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乐理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乐理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学习的入门课程。学习乐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乐理中包含了大量中外关于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论论述,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音乐的内涵进行了诠释,是引领音乐从“唱歌”向“艺术”过渡的重要媒介。因此,在师范高专音乐专业乐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音乐论述与音乐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体验相关理论的形成及其在音乐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巩固学生的乐理基础,提升学生对音乐内在的客观认识。本文基于师范高专乐理教学对音乐论述的渗透及其与音乐实践的结合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乐理教学的主要内容
乐理是师范高专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却是音乐学习的奠基,知识体系也比较庞大。概括来说,乐理教学以音乐的物质材料——声音为基点,其理论框架包含了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是为乐理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一,声音。声音是乐理教学的切入点,音乐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完全依赖发声和听觉,因此,声音是为音乐体系的主体支柱,一切音乐理论和艺术研究都是围绕声音开展的。声音具有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四大物理属性,对这些属性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从声音到音乐的变化规律,是乐理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二,高音。乐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突出音乐表现的基本方法,因此,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音调的变化都是音乐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器乐中,高音不同于声乐的音调,它代表了乐理的各种形式,主要包括:①音级、乐音体系和唱名,体现的是音高的表示方式;②音程,体现的是两音音高之间的关系;③和弦,体现的是高音与高音的叠加;④调式,体现的是有规律的高音排列;⑤音律,体现的是音高的客观标准及其产生过程。第三,音量。在音乐理论中,音调包含了三个不同的主观属性,即音量、音调和音色,其中,音调又是区分音量的重要标杆。器乐或声乐在不同音调上强弱程度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一种主观感受,而这种感受即是音量的变化。在表现音量时,强拍和弱拍循环重复所形成的时间周期,是为节拍,节拍是乐理的基础,因此,音量也是乐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第四,音长。音长是声波的延续,也是表现节奏的重要媒介。节拍和节奏密不可分,其中,节奏主要由音长来表现,而音长是将不同长短的音组合起来,表现音乐的外在框架;节拍则以节奏为基础,既有实质性的音色和音量表现,又有主观性的个人感受。因此,音长是表现节拍和节奏的重要部分,也是乐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音乐论述在乐理教学中的渗透
在师范高专乐理教学中,音乐论述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中,“承前”是借鉴中外著名乐理文献为教学所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音乐理论的来龙去脉;“启后”是引导学生在总结前人经验中创新,既传承乐理文化,又发扬乐理精髓。音乐论述是音乐的理论性描述,古今中外音乐名家所提出的乐理观点,是基于音乐理论相对统一的大背景之下对音乐艺术外在表现的论述。这就说明,音乐论述在乐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立足于乐理学习与视唱练耳训练的结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研究和总结音乐论述,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在属性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器乐或声乐的外在表现力。对于音乐论述的渗透方法,教师可采用音乐论述与乐理教学结合的方法,将教学内容与音乐论述进行对比,通过音乐论述反映教学内容。例如,将维瓦尔第的《四季》分解为几个小段,对应乐理教学不同的环节,在实践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学习声音的四个物理属性,以《四季》为“样板”向学生展示。《四季》共分为四个主体部分,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春》的曲调经历了三次变化,呈快板→广板→快板顺序排列,《夏》部分则由不太快的快板转急板,《秋》由快板转柔和板,再转快板,《冬》由不太快的快板转广板,再转快板结束。第二,乐音体系教学,融合《四季》的曲式结构。《四季》每一乐章都是从开始处呈示音乐的主题,同时将主题贯穿乐章,偶尔有简单的重现。在结尾设计上,采用一组乐器或独奏乐器再现主题,从而形成与副部鲜明对比的一个插部,在乐章中间部分的主题呈现,则采用独奏乐器进行简短的再现。这种结构形式在《四季》的整个乐章中都有所体现。第三,学习音调,以《四季》的调性布局为例进行展示。从调性布局上看,《四季》的开头部分导入音乐结构的主调,既为了概况乐章内容,又是为了巩固转调之后的调性。在每一节乐章的中间部分,至少有一些旋律会短暂停留在新的调性上(属关系调),而其他部分则建立在近关系调上,在插段部分运用新的调性。从整体来看,《四季》已经初步具备了维也纳古典乐派调性功能的雏形,如第一乐章(春)的调性关系布局为:E大调—B大调—c小调—E大调。第四,学习音长、音色、节拍、节奏等基础理论,以《四季》为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准确的说,维瓦尔第对“Ritornello”的运用极为熟练,在每一乐章中,都会将小的音群应用在Ritornello开始的主题部分,长度上一般为2小节或4小节。在《四季》的各个乐章中,这些音群既能够单独应用在后面的音乐中,同时也能够与新的元素相融合并再次应用于Ritornello。双主题表现形式是维瓦尔第在《四季》乐章中的一大创新,他将《四季》乐队的独奏和全奏反复交替演奏乐章中的某一主题,或利用独奏插部部分演奏相同的主题,从而形成全新的主题结构,从而使乐章更紧凑、连贯,富有生机。
三、音乐论述与音乐实践的结合
严格来说,音乐论述也是乐理教学的一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交往的过程、互动的活动,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简言之,就是师生之间“有科学并意义的交流与互动”。那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音乐论述是为其间的媒介,联系了整个互动的过程。互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在师范高专乐理教学中,互动也是音乐论述与音乐实践的互动,是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多元互动,强化音乐基本功训练。学习音乐非常考验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基本功,如关于二声部旋律、音色、音区的教学,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对于主旋律的声部一般学生很快就可以听出来,稍加练习即会唱。但二声部促使另一个旋律突然加入进来,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听觉上的混乱,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二声部旋律音高相对来说要低一些,对于初次接触二声部的学生来说,声音分辨上会有一定困难。对此,教师需要参考音乐论述,教会学生“听”的方法,如在教“草原之歌”时,通过歌曲的反复播放,让学生用耳朵去寻找“象老牛沉闷叫声”的一种低层声音,让学生学会应如何去听二声部。第二,引导学生从难到易练习。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总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先听到、唱到、学到的旋律印象会更加深刻,因此,可以适当调整练习顺序,将较为难学的二声部放在练习的第一步,让学生做发声练习或者是模唱,学生掌握熟练后再进行一声部的练习,让学生形成“合唱练习越来越容易”的印象,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如此,则使音乐实践与音乐论述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本功,更提升了学生演绎音乐时的表现力。结语总之,在师范高专乐理教学中,音乐论述既是一个载体,又是一剂“灵药”,消除学生学习上的躁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兴趣与期待去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科学组织,精心设计,强化音乐论述及其它教学资源的运用,才能切实打造高效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摘要】良好的乐感是职业本科舞蹈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它关系到舞蹈表演的成败。但目前职业本科舞蹈学院的乐感培养存在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学习乐理效率低以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改革乐理教材、设置多样化乐感培养课程及增加钢琴伴奏教师舞蹈课堂音乐讲解环节的解决对策,以期形成教材、课程、教师三方面互相联系的教学体系,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音乐与舞蹈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职业本科;舞蹈专业;乐感培养;困境;对策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发展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1]。众所周知,舞蹈与音乐完美的配合可使舞蹈大放光彩,而完美的配合需要良好的乐感作为支撑。因此,良好的乐感成为舞蹈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
一、乐感对舞蹈的重要性
舞蹈与音乐总是形影不离,好的舞蹈离不开优秀的音乐配合。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舞剧《鱼美人》的作曲者吴祖强先生曾在其论文《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它》中说:“舞蹈艺术不是舞蹈加音乐,而应是舞中有乐,乐中有舞,达到浑然一体。”[2]但想要达到舞蹈与音乐浑然一体的境界,舞者就要具有良好的音乐判断力、理解力,也就是俗称的乐感。只有具备良好的乐感,舞者才能使动作与音乐恰到好处地配合,从而增加舞蹈的艺术魅力,否则,错位的配合不仅无法为舞蹈增光添彩,反而会使舞蹈表现大打折扣。如世界闻名的芭蕾舞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由于编导雷辛格尔对音乐的错误理解,导致天鹅湖首演失败[3]。在大部分舞蹈表演都采用音乐伴奏的情况下,良好的乐感对舞者来说尤为重要,它关系到舞蹈表演能否成功。
二、职业本科舞蹈专业乐感培养困境
(一)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学前古筝教育乐理的教学现状,随之对开展趣味性教学的相关因素进行简单探析,最后就趣味性古筝教育乐理的具体实施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激发学前班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和求知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乐理;趣味性;教学
针对学前儿童来说,学前音乐教育已是不可或缺组成部分,而古筝作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进行古筝教育更是传承和发展古筝艺术的最好方式。乐理是学习古筝的基础,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乐理的枯燥无味和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限制,导致乐理教学收效甚微。因此,在学前古筝教育过程中采取趣味性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古筝乐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心生“拦路虎”
所谓乐理,顾名思义即有关音乐基础理论的一门课程。乐理于音乐犹如汉字于语文、字母于英语一般,是古筝教学中的基础课程。音乐本是令人非常向往的,但若想取得一定成就则必须掌握难学、难懂的乐理知识,这一点又成了众多学生心里的拦路虎。一旦学生心里产生巨大的畏惧感以及自信心明显受挫,于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言都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心理因素是影响学前古筝教育乐理的基础因素,又是普遍存在的。
(二)超出认知范围
摘要:众所周知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知识,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乐理知识是否扎实也决定学生之后的音乐道路是否顺畅。乐理学习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以及正确的节奏感,同时还能带学生去正确感知理解音乐,最终将乐理知识学以致用,使用到之后的音乐实际中。
关键词:乐理;音乐;教学
一、现阶段乐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的很多音乐教育中,很多家长就单纯地让孩子去学习某一种乐器,例如钢琴,例如吉他,却很少让学生先注重乐理知识的渗透,所以会让学生在学习乐器时由于对基本音乐知识的不了解而照搬照抄,机械学习。因此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前提就是学习乐理知识,为以后更加深入的音乐学习道路积淀理论基础。不只是家长,很多教师也抱着同样的想法,认为乐理教学过于基础,不值得浪费很多的教学课程,而是把更多的课程放在声乐、器乐的表现以及其他较为困难的理论知识,这也是导致了在学习一些更加深入专业的音乐技巧时经常会遭遇瓶颈的原因。所以牢固掌握乐理知识是正确认识、分析音乐现状的基础,才能更加专业。教师的方法单一化,就性质上来说乐理知识就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科目课程,本身学生就不爱学。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以讲为主,学生进行记忆与理解,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是低效的。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无聊枯燥、不如学习音乐有趣味,也就提不起来兴致。对于老师来讲学生不能够及时的给予反应,老师也提不起劲头。师生之间没有达到良性的互动,教学与学习的感受均不良好,双向互动不够。如此一来,循环往复乐理课程就更难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二、乐理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为音乐学习生,音乐素养是基本素养,音乐素养也是合格的音乐者的保证。学习乐理知识能让学生更透彻理解音乐基础,聆听辨别各种和弦、音程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含义,使学生学会通过音乐基本要素表达自身的情绪。举个例子,很多的青年歌手大奖类的节目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音乐人,在表演时确实能博得满堂彩,但是在综合素质评比是却令人唏嘘,一些原本很简单的基础音乐知识,回答的总是有偏差。从这就可以看出专业的音乐人和普通的音乐人之间的差距,也可以了解深厚的文化底蕴的重要性。现在也有很多的音乐比赛需要选手在一定的时间内即兴创作,即兴创作要求的就不仅仅是音色、演唱技巧那么简单了。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在音乐上也不能达到相应的高度,就像是建筑的地基,地基越牢固,建筑物稳定。音乐技巧可以后天联系,通过大量的训练方能做到,音乐素养则需要日积月累的渲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
三、乐理知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乐理知识是学好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进行音乐学习的必备条件。可以把乐理基础知识当成是认识和走近音乐的一把钥匙,或者是一块敲门砖,有了它,就可以疾步进入音乐世界,走近一个富丽堂皇的音乐殿堂。本文围绕融入乐理基础知识的视唱练耳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简单介绍了基础乐理知识及视唱练耳现代化的发展内涵,乐理基础知识和视唱练耳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将乐理基础知识融入视唱练耳教学的具体应用,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仅供参考。
【关键词】乐理基础知识;视唱练耳;练耳教学;音乐教育
中世纪初期,有一位著名的名为Guido的音乐理论家总结并整理了记谱法及有关记谱法的唱名,借此为后续的视唱练耳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直到今天,已经逾越了一千多年,有关视唱练耳的教学问题同样经历了几个时段的发展,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就。而将它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也开始慢慢使得音乐课堂变得充实而又丰富多彩,由此便诞生了统一音乐传统的这一基本宗旨和条件,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能带给人各种感受的音乐媒介。也正是因为如此,音乐传播才又多了一个新的途径,视唱练耳逐步发展成为音乐教育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现阶段的视唱练耳实际上属于一种音乐技能培训课程,它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且具有不可逾越的现实性意义。
一、概述
(一)乐理基础知识音乐理论也称为乐理,其包括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性理论,即读谱、和弦、节奏及音程等,当然也包括一些相较而言较为高级的基础理论,例如曲式、和声、旋律、复调和配器法等。[1]
(二)视唱练耳教学第一,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教学当中的一项技能训练的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准确的发音、节奏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读谱能力等,进而为其他音乐教材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视唱教学的主要途径为视谱即唱。大部分中小学教材是以单声部曲调为主,并且采用调号为无升降号或是有部分一两个升降号和2/4、4/4、3/4、6/8等一些比较常见的节拍,其篇幅比较短小且在节奏组合方式方面同样比较简单。第二,视唱练耳教学要求让学生必须划拍视唱。练耳教学主要以听音记谱为主。对于大部分中小学教学来说通常都由单音模唱开始,慢慢加入音程或旋律片段,直至全曲。单声曲调的练体上和视唱练习比较相似,但它更加浅显易懂;多声材料则主要包括自然音程和原位大、小三和弦等。
(三)视唱练耳视唱练耳并非简单的听、学,唱、练,具体地说,视唱练耳大致可分为视唱及听觉训练两个部分。乐理作为音乐的基础性常识,它和视唱练耳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说得简单一些,所谓“视唱”实际上是培养歌者是否能够手持简谱及五线谱就能看谱即唱,对于这种技能的掌握,一定要求歌者熟练地掌握各种谱号,并且还可以分明地区分不同音之间音高的不同,或是对于不同的音符具体代表的长短时值,切实认识各种升降记号或者判断各种调式及调性,视唱环节必须要求达到音准且节奏准,从而有表现力地将其唱出来。“练耳”事实上属于一种听觉训练,学习音乐的学生都知道,想要将声乐学好,除了要有一副好嗓子以外,还要具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而练耳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学员可以将钢琴上面能够弹奏出来的音清晰地进行听辨,训练学员时凭借听觉来分辨音程、和弦及节奏,这样可以将听到的音或曲调采用五线谱将其准确地记录下来。并且可以听辨和弦,分析和弦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对应的构唱音程与和弦等。另外,听觉训练也包含音色的辨别能力,并且对于不同的乐器均由其各自不同的音色,以及同一种乐器甚至会有不同的音色,例如,在乐队演奏的乐曲当中又混合了各种乐器,其音色可谓千变万化,他们都能够通过训练让学员将其分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