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镂空雕刻技术范文

镂空雕刻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镂空雕刻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镂空雕刻技术

红木雕刻手法的生存性

本文作者:朱宇 单位:南通职业大学 红木雕刻研究所

1历史概述

木雕作为雕塑艺术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因它特殊质材及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雕刻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同样的古老,人类成为高等动物重要的一步是制造工具,但更重要的是创造形象。人类先制造工具,后创造形象,许多世纪中人类用石头或较软材料,如木、骨、角等制造工具供实用,实际上,任何削制的石头、木、角质的工具已是一种雕塑形式的雏形。中国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7000余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木雕工艺兴起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社会。当人类历史有了木器业,可以说,也就真正有了木雕工艺,因为木雕主要是装饰木器具的,如建筑中的木结构装饰部件与实用木器具等。早期没有专业的木雕工,雕刻是由木工进行操作。那时的木工在制作木器具的同时,逐步向美的装饰方面发展,譬如一些线型的制作,起初没有线刨,而是用凿子凿出来的。进而由单一的直型线条发展为曲型线条。在掌握了刻线条这一基本的雕刻技艺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和木雕器具的逐渐普及,专业的木雕工匠应运而生。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木雕作品。两宋时期木雕作品较为多见,这时的木雕已采用组织细密的木材为载体进行制作,这就有利于木雕作品的传世。元明时由于海外贸易的急速发展,木材种类有所增加,许多由海外进口的硬质木材,使木雕工艺得到长足发展。明清期间是木雕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艺人及其作品,是古代木雕艺术的一个高峰。清末至明国年间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力的衰退,外强的侵略,民不聊生,木雕艺术从此衰落,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糊口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间工艺得到了保护及挖掘,木雕也重新焕发出生命,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级木雕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秉承传统、立意深远、讴歌时代,体现了大师们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直抒重获新生的胸怀和报效国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2红木雕刻的工艺手法及作品分析

2.1工艺程序

结合当前国内原材料实际情况,笔者在制作作品时更加慎重,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负责,把有限的资源利用的更加合理。一件优秀红木雕刻作品的问世,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设计构思,构思成熟后就开始设计图纸,画好效果图经过反复修改后定稿,再画整体结构图、局部小图以及制作样板等。

点击查看全文

花戏楼建筑形式论文

1亳州花戏楼建筑艺术形式美

1.1对称与均衡的造型美

花戏楼的建筑中体现了对称与均衡的造型美:一座简单而又古朴的三层牌坊架势结构组成了亳州花戏楼的大门,楼顶的琉璃塔与位于钟楼中部的“参天地”处于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从中轴线向两边展开来是完全对称的砖塑;牌坊的左右两侧是对称的钟楼,钟楼与大门又以拱门相承,大门两侧分别立有一个铁旗杆,这也是花戏楼三绝中的第一绝.从花戏楼的正面看去山门、铁旗杆、钟楼以及楼顶的砖塑都体现了建筑中对称美的法则.

1.2比例与稳定的结构美

亳州花戏楼建筑不仅具有对称的造型美,同样也体现了一种稳定的结构美.亳州花戏楼整体采用木构体系建筑,结构适应性强,上下层又能相互独立,楼上楼下互不影响,这在其它木构体系中是没有的.花戏楼下层梁柱选用上好的木材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整个戏台,上层穿坊的应用也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梁柱间运用雕刻精美的撑拱既起到了支撑作用也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注重稳定性的观念在花戏楼的木雕艺术中也有体现,而且在注重稳定性的同时更是将比例的结构美发挥到了极致.例如4,戏台精美木雕中人物、动物、植物等等都是按一定比例对现实事物进行描绘.

1.3对比调和的色彩美

亳州花戏楼通体施彩,其彩绘艺术不仅吸收了传统彩绘雕刻与绘画完美结合的精髓,还对木雕彩绘艺术有所发展和创新.花戏楼的建筑彩绘可以与皇家园林的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相媲美,画面浓厚富丽,但又比皇家彩绘艳丽脱俗,色彩搭配大胆,和谐统一.如图5,除彩画雕刻的人物、动物、高山流水,还在画面的最低空白处绘有与故事情节相呼应的景色如蓝天、白云、碧水清波、高深峡谷、娇艳桃花等,用来增添木雕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咫尺之间给人千里之势、虚无相生的无限境界.施以彩绘的木雕,颜色上注重协调,暗与亮的对比,冷与暖的融合都映衬着整个画面和谐的景象,无不透露出独特的色彩美。

点击查看全文

招贴设计论文:招贴的多感设计与表达探讨

本文作者:陈捷 单位:闽江学院美术学院

从信息传播者角度来看,当今的设计已经不是信息单向性的强制陈述与表达,也不是单纯传达信息传播者的意图,而是需要受众的参与反馈,同设计者产生互动与交流,将受众对作品信息的感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产生共识与共鸣,强化了信息传达;从信息受众者角度来看,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单一视觉体验,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信息传播者与受众都需要更多且不同渠道的信息传达方式,如听觉、嗅觉、触觉等,来构筑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另一方面,随着数码产品、电子图书、电脑等科技产品所带来的便利,让人们的大部分生活在“指尖中滑动”,并逐渐替代了绘画、书法、阅读、弹琴等传统生活行为所带来的不同感觉体验,通过多感设计在作品中的融入,也可重新唤起人们感知体验的乐趣,这是时代给设计带来的新思考。因此,将多感意识融入平面设计中,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平面设计自身提高的需求。

招贴是平面设计最主要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信息视觉传达的一个载体。招贴已不再是单纯靠视觉感知来进行信息传播,时代赋予平面设计新的范畴与内容,也会反映在招贴中,这就需要信息传播者在把握信息传播内容的同时要注重方式的表达。设计师除传统视觉表达外,还应该将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觉体验融入作品中,让受众不仅通过眼睛阅读,更要通过手的触摸、耳朵的倾听、皮肤的感觉去体验,使受众的行为与心理都参与到信息的体验与构筑的过程,这样受众才会对作品信息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感受,从而与设计师产生共鸣,强化信息传达的目的。[2]因此,多感设计导入招贴的过程,需要设计师本身对于传达信息内容进行深入解读,选择适合该信息内容的感知表达方式并结合视觉效果进行设计。图1所示的某国外户外啤酒招贴就融入多感设计的思路,招贴内容虽是以纯粹视觉传达为手段,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注重了动态效果的瞬间表达,以及环境与材料本身的特性,通过视觉给受众一种动态感知的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产品具有诱惑力的特质,让受众者具有体验的冲动。这种通过多感的体验结合单纯视觉表达是很成功的设计。

现代印刷工艺不再只是单纯停留在色彩的研究与使用上,不同的材料与印刷工艺相映成趣,形成不同的视觉以及触觉、嗅觉等感知体验。激光雕刻、手工车线、彩葱、植绒等现代技术无时无刻都在促进印刷工艺的提升。这些新兴的印刷工艺已经在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使用,但在招贴中使用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设计过程中缺少多感设计意识的导入,造成设计意识还是以视觉感知为中心,围绕二维画面的视觉表现进行创意设计,忽略了现代印刷工艺所带来的不同感知体验。另一方面则是缺少对招贴成本的投入,以视觉画面效果为前提,采用普通的印刷方式与纸张,使得招贴的表达方式较为单一,让受众对招贴的兴趣随之淡化。而招贴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更胜于包装、书籍等其它平面媒介,因此,强化招贴信息的传达,融入多感设计意识,结合多种现代印刷工艺,是现代招贴发展的新要求。

1.激光雕刻———心理感知的表达激光雕刻切割工艺,优点是产生精确与平滑的切割图像,并且切割的深度也可以调整,既可以穿透镂空,也可轻度切割产生特别的触感。激光雕刻的点阵雕刻与矢量雕刻决定了画面不同的表现效果。点阵雕刻以圆点为雕刻原型,以圆点构成画面效果,画面的立体感通过不同圆点大小结合进行表现。点阵雕刻的运用多结合二维图案作为主画面的招贴,通过点来构成画面,让圆点的效果在视觉生理空间中进行混合产生图像;矢量雕刻则是进行任意图形的镂空雕刻,它充分发挥了镂空的最大功能,可以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程度。两种激光雕刻工艺在招贴中的使用,就是要借助雕刻镂空效果来强化招贴的心理感觉,将经过激光雕刻的招贴布置在有别于招贴纸张质感与颜色的场合时,能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如水泥墙面、砖墙面,玻璃幕墙,通过墙面的不同质感与招贴的透叠表现,结合招贴的主题产生的心理效果也是不同的。像水泥墙面的厚重感、砖墙的历史感、玻璃面的现代感,让招贴在视觉效果外给受众带来其它的心理感知体验。并且可通过触摸镂空感受到墙面的不同质感,增加了趣味性。激光雕刻还可结合灯光效果,将招贴形成一种剪纸的方式进行表现,配合光源的作用而产生另一种视觉感与三维的空间感。图2中的明信片创意设计,就是在灯光的作用下,配合激光雕刻的工艺产生了光影的空间感,把原本只是二维的图案设计立体化,这种表达方式完全可以运用到招贴中,使招贴通过心理感知进行信息表达。

2.彩葱工艺、植绒工艺———触觉感知的强化触觉感知是除了视觉感知之外,最能采集信息的感知方式,受众通过手指、皮肤与物体的感触,来体验不同的信息传达,产生互动与共鸣的感知体会。在现代书籍与包装设计过程中,都很重视与强调受众的触觉体验。如彩葱、植绒、凹凸压纹等这些新型印刷工艺,逐渐被研发与使用在这些领域,产生不同的立体质感,给受众以不同的触觉感知体验,通过多途径的感知来增强对于作品的信息构建。彩葱工艺在书籍、包装上被经常使用,它是在印刷油墨未干燥时,在表面铺设彩葱粉,油墨干燥后形成颗粒状的彩葱效果,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体积感与光泽感,特别在用手触摸时会感知颗粒的凹凸效果,适合用于表达高贵典雅、柔和的气质。在招贴中适合艺术展览、演奏会等一些高雅艺术为主题的创意表达。在招贴设计过程中可结合彩葱工艺对重点文字与主要图形的突出与强调,受众不单通过视觉感知信息,更可通过指尖的触摸来体会作品中细腻与温润的气质。植绒是在物体表面通过高压静电感应技术原理,将纤维绒毛附着于涂胶表面,待胶凝固后形成具有绒毛质感的表面,增加了印刷物品的厚重感与立体感,特别是绒毛的质感所带来的体验与纸张的质感产生鲜明的反差,而且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厚度与颜色。这种工艺应用在招贴中,便可用于模拟各种自然环境的质感,森林树木、非洲草原等以及各种动物绒毛。环保、保护动物等公益类型题材的招贴就能很好的发挥植绒工艺的效果,让受众通过皮肤的接触来唤醒自身记忆里类似的感知体验与印象,再通过招贴画面信息的准确表达,重叠各种不同的感知体验,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信息记忆。

作为二维视觉图形语言为主的招贴,可以通过与现代印刷工艺的结合进行信息的多感表达与传递。还可在二维视觉表达的基础上,融入时间感与空间感表达,强化招贴信息传达的互动性与多感交叉体验。招贴在时间感的表达方面,可借助不同时间、物体的不同状态与特性、光影效果的变化、时间流逝过程物体中形态与本质的变化等方法,来实现时间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招贴二维视觉的基础上,加入随时间变化的元素,受众能感受到时间感所带来的动态信息,得到视觉与时间或的多重感知体验,让招贴更加具有趣味性、互动性与欣赏性。国外一户外麦当劳招贴就是借助光影效果来体现招贴的时间感,通过具有麦当劳标志的指针在太阳光线作用下产生的影子,在不同时间指向不同位置的特点来传递不同的信息,告诉人们不同时段应该吃什么,或者那个食品有特价优惠的动态信息。整体招贴效果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配合光影效果来传达时间感,使得信息传达具有很强的动态感。

点击查看全文

JDPaint雕塑的运用分析

本文作者:张冬生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CNC雕刻技术是传统雕刻技术和现代数控技术结合的产物,它秉承了传统雕刻精细轻巧、灵活自如的操作特点,同时利用了传统数控加工中的自动化技术,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先进的雕刻技术。精雕雕刻CAD/CAM软件——JDPaint以其独有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布局提供了完备的精确制图和艺术绘图的混合设计能力。JDPaint的雕刻CAM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工艺控制和刀具路径优化功能,更好地解决了小刀具的加工效率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品加工精度和成品加工速度,推进了工匠型雕刻劳动上升为工业化专业生产的进程。本文以在JDPaint中构造老鹰为例,阐述了雕刻加工的应用。

1、雕刻特点

CNC雕刻的主要加工对象为文字、图案、纹理、小型复杂曲面、薄壁件、小型精密零件、非规则的艺术浮雕曲面等,这些对象的特点是:尺寸小、形态复杂、成品要求精细。CNC雕刻只能、而且必须使用小刀具加工。CNC雕刻对象的特点是图案复杂,细节丰富,造型奇特,成品精细,要实现这样的加工要求,则必须使用小尺寸的刀具作为基本加工刀具,雕刻刀具的刀尖小的不足0.5毫米甚至到0.1毫米以下。使用小刀具进行雕刻是CNC雕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雕刻产品的尺寸精度高,产品一致性好。雕刻流程如图1所示。

2、雕刻加工应用的加工行业

CNC雕刻在工业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模具业,主要包括紫铜电极和石墨电极的加工、五金冲模和精密冲头加工、鞋底模具加工、滴塑模具和公仔模具加工、钟表零件加工和轻型CNC加工、压花辊轮和圆柱体工件雕刻、首板(样板)模行加工等。CNC雕刻在广告行业中主要用于沙盘模型,广告标牌和文字标志的制作,文字图案清晰精细,镂空字和图形边缘光滑,镂空图案内角R小是广告雕刻的主要特点,CNC雕刻以其特有的小刀具加工方式,在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上可满足广告制作的精雕细刻的要求。而CNC雕刻软件的艺术绘图和艺术浮雕曲面造型功能能为广告人提供一个新的求新创异的手段。

3、JDPaint雕刻加工应用

点击查看全文

雕饰艺术论文:古建筑雕刻特色探究

本文作者:肖艺威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徽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优越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等树木植物千余种,飞禽走兽二百多种,茶叶三十种,此外还有花岗岩、瓷土、金、铜、钼、水晶等种类丰富的矿藏。徽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不仅是狭义上的学术理论、民俗传统、艺术文化等,还涉及经济、社会、建筑、医学等学科,而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教育、新安理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派建筑、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徽文化是形成徽州民居建筑装饰风格的关键。

儒家文化在两宋时期发展到了理学阶段,从南宋以后“程朱理学”为统治理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和朱熹的原籍都在徽州,因此徽州人以“程朱阙里”引以为荣,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礼”成为徽州人身体力行的道德规范。不仅在思想意识上受到程朱理学“成教化、助人伦”的熏陶,在人文生活中为弘扬伦理道德,将儒家思想融入到建筑美学中,使徽州建筑雕刻艺术赋有一种古朴内敛的基质。徽州地处皖南丘陵地带,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原本就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徽州,因中原人大规模迁入,人口数量与日俱增,生存的压力迫使人们另辟奇径外出经商。据《休宁县志》记载:“徽州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耕获三不瞻一。即丰年亦仰食江楚,十居六七,勿论岁饥也。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饥色,三日不至有饿莩,五日不至有昼夺”。徽州境内的新安江东流至浙江省建德市,其支流环绕全境,水路交通极为方便,为商品流通提供了必要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促使徽州山货、茶叶和木材资源丰富为徽州人从商提供了物质基础。徽州人认为文教与经商并存“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才是聚集财富经世不败之道。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的社会教化,徽商以“孝、义、节、忠、信”为本,致富后的徽商回乡大肆兴建土木,修建宅第、祠堂和牌坊以光宗耀祖,旌表功名。

徽州“三雕”的艺术特色

徽派建筑的代表是被誉为“古建三绝”的祠堂、牌坊、民宅,其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号称“徽州三雕”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徽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以及崇山峻岭环峙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集“三雕”于一身,兼人文性、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徽派建筑是以大型木架为支撑的砖木结构,因此为徽州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1文化内涵

徽州古建“三雕”实质是儒家思想的物象化。由于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以及对徽州人孔孟儒学的极度崇敬,建筑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儒家思想”。“牌坊”作为徽派建筑和“三雕”艺术的代表从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表现了儒家文化的本质。“徽州三雕”作品中《岳母刺字》、《卧冰求鲤》、《郭子仪上寿图》、《乳姑不怠》是以“忠孝节义”为题材,内容上表现的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

点击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阅读
友情链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