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六年级音乐教学范文

六年级音乐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六年级音乐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六年级音乐教学

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方法思考

[摘要]课前预习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课前预习并不是要学习完所有内容,教师可给出科学提示,为学生指引大概方向。预习时教师可适当组织活动,深化预习效果。至于课前预习效果,则可通过前测检验,而后根据预习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课前指导;检验

一、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作为独立的学习活动,课前预习就是凭借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实现知识的自主探索。在小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环节的设置能够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完成课前预习后,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产生探究的欲望,思考能力由此得以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也能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科学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理解重难点内容。此外,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速度,使原本理解能力和基础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增强自信心。因此,开展课前预习,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得到保证。

二、以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讨课前预习方法

11.科学布置科学布置,加强课前预习指导

开展课前预习,并非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完所有教学内容。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不能吃透所有新知识,一味要求学生完成所有新知识的预习,将给学生带来过大负担,无法获得理想课前预习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做好课前预习内容的布置,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圆”时,按照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圆的特征、画圆方法、圆周率,还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在课前预习阶段,考虑到学生能力有限,很难通过预习就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和掌握画圆方法。结合这一目标,在布置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提供圆的图案,要求学生观察圆由什么构成、生活中的圆有哪些。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翻阅教材,了解了圆的基本内容,掌握了相关数学信息,并从生活中找到常见的圆。在学生认真观察圆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合上课本对圆的特征进行总结,完成对圆的知识点的归纳。学生在深入思考后,按照教师布置的“利用圆规画圆”的任务进行实践操作,进而了解到圆的大小由圆规两脚间距决定;通过将圆规一脚固定在一个点上,调节两脚间距离可以绘制出不同大小的圆,体会到圆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到圆关于直径所在的直线对称,以及圆规两脚间距(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学生初步认识圆后,教师只需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就可以将重心放在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上,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点击查看全文

乡村小学教育困境分析

一、问题提出

有关研究农村基础教育的学者较多,有的学者把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纳入到农村教育的体系中来考察,从农村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学生、村民、学校教师、乡村基层干部等)的立场,立足于文化、知识、权力、宗教等角度,批判地揭示出农村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多样性;有的学者则从少数民族农村教育的现实处境、性质以及应然三个方面去考察,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农村教育研究将由对现实的洞察、反思与批判,走向实践的行动研究;还有的学者以村落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考察农村教育,研究一个小型社区教育变迁的历程以及城乡教育文化发展的差距。鉴于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于2010年至2011年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扬拱小学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时,试图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反馈、课堂实录、深入访谈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以及与师生同吃同住的参与式观察,从另一个方面反思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问题。

二、扬拱小学教育现状

扬拱位于贵州省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距县城75公里,全乡面积107.3平方公里,辖5个村,41个村民小组,1336户6574人,其中水族人口占99.8%,是水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乡镇之一,属三类边远贫困乡镇。全乡有1547人依靠低保金生活,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506人,由此可以看出,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自身底子薄、局部因灾返贫的问题时有发生,直接制约着全乡温饱问题的巩固和稳定,经济发展难度较大,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每年乡级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扬拱小学是全乡唯一的一所完小,也是全乡教学质量最好的小学。由于全乡总体经济发展滞后,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学校现状十分严峻。学校现有正式教师27人,大专12人,中师学历14人,代课教师2人。男教师21人,女教师7人,外乡教师4人。平均年龄结构在42岁左右。在校学生总人数649人,其中,女生348人,男生301人,男女生比例基本均衡。一年级至六年级开设14个班级,1个学前班,全校一共15个班级。大型班级人数59人(学前班除外),小型班级人数37人。学生分别来自5个行政村34个自然寨,居住分散。当前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然而学校硬软件设施与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却不同步,比如:拓展知识类的课程,而扬拱小学连基本的相关实验器材都没有,致使学生无法上实验课;全校教师中有93%是一工一农,电脑未在教师家庭普及,何谈学生家庭电脑,学校根本没有学生电脑,所以老师在上信息与技术课的时候只能照本宣科;此外,提供给学生体育活动用的各种体育用品极为欠缺,场地设施也很落后。又如学校软件方面:第一,老师数量严重欠缺,老师跨学科教学现象严重。

全校27个教师,除了学校领导以外,其余每个教师每周都要担任14或16节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还不包括早读和晚自习辅导,这也就导致了教师精力严重不足。例如:二年级的韦老师,每周上二年级8节语文、2节音乐,1节班会,1节大扫除,4节六年级的英语,同时兼任班主任。第二,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来看。语文和数学专业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5.2%,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占总教师数的3.7%,美术和音乐专业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4%。因此,传授拓展课知识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以至于其他教授语文或者其他课的老师来兼授拓展知识的课程,这样不仅总体的传授效果不佳,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第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一位在农村基层一线从教经历多年的教师说:“我们总结过,一二年级基础不好也不留级而是继续往上读,导致部分学生问题越积越多,就产生厌学,然后干脆不学了。”例如,六年级还有部分学生连加减法都不会算,甚至有这样的想法,现在国家已经‘普九’了,0分也可以上初中,不考试也可以升学,这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结果,如果乡村学校跟城市学校一套模式教育,将来会培养出新一代的文盲。从近几年各年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反馈来看,结果不容乐观。为了便于笔者的调查研究,笔者将扬拱小学的学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寄宿生;第二种是半走读生;第三种是走读生。据笔者长期观察,寄宿生课外时间更热衷于学习以外的活动,即跳皮筋、下旗、打篮球、聊天等,看书写作业的没有几个。走读生放学到家后,更多的是帮家里干活,即牵牛、马、打猪菜、抬水、上山找柴火、煮饭等,这就导致了课外时间几乎没有时间学习。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为了便于笔者的调查研究,将扬拱小学留守儿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称为全留守儿童,这类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省外打工,寄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或自己在家独立生活的儿童;第二类是半留守儿童,是指一年中父母连续有6个月在省外打工,寄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或自己在家独立生活的儿童。全校全留守儿童244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37.6%,半留守儿童375,占全校学生总人数57.8%。打短工的这一部分父母,每年11月初到次年4月末左右到广东或广西农村地区打工,工种是砍甘蔗并包上车,老板按吨数支付工资。学生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住校生的居住环境,全校住校生160人,共3间寝室,每个寝室安排37至50人左右。其中,男生寝室1间,女生寝室3间。寝室里1人睡一铺的占10%,2人睡一铺的占80%,3人睡一铺的占6%,4人睡一铺的占4%,室内十分拥挤,空气很难闻,卫生状况较差。因为学校是按照片区安排住宿的,所以每个寝室都有学前班到六年级的学生,大小混住。

就餐方面,食堂1栋,因食堂空间面积小,就餐人数多,所以仅供蒸饭煮菜用。中午和晚上都在食堂就餐的学生有180人,半走读生中午在食堂就餐的学生有170人,共35桌,每桌10到11人。又如学校卫生方面,全校师生共用一个简易厕所,由于蹲位少,经常排队上厕所,女厕蹲位8个供300多人使用,男厕蹲位12个,也是如此。教材方面,学校使用的是统一版本教材,并严格按照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设置标准来设置各门课程,例如一至二年级开设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音乐、美术、班会、大扫除共9门课程,其中两门文化基础课程,7门拓展知识课程。三至六年级开设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科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劳动、班会、大扫除共13门课程,其中2门是文化基础课,另外11门是拓展知识课程。笔者在三都县其他水族地区乡村学校也做了调查,发现有些学科教材编写内容对水族农村学生难度的确偏大,一些知识偏离实际,不贴近学生生活。如有老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因为灵活性比较大,如数学要求手脑结合,但很多内容学生根本没见过,包括老师也很难理解。此外,笔者观察,有些学科教材编写内容不仅对农村学生难度的确偏大,而且一些知识偏离实际,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笔者在扬拱小学一节科学课上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班上有的同学不带书,有的不做笔记,有的说小话,有的做小动作,认真听课的没有几个。课堂上不懂也不问,不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多么认真,但始终无法将知识深入学生心里,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上的原因,更多在于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态度。

三、教育困境成因分析

点击查看全文

贺绿汀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影响分析

【摘要】贺绿汀(1903-1999),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是我国二十世纪现代音乐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其民族音乐教育思想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引导了正确的方向。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使我国中小学生了解优秀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爱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在多元化教学内容中强调民族音乐的地位,从而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真正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贺绿汀;民族音乐;音乐教育;中小学

贺绿汀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他在为我们留下大量钢琴声乐以及电影配乐优秀作品的同时也为中国音乐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之一,贺绿汀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办学观方面首创“一条龙”的音乐教育办学体制,为高等音乐教育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贺绿汀不仅重视专业音乐文化教育,而且在全民音乐文化培养方面强调普及意识,注重音乐对于普通群众素质所起的作用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上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现代中小学虽然已经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美育仍然是有所缺失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育界的老师们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过分重视智育而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够完善的教育。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贺绿汀曾说,“高度发达的民族文化应该是金字塔形的,既有宽厚的塔基还要有坚实的塔身和高耸的塔尖,一个民族音乐文化亦复如此”。笔者认为我们对于广大中小学学生的音乐教育就是金字塔的塔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发展智育、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同时还为金字塔塔尖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高等音乐教育输送高质量生源。

一、民族音乐遗产丰富但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民族音乐教育思想方面,贺绿汀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其民间音乐遗产之丰富,世所罕见”。民族音乐从古至今都应当是受到重视的,它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我们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其重要性,就目前音乐教材的设计中关于民族音乐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对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仍然是不完善的,首先相比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类所谓“主科”来说音乐只是“副科”,一周的课时只有两节(小学低年级)甚至一节(小学高年级、初中),课时安排量比较少。再有,在进行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民族音乐所占比重不多,且相对于现在的流行音乐,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民族音乐的相关内容没有兴趣。笔者曾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音乐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对他们进行提问,“你喜欢民族音乐吗?希望对民族音乐有进一步了解吗?都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民族音乐?”学生中只有少数学习过乐器(钢琴、二胡、古筝等)的孩子喜欢民族音乐,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很容易感受到他们对民族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苦于接触民族音乐的渠道很少,难以了解到相关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觉得民族音乐听起来很“俗气、土气”。这些孩子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反而有很大的兴趣,认为那是动感音乐,听起来很“酷”。导致这情况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目前音乐市场上流行音乐占据主流,学生容易被大环境影响形成“追星”的风气,而民族音乐爱好者则寥寥无几。

二、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民族音乐教育

贺绿汀的办学思想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民族音乐是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热爱我们民族的音乐,自然就会热爱我们的国家,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贺绿汀做出了大量举措来保护我们的民族音乐,比如对民间音乐进行汇集整理;重视保护民族音乐遗产;面对外来的音乐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以及为民族音乐教育准备师资及教材。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所占比重在新课标改革后明显增大,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接受和欣赏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给学生一个学习音乐的基础平台,了解音乐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文化的素养,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我们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时应该时刻思考如何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的、积极地、主动地学习。笔者曾教授过小学与初中有关民族音乐的课程,分别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的《游子吟》和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银杯》。在《游子吟》的教学过程中,因没有多媒体设施无法展示图片和影像资料,导入部分只能播放音频,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教学时运用钢琴进行教唱活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死板,内容枯燥无新意,学生积极性很低,不愿意开口唱,在欣赏环节,笔者给学生播放古琴曲《关山月》并且介绍古琴这一乐器,希望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古琴曲兴趣不高。而在《银杯》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导入环节播放流行音乐《乌兰巴托的夜》视频资料,视频中的“呼麦”和歌词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流行音乐过度到教材内容的同时给他们讲述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有关蒙古族的短调歌曲,是一首祝酒歌,同时给他们介绍蒙古人民的信仰和风俗,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草原风光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尽量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使学生感兴趣愿意自主学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愿意开口学唱,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非常高,自觉要求分小组展示所学成果。通过这两节课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在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取有趣又生动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视频、影像资料,适当的将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民族音乐。

点击查看全文

高师声乐理论课程设计

摘要:音乐教师的声乐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1年版课标指出音乐教师需重视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的实践活动进行。因此音乐教师如何演唱出自然、优美的示范以及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引导中小学的学生达到运用自然的声音发声并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是针对师范生声乐理论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声乐素质音乐教师声乐理论课程设计中小学音乐教育

一、音乐教师的范唱

音乐教师并不需要具备声乐歌唱家一般的演唱能力及演唱技巧,但音乐是一门具有较强模仿性的学科,在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范唱,学生便将如何模仿,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形成范唱的良好习惯并能够发出优美、自然的声音,成为学生的优秀榜样。首先,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在范唱的过程中,应注意音准、调性、节奏、情感、换气、强弱等等各个音乐术语的准确把握,以求范唱的准确性,将音乐作品较为完整地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音乐作品的具体情绪及要求。其次,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演唱习惯,在范唱的过程中保持歌唱的状态,两脚与肩同宽、气沉丹田,以饱满、自然、优美的声音进行示范。

二、引导学生发出自然的声音

在课标中,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演唱要求,比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课标中要求用正确的姿势及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并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达歌曲的情绪;三至六年级则要求同学需要具备正确的姿势及呼吸方法歌唱,学会变声期的嗓音保护知识及方法。并能够运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对指挥动作作出恰当的反应。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要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歌唱教学中配合教师,发出自然、优美的声音。其中声乐教学中的暗示语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坐端正”的口令有助于学生正确的呼吸;用“闻花” 的动作有助于学生感受气息的下沉;“打哈欠”的感觉可以帮助自然打开口腔;声音要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吸气”有利于学生喉咙张开的保持及胸肌部肌肉保持状态;“微笑”有助于肌肉运动使得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歌唱;“听好朋友的声音”使得学生在齐唱的过程中形成群体感等。歌唱教材作品前的引导学生寻找到合适的歌唱状态也是引导学生发出自然的声音的关键。如在演唱较为舒缓的作品前,可通过用“lu”的方式演唱歌曲的骨干音,使得学生稳定调性及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再进行下一步的课堂学习;演唱作品前可带领学生打着拍子念歌词,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于作品节拍的掌握,另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熟悉作品的歌词,掌握作品歌词的咬字方法,在演唱过程中注重咬字;在演唱较为欢快的作品前,可通过用“la”的方式来哼唱歌曲的旋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哼唱“la”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抬笑肌,并且容易掌握歌曲的欢快情绪,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若想要真正做到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需要音乐教师在课前对于教材所提供的作品做大量的分析,做好案头工作是引导学生正确歌唱的必要准备,也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于教唱的作品足够地熟悉才有可能教唱好这首作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尽快进入演唱歌曲的状态,因此案头的工作非常重要。音乐教师还需要“因时制宜”,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状态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比如音乐课上课的时间是在体育课之后,学生大多处于兴奋的状态,若在此时进入音乐歌唱教学,学生容易还处在体育课中“喊”“叫”式的歌唱方式,此时音乐教师需要先演奏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平静下来再进行音乐的课堂教学;音乐课是在下午的两点钟开始时,学生普遍处于刚刚睡醒的、大脑较为抑制的状态,此时音乐教师可以带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律动,使得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再进行歌唱的教学,更有利于歌唱教学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发出自然的声音,这个要求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发现并不简单,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音乐教师多进行课堂的探索,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整理思路,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歌唱教学。而对于音乐教师的职前教学来说,需要让未来的音乐教师掌握适合与中小学的声乐教学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为未来的音乐素质教育提供优秀人才。

三、高师声乐理论课程教案

点击查看全文

美育视野下的小学艺术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在我国,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美育”一直出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中,实施美育成为国家推进的一项重要政策。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为响应国家政策,学校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把美育的实践落实下去。2019年10月15日上午,笔者有幸在郑莉教授的带领下集聚顺义区体育场,观看了中国合唱协会“高参小”项目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举办的以《风和雅颂,礼赞中国》为主题的教育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此次活动,笔者将分享以下感受和思考,借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给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些帮助。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高参小;全面发展;学科综合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全人培养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18世纪席勒在《关于人的审美教育的书信》中所创。1901年,蔡元培在《哲学总论》中提到了“美育”,一直沿用至今。[1]蔡元培是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以“美育代宗教说”闻名于世。进入21世纪,美育对于新的时代需求,又具有了新的意义。美育就其目标而言,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育与各个教育门类、各个学科都具有联系,但它与艺术的联系最为密切。因此,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王福阳老师在《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是与不是》一文中这样说到:“美育不是一门具体课程,而是教育的一项基本育人目标,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的课程目标和体系。”[2]2014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3]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对艺术课程的定义,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与此同时,还要兼顾艺术学科和非艺术学科的联结与沟通。[4]艺术教育遵循艺术原则,采用学科跨界融合的教育理念,它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合力助推全人培养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及教育部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助推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2014年,北京市启动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5]高参小项目借助校外优秀的资源团队,与学校校本课程、办学特色相结合,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艺术修养,而且以各种艺术形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小学的每一位孩子在不同的社团活动、兴趣课中受益,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这次《和风雅颂,礼赞中国》的活动,家长们都参与进来,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既能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真实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还能与学生一起体验艺术课堂的美好,加强了学生和家长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好伙伴。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滋养了孩子的心灵,促进学校教育的建设,对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了美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

三、艺术教育在小学的实践与应用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