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历史大概念范文

历史大概念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历史大概念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历史大概念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调查

【摘要】由于高考英语考试政策的改革,导致英语课程的边缘化,也使得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道路变的更窄,但是这并不影响英语课堂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文学素养是高职院校教师区别于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发挥高职院校课堂育人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文学素养的高低。本文通过调查高职院校教师文学素养的基本情况,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道路的发展,初步探讨提升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文学素养

一、背景

英语教师很大程度上被限定为专业技能的传授,教师的主要任务都放在提高学生分数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努力提高各种英语水平考试的通过率。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学生思想认知水平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所传授的不能仅仅局限于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英语国家文化、文学历史、生活习惯的传授,让学生在中西文化的熏陶之下成长。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探讨提升英语教师文化涵养的策略,这既是发挥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行为引导的作用,也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文学素养的内涵及作用

虽然文学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纵观诸多文献,都没有一个系统的概述,尽管如此,文学素养仍然有其具体表现特征。英语教师除了掌握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之外,还需要有更多除了专业水平之外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英语教师对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比较熟悉,能够大概的讲述英美国家历史文化等特点。其次,英语教师面对一些优秀的英美文学有所涉略,能够大概掌握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以及有相关的能力欣赏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再次,英语教师要对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了解的比较透彻,熟悉西方国家的禁忌和风俗。最后,英语教师应该有比较成熟的英语思维方式,对英美国家的整体概括能够系统的输出,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中学阶段英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学习上,缺少对英语国家文化和历史的知识的灌输,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位外语教学人员,英语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听说读写方面的技巧,因为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文化的熏陶下更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教师人文素养的也可以得到提升,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优秀文化是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表现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知识层面上打破应试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创新。

三、英语教师文化素养调查的现状及原因

点击查看全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一对活动指导纲要和高中新课标的再认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是活动实施的主要手段,而且是实践探究的重要内容。活动指导纲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强调跨学科的物化应用和技能培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创意、设计、制作、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上,以“创意物化”为主要形式,通过文字处理、报刊创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培养学生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同时加入一些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高中新课标则兼重理论性和实践性,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凝练出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四个学科大概念,将理论学习、知识积累、思维发展与技能培养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有关计算机科学领域思想与方法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上,构建了新的课程结构,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以主题为引领进行有关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识学习、思维发展和技能运用,建立起完整而全面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并予以实践。可见,同样是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侧重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以作品质量和操作水平为主要评价标准,突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而高中信息技术则强调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和严谨性,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和应用,以具体的学业要求控制教学质量,形成完整、稳定的专业课程体系。虽然两者有所不同,但其思想和目标却是一致的,即以核心素养为统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学习与生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教育蕴含丰富的有关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和理论知识,学生在不具备正确思维方式和基础知识的状态下,仅凭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技能,无法达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除了作品制作以外,还应该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有关计算机科学的思维培养、知识讲授和方法指导。

1.课程目标的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本思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和方法”,理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等,并能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设计、制作作品并解决其他相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循信息社会规范,负责、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2.课程内容的设计

点击查看全文

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摘要】判断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看学生是否用了解历史相关知识等方法来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从中让学生拥有他们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上,指引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素质的培养

一、初中生历史素养的概念及构成

历史素养就是学生通过对于历史知识的积累,根据三观和综合能力得出的一个判断。并且在这个判断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一种关于探讨历史的本质能力。所谓历史能力,实际上分为表述、分析和辩证三种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三种能力,历史素养才会有较大的提升。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历史进行学习研究,为历史研究界的发展埋下深深的伏笔。初中生历史素养的构成一方面是历史知识素养,掌握充足的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础,一个实践方式必须要用历史知识作为保障。另一方面是历史意识素养,意识是不经意间形成的。比如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要求学生学习抗日战争相关历史,而初中生每周大概会有三到四节历史课。经过教师对历史的讲解,学生有了初步的历史知识素养。在新时代里,出现了许多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视剧,通过观看历史影片等方式,耳濡目染下,学生的历史意识素养会逐渐的得到升华。

二、初中生历史素养培养策略探讨

(一)培养初中生多元化的目标导向初中历史课程具有丰富的特性,多样化的观点等待学生一一探讨,这便是它的主要特点。初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教材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效率是十分低下的。唯有把历史教材作为辅助基础,丰富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能力去设置多样化的目标,更加有层次的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历史。想要高效率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就应当使用多元化教学,适当采用图片、视频教学等与时俱进的方法让学生对历史有进一步的深刻了解。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新课标下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习题等多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过程即为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果学生需要获取答案就必将对问题进行彻底的分析。从问题的历史背景,历史外部因素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分析出最终答案。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1]。要想高效率的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教师对课本教材有足够的了解,打好初中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框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进行授课,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讨论思考。

点击查看全文

唐声诗音乐文学研究论文

一、《唐声诗》研究理念

(一)“歌辞”总体观念

任半塘在《唐声诗•弁言》中,用“歌辞”这一总体概念,作为历史上音乐文学的统称,因此,就包括《诗经》、《九歌》、乐府、声诗、词、曲等音乐文学形态。“歌辞”总体观念的提出,意在梳理历史,探寻“歌辞”间的共性与联系。主要针对历史上“歌辞”各体研究不均衡的现象,造成千百年来,“唐声诗”概念无人问津,相关的认识更是误解诸多,甚至影响到后人对“词的起源”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如学术界曾流行着“诗体多病”、“词为诗馀”、“填实泛声”等观点,该认识在文学史界至今仍占据着支配地位,其影响之深远,可想而知。基于此,任半塘在《唐声诗•弁言》中,特别强调了建立“歌辞”总体观念的重要性,并将“依调填词”视为“歌辞”概念的总体特征,因此,在理解上就排除了较多的误会和矛盾。进而,对“唐声诗”体的确立,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对“唐声诗”概念的理解

基于“歌辞”总体观念,任半塘对唐代“声诗”概念,亦有独到的认识,即以配合着燕乐的齐言歌辞为研究对象,具体特点为,联系着辞、乐、歌、舞四事。[3]强调音乐对唐声诗构成的核心作用,是任半塘《唐声诗》研究的重要特征。《唐声诗》著作的编撰,正是围绕着燕乐曲调名,对各方面材料展开的排比沟通。该认识将“唐声诗”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关联着辞、乐、歌、舞四事,打破了唐诗研究,重文不重声的现状。任半塘对音乐文学的理解,无疑扩大了唐诗研究的范围,无论是对唐“声诗”概念的理解,还是对史料的搜集考证,都较以往的纯文学观察更为丰富、科学,也更接近历史原貌。

(三)对音乐文学的总体构想

《唐声诗》是任半塘唐代“音乐文艺”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在《唐代音乐文艺研究发凡》中,任半塘将唐代“音乐文艺”定义为,“结合音乐之词章与伎艺”,因此,相关的研究就包括,对声诗、长短句、大曲、变文、著词、戏弄之歌辞、舞蹈、表演等的分别研究和综合观察;该定义说明,“音乐文艺”这一大概念,包含着“音乐文学”这一分概念;唐代“音乐文学”的研究对象,乃是唐、五代结合着燕乐的歌辞,根据歌辞体式上的差别,任半塘将唐代“音乐文学”分为齐、杂言两大类,齐言指声诗,杂言指曲子,且二者同时并存发展,无所先后。因此,在《唐声诗》之外,任半塘还计划对唐代结合燕乐的杂言歌辞进行研究,即后来由其学生王小盾撰笔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齐言歌辞与杂言歌辞,是任半塘对唐代“音乐文学”的基本划分,因此,对《唐声诗》进行研究,应结合着《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这样将齐、杂言联系起来,互相关照,便能很好地理解唐代“音乐文学”整体。

点击查看全文

民国时期烟盒上的字体设计探究

一、绪论

1、研究对象的界定

1)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在大陆一般被认为是从1911年—1949年,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历史,但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国时期,许多设计者都曾留学欧美和日本,受到西方先进设计思想的影响,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视觉语言的创新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无论任何时候,对于文化的研究都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因此,对于民国时期字体设计的研究,也要考虑其环境因素,才能更好的发掘设计中文化的生命力。

2)烟盒上的字体设计时代孕育了艺术,文字凝固了历史,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生长,历史也透过文字流传于不同的年代。透过民国时期的烟盒设计,我们可以追溯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也可以窥探文字中凝固的历史文明。

2、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香烟大概于晚清传入中国,在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国内还没有普遍的烟草市场,为了扩大香烟的销售市场,应运而生的香烟广告便开始了迅速的发展,而字体设计作为广告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在逐渐的融合时代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之上被设计者重视和发展。

2)研究的意义民国时期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这一系列的变化使这一时期烟盒上的字体设计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研究这一时期烟盒上的字体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①美术字的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来的,在中国文字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这一时期烟盒上美术字的研究对字体设计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②从设计水平和文化角度来看,从这一时期烟盒上字体设计对研究民国时期的设计文化有重要影响。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