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礼仪文化范文

礼仪文化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礼仪文化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礼仪文化

明代家具传统礼仪文化分析

摘要:明代家具在设计与运用中彰显着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也正因为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独一无二性渗入明代家具中,才有了中国家具史上独具特色的家具种类。二者相结合构成了独具中华魅力,体现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明代家具。明代家具作为礼仪的载体,彰显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文章通过梳理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发展脉络,进而通过举例分析明代家具在陈列摆设及其造型、材质、装饰和功能等方面的传统礼仪文化,论述了明代家具中礼仪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明代;家具;传统;礼仪文化

家具中以椅子、床为首要代表,其中明代的椅子最为典型。明代在文学、地理等方面发展迅速,经济十分发达。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京城九门之税,弘治初岁入钞六十六万馀贯,钱二百八十八万馀文。”发达的城市经济直接加快了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从而使人们对家具产生大量需求,推动了家具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明代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随着西学传入中国,引进了大量思想,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明代家具设计也因此而发生重大的变革,世人称明代时期是我国家具历史上的繁盛时期,具体表现为大量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高档木料家具以及成套家具的出现,家具材质坚硬、耐强度高,家具的样式种类丰富,做工精细,展示出明代家具的高贵典雅,秀丽端庄,与明代的传统礼仪文化朝相辉映。

1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发展脉络

中国因拥有深厚的传统礼仪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美德,被众人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主要表现为祭祀礼仪与生活礼仪,春秋时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提出了“仪”这一概念,这一时期礼仪文化盛行,礼仪内容丰富并得以完善。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具布局非常讲究礼仪的规范。汉代《礼记》中描述了治国之礼,是封建时期礼仪文化的源泉。宋代时期注重家庭礼仪是这一时期的又一特点,家庭礼仪如大文豪苏东坡在诗文中所说过的洗三风俗,指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为婴儿进行沐浴仪式,寓意为洗去污秽、消灾免难、祈福求祥。到了明清时期,礼仪种类众多。其中寿礼在《红楼梦》中便可体现,写到贾母八十大寿的场面,在府内大摆筵席,排场浩大、规格极高,多种活动必须按照规定传统礼制进行,祝寿足足庆贺了八天,还请了戏班唱戏,场面很是气派,可见礼仪文化在此时期的多样化。此外,明清时期宫廷生活中繁文缛节众多,例如皇帝起居、宫廷沐浴、谥册礼仪、内急礼仪、皇帝对岳母之礼、君臣父子之仪、明清服饰之礼以及御膳礼仪等。直到近代社会时期,中国礼仪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以鞠躬问候之礼代替跪拜礼,民国时期的礼仪开始表现为在上层社会的握手礼,之后普及于民间大众。现代社会中,人们摒弃了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等礼仪,部分礼仪内容已经随时代的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对待封建礼仪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出现了新的礼仪形式与内容。

2明代家具在陈设与使用上的传统礼仪文化

在儒学文化的发展继承过程中,明代时期家庭的家具是依据儒学的礼仪文化来陈设布置,在正厅或正房中以中轴线为标准,家具左右对称摆放陈列,正中摆放案,案上摆放有花瓶、镜子、钟表等,寓意为“终生平静”。案的左右两侧摆放高几,高几上放置有装饰物品,案前是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两侧各置一把太师椅,在厅堂中以中轴线为准,根据空间大小,左右靠墙摆放数对椅和茶几,正位就是主人和身份重要的宾客的座位,墙的两边即次要位置,以此类推。在用八仙桌吃饭的时候也讲究一些礼仪。传统上,使用八仙桌时,根据相对的空间关系来决定座位的等级。对门之座为上座,两旁之座为偏座,背门之座为下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1]。入座时从右侧入座,这样也体现出主宾有别的礼仪文化思想。卧室中家具的摆放则主要以床榻为中心,对称摆放其他家具,榻下摆放有滚脚凳,床供主人睡觉所卧,床头摆放一个小茶几用来放置铜花尊或花瓶,床上中央通常陈列一张小几,来客时,按照身份高低以及与主人关系的密切度落座,东面的座位为长辈或地位较高者入座,西面的座位是地位稍逊的人入座,坐在椅子或凳子上的是地位更低的人[2]。由此便得知礼仪文化与家具的陈设摆放、主客的身份地位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体现着主次尊卑的传统礼仪文化。

点击查看全文

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浅析

摘要:茶道是待客之道,也是礼仪之道。加强茶文化礼仪教育,是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的意义入手进行阐述,指出茶文化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态度、礼仪、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引导和养成作用,借助茶的特征渗透礼仪教育的知识要点,并指出应用多元化手段开展茶文化礼仪渗透实践的相关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茶文化;礼仪教育;意义;策略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从悠悠远古到现代,茶文化始终在吸纳中华民族最新的重礼守仪精神,给予中国民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滋养。故而,进入新时期后,我国依然高度倡导学习茶文化,主张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茶文化,着力弘扬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借以培养高职学生的举止文明、待人以礼意识,使高职学生真正发展成为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有特色社会主文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1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的意义

1.1辅助学生修身养性

我国茶学家庄晩芳教授在探讨茶道时曾指出,茶道表面上是一种饮茶方式,实质上是对人的“礼仪法教育”,是培育人“道德修养”的仪式。我国现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亦强调,茶道所给予人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是人“修身养性的手段”。可见,茶文化具有修身养性功能。高职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沏茶、赏茶、饮茶等茶艺要点,会逐步懂得如何有礼貌地与他人交往、增进与他人的友谊;通过细致观察茶叶在水中逐渐舒展的过程,消散内心苦愁,逐步剔除躁心浮气,美心修德,不断提高自身的内涵气质以及学识修养,学会最基本的做人做事仪礼,懂得为人处世之法。故而,在开展高职礼仪教育活动时,极有必要渗透茶文化。

1.2敦促学生精益求细

点击查看全文

茶礼仪文化在国际英语教学策略的探析

摘要:无论是茶礼仪文化的展现与表达,还是客观具体的教学机制,都需要立足国际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诉求认知,予以诠释和深化。本文立足国际英语教学活动实施现状认知,通过具体分析茶礼仪文化的教学内涵,结合当前国际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诉求理解,从而探究融入茶礼仪文化创新国际英语教学策略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茶礼仪文化;国际英语;教学策略;应用探讨;文化习惯

客观的看,中西方茶礼仪文化的差异是存在的,其中更多需要由具体的素材内容来充分展现,所以通过合理的素材形式,从而增强学生的礼仪文化感知。可以从相关英语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的“下午茶”元素展现,让学生切实品读到跨文化环境下的礼仪文化差异,从而服务国际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礼仪差别。

1茶礼仪文化与国际英语教学活动融入可行性分析

对于国际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来说,完善的文化内涵和礼仪色彩,都是当前我们在创新和优化教学机制时,所必须融入的重要内容。结合茶礼仪文化的具体特点看,无论其文化内涵,还是礼仪色彩都是能够应用与整个国际英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1.1礼仪文化缺失———国际英语教学活动“亟待”创新

结合当前国际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现状看,我们看到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只是将关注点放在了英语知识内容和语法技巧上的教育与引导,忽略了必要的文化素材和礼仪理念融入。中西方文化不同,其中所展现的礼仪内涵也有着本质性不同。在国际英语应用过程中,合理诠释礼仪文化的应用特色,才能实现其整个国际语言教学活动的文化诠释。

点击查看全文

礼仪差异看中西方文化论文

1集体主义认同差距产生的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对比中西方发展的历史,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鉴别中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产生中西方文化礼仪的重要基础。西方人认为:每个人有着自己的独特身份和个性,而千万个个性和身份独特的人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西方看来,只有尊重每个人的利益,发挥每个个体的优势,才能够有社会的发展,特别经常用“天助自助者”来阐述个人主义,这成为西方专有的文化符号,也成为西方文化礼仪的重要出发点。特别是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对个人更是突出和强调,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尊重个人隐私成为西方文化礼仪中一个公允的价值观念和基础,而这一点也经过不断地发展成为世界上礼仪的共识。应该看到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不等同于自私和利己,而是在尊重个人的利益与价值的同时,实现集体和社会的发展。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认同上的不同出现了西方人特有的对家庭、友谊的不同理解,出现了对个人尊重的西方文化礼仪。在中国的文化和传承中集体主义一直是广为推崇和赞扬的美好事物,无论是孔子的仁爱思想还是墨子的兼爱思想都对集体主义有着共同的肯定与鼓励,在中国传统意识中,有集体作为基础才能够有个人的利益,“大河没水小河干”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里更加强调集体的奋斗,个人的成功属于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鼓励那些为了集体而做出个人利益牺牲的人。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中国文化礼仪更加重视集体主义,往往会出现对集体主义的膜拜,中国文化礼仪在表现形式上就变得更加含蓄和谦虚,带有强烈的“东方智慧”的风味。

2家庭观念不同产生的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西方家庭结构较为简单,基本为“父母———孩子”的二元结构,多数老人在经济独立或者有自理能力时采用分开居住的方式,老人更愿意从精神和荣誉上给年轻人以指引,而很少从金钱、体力上给年轻人以帮助。而青年人认为自己代表着希望,如果跟老年人长期住在一起将会在荣誉、自尊、能力方面受到损害,因此也不会轻易组成老少几代、亲戚朋友的大家庭,这是西方社会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产生了西方文化礼仪的特点,对于西方家庭,成员被视为平等的主体,每个人有平等的发言权,因此,可以看见西方的孩子直呼祖父母的名字,而这一点在中国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才是家庭幸福和家族兴旺的标志,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中国家庭的结构属于“老人———子女———孩子”三元结构,家庭成员在一起居住和生活,在家庭中年轻人对老人的尊敬和服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家庭尊重老人的经历、付出和指挥,老人在家里有特殊的荣誉和特权,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中国家庭有彼此支持和相互依赖的特点,这使得中国家庭更加重视自身的修为,避免因自身的不足和缺失,给整个家庭的其他成员带来损贬,这就使中国家庭成为成员共同认可的单位,因此,中国家庭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荣誉感。反映在中国文化礼仪上,中国更加注重“尊老爱幼”,遵循在礼仪上突出秩序,在秩序上强化尊重。

3对民族主义认同差距产生的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民族主义是对民族的认可,中国历经了5000年的风雨,中国的国家形式也是由汉族独自建立的。我们说的社会礼仪标准也是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独自建立的。汉族在历史上通常和他们的祖先生活,在工作期间和社会的连络用语言表达。只是表达一个微小的行动就能表明一些意义敏感的意思。当你说一半批评或仅仅说一些事物的时候,人们能了解什么。你想要说。如此当他们表达他们自己感觉的时候,人们不需要说出他们所有的意图。在西方人中的时候,举例来说例如美国是一个有超过二百年历史的移民国家。然而,美国人一定清楚地表达他们想要的和需要的。只有这样听话者才能很好得了解。因此他们的语言一定说出他们必须说的。6结语中西方礼仪具有着鲜明的地域、历史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组成了世界礼仪体系的主流部分、在中西方的文化与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鲜明特色的礼仪,特别是中西方文化中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分歧,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主流认知不同,家庭观念理解不同等原因,造成中西方文化礼仪存在巨大的差异。当前中西方文化、社会和经济的交流正在加速,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应该看到中西方文化礼仪的差异性,要全面认知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的内在因素,从而把握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的关键,进而在文化交流、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换中更好地应用中西方文化礼仪,达到对工作、学习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博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

点击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中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

【摘要】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应该也必然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当代高职教育中,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所带来的价值远远不止塑造学生外在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注入,可以完善当代高职学生的人格,增强其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关键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高职教育;价值

一、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近20年来高职院校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校名单,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423所,其中公办高职高专院校1098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322所,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高专院校3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标示着高职学生数量的增加,随之,高职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培养目标都定位在技能化,但在技能化培养的过程中,忽略了学校“育人”的原初责任,造成了学生单方面的“畸形”发展。其次,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文化的融入上更倾向于“活动”的外延影响力,譬如获奖等,往往忽视了文化的内核。最后,显性文化的影响所带来的“经济唱戏”的价值被无限夸大,譬如儒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课程化、课堂化、社团化、实体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在当代高职教育中,传统礼仪文化的缺失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化,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从高职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到高职院校再到高职院校的师生,都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真正价值。

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是当前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素质的高低,首先看的是学生是否具有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过程中源于生活的、自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对人们正确选择的引导,也体现着主流的价值取向,而这些恰恰是当代高职教育所缺乏的。

(二)是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等成为当代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很多高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世界中,逐渐丧失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受网络虚幻世界的影响,很多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的问题,特别是在毕业之后面临现实的高压职场环境时,不适应、想放弃等负面情绪充斥内心。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不仅仅是对礼仪规范的讲解和传承,更是智慧处事的潜移默化注入,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