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劳动教育课堂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当前,我国正着力建设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品质与职业精神。由于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与职业精神在理论上具有同源性、在教学上具有融合性、在培养目标上具有契合性,所以探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与职业精神的融通路径是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通过融通的路径研究,提出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板块、拓展劳动空间、整合校企资源、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方法,从而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使之努力成长为新时代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职业精神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1],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020年7月,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意见》的落地,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指导纲要》)系列文件出台,其本质就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增强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劳动自觉,树立正确劳动观,在劳动教育中锤炼学生的劳动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劳动教育意见和精神,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研究,探索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应用型人才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劳动教育与职业精神概念解析
1.1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意在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及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劳动兴趣;(2)让学生在劳动实践当中习得劳动技能,躬身感受劳动的魅力,感知劳动人民的伟大;(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以正确的劳动观作为人生道路的指引,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甚为丰富,相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劳动教育课程仅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途径之一。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层面对学校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在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打造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社会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的特点,针对性地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职业院校强调要围绕专业学科、实训课、实习活动开展劳动教育,重点强调针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设置专题教育,《意见》中指出三大精神的专题教育学时不能少于16学时。
1.2职业精神
摘要:综合分析当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强调劳动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促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来促使学生在劳动教育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发
教师应强调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应抓住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合理地设计劳动教育环节,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学习劳动知识以及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要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价值。然而,在当下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却并没有体现出这种教学思想。劳动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片面化,并没有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劳动,反而在劳动教育中疏于管理,从而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质量。不仅如此,部分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只是把教学当作任务,并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来合理设计劳动教学环节,影响了学生对劳动的体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当下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父母宠爱,甚至是溺爱,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导致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配合、不积极,影响了劳动教学的进行。
二、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改进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劳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促使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养成乐于劳动、尊重劳动的好习惯,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中小学中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劳动知识以及技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引言
传统手工技艺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每项技艺都需要一代一代人去传承和发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手工技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现代化思想的冲击,很多手工技艺被机械制作取代,造成越来越多的手工技艺失传。对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而言,传承与创新手工技艺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且很多学校已经逐步开展类似的劳动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手工技艺文化。
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在我国,很多传统手工技艺被纳入国家文化宝库,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关注程度逐渐下降,让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有力地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并保持创新发展理念,可以顺应时展,满足更多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将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1]。
二、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理念不足
很多传统手工技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因为他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充满了各种电子产品及机械制造的成品,很少能够真正体验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传统手工技艺对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这样的课外活动提不起兴趣,缺乏重视。所以,在平时的劳动教学中,教师要加深学生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关注度。
摘要:劳动教育课程是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体系建构应遵循共生、共荣和共享逻辑,以达到逻辑平衡与相融。然而,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仍面临着课程建构共同体未建立、开发时效不强、育人价值缺失等困境。今后,中小学应从建立课程体系、建构共生共同体,扩展课程内容、明确内容选择,明确建构目的、把握育人导向等方面入手,达到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必须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1]。表明劳动教育课程已成为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新时代,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理应遵循党中央指示,迈向课程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鉴于此,厘清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行动逻辑、困境与路径是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行动逻辑
逻辑实质上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遵循,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特征。劳动教育课程的行动逻辑是指建构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或导向,是劳动教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应遵循共生逻辑、共荣逻辑和共享逻辑,以达到突破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困境的目的,从而探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路径。
1.共生逻辑
共生最早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此后逐步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使其有了更丰富的价值意蕴。一般认为,共生即指不同主体以某种形式联系起来形成的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的关系,主要包括共生的单元、模式和环境。共生单元指在此系统中进行能量交换和生成的基本单位;共生模式指各单元之间交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共生环境指各单元以外的所有影响因素的总和。劳动教育课程是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相关政策的指标、指导和推动下,走向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2],表明劳动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及跨学科的特点。学校、教师与学生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主体,这三大主体在建构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应该遵循一体化共生的原则。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教师的发展需要依靠学校政策指引及学生的配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及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技术以及学生的创造与创新。因此,学校等主体之间应当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体系,基于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新的能量,推动课程内容、资源等在各单元之间流动、循环。鉴于此,共生理论的核心即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逻辑,实现物质、能量等生产和交换达到最高效益的共生发展格局[3]。
【摘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打造复合型人才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有助于落实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劳动教育在高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是新时期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定位
2019年7月,教育部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打造复合型人才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不仅有助于落实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符合社会需求和时代特征。
一、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一)劳动教育是教育方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957年,同志首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同志的讲话精神,党和政府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2015年,根据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举行,再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了劳动教育是教育方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这是推进劳动教育的强大动力,因为劳动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优良的传承。2020年3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不仅标志着新时期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覆盖,也为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二)劳动教育需要体系和制度化保障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进而满足服务社会的外在需要。因此如果不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内在驱动力,劳动教育就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只有建立起自身的运作体系,劳动教育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了劳动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制度化保障,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有助于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技精湛、身心健康的医疗人才。
二、劳动教育在高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