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

口腔医疗专业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口腔医疗专业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口腔医疗专业

新型口腔卫勤保障模式讨论

全军部队卫勤保障模式改革工作会议2014年初在广州召开,共同研究推进部队卫勤保障模式改革的创新政策和具体措施。同年,总后勤部卫生部分别组织开展了联勤区域一体化、基地建制部队“四集一派”、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改革试点。但是根据美军牙科勤务的经验,我军口腔卫生保障体系并不能完全照搬总后卫勤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原本极其有限的口腔卫生勤务人员存在严重流失。由于缺少口腔医疗专业人员、缺乏设备日常维护、无配套口腔医疗器械、口腔医疗耗材补充困难等,在旅团卫生队一级口腔医疗保障多数形同虚设,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甚至从不开展口腔医疗保障。二是目前军区兵种总医院口腔科—队属医院口腔科—旅团卫生队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而基于我们调查研究发现基层官兵普遍遇到工作地点远离医院、工作环境封闭、医疗条件差、长期化学或放射性物质损害、缺乏口腔医疗保障等困难。在此背景下,鉴于机动部队分散性广、机动性强、口腔疾病发病率高等特点,参考美军牙科卫生勤务保障先进经验,我们对适合机动部队的新型口腔卫生勤务保障模式进行了系统探索性研究,提出以下口腔卫生勤务保障模式的改革建议。

1设置直属卫勤机构,提高勤务保障效率

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牙科大队队长兼职美军军医局副局长,负责独立管理美军一切牙科事务,可向军医局提出意见及直接向总参谋长呈报关于美军牙医及口腔卫生状况的所有事宜”。该法案意义重大,不仅明确了牙科大队队长具有对美军牙科专业技术人员及事务进行独立管理负责的权力,而且牙科大队队长可以越过美军军医局(SurgeonGeneral,SG)与总参谋部接触。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建议在后勤部卫生部设置直属口腔卫生勤务处,直接对总部负责,独立制定具有机动部队保障特点的口腔卫生勤务业务的专业标准和政策,打破原有人事编制,集中管理机动部队所有口腔卫生勤务人员的编制人数、使用任命、晋级、训练、分配及调动、设备耗材采购配发等有关的事务,让医院、卫生队及卫生所的口腔卫生勤务人员、口腔卫生装备、口腔卫生耗材等统一管理,有效组织和分配口腔卫生勤务资源。口腔卫生勤务处聘用军内具有丰富临床和卫生勤务保障经验的口腔医学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直接或远程信息网间接指导和提高基层口腔卫生勤务保障。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探求人事制度改革

口腔卫生勤务人员主要包括口腔卫生勤务指挥管理人员、口腔军医顾问、口腔医疗军医及职业助理士官。参照美军健康职业贷款偿还计划(HPLRP)、健康职业奖学金计划(HPSP)等。制定相关补助、奖励、进修等优惠政策吸引来自军队、地方院校的口腔医疗军医投身军队口腔卫生勤务建设中,促进现有口腔医疗军医继续留在军队服役,有效防止专业人才流失。组建口腔卫勤试训队,开展ABC三种不同层次的基层口腔勤务相关训练。A层次:刚服役口腔医疗军医均需接受为期半年口腔卫勤处制定的专业和军事教育训练,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包括:战争死亡救护课程、口腔卫生勤务训练课程、口腔卫勤保障技术与方案课程、口腔卫生勤务行政管理学、整体管理质量理念课程(TQM)、战伤外科手术助理培训课程、军事技能训练等。B层次:为了弥补口腔医疗军医资源不足和提高口腔卫生勤务保障效率,扩大口腔卫勤试训大队职能,依托口腔科优质临床资源丰富的医院,培养大量口腔医疗职业助理士官,建设基层口腔卫生勤务人才梯队,开展不同层次(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口腔保健和辅助治疗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口腔日常保健知识、口腔疾病基本预防技能、常见口腔疾病处置方法、常见口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及简易机动口腔医疗箱的展开与使用、口腔卫生勤务训练课程。具有以上基本口腔技能的军士不仅可以辅助军医开展口腔医疗,也可独立开展简单口腔疾病防治,预防军队口腔疾病大规模流行。C层次:对口腔军医和军士定期技能与卫勤能力考核,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晋升和奖励的依据。

3规范值勤任务分配,严格奖励处罚机制

参照我军《军队地区津贴规定》,结合海拔、土被系数、水资源适宜度、地表崎岖度、人生气候指数、人文发展指标等,将我军口腔保障值勤任务地域划分为三类:一类为普通地区,二类为偏远地区,三类为艰苦地区,并增设特三类为海外维和、护航特训地区。通过试训考核的口腔军医和卫生士官一般先分配到一类地区基层单位任职,并轮流担任在本区域机动分队流动值勤;而后开始依次参加二类地区、三类地区值勤,必须拥有以上值勤经历才能参与特三类地区值勤。建立正常的轮流值勤时间:一类地区值勤时间2年,二类地区1年,三类地区2年(特殊情况除外)。通过口腔卫勤处(科)协调,以上轮流值勤安排与该区域机动部队整体工作需要一致。口腔卫勤处(科)根据实战需要动态调整区域内口腔军医的固定比例、一定时期内服役的口腔军官人数、高年资口腔军官需要量、以及三类地区人数分布与训练等。设置技术奖章制度,每名口腔军医均要参加统一组织的口腔业务能力、卫勤保障能力及军事技能考核。合格者可参加年度技术奖章评选,通过评审,只有技术和军事技能上均达到较高水平且在卫勤保障中表现出色者可获得奖章。口腔卫勤处(科)及机动分队主管、科研培训机构及医院工作人员、口腔顾问或高级牙科军官均从奖章获得者中挑选。

点击查看全文

口腔诊所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对各诊所存在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提高诊所负责人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方法:依据《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及医院感染相关法规,对口腔诊所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规模较大的口腔诊所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规范,52.3%的诊所不同程度地存在医院感染隐患,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供应工作不完善。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口腔诊疗机构的监管和检查力度,针对口腔门诊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和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口腔诊所;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1检查结果

基层口腔诊所感染制度的落实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与重视程度关系密切。新建、规模大、经济条件好的连锁口腔医疗机构(诊所)的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规范,有相对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间),配备有消毒灭菌设施和清洗设备;建设较早、规模小的口腔诊所感染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2感染管理存在问题

2.1口腔诊所负责人对感染控制重视不够,感染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

有71.4%的诊所未设专职或兼职感染管理人员,机构内无感染法律法规,特别是与口腔专业关系密切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没有制定符合诊所实际的感染管理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日常院感工作缺乏监督,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很少或内容简单。部分诊所装修豪华但布局流程不合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设备、空气消毒、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完善,牙科手机与门诊量不匹配,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混放,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问题和隐患。

点击查看全文

预防口腔急诊医疗风险中医护配合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医护配合在预防口腔急诊医疗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2013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天津市口腔医院急诊科在处理口腔急诊患者医疗技术风险和医疗服务纠纷的病例132例,对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用医护配合方法降低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服务纠纷的效果和体会。结果应用医护配合方法避免医疗安全事件126例,占95.45%;发生医疗安全事件6例,占4.55%。发生医疗风险6例,占4.55%。结论口腔急诊医疗中医护配合在预防医疗风险和医疗服务纠纷的安全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和谐、互助、并列、互补的医护配合关系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强口腔急诊医学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护配合;预防;口腔急诊;医疗风险;作用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就诊模式的转型,各医院急诊科不仅是急、危、重症疾病的抢救中心,还成为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和矛盾突显区,对急诊科的医疗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口腔专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与综合医院一样承受着医疗和社会两大执业风险的压力。由于口腔医学专业和布局的限制,以及口腔疾病人群的广泛性和就诊的不及时性,使得非门诊时段的急诊就诊安全管理成为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非门诊时段的行政管理是薄弱的,因此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成为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1]。作者近3年来将医护配合作为急诊科的安全管理手段应用于临床工作,在预防口腔急诊医疗和护理的风险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统计2013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共接诊的急诊病例153452人次。其中2013年度接诊46756人次;2014年度接诊51786人次;2015年度接诊54910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8.39%。3年接诊病例中,颌面创伤病例14578例,占本组病例的9.50%;急性牙痛69053例,占45.00%;颌面部急性炎症43488例,占28.34%;急性口腔内出血3836例,占2.50%;非急症病例22497例,占14.66%。3年期间治疗急诊患者中,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病例132例,占本组病例的0.086%。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设备维修及管理中口腔设备工程师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设备工程师在相关设备维修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未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的情况纳入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的情况纳入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每组抽取20台口腔设备,同时选取2组时段内收治的患者100例以及20名医护人员。对比两组的设备故障问题出现情况、维修情况,以及设备故障相关不良医疗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设备故障问题出现率、更换次要部件率、更换主要部件率和厂家返修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设备故障相关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危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能够有效减少口腔设备的故障情况发生,减少维修、降低成本,进而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关键词:口腔设备;工程师;设备维修与管理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越发重视,入院就诊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同时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不断地有更多的口腔设备被研发出来。在实际的口腔临床医学过程中需要对口腔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进行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改善,以确保口腔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的出现,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降低医疗成本。但同时口腔设备结构复杂,在维护与维修方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关于口腔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应当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口腔设备工程师作为接受过专业学习、培训以及拥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是理想的人选。本文将对口腔设备工程师在相关设备维修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未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的情况纳入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的情况纳入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每组抽取20台口腔设备,同时选取两组时段内收治的患者100例以及20名医护人员。口腔设备中包括X光压片机2台、光敏固化灯2台、超声洁治器2台、显微镜5台、铸造机2台、紫外线灯5台、高压灭菌设备2台。对照组: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范围在22~65岁,平均年龄为(43.72±10.28)岁;研究组: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范围在21~65岁,平均年龄为(43.26±10.0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地区牙医学教育论文

1台湾地区牙医学教育的现状

一直到1970年代牙医学专科分科教育制度实施后,台湾地区的牙医学教育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台湾现有牙医学院或牙医系7所,每年毕业人数有300~400人左右,可以满足社会对牙医的需求。在现今的牙医学教育模式中,教学是各科独立教学,实习则采用轮流方式到各科做专精的学习,教导学生实际对病人做诊断及治疗的工作,是以实作治疗技术及临床操作为主的训练方式,目的在于培育一位独当一面的牙科医师。台湾牙医专业为6年制课程。在课程规划与设计上,一、二年级着重于通识教育的学习,三、四年级开始基础医学牙医学以及临床牙医学的课程,同时还包括临床牙医学各专科的实验室操作训练,而五年级以临床见习为重心穿插临床牙医学课程,至于六年级则是整年的实际执行牙科治疗之临床实习。至于在临床医疗技术的教授方面,台大医院牙科部在各分科采独立诊疗之约诊制度后,让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实作部分的治疗。临床训练的内容为牙科基本功夫,教导学生如何操作仪器与器械,熟悉口腔作业环境,同时也要检查各治疗阶段的成果,建立所谓逐项查核(Step-by-StepCheck)制度。Step-by-StepCheck是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以期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时能有效的达到学习的目标,进而培养出相对的临床治疗技术与操作能力。此外,临床训练既然要以学生于毕业后能立即从事治疗工作的牙医师为目标,除了应用Step-by-StepCheck来要求治疗的“品质”之外,在量的方面也必须有所要求,因此各科也都订有规范,学生必须完成牙科各部门所规定的治疗工作病例数才能毕业。一般来说,现行台湾的牙医学系的学科教育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制(BlockSystem)方法。这种方法将各学科的授课内容与实验室操作课程集中在一学期讲授完毕。其优点是集中教员教学时间,在短时间内将该科内容全部教完,对于教材准备及各科目管理上着实方便,但因讲授时间有前后之别,各学科的关连性变差,学生不易将之连结以融会贯通。有鉴于此,台大医院牙科部在2001年起针对新进住院医师训练,开始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牙科整体医疗照护(TPC)及训练制度进行,如此可训练牙医学系学生毕业后有独当一面开业执行医疗的能力。

2台湾地区牙医学教育对内地牙医教育的启示

在现今医疗体系大医科主义的旗帜下,口腔医学系的教育很难不受到医学系强势主导的影响,尤其是医学和口腔共同的基础医学课程的规划与安排。这样的结果也导致口腔学生必须修习于医学生相同的基础医学课程,同时还要面对繁多的口腔医学系课程科目。而且基础医学任课教师不容易理解医学生和口腔学生的区别,难以把握教学的侧重点,所以口腔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相对沉重。然综观世界先进各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体制,莫不以“口腔医学院”的规模与编制而行,近年来国内大学也先后成立口腔医学院,但由于大学发展不平衡,相当多地方大学的口腔医学教育仍然由从属于“临床学院”的“口腔系”甚至“口腔专业”承担。我们认为,只有当口腔医学的教育体制在拥有课程与教师安排的主导权下,现行口腔医学大学教育课程规划和安排的问题与困难才能获得圆满的解决。而除了公共课与基础医学的课程规划之外,口腔医学课程设计的改革也应该整体考量。整体而言,口腔医学课程可概略分三个区块,即医学相关课程、基础口腔医学课程及临床口腔医学课程。有些课程是口腔医学基本的知识,非教不可;有些则属于继续教育课程,只要有基本概念即可,实质内容与治疗技术可在大学毕业后再作继续教育学习。大学时期应传授的是口腔基本知识与临床技能,让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后能有确实的执业能力。同时,应建立一个提供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接受专业训练的途径,进行口腔专科医疗的后续进修与学习,方能真正提升口腔医学教育的品质,并且达到培养口腔科专才的目的。

在大学课程改进方面,可以参考台湾BlockSystem的教学模式,有些课程还可以考虑以问题导向型学习(PBL)为导向,再以TPC为目标,将片段的知识与技术训练连接起来,让学生能有整体口腔照护的观点与思考视野。课程内容应使其实用化及临床化,整合相关临床口腔医学课程,通识课程也可纳入核心课程的内容。技能课程需重视基本概念及操作,增加执业能力的相关内容。而在医学相关课程方面应以综论方式编排,可以考虑与医学系分开单独开课,同时整合医学临床课程并加以简化,在授课内容部分应着重全身与口腔相关的医学课程,以口腔科相关的知识讲授为重点,强调与口腔科相关的内容。此外,见习时间应提前,可以考虑增加社会服务的课程。同时也应该多增加人文素养、社会责任以及医学伦理思考等通识课程。口腔医学教育应重视实作训练(Hand-on)课程,可以考虑聘任兼职技术指导人员,设法增加实习机会并提前实习时间至低年级学生,同时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另外在临床实习课程部分,参考Step-by-StepChecksystem制度,同时应设法增加临床师资确实协助学生临床治疗的进行与评估,满足学生临床学习的需求。此外,应该制订各项牙科治疗的SOP(StandardOpera-tiveProcedures)手册,让学生在进行临床医疗时有明确的根据与规范,同时老师在教学时也能有客观且一致的评估标准。除了大学口腔医学教育,完善的继续教育机制也是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牙科医疗技术与材料发展的日新月异,许多治疗的理念与技术不断的翻新,毕业后的进修已成为每一位口腔医师跟上时代脚步快速发展的基本需求。现有的口腔医学院可以开设各专科进修课程,提供渠道让口腔医师能够在毕业后进修专科知识与医疗技术。

另一方面,未来将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新的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产生,大家未来所要面对的挑战不只是本土,甚至是世界各地的竞争,需要有跨领域的知识,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国际现势来看未来的大学教育,随着全球化的资源流通,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经济及教育市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渐面临来自周边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竞争。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莫不积极投注更多资源于大学,致力于改善教学及研究环境,尤其周边国家地区,如日本、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大学,进步极为神速,也因此我们的毕业生在未来将会面临极激烈的竞争。为了提升其竞争力,大学应积极进行各项改革,完善口腔医学院的体制、改进课程内容、拓展国际合作关系与交流等等,建立完整的口腔医学教育与口腔医疗制度,作为发展的长期制度根基。

作者:黄健萍 于立明 兰青 单位: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教研室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