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劳动观念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对劳动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领悟劳动的本质与意义,同时对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论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现实价值,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这四个方面出发,为强化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界定
1.劳动教育的内涵界定
劳动教育指的是教育者通过运用教育理论,使得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劳动认识,使其劳动价值观得以科学树立起来,在这个基础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并能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界定
大学生劳动教育不同于广义上的劳动教育,这就指明了的教育对象——大学生。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与之同时劳动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对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劳动行为习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基础上,还应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是一种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进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教育实践活动[1]。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企业培育高质量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高质量人才培育时,急切需要工匠精神的复归,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才能使其体现出良好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本文基于劳动认同视角下,探析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提出劳动认同视角下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关键词:劳动认同;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
党的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在社会中营造出精益求精、劳动最光荣的氛围,增强学生劳动认同感,可以从国家、社会、高职院校与大学生角度出发,形成强大的协同力量,来不断发展和强大。
1劳动认同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始终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基于精神文明视角下,工匠精神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敬业,基于物质文明视角下,工匠精神始终为物质文明的创造提供强大的精神引领。工匠精神在个体从业者身上的体现,是其职业素养、道德与能力的外化,在培育高职生工匠精神过程中,要注重工匠精神的生活化,使其始终围绕大学生,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感染高职学生。新时期背景下,高职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其工匠精神培育,关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建设和发展,但是,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具备的基础前提,则是劳动认同,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此基础上,让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工匠精神想要发挥引领作用和价值,最终实现实践导向作用,逐步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信仰,必须强化大学生的劳动认同,这是工匠精神生根发芽的土壤,是学生在未来践行工匠精神的基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劳动认同下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
2.1学校和学生认识层面的困境
摘要: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围绕“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劳动育人的方式方法上不断探索,面对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精神和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紧迫性以及开展劳动育人的现实意义,分析劳动育人的现实困境,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劳动育人目标;建立五课融合的课堂教育主渠道;建立三方联动的交互式劳动育人全链条;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劳动育人实践平台等,实现五育并举,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困境;对策
0前言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高职院校在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及“双高”建设的任务中,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2]。从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对劳动教育的本义和价值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劳动教育,是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传承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时代新人的必要措施。
1高职院校开展劳动育人的现实意义
1.1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需要
人类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育人饱含着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时代诉求,在人才培养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以劳动育人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点,从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凝聚起抗疫服务的志愿精神和劳动力量,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劳动的时代精神。
一、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的表现症状
1.有不少孩子由于不良的家庭习染,鄙视普通劳动者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总用“现在你不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就去扫马路、掏大粪、当工人”之类的话教训孩子,于是,这些普通体力劳动就成了孩子心目中“下贱”的代名词,干这些活的人在他们心里缺乏了应有的地位,躲避、鄙视劳动成了一种必然。
2.有的父母无意间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当孩子对劳动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更有甚者对孩子说:“一边去,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也有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干不好,不如自己干,排斥孩子参与。这样,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让劳动慢慢远离了孩子。
3.有的家长把劳动当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负担,怕一旦让孩子参与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要劳逸结合,适当的劳动是学习的调节和放松,也是孩子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检验,同时也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炼。其实,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任务,也不是成长、成才、成功的唯一条件。
4.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有了劳动自己干,或者干脆花点钱雇人干。这种意识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让孩子丧失了获得劳动技能、检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技能的机会。这些年出现的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离开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一升学父母必去当“搬运工”的现象,就是教训。
5.有的家长在管理孩子时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有的家长,孩子一旦犯错,就用劳动来惩罚,这使得孩子从小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阴影,时间长了,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也很难调动起孩子的劳动热情。鉴于此,我们学校、家庭都应重视这一问题,形成联动机制,应从培养孩子的全面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出发,积极引导。
二、正确树立家庭劳动启蒙教育观念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渠道。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含着“以劳树德”“以育载劳”的逻辑机理。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好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衔接,实现有机融入;丰富融合途径,注重参与过程,实现有效融入;完善育人评估体系,实现长效融入。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要;逻辑机理;实现方略
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为开展劳动教育创造了有利契机,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符合劳动教育政策的要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学科发展需求,更符合广大青年群体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诉求。[1]深入探讨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逻辑机理与实现方略有利于变革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好学科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1.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建设制造业强国,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只有组建好敢于创新、技术高超、知识扎实的新时代“劳动大军”,才能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谱写新的时代篇章。劳动教育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在爱岗、敬业、专注、创新等方面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劳动实践为途径,使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增长本领、领悟真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均以社会发展需要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为方向指引,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二者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本身就属于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劳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劳育与德育的协同共进。另一方面,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路径,增强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协同度。劳动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的桥梁和纽带,使得学生能够在劳动中收获成长和快乐,加深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知,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概言之,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本质要回归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中心议题,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劳动实践有利于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劳动本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2]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个体的发展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推进的,劳动实践则是人们认识世界、拓宽视野、习得技能、总结规律的重要环节,如组织高校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调查研究等。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劳动教育的落地,从而发挥好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