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分析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地方医学院校为提高全科医生的整体素质,开展了推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相衔接”为主要内容的“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使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结合,实现了“双轨合一”的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国家六部委2010年制定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要求。目前全科医生在数量上仍有很大缺口,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全科医生的整体素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于2012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座谈会”,会议为全面推进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全科医学“5+3”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轨能解决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临床医师从业资格衔接的难题[1]。安徽医科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为加快我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安徽医科大学开展以推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相衔接”为主要内容的“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对临床医学(全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其他医学院校“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1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截至2016年,我国全科医生人数仅为20.9万人。近年来,首批遴选认定的559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393家基地设置了全科专业。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全科医生数量增长仍然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十分巨大的缺口。
1.2全科医生的学历和职称较低
【摘要】目的应用“微课”作为神经内科临床轮转入科前腰椎穿刺术操作培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微课”对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掌握腰椎穿刺术操作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的临床实习生160名作为研究对象,把每个实习轮回到神经内科四个病区轮转的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实验组采用“微课”视频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教学。同时配备每组30位相应师资的带教老师。比较两组学生的腰椎穿刺术考核成绩、学生及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实践技能考试中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学生对于有关腰椎穿刺临床考核的成绩、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学习的针对性等方面的评价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实验组教师的教学效率、满意度以及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减轻压力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使用“微课”教学方法对进入神经内科临床轮转的学生进行入科前培训工作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并在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效率、学习的兴趣、零碎时间的利用、人文关怀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满意度,并减轻教师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的压力。
【关键词】微课;腰椎穿刺;入科前培训
入科前培训是指在实习生进入临床科室之前对科室基本情况、医疗文书书写、基本操作等相关技能的培训。入科培训能够让实习生能更快进入角色,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1]。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微课”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拓展资源[2],其以视频授课的形式,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按需选择的学习,既可以查缺补漏,又能够强化巩固知识,充分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本研究以腰椎穿刺术为例,通过比较“微课”视频教学与传统课堂讲授教学差异,为寻求更优的教育改革方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院实习的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的160名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实验组采用“微课”视频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授课教学。学生年龄21~25(23.5±2.1)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对腰椎穿刺基础知识掌握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配备每组30位相应师资的带教老师,两组教师性别、年龄、师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双重身份的权重
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理论素养,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符合临床医师要求的临床实践能力及医学素养,即“理论、技能、人文”三大住院医师核心能力,两者的出发点有所不同[5]。不可避免的是部分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临床轮转期间还要根据各自导师安排兼顾临床研究甚至是基础研究,在时间上会发生较大冲突。再加上核医学知晓率有限,部分学生对核医学专业不了解,在规培期间部分担负科研任务的专科硕士研究生会直接将核医学科轮转的部分时间用在科研上,进而导致其核医学科轮转学习不认真甚至失去轮转学习的机会。两种身份间的定位比较模糊。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带教老师们可将各专业内容与核医学内容相互融合,引导研究生们从核医学角度去发现新的问题,挖掘新的研究思路,为他们开辟一条新的科研之路。在保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轮转计划的要求下,也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使其在有限的3年时间内,于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找准平衡点,全面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水平。如内分泌科学生可以将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的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作为研究思路;心内科学生可以试图从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中去挖掘新的研究内容。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带教理念有待转变
上述内容中提及的“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双重身份的定位,与导师的带教理念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过去十几年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培养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医疗环境评价机制中,科研成果占了较大的权重,研究生水平的高低几乎以科研能力决定[6]。因此很多专业学位导师可能还沿用以往传统的带教方式,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对核医学的了解不够到位,认为其在医疗过程中的地位无足轻重,故在此期间占用部分时间来用于科研,忽视了从不同角度来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导师在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在临床轮转期间多思考、多发现,激励学生多与自己交流及反馈意见,可以轮转期间任一科室中发现的与自身所学内容相融合的临床问题为研究方向,尽量做到从临床实践转化到临床研究,再将临床研究应用到临床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转化。
3培训方案过于笼统,缺乏个体化体现
不论是属于何类二级学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核医学科的轮转时间均为1个月,特别是对于与核医学科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分泌科及普外科等科室而言,这样的安排略欠妥当。如对于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其需要了解涉及的内容包括门诊、住院病房、显像及功能检查等。主要包括:第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辅助用药种类,以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各自的优缺点及相应的治疗前准备与后期随访问题。第二,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平面显像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第三,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用药的异同。了解上述内容后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但若时间与仅要求对核医学内容略有知晓的神经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一样的话,其能掌握的知识必定有限,了解的深度也仅限于表面,不够透彻。因此可制订个性化的轮转计划,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出现,适当延长与核医学科联系相对紧密的部分科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轮转时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核医学的理解度,于未来的医学实践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9年2月—2019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大学四年级及大学五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就业意向及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方法运用自制的问卷进行匿名填写的方式对大学四年级、大学五年级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及5+3模式的规范化培训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医学生选择继续升学,选择就业的学生多愿意留在大城市就业,选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只占极少数。结论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宣传,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到基层工作,引导学生理性考研,是目前社会及医学院校就业指导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生;就业;考研;问卷;升学
自201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至今,全国各地各医疗院校、医疗机构陆续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2]。《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制度,所有未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须接受“规培”,且没有“规培”合格证将不能评定中级职称[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面开展的背景下,临床医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培训制度是否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本研究主要从就业去向(包括升学)方面对医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规培制度对医学生的就业影响。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陕西省某两所医学院校的大四在校本科生65人、大五在校本科生200人及大四的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后取得规培证的同时获得临床专业硕士学位及学历证)的医学生(简称“规培生”)42人作为研究对象。本次共发放问卷342份,回收有效问卷307份,其中大四65份,大五200份,规培生42份。大四、大五本科生及大四规培生共计调查人数307人,其中大四本科生65人,大五本科生200人,规培生42人。男生130人,女人177人。
1.2调查方法
参加在职培训的学员大多来自于一线部队,这是部队医疗保障工作整个链条的最末端,也是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最前沿。维护和促进官兵的身心健康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故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受病源、医疗设备、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加之在病种、检查仪器、药物种类等方面难以为卫生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导致卫生保障人员业务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非进而退”的现象,因此,在职培训对基层军医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在职培训教学工作中,我们采用“以不变(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标准不变)应万变(学员层次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出现了学员不愿学、教员不愿教、成效不明显的现象。如何真正体现在职培训的价值、发挥在职培训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为此,航空航天临床医学教研室进行了大胆尝试,采取“以变应变”的在职培训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职培训学员的特点
1.1医学背景及任职层次复杂多样
参加在职培训的学员有些是刚毕业一、两年的本科生,有些则是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军医(航医),甚至院(队)长;有些学员在单位主要负责内科日常工作,而有些则负责外科工作,还有一部分学员从事眼科、超声科等专科工作。学员之间的医学背景不一,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差异较大。另外,绝大多数学员脱离学校时间较长,对于学校的学习生活需有一段适应过程。
1.2专业知识相对薄弱
在职培训学员在基层主要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要求熟练掌握基本应急救治技术,但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导致其业务水平有限,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在本教研室组织的课前摸底考核中,发现许多学员不能按标准完成一些临床常用、操作简便的检查,如眼底镜、裂隙灯、额镜等。此外,对于基层部队最常见的运动性外伤的诊断和处理,大多数学员连最基本的体格检查(不需借助仪器)都未能掌握。1.3知识诉求更为直接在职培训仅有短短三个月时间,航空航天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时间更短,仅一个月左右。在课前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学员对航空航天临床医学课程的期望值较高,学习热情充足。他们是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学习,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学到实用性强的医学知识,掌握真正为部队官兵解决实际健康问题的本领,如部队常见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及相关的基本临床技能操作方法等,而对于偏向基础的和过于专业的理论知识关注较少。
2以往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