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科研经费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理论,从国家层面、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者三个层面分析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由于利益和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科研经费问题
《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全社会科研投入超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凸显了科技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分量。“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在一些重大研究领域实施“技术总师”负责制、“揭榜挂帅”和“赛马”等机制,科研经费“包干制”也从人才项目拓展到基础研究项目。为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2021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全面下放财政科研经费的管理自主权。以上政策对推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信息不对称下委托代理理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挖掘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财政科研经费配置效益。
一、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问题
2016年至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科研经费“放管服”利好政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科研业务活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优化研究王玲|栗云静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突出让科研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下放经费管理自主权,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促使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期间,我国在一些关键科研领域也取得重大的研究突破和技术创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意识到,虽然我国科研论文与专利数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但是科研成果的质量并不高,尤其是原始创新成果不多,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的比例较低。近年来的巡视发现,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科研经费损失浪费和贪污挪用的问题时有发生,以材料费、劳务费等方式套取科研经费,或者通过测试费转移科研经费的案例比比皆是。具体而言,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措施衔接和落实不到位
在国家层面,科研管理政策与各部委、专业机构的政策措施衔接不到位,各项目承担单位对国家科研经费“放管服”的政策理解深度不一,一些单位结合科研工作实际下放了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一些单位还在观望,不敢下放,或者只下放部分经费管理自主权。尤其是劳务费预算调整、科研财务助理聘用落实等政策措施,各单位都落实不到位。同时,课题结题审计单位对国家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理解不透,审计过程中增加了很多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情况,也是项目承担单位不敢下放经费管理自主权的原因之一。
【摘要】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投入逐年攀升,经费管理业务日趋复杂。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财务管理向财务共享模式转型,为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新思路。结合“放管服”的政策背景,文章从流程、技术、制度、人员等角度分析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以及科研管理引入财务共享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借鉴中台架构思想,构建科研财务共享平台,并分析了预期实施效果与局限性,以期简化业务流程,优化科研经费管理。
【关键词】财务共享;科研经费;高校财务;中台
一、引言
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政策支持与投资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科研项目管理。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科研经费服务方式,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2018年,《关于开展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科办资[2018]122号)指出,要树立服务理念,优化管理流程,建立便捷高效的科研经费报销管理机制;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推进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试点。高校作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活动主体之一,各级政府的财政类科研经费投入与其他企业的非财政类经费投入近年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82.5亿元,较2019年增长4.8%,R&D人员全时当量61.5万人年,较2019年增长8.8%。随着高校科研资金收支活动的逐年稳步增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财务工作由业务系统间数据共享的互联网管理阶段不断向智能化转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跨平台、结构化的会计数据共享机制。新形势下,高校需要改革与创新服务方式,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建立健全高校项目负责人与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实现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与经费收支过程规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样,纵向与横向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责任主体明确,科研、财务、资产、招标、审计等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各自的管理系统严格履行职责。但在完成一项科研项目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面对种类繁多的业务仍然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较低的智能化水平导致总体效率偏低。
(一)流程方面:跨部门协同运作导致环节多、手续繁
[提要]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医院科研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医院的科研建设是推动现代社会医疗事业进步的必经之路。本文就当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构建精益管理理念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旨在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键词:精益管理;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的理念,核心内容在于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以最终实现理想的管理效能。自20世纪以来,国内医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医疗事业自身的发展也呈现出较大的科研需求,为显著提升医院的服务效能,医院内部各个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配合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将精益管理理念引入医院科研经费工作中,可以提升医院科研项目的管理质量,加强经费管理的规范性。从实际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不仅会影响医疗科研项目的进程,甚至成为影响科研项目成败的关键。而医院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注重对精益管理理念的解读,不断优化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流程,保证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与便捷管理。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不健全
1、预算编制管理部门参与度低。医院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环节是后续管理工作的基础,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不熟悉,所以缺乏一定的前瞻性,更不能完全胜任预算管理工作,而且之前并没有完全可以借鉴的权威式预算编制模式,所以在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难免会存在预算编制比较随意的问题,预算条款与技术路线可能会存在脱节的情况,这种预算编制的随意性非常大,会影响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项目预算的编制未能和财务部门、设备部门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在预算时多数由技术人员部门独立完成,缺乏财务部门的专业支持,丧失了管理部门的功能性。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医院科研经费的来源比较多样,部分经费是由政府部门拨款,也有部分经费来自社会支持、医院本身等渠道。多样化的渠道导致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医院主体需要根据上级部门的具体规定,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则,但现实中,大部分医院在管理科研经费时,都会受到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困扰,导致在规划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方案时,工作人员的意见不统一,遗留许多问题。比如,以往各级管理机构对医院科研经费结余的管理比较忽视,结题不结账的情况时有发生,大量的医院科研经费被闲置和沉淀。医院方面对项目负责人缺乏有效的监督,如今各类课题中的绩效支出都需要按照各医院的具体制度执行,如果政府部门能够与医院共同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则能够提升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
摘要:自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实施以来,为科研人员简除烦苛、松绑减负成为科研项目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重任。科研领域“放管服”政策旨在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在新时代“放管服”政策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沟通衔接不畅、数据反馈不及时、系统不对接等问题,江西交通××技术学院研究运用以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为核心,找到业务的最前端,建立科研经费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统一决策支持系统,达到放管服与数据共享更高效。通过业财融合,决策支持,实现各级管理和使用者效率、管控、体验的一体化。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业财融合;数据共享
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分析
1998年以前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1992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财务管理办法》项目结余经费可提取40%的劳务酬金用于发放科研奖励。从1998年到2016年,这段时间科研经费管理实行预算制。特别是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政府采购等多项财政改革政策出台后,科研经费使用审核比较严格。2016年,《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实施以来,简化预算编制、扩大预算调剂权限、改进结余资金处理方式等一系列“放管服”举措陆续落地,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科研经费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1]
(一)对“放”、“管”的政策涵义没有平衡好
因对对“放”、“管”的政策涵义理解不够,过度权利下放而忽略了过程监管,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过程监管需要加强。
(二)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脱节
摘要:预算成本编制,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是目前科研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现阶段影响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院所
近年来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加大,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也相应出现了经费预算靠“编故事”,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不高,项目拖期超垫支,科研人员积极性较弱等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当前各科研院所正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有效路径,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鉴于此,本文从经费管理和服务的角度,从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绩效管理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科研预算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项目申报中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脱钩财政科研项目的特点是批复后各预算科目的金额即被框定,回旋余地很小,所以预算管理中遇到的的困难大多起于经费申报过程。在管理层面,科研院所经费来源渠道众多,很多项目体量小,研制周期短,项目负责人分散,对经费的管理要求存在差异,组织申报中容易出现漏洞。在实施层面,预算申报的主体一般是科研人员,对间接费用很不敏感,申报时容易忽略工资费管理费等科目,造成直接费间接费比例失调,不利于院所经营管理日常运转。在经费测算时,大部分科研单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支撑,只能借鉴前人经验,对往年经费加加减减,申报费时费力,还可能与项目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二)预算执行管控手段单一且效率较低在科研实践中,科研院所多是“任务导向型”,重视任务进度管控,忽视经费管理,仅通过对项目经费支出总额设限,超预算项目停止报销的手段进行控制。再加上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割严重,信息不对称,经费执行管控存在滞后性,容易面临期末超垫支或执行率不达标的风险。
(三)科研经费预算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当前的科研项目财务验收,仅重视预算执行率和财务经费是否合规,几乎没有绩效评估动作,预算绩效缺少硬约束。在缺乏绩效导向的情况下,各科研院所自身经费绩效内控体系也不健全,只要流程正规手续齐全,科研经费支出不问效果。即使审计中真的出现问题,也缺少问责机制,责任不能落实到人,很难引起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