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逻辑学教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有独特的符号系统,设计师们将符号作为媒介,不断地对其进行组织、提炼并整合运用在设计中,最终呈现出完整的设计方案。从索绪尔的所指、能指和皮尔斯3种符号类型理论来探讨景观符号的表达方式,以期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能够更加系统地将设计符号理论应用在景观设计中。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符号;表现手法;符号引借法
物质世界的表现形态都有自身的结构法则,因此才有了它们呈现形态的各式各样。符号是人类认识这个物质世界的媒介,因此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符号在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每一个景观设计都离不开一定的要素组合,比如雕塑、绿化、指示牌、道路铺设等,各个要素互相衬托、互相影响。而这些要素都需要通过符号语言来表现。一个完美的景观作品都是一个符号与符号之间组织、提炼、排列的过程,也可以说每一个设计作品的创造都要经历一个物质化和对象化的转换。这就是将设计思想和情感抽象提炼及景观符号的运用,使景观符号本身和景观符号之间的排列结构也有自己一套结构语法。也就是说,每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都是设计师对符号表达方式完美诠释的结果。
1景观符号学原理
我们从符号学得知,每一个符号都具有表意和传意的功能,并且都是形和义的结合体,符号学中的语义学就是研究符号意义的科学,它是以表意问题为重心。语义学研究,就是为了让欣赏者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和背后的隐喻,从而获取来自客观事物的信息。索绪尔提出的能指、所指和皮尔斯提出的三元关系理论都为景观符号学的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依据。索绪尔认为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2种要素,它们共同组合成“符号”。这就是说,“能指”和“所知”的结合最后组成了第3种要素,即为“意指”。只有意指方式恰当,人们才可以从符号中读取正确的信息;反之,就会得到不正确的信息。当符号学中二元关系理论被索绪尔提出时,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斯按能指和所指关系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3类。研究景观设计的符号问题亦可如此划分。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语言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的景观几乎没有相同的,不管是哪种表达方式,都可以归纳成2种,或重于表“象”,或重于表“意”。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符号应用的程度及对符号原型的再处理和抽象程度对符号语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探索,我们分为3个层次,即符号引借式、重构再创造式和意境象征式。
2景观设计符号的表现手法
2.1符号引借法
摘要:在我国,比较文学早已与世界文学同属一个专业,并且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仅仅只是局限于理论层面,比较方法并未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应用于外国文学的课堂之中。本文将针对外国文学教学现存的落后模式提出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着重把比较文学放在外国文学史的大背景下,对比较文学进行初步探究,尝试将比较文学真正纳入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不断探索,旨在改善外国文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受教育者在外国文学习得方面的比较意识。
关键词: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教学改革
引言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1790—1870)。1827年,他在讲授中世纪和十八世纪法国文学课时,曾多次使用“比较文学”和“比较分析”等术语,两年以后他将题名为《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讲稿出版。1865年后,“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1]
一、比较文学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大师亨利•雷马克于1961年在其《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一文中曾指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2]事实上,比较文学就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从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比较”的真谛并不在于单纯的对比,也不单是一种文学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跨学科、跨语言、跨民族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跨越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不能从字面上来认识比较文学,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同文学的比较相对等。比较文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外国文学研究的前沿学科和重要分支。纵观外国文学研究的历史,走过的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比较文学这个学科在国外确立已经有一个世纪,在中国正式开展研究也有四分之一个世纪,但它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3],它的基础依旧薄弱,并且基础性的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面对比较文学的“危机”,夯实基础、加强研究、改变思路显得尤为重要。比较文学被认为是外国文学研究的前沿学科,究其原因是当前比较文学的意义转向。当前外国文学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一种总趋势:各文学学科均向意义转向,即当前外国文学越来越注重对跨领域内容方面的研究。比较文学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与许多邻近学科——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人类学、语言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研究,我们将能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进一步完善比较文学的探究方法,使之更加规范化;通过研究,我们还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外国文学的认知水平,丰富跨文化、跨语言的知识体系,使比较文学能更好地为外国文学教学及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服务。
二、将比较文学嵌入外国文学课堂的策略
摘要:数学教学中,数学史对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为例探究,阐述数学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陈景润;数学史;人才培养;作用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出生于1933年,故乡是福建福州。1935年,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四年后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陈景润在华罗庚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对于数论的研究。曾经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研究院并且兼福建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青岛大学、河南大学以及贵阳民族学院的教授,任职过《数学季刊》主编,曾经是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重要成员。陈景润主要进行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而且他在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惊人成果。相关的成果被人们称作陈氏定理,有着广泛认同。
一、陈景润的人生经历对于培养人才的启示
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是闽侯人。他小的时候学习十分用功,由于家境贫寒,所以比别人勤奋,高中还没有毕业就顺利考进厦门大学。陈景润在小的时候就对数学有一种独特情感,他有空的时候就喜欢演算数学题,大家都知道他是小数学迷。陈景润不太会说话,但是一个和善而且真诚的人,不会与人计较小事,把一辈子都交给了数学事业。陈景润第一次听到哥德巴赫猜想是在英华中学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清华大学的一个非常有学问的教师来讲课,陈景润就是其中的听众,故事是这样的:大概在两百年前,德国有一个叫哥德巴赫的数学家想出了一个天才猜想,“任意一个偶数都能够用两个素数的和来表示”。哥德巴赫一辈子也没有完整地证明出这个猜想,于是他写信给俄国的著名数学家欧拉,请求他一同证明这个难题。欧拉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可谓绞尽脑汁,但是直到去世也没有完成。哥德巴赫同样是在遗憾中去世,为后人留下了这个世纪难题。两百多年来,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吸引力大量的数学家的研究,但是仍旧没有结果,属于国际数学界最大的谜案。当时那个教师还做出十分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做自然科学的皇后,又说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后王冠上的闪闪发亮的明珠。这节课连同有趣的故事给年少的陈景润心里留下很深印象。后来的时间里,这个著名的猜想就像是强力磁铁一样吸引着他。自此,陈景润走上了摘取皇冠宝石的漫长道路。陈景润1953年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曾经留在厦门大学做学校图书馆资料员,整理图书馆的图书,同时还需要帮忙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但是在工作忙碌和时间紧迫的时间里,陈景润并没有放弃对数学科学的研究。陈景润对数论方面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所以他花费了大量时间阅读关于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著的关于数学研究的书,同时还学习了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法语、德语以及俄语。学习这些国际语言是一个较大突破,但这些努力只是奔向成功的一小步。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陈景润在多少个寒冬和酷暑里,在他还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潜心钻研、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他用来计算的草纸就满满地装了好几个大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这个新的环境里,陈景润更加用功。在十多年的计算之后,陈景润发表了他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成果。这个论文得到了国际数学界以及众多数学家的极力赞扬和重视。德国著名数学家黎希特以及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伯斯坦都把陈景润的相关论文写到了数学书里,并且称之为“陈氏定理”。这个论文代表陈景润终于摘取了数学皇后王冠上的那个宝珠,哥德巴赫猜想这个国际数学难题终于被数学家攻克。这个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让学生也产生研究数学顶端问题的理性,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自信心;让学生了解到只要肯付出努力,就可以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同时还能发现数学中隐含的规律,得到意外发现。通过对数学理想以及数学学习志向的培养,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数学精神,并且产生不断追求数学真理和坚持数学理想的意义。
二、陈景润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培养的借鉴作用
陈景润在农村长大,诚实憨厚,不喜欢逛马路和公园,唯独钟情于数学,每次都会忘记睡觉和吃饭。陈景润一旦到了图书馆里,就好比蚂蚁掉到了蜜糖盒子里面,舍不得离开。一天早上,陈景润吃过早餐,带着几个馒头和一块咸菜就去图书馆学习。他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人少还安静的地方,开始认真读书。到了中午,肚子饿了,陈景润就会从口袋拿出来一个馒头,一边看书,一边啃馒头。看着看着,图书馆下班的铃声响了,图书馆管理员开始大声说:“下班时间,下班时间,请各位把图书放回原处,离开图书馆。”其他人都走了,但是陈景润因为过于投入,没有听到管理员的呼声,还继续看书。图书馆管理员以为里面的人都走了,于是锁上大门,回家休息了。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天色逐渐黑下来。陈景润只是简单地看了看窗外,心里想着:怎么今天的天气这么奇怪,刚才还是阳光普照的,这会儿就阴了。陈景润打开电灯的开关,坐下来继续看书。陈景润又看了好久,忽然站起身,原来是他看了整天的书,脑袋开窍了,他要趁着思维活跃的时候回家,把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解开。他把自己的书收拾好,向着图书馆的大门走去。这时的图书馆十分安静,听不到一丝声音,陈景润没有看到管理员,也没有看到平时到图书馆看书的人,他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大门被锁上了,陈景润没有推开,他向门外喊,“请开门,请开门!”门外还是一片安静。如果换作平时,陈景润会走回到图书馆的座位上接着看书,到第二天上午就能回去了,但是今天的情况不相同,陈景润需要回宿舍做一道题目,这才是重要的事情。陈景润来到电话机旁边,拨通了办公室电话,但是电话那头没人响应,只能听到持续的嘟嘟声。他连续拨打了几个号码都没有回应。陈景润急了,他拨通了党委书记的电话。党委书记接到电话后很疑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陈景润向书记说明情况,书记笑着说:“辛苦了,辛苦了,你是个好同志啊,陈景润。”他立即派几个人联系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最后打开图书馆的大门。陈景润连忙跑出来道歉:“谢谢,谢谢,真是太对不起了。”陈景润一边道歉,一边急忙跑下楼梯,赶回宿舍。回到宿舍,陈景润打开灯,开始琢磨那个题目。学生由此明白,陈景润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是他最好的老师。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兴趣紧密相连,他发明电报之后又开始做电话实验。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兴趣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除了勤奋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才会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才会取得成功。
关键词:科学学;科技期刊编辑;科技期刊学;科学计量学;科技政策;编辑素养
2019年7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要求“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对全球创新思想和一流人才的汇聚能力”。这既明确了我国科技期刊的重点任务,也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流的期刊需要一流的编辑,一流的编辑创造一流的期刊。许多学者[2-5]从各个方面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与各项能力,但是这些素质与能力往往停留在“技”的层面,并未更多地涉及到“道”也就是“原理”的层次。由于科技期刊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支持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从科技发展规律中寻找科技期刊办刊的基本原理则成为水到渠成之事。科学学作为探索科技发展规律、指导科技发展实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具备这样的内在禀赋和先天条件。科学学对大多数编辑来说,也许比较陌生,所以很少有人从此角度论述如何提升编辑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更多的是针对出版行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作为科学社会重要构建主体的科技期刊,其刊载内容、服务对象、传播规律等都深深植根于科学共同体,没有对科学共同体的科学把握和研究,就难以解决科技期刊发展的土壤问题。从“科技期刊”这个词的构成来看,科技+期刊,只有先把科技或本身学科的共有规律把握好,才能发挥期刊的作用和价值,这是“目的”和“工具”的关系,是本体和客体的关系,也只有从科学学的角度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种辩证关系。科学学知识能帮助期刊编辑深入理解期刊的社会功能、明确办刊理念、提升编审效率,拓展研究视野等,是科技期刊编辑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原理和技能知识。基于上述认识,本文简要介绍了科学学的内涵与外延,说明了学习科学学知识对期刊编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提升科学学素养的相关建议,以期对科技期刊编辑有所启示,为建设一流期刊略尽绵薄之力。
1科学学的内涵与外延
科学学,又被称为“科学的科学”,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揭示和认识现代科学技术本质特征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学问[6]。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科学学以多种不同的学科形态生存和发展着[7]。1926年,波兰社会学家兹纳涅茨基首倡创建一门叫做“科学学”的学科。1939年,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出版了《科学的社会功能》[8]一书,此书是科学学领域的第一部基础理论著作和奠基性著作,对科学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贝尔纳由此而被公认为科学学的主要创始人[7]。普赖斯认为科学学或科学的科学,可以称为“科学、技术、医学等的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运筹学等等”[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科学学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研究者逐渐增多,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进而呈现分化发展的态势[7]。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中国学者的加入,科学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奠基人[10],他认为科学学属于社会科学,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居于技术科学中介层次,以全部人类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包含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三个分支学科。其他的中国科学学研究者来源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也对科学学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赵红州等[11-13]认为科学计量学是科学学的一门基本分支学科,科学学的诞生就在于运用科学本身的定量方法来研究科学,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科学学就是科学计量学。王续琨[7]按照理论性或应用性程度的差异,提出科学学的所有分支学科或边缘分支学科(普通科学学除外)可以区分为三组,即理论科学学、专门科学学和应用科学学。刘则渊[9]认为,可以从三维矩阵:以科学、技术、创新及其关系为对象维,科学学分支学科与相邻学科为学科维,科学学的理论、应用、方法三个研究层次为研究维,构建21世纪科学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综合以上研究可以认为,科学学研究对象的外延可以扩展到一切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相关的载体(人、物、组织等等)。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知识的一种载体,科技期刊及其相关要素应该是科学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贝尔纳[8]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中专门有章节论述“科学出版物”和“科学交流”。卢嘉锡[14]提出科技期刊既是“龙尾”也是“龙头”,在科学交流体系和科研生态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科技期刊作为科学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作为科学交流的一种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内容与趋势,其为科学服务的功能也不断拓展和延伸,也需要不断对其自身进行研究。既然科技期刊是科学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那么科技期刊学也应该是科学学重要的一门分支学科。
2科技期刊编辑学习科学学的重要意义
如前人所述,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期刊编辑学知识,还需要知晓相关的学科知识。科技期刊编辑不但要精通与自己学科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社会科学(心理学、语言修辞学、美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综合交叉学科(科学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利用以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素养,并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办刊实践。尤其是科技期刊学也是科学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更应该关注自身学科的规律和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学习科学学理论、方法、应用对提升自身的理论涵养和办刊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促进编辑深入理解科技期刊功能。科技期刊功能是指科技期刊所能发生的作用和在未来趋势方面的作用。众所周知,科技期刊最核心的功能是对知识的认证、精炼、传播和保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技期刊逐渐衍生出各种新功能,如促进创新、培养人才、科研评价、伦理道德评价、国家智库等等。《意见》指出,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15],更是在宏观上提出了科技期刊的战略价值。学习科学学知识,对深入理解科技期刊的这些功能、发挥好期刊的作用有着极大的帮助。如《科学的社会功能》比较详尽地讨论了科学现在所起的作用和科学所能起的作用[8],其中的“科学出版物”和“科学交流”章节能使编辑更加深入地理解科技期刊在当时科学交流中的作用,也对科技期刊的未来作用做了一些预测。这些功能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服务科学交流展开的。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开放科学、数据科学、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期刊都是新的挑战,范式的转变更加丰富了科技期刊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些挑战下,科技期刊如何才能不忘初心,做好科技期刊该做的事情,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与国家软实力?这些都需要深入从科学学理论中寻找答案。无论未来科技期刊形态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科技期刊编辑都必须重视科学界对科技期刊的功能需求[16]。