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科研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远程教育经历了函授教育、广电教育和现代新媒体教育的发展历程。远程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束缚,学习自主性更强,成为个人自我发展和持续发展学习的主要学习手段。在知识时代下,建立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下,远程教育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于远程教育研究的综述,分析目前研究的主要状况和主要问题,了解远程教育研究的现状,为研究者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利方向基础。
[关键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终身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教育发展的同时对于远程教育的建设也愈加重视,特别是近十几年世界各国都加强了本国的远程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发展首先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次,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迅猛,知识和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人们不但需要学习和运用知识完成工作,而且需要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各国纷纷提出终身学习的倡导,我国也先后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号召国民进行终身学习。远程教育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人们的后续教育,能够帮助人们保持持续的发展。通过对于远程教育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整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远程教育发展和研究的过程,了解远程教育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者的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远程教育的概念界定
对于远程教育概念的界定,自远程教育产生发展至今,远程教育从课程体系、教育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对于远程教育的概念各国学者在远程教育的不同时期给予了不同的定义,也分别根据各自对于远程教育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诠释。首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关于远程教育的机构为“函授教育协会”。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人们对于远程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982年,“函授教育协会”更名为“远程教育协会”,“远程教育”在学术名词上取代了传统的函授教育,“远程教育”正式成为国际所公认的专业术语,这种特殊教育形式正式被命名为ICDE。ICDE是由远程教育的英语InternationalCounci1forDistanceEducation主干词汇首字母的缩写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对于远程教育的定义,主要是侧重于教学环节给出的定义,认为远程教育是指教育机构通过中间媒介将教育学习资料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者通过对于教育学习资料的学习,形成笔记、作业等学习记录,学习者通过中间媒介将学习记录传递给教育机构的教师,教师通过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记录进行批改、分析,从而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指导,通过这种循环过程,最终实现对于学习者的教育。德国学者多曼(1976)从学习形式的角度对远程教育给出的定义,认为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主要在于学习者是通过自学完成学习的,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习者通过对于学习资料的阅读理解完成学习的基础过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完成对于学习者学习的指导。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记录对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进行监督,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程度进行指导。德斯蒙德•基更博士根据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比给出了定义,认为远程教育主要特点是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教育机构设定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资料和环节;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媒介实现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学习者和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时间实现自我掌控。远程教育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学者对于远程教育同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著名教育专家丁兴富在德斯蒙德•基更博士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远程教育应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远程教育包括了教育机构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教育因素,狭义的远程教育是与传统的面授相区别,实现远距离的教育和学习过程。乔立恭认为远程教育中,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媒介的重要性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教师和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远程的图像、声音的在线即时传播,打破了传统的远程教育的教师和学生背对背式的教育方式,也实现了远程的同一时间的教育。因此,乔立恭更强调媒介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认为远程教育是凭借现代媒体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完成教育和学习目的的现代教育形式。
二、远程教育的学术研究状况
(一)学术论文研究趋向数据分析
摘要:本科毕业生带教实习时,运用PBL教学法结合立题、论文查询、实验方案制定及结果处理分析等方面,探讨本科毕业带教实习注意事项,总结带教经验,为其他学科本科生毕业实习带教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剂学;毕业实习;PBL教学法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药剂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是本科学习阶段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将本科阶段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实践中,充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怎样带领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顺利完成毕业实习便成为每位实习带教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式学习,教师不再只是授课,而是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方向,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如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1]。PBL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已在世界多所医学院校逐渐推广应用,在国内已广泛渗透到普外科[2]、麻醉[3]、护理[4,5]、血液科[6]、检验科[7]、乳腺病科[8]等多个学科。笔者结合自己带教本科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将PBL教学法和药剂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实习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科研立题
立题是实习阶段的第一步,传统的带教方式是带教老师给出一个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学生按照实验方案中的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实验,不能很好理解立题依据,实验设计原理,这样学生就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结合,在实习之初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样的实验,失去了对实验兴趣和热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实习之初,就将PBL教学理念和立题相结合。首先由带教老师提出将要开展的科研项目,详细的介绍给全体实习生,同时提出该项研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选择科研项目,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尊重,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毕业实习中去。
2论文查询与研读
确定指导老师和课题方向后,要求学生对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论文查询与研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研读学科具有前沿性的文献,了解学科研究前沿,了解学科研究内容和进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和手段能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文献检索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带教老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所选科研项目有关论文,积累科研项目有关基础知识,根据这些基础知识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索主题词,学会使用万方、维普、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轻松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参考论文。找到自己所需论文后就要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的研读,在研读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本文从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多学科交叉扩展专业知识面、多元化能力培养和企业实践能力提升四个方面探讨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高等教育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许多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和解决,包括:①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②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面较窄,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升;③“导师组”制中多位导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限制了研究生多元化创新能力的培养;④校企联合培养的产、学、研互动方式尚未较好实行,且未在培养方案中较好、详细地体现。针对目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亟待改革和解决的四个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提升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①深化教学改革,采用一种新的以科研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②研究生入学时就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然后依据研究方向,以科研为导向跨专业选课;③导师组为每位研究生制定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每位导师的职责和培养成效,并在监督机制下切实推行;④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校企合作培养的具体方式,通过监督和考核方式切实推进产、学、研互动机制。通过以上改革方式,有望增强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方面作一些改进。
一、深化教学改革
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科研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师在课堂上列出目前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由学生自发组建团队和自由选择相应的科研问题开展研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研究和建立相应的方法、模型,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软件工具,从而解决科研问题。当学生较好地解决科研问题后,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挖掘他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以及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的设想和展望。对于其中的每一个阶段,均要求学生制作阶段预研究计划PPT和阶段总结PPT,在课堂上进行介绍,教师和其他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对他们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思路。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使学生对科研的过程,包括查阅文献、发现科研问题、建立问题求解的思路和方法、采用软硬件工具解决问题、结果的改进、获得科学上的新认识或新发现等整个过程均有系统深入的认识,有望切实加强和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该教学模式配套的是制定新的合理的课程考核机制,主要关注学生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他们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求解能力。课程考核机制主要由评分项和相应的评分标准组成。其中评分项主要包括:文献查阅能力、科研问题的学术贡献和实用价值、是否有新的科学认识或发现、采用方法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评价、软硬件工具操作能力评价、对研究结果改进的设想和展望。
二、引导学生以科研为导向跨专业选课
在硕士研究生入学时,导师就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专业方向,帮助学生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拟研究的具体科研问题。然后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位论文涉及的具体科研问题,跨专业选修需要的课程。这种方式具有以下两个优势:①学生能够尽早且有针对性地准备其学位论文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从而有望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通过较长时间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有望在完成学位论文之前,可以发表较好的学术论文;②当前的科研问题往往并不局限于单个专业领域,而是多个专业学科领域的交叉和综合。例如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和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均提到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而地质灾害问题的解决往往并不局限于地质知识,而需要学习新的技术手段,如高分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雷达数据分析等;再如遥感找矿方面,不仅需要遥感知识,还需要岩石矿物、地质成矿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跨专业选课十分必要。
摘要: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加大了考核力度,希望以此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而促进院校的发展。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力量先天较弱以及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不少教师面临着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对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正视压力,调整心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实现二者共赢。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压力;科研压力;现状;影响;对策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科研工作:一方面,高职院校提出重视与加强科研问题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诉求,因为科研实力和水平是高职院校实现办学水平、层次提升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倍感压力。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压力现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重。以某职业学院为例,教师周学时平均在12学时以上。此外,由于专任教师规模与专业发展不匹配,有的教师身兼几门课,有的教师需要承担和自身专业有一定差距的新课。有的专业教师授课时数有限,不能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必须通过其他办法弥补从而完成教学工作量,这也是一种教学压力。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教师也有很大压力。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要求,但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帮扶措施不完善,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系统,教师成长的速度慢。职业院校很多专业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参赛,导致授课精力不足。此外,很多高职院校搬到距家很远的新校区,产生很多额外的时间消耗,导致备课时间紧张,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压力现状
对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教师科研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除了对论文数量有要求,还对论文的质量有要求,这体现在所发刊物的级别上,难度更大的是高质量论文的发表。以河南省某示范高职院校2014—2016年数量为例.,高质量论文数量明显少;纵向比较,一般期刊论文数量呈增加趋势,而高质量论文并没有呈现增加趋势。第二,申报高级别课题难度大,结项也有不小难度。申报成功比较多的是院级、厅级课题,申报成功比较少的是省部级、国家级课题。另外,保证结项的一些软硬件跟不上,导致有些课题不能结项而撤销。第三,著作(含教材)出版渠道受限,高级别著作(含教材)参与难度大。教师编写著作(含教材),没有合适的信息来源渠道。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低职称教师参与编写著作(含教材)的机会不多。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于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参与编写的人数较少。第四,教学任务重,科研时间紧张。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开展科研的时间紧张,科研精力不足,在科研方面力不从心。第五,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科研压力程度不同。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感到科研压力大。中级职称及以下教师科研压力较重,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由于资源积累较多且选择性较多,科研压力稍小。
[摘要]本科层次工科人才培养是工程师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校培养的人才紧跟工业发展趋势,学生综合素质高。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可采取以下措施: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重视工程实践。
[关键词]化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工程实践
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本专科工科学生,规模居世界前列。工科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但获得资质的工程师数量仍然不多,在世界范围的排名并不靠前。本科层次工科人才培养是工程师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美国在工科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培养出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工程人才[1]。笔者在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MSU)的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以访问学者身份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有机会对该系的化学工程专业有近距离的接触,对专业建设有初步了解。以下就该校化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介绍。
1MSU化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的培养目标
通过优秀的教学服务社会,培养的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安全生产意识和高尚的道德,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该专业得到了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的认证,培养的学生能够运用工程、科学和数学原理来识别、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采用工程设计来满足特定需求,注意公共健康、安全、文化、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因素。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开展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判断获得结论的能力,能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根据需要获取和运用新的知识,能从事化学品生产、石油精炼、制药、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工作。
1.2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