,要求档案人员必须由档案材料的收集保管者、提供利用者转变为知识的加工者、分享者,通过文档解析提供咨询建议,依据档案数据推断事件走向,为机构核心业务提供更多支撑和服务。此外,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工作价值观要更具开放性,更加注重信息的交流、共享,进而引发知识内容与价值的提升。
摘要:地方高校科研工作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所形成的科研档案资源也具有相应的地方特色。为更好地开发地方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针对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法,以达到规范科研档案管理、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应用的目的。
关键词:科研档案;地方高校,管理;对策
一、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方高校因高层次人才缺乏、思想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科研档案资源价值认识不足,直接导致科研档案有效开发利用相对滞后。一是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够细化,还未建立科研档案的标准和制度,特别是学校下设的二级学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档案归档、档案缺失、卷宗混乱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科研项目立项、验收、成果鉴定与科研资料归档并没有实现完全同步,科研档案工作比较滞后。二是科研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相当多的科研信息档案还处于手工输写模式,目前市场上还未有与之相结合的科研档案软件,而且只在职称评审、项目审计等方面使用科研档案,使用率非常低。三是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很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归档操作不够规范,科研档案信息开发和资源数字化建设能力有待加强,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研档案管理队伍。
二、提升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1.建立规范有序的档案归档管理制度
要实现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档案管理制度。地方性高等院校要将科研档案集中划入到学校档案管理的制度范围内,出台相关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管理与科研活动相吻合。强化科研档案管理的主体责任,明确科研活动的负责人为档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使项目负责人能够参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对科研档案的形成和归档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科研项目负责人和档案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协调,减少科研档案的流失,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督促归档的工作量,集中精力做好科研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明确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以及在职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高校的科研处、计财处、人事处以及科研活动人员需要互相配合,确保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科研档案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档案的政策法规及科研档案的分类标准,对各种保密等级的档案使用流程做出详细标识,避免科研档案的流失和失密泄密等事件发生,使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3]。
摘要:有效的档案管理对于事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已经成为实施人事管理工作的最为关键部分之一。其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特别是事业科研单位通过依托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转变了往常的管理模式,推动了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改革,使得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趋于正规化和科学化。基于此,本文首先以介绍事业科研单位实施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了其实施的现状,并通过几点创新路径,促进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大数据;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
一、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对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项信息的记录。其中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惩罚现象、人员的变动等信息。企业通过查看人事档案以全面了解到各部门的员工信息。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人员配置和选拔人才提供了信息的支撑。而在应用大数据进行档案管理后,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样本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等,从而能够更加便捷的找到其潜存的信息和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服务。
二、大数据背景下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以下详细介绍了大数据背景下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其主要体现为这几个方面:
1.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设备和设施等有待改善
摘要:在界定大数据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科研档案的特点,通过对科研档案价值研究进一步探索大数据时代搭建科研档案管理创新,做好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助力并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大数据;科研档案;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互赋能。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正在重塑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伦理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既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又是科技创新的价值体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地方。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由于档案具有凭证价值,当科技成果转化发生权属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时,科技成果转化档案能够及时发挥真实、可靠的法律凭证作用。成果转化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是否规范与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将直接影响成果转化的管理效率。经过对同类单位的调研发现,成果转化材料此前大多与成果研究项目材料、报奖材料等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构成成果档案(或科研项目档案),进行统一管理。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的聚焦效应日益凸显,成果转化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与使用频率增多,保存价值增大。从档案保存与利用方便的原则出发,成果转化原始记录有必要从成果档案(或科研项目档案)中分离,成为一级类目,作为成果转化档案进行管理,建设与管理研究刻不容缓。
1科研档案的特有价值
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档案与资料从价值上而言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科研资料的价值在于其灵活性与高效性,能够围绕工作快速形成参照,带有相当强的参考性质,起着传播知识和推广经验的作用。而科研档案在程序上背靠公权力,不仅具有可证明其唯一可信的凭证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价值和社会记忆价值。
1.1凭证价值
经过加工的档案形成资料。资料一般而言是直接复制的,利用时相对更注重其参考性质,起着传播知识和分享经验等作用,如各类文件、文集、汇编、报刊、图书等,其在法律上不具备查考功能。而科研档案完整记录了一个科研项目从产生至结束的全过程,其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乃至准确性远远超过科技资料。科研档案是产品定型、生产与停产,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依据;作为第一手材料和原生信息,其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在追根溯源与纠责乃至知识产权纠纷中起到重要的凭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