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劳动教育教学范文

劳动教育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劳动教育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劳动教育教学

中学劳动教育内涵与实现路径探究

摘要: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文章简述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出中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探讨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要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独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劳动素养评价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内涵;路径;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实施劳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劳动教育也是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劳动教育发展至新时代,其育人功能逐渐增强,然而目前中学劳动教育实践仍存在发展受阻的现实困境。本文通过明确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对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一、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

1.从静态到感知:劳动教育的新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劳动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目标由最初的在劳动中进行教育到劳动服务于社会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从静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走向了致力于感知劳动精神、树立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技能的道路。2020年7月9日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能力,传承劳动品德,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要使中学生积极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并对劳动充满热忱,对劳动工作者衷心敬佩,对他人的劳动成果精心维护,培养中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让中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

2.从孤岛到整合: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点击查看全文

宿舍文化下的学生劳动教育路径

摘要:劳动教育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核心基础,愈发被社会及学校所关注,劳动教育由此也成为现阶段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以学生宿舍为载体,从物质与精神等不同层面出发开展各种交往活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即称为宿舍文化。以宿舍文化为基础开展学生劳动教育,既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场地,同时也发挥出了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本文借助分析基于宿舍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劳动教育未解决的问题及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为学生劳动教育基于宿舍文化背景下的普及提供思路。

关键词:宿舍文化;劳动教育;全面发展

2020年3月,中央、国务院对外公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重点强调,要选用有效措施强化并落实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劳动教育。当代学生作为中国强盛的新生力量,更是国家及民族复兴重任的未来“急先锋”,巩固并强化学生整体的劳动教育迫在眉睫。鉴于此,借助宿舍文化来强调学生劳动教育,推进“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发展思想,开辟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组织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及积极主动的劳动教育活动,早日建成文明校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与劳动技能等全面发展。

一、宿舍文化背景下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宿舍是为学生提供居住的场所。以学生宿舍为载体,从物质与精神等不同层面出发开展各种交往活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即称为宿舍文化。宿舍文化的形成源自宿舍硬件设施与学生群体的交互作用,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与此同时,学生进入宿舍必须遵守宿规宿纪,与宿舍的管理员、老师以及同伴等和谐相处,这一过程中又形成了不同的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宿舍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无形的、持续的,并且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育人效果。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对于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以宿舍文化为背景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宿舍文化发挥出应有的服务育人功能来说至关重要。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宿舍依然采用的传统管理手段,即停留于“看管式”的宿舍管理手段当中,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性的生活习惯极易形成负面影响。以宿舍文化为背景的学生劳动教育可将以学生为对象的管理上升至教育和培养层面,即选取合理的教育模式,学生对此更容易接受,有利学生主动调动自身的动积极性,营造出更健康的生活劳动环境。现阶段多数学校均重视强大对学生宿舍物质建设的投入,保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基础生活设施服务。但相对而言以宿舍为切入点的内涵式文化建设则不够重视,导致学校宿舍文化氛围严重不足。以宿舍文化为背景下的学生劳动教育建设与培养,则在增加劳动教育实践场地的同时,使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和具体,在完善劳动教育之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宿舍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

二、宿舍文化背景下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宿舍文化的育人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各学校以宿舍文化为背景开展的学生劳动教育还面临一些问题与困境,成效欠佳。总体来看,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领导不够重视、宿舍空间不合理、宿舍制度不适用、宿舍管理不到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欠佳等多个方面,具体概括如下: 

点击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

摘要: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基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原因。论述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院校办学。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提升对策:做好教育管理,拓展劳动教育途径;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意识,发展学生劳动技能;完善评价机制,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建设劳动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当前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作用,在结合院校特色、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升劳动教育的新对策,提升劳动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及劳动意识。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对策

劳动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现代教育非常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国家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重要要求,为高职教育明确了发展方向。在职业院校中,应将全面贯彻落实发展德智体美劳这一教育方针,结合实训实习使劳动教育得到强化,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劳动。

1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1.1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受职业院校的特点所影响,各院校更重视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大多流于表面和形式,无法渗入高职教育中,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1]。第二,在劳动教育中,还存在教学实践没有落实的问题。部分院校虽然会进行一定的劳动教育,但院校并未针对劳动教育建设完善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不好,只能在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中稍作渗透。第三,学生缺乏良好的劳动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偏弱,部分学生在学校中不能积极参与宿舍、班级等安排的劳动活动,学生的劳动主动性不足,必然使劳动教育的开展受到阻碍。

1.2产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原因

点击查看全文

产教融合促进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摘要:为破解职业教育对象学习能力不足、缺乏自信的痛点,高职院校可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借力产教融合中校企优势资源的转化和运用,面向新工科专业,全方位实施劳动教育。这一重要举措旨在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职业技能的着力点,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形成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良性循环,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劳动教育;职业素养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劳动是职业人才出彩的路径,这使得劳动教育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学生阶段唯分数论,成长阶段弱化了劳动观念,忽视了劳动能力培养,并且高职教育的对象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和对口职高,其普遍学习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缺乏学习自信。怎样使教育对象热爱上职业学习,跟上学习节奏,既是职业教育的痛点,更是难以突破的重点。

1研究基础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高职实施“应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2],只有将产和教有机统一的高职教育才是有效的、合格的教育。开办高职新工科、产教融合都聚焦在提升职业人才培养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度,通过产教融合促进高职新工科专业劳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破解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成长的难点。培养学生从参加劳动开始,到通过劳动做好一件事,再到产生内生动力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使之成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主渠道。通过劳动教育唱响“劳动创造价值学习成就人生”“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劳动启迪思维”的高职校园文化主旋律。高职院校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高职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及实施途径

2.1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点击查看全文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浅议

【摘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是推动劳动教育有序发展的前提。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学科文化缺位、自我认同缺失、劳动形态变迁等问题。面对诸多挑战,笔者在实践中探寻出了加快劳动学科文化建设、多层面构建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效能等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劳动教育教师; 专业发展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唱响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号角。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印发,更是将劳动教育推向了高潮。厘清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明确其发展方向,寻求其发展路径,将有利于建设一支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一、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藩篱

1.学科文化的缺位

学科文化是衡量一个学科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指标,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劳动教育学科文化的缺位是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与体力劳动相关的教育教学在大众潜意识里受到“排挤”,主要表现为家长不太认可劳动教育、关注劳动教育学科建设和课程开发的群体较小、学校忽视劳动育人的独特价值、教师不屑担任劳动学科教师、劳动学科教学资源稀缺等。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尽管如此,劳动教育被弱化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劳动教育学科文化的缺位。

2.自我认同的缺失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