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口腔健康基础知识范文

口腔健康基础知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基础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口腔健康基础知识

健康教育对学龄儿童口腔保健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学龄儿童口腔保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市某学校中共70例儿童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儿童均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饮食习惯、基础知识、定期检查以及刷牙方式等方面,对比所有儿童教育前后的牙菌斑指数以及口腔卫生习惯。结果经过口腔健康教育后的儿童,其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教育前(P<0.05);各项口腔卫生习惯也均明显优于教育前(P<0.05)。结论对学龄时期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效果,降低牙菌斑的出现,同时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龄儿童;口腔保健

0引言

目前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属于一项教育服务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人群对口腔保健的意识,有效地防范各种口腔疾病,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在本次研究中对健康教育对学龄儿童口腔保健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市某学校中共70例儿童作为研究分析对象,男38例,女32例,年龄6~13岁,平均(8.46±2.26)岁,纳入标准:儿童对染色剂不过敏、儿童牙齿无任何缺损;排除标准:儿童存在重度牙龈炎、全身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口腔疾病等。

点击查看全文

口腔教学对临床医学生健康意识的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2015级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共2319人,年龄20~24岁。

1.2方法

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法,确保其一致性。调查内容按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第5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口腔健康行为。如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采用的刷牙方法,口腔定期检查和洁牙、龋洞充填、阻生牙拔除等情况。(2)口腔健康意识。对牙龈出血、牙齿脱落、龋齿病因,以及对窝沟封闭和氟化物是否了解等。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口腔科学授课时间分别为2017年3月6日至5月5日和2018年3月5日至5月4日,均在开课前1d由班长发放问卷和收回,课程结束次日再由班长发放同一内容问卷和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638份,收回有效问卷4520份,有效调查人数为2260人,有效率为97.5%。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点击查看全文

混合式教学在口腔健康通识教育中应用

摘要健康通识教育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面向非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口腔健康与文化:世界,中国,华西》为例,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口腔健康通识教育中的应用实践。课程团队针对选课学生为非医学专业学生这一健康通识教育特点,创新性规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和形式。在课前和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选课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应用情况。调查发现进行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口腔保健意识、对口腔疾病及其治疗措施的认知均得到了较大提升。口腔健康通识课程可以有效提升非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口腔健康通识教育教改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通识教育;口腔健康;慕课

通识教育(liberaleducation或generaleduca-tion)也称通才教育[1-2],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培养对自我、自我与社会和环境等关系做正确判断、正确选择的能力。医学通识教育主要分为两大板块:面向医学生的非医学通识教育和面向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健康通识教育[3-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面向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健康通识教育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网上教学平台和资源,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工具改造校内课程,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5],其在口腔医学专业教育中已经有所应用[6-7],在其他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中也得到了尝试与探索[8]。然而,该模式在口腔健康通识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尚需开展探索与实践。本课程团队以四川大学面向非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口腔健康与文化:世界,中国,华西》课程为例,开展口腔健康通识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评价。

1混合式教学实践

1.1教学对象

选择四川大学2021—2022春季学期选修口腔健康通识核心课程《口腔健康与文化:世界,中国,华西》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共159人为研究对象。学生来自文、理、工等学科的22个学院,选课人数最多的为公共管理学院23人,其次为文学与新闻学院18人。

1.2教学内容设计

点击查看全文

品管圈活动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口腔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其效果。结果活动后健康告知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活动前,且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口腔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口腔科;护理;护理质量

0引言

本文主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数资料。

品管圈小组基本情况:小组成员14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42岁,工作年限为1-21年。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护士6名。文化程度:大专5名,本科9名。

点击查看全文

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

1对象

自2009年7月—2018年12月共有46名新入职护士完成规范化培训。46名护士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29.50±2.04)岁。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2.17%),本科25名(54.35%),专科20名(43.48%)。平均轮转时间(34.39±3.38)个月。

2方法

2.1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能够全面掌握口腔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和临床工作方法,培养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能够更快胜任口腔护理工作,更好的服务医生、服务患者。

2.2培训模式

“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项目按照“理论与操作并重、培训与考核并重、组织与监督并重”模式开展:采取理论学习加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学习口腔医学及护理理论知识,并在3年内完成牙体牙髓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牙周病科6个口腔专业的临床实践,顺利通过考核后,取得“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点击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友情链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