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临床医学课程范文

临床医学课程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课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临床医学课程

临床医学课程改革途径

1国内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现状

我国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几乎全部采用该统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即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3个阶段组成。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率先掀起医学课程改革的浪潮,其医学教育模式在近3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已由过去的“三段式”普遍改为“二段式”,即基础和实习两段,普遍取消了临床课讲授阶段,改为在临床轮转实习中教学。我国在较长时期内实行“三段式”教学与招生对象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有关,也与我国国情有关。因为我国医学院校的招生人数是美国的几倍,需要的教学医院也多,而教学医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可能承担两年的临床专业课教学。因此,我们只能让学生在最后一年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国外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提示我们,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势在必行。因此我国的医学院校在这方面也正进行积极的探索,如山东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等在维持“三段式”结构和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

首先,在第二学年开设了临床医学导论课,同时在基础课阶段,引入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课,使基础课与临床学习有机结合。我国现行的三年制医学高职教育“2+1”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4+1”模式同期产生的,学生在校学习2年,医院实习1年,课程体系采用的是本科医学教育的压缩版,教学计划的安排基本上是“老三段”(一年基础、一年临床、一年实习),人才培养主要以学科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宗旨。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治疗、轻预防,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不强。学生在上岗位后缺乏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以及疾病预防、康复、卫生保健、宣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需求[1]。但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上也在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如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将原来的“三一制”(一年基础、一年临床、一年实习)改为“二段式”———两个一年半的教学模式;而首都医科大学在三年制专科的课程体系上进行了改革,在第一学期开设医学导论课,使学生早接触临床,同时增加了人文及实践课的比例等[2~3]。《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指出,医学院校要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和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时修订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在教改方面,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的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泛推行,政府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硬件资源的投入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就诊人数明显增加。然而,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的匮乏。如何培养适合农村乡镇卫生院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是高等卫生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根据乡镇社区对医疗卫生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自身办学特色,在如何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上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培养适合面向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人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成

模块化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的“老三段”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能过硬,治疗与预防、保健、康复、人文精神培养并重”为原则,以乡镇社区医生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整合课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职业基本素质模块、职业岗位基础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个性化职业岗位能力发展4个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由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和常用技术5个子模块组成。同时结合乡镇社区医疗岗位需求及学生个性化需求增设个性化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方向模块,如全科医学方向模块、妇幼卫方向模块、保健与康复方向模块等。

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征

3.1突出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点击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

循证医学的理念[1]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而循证医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水平,转变态度观念,掌握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使其系统分析各种途径得到的证据,进行临床决策并能正确评价专家意见,最终使患者受益[2]。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认知水平和应用循证医学进行循证决策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为进一步循证临床实践和有效地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整群抽样确定湘南学院2012-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共315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循证医学了解程度、学习目的、循证医学知识的获取途径、应用循证医学的主要障碍等5个方面内容。问卷调查表采用电子邮件和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2.结果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推进路径探究

[摘要]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于延伸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落实培根铸魂使命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且长远的促进作用。文章阐释了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立足点,提炼了爱国情、求知心、大局观、荣辱感等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元素,并通过案例研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等方式推进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最后从现实表现和社会反馈两大维度对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立德树人;临床医学;课程思政;高校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需以德为先,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课堂教育更是教育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路径,通过课程融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1]。高校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学习和深造后多会投身社会实践,以自身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自我。而品德则是其中的标尺和指南针。只有以德为先,才有可能让所学的专业知识学有所用,用在正途,既不为眼前短暂利益迷惑,也不畏挑战与困难。因此,树人必先立德,立德必为树人[2]。同时,高校学生在心智发育上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感已基本成型。此时更需要强根固本,进一步引导高校学生进行品德塑造,根植家国情怀与思政理念。高校学生花在专业课学习上的时间较多,专业课程在高校课程中占比较大,专业课教师在高校学生中示范影响力较强。由此,通过课程思政推进高校人才培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必要性。文章以高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例,探讨了立德树人理念在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推进中的具体举措。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立足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中要求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医学人才的主阵地,更需要融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一方面,临床医学的修业年限长。不同于其他专业本科教学多为四年制,临床医学的专业修读年限一般为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虽然只有三年学制,但还需进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等,而需要更深入系统地掌握临床医学,在某一领域内有所造诣和建树,更是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深造[3]。因此,临床医学的学生接受理论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时间更长,临床医学可以说是一门“大器晚成”的学科,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才可以真正应用。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临床医学的高校学生容易与其他不同专业的伙伴产生比较,当自己还在学校苦读修学,其他专业的伙伴却已可以迈进社会工作挣钱,如果理想信念不足、品德情操不高,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怀才不遇的自卑感与自负感,因此,在临床医学的高校教育中,亟待推进课程思政作为定心丸和指南针,帮助临床医学高校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高尚品德。另一方面,临床医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从业人员需要有较高的品德情操。首先,临床医学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更注重实践。临床的内涵即是在观摩实践中不断掌握应用前沿动向,而在应用实践中,临床医学面对的都是最高级的生命体———人类,换言之,临床医学的学习和操作关乎人类生命,患者将生命托付给医生,临床医学的学生更需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在课堂基础理论学习的大学阶段就开始不断浸润启迪,融入在课程思政中[4]。其次,临床医学常常见证生命最脆弱的时刻,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坚持从业初心。临床医学研究者和工作者作为奋斗在生命一线的人,经常会面对人性的考验。患者或因为金钱,或因为不想拖累家人,或因为讳疾忌医等等原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而不得不面临生死的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行医济世路上的起步者,更应该在高校阶段就通过系统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打好思想基础,对可能面对的人性善恶做好较全面的了解和思想准备,从而坚持一视同仁、医者仁心的初心。由此,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临床医学的专业特点都决定了思政育人的必要性与现实性,更决定了通过课程思政推进落实育人任务的落脚点。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元素提炼

临床医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要基于立德树人推进临床医学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基于临床医学的理论特点与实践应用提炼典型的思政元素。

点击查看全文

诊断学教学模式探讨临床医学课程

【摘要】诊断学是一门向临床过渡的重要桥梁课程,诊断学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医学生涯起着基础作用,我院为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为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为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诊断学教学教育理念的更新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探讨结果我们思考临床医学课程教育。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理念探讨;思考临床医学课程教育

一、现代新的临床医学课程教学教育理念

(一)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随着医学模式的变革、医学科学的发展与卫生区域规划的变化,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与发展机遇,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出21世纪复合型医学人才,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必须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和临床医学课程设置的改得以体现[1]。我校的创新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包括一条主线(临床能力培养)、两种手(临床模拟和临床真实)、三个理念(三基、三严、三早,“三早”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四个模块(早期素质教育课程、诊断技能课程模块、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临床综合技能课程),其中诊断学在诊断技能课程模块中起到重要作用[2]。

二、我院诊断学教学新理念的初探

点击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与深入,对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专业学科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简单分析了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医学领域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使得传统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已满足不了现如今医学人才培养需要,这就需要学校了解现如今医学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培养需要,并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调整和改善,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1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课程体系大多沿袭传统生物医学体系

在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医学水平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仍然存在沿袭传统生物医学体系的问题,部分高职高专并没有根据现代医学模式以及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得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育逐渐落后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学生日后的就业和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1.2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缺失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